第一节声的产生与传播

上传人:tcy****09 文档编号:68493294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一节声的产生与传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一节声的产生与传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一节声的产生与传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第一节声的产生与传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声的产生与传播(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设计思想】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

2、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教学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

3、、讨论法【教师准备】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学生准备】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二、进行新课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引导比较: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

4、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3观察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4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乘势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是否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呢?怎样验证?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需要那些器材,具体怎样操作?确定方案)教师预备:方案一: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方案二:让发声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许,观察水面变化情况。方案三:用细线将铅笔系在音

5、叉上,音叉发声时,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观察在纸上留下的线条情况。方案四:用细砂撒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砂子的情况。方案五:把装有水的水槽放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水面的情况。学生活动:(教师根据情况指导)收集信息,分析材料:发声体现象结论声带说话时喉咙部位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直尺发声时直尺在振动发声的直尺在振动水水发声时在振动发声的水在振动橡皮筋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音叉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手感觉发麻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发声的音叉在水面上激起水花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铅笔在白纸上留下波浪线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桌面桌面发声时

6、细砂会跳动发声的桌面在振动桌面桌面发声时水面上会激起水波发声的桌面在振动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引导解决:1指导学生看教材12页图11-1、13页11-2,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为什么会发声?2我们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吗?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点播)问题二: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提出问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呢?媒体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片断,观察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人们在地球上的交流对比。教师引导: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介质)。提出问题:怎样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呢?固体、液体是否都可以传播声音呢?学生讨论:器材?操作?(教师引导点拨、确定研究方案)教师

7、预备:方案一:1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2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方案二:把正在响的闹钟用塑料袋包住,放进水中,听声音的情况。方案三: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旁边的人能听到声音。方案四:一同学轻敲课桌一端(或把闹钟放在课桌一端),另一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学生活动:(教师指导)收集信息,分析材料:介质现象结论空气听到闹铃声气体可以传播声音无听不到闹铃声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水听到闹铃声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水听到石头敲击声液体可以传播声音课桌听到敲击(嘀嗒)声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问题三: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8、提出问题:既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投影展示:振动源可在水槽中激起水波,并不断向外围扩散。类比说明:指导学生看图116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物理研究方法指导:类比法)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如何传播,激发兴趣,突破难点)。问题四: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你怎么知道的?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教师预备: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3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共同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

9、速度传播的。介绍资料、指导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学生讨论:在读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点?(教师指导)1150C时,V声=340米/秒 250C时,V声=346米/秒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3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三、课堂小结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 150C时,340米/秒(空气)板书设计:一、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2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3声速:(1)150C时,V声=340米/秒(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四、

10、知识应用例1 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D)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拓展:本题可以在学生识别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如: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例2 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3个合理场景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在假设条件下,对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进行联想,从而得

11、出一些新情景。许多同学看到这道题时会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由于对身边的声现象熟视无睹,缺乏感性材料而无法进行联想。其实,本题重点考查了两个知识:我们周围充满空气,声音要靠空气传播;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当声速变慢,会出现声音滞后现象。答案:(1)过马路的行人听到汽车喇叭声后再躲避车辆已经来不及了;(2)在教室里上课时,后排的同学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3)发令枪响后,好长时间运动员才能起跑(4)看表演时,会发现,演员的动作出现了很长时间,才听到发出的声音。五、作业设计1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

12、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2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蝙蝠根据飞行时发出超声波的回声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定位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深度,这些都说明回声的存在和它的利用价值,通过日常经验我们也知道,人们面对高墙喊话,往往能听到回声,可是,小红和小明同学却发现了一个问题,当在我们的教室中说话时,却听不到回声,但听到的声音很响亮这是为什么呢?他们猜想,这是不是与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远近有关呢?于是,他们上网查询资料,查到了如下结果: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我们就

13、听到了回声。如果声源与障碍物的距离较远,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声源与障碍物的距离较近,不到01s,回声和原声就混在一起,会使原声加强。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学习,他们获得了哪些知识?(2)我们已经知道,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请根据以上结论估算一下,如果我们要建一个足够大的大厅,当我们站在大厅的一边大声讲话时能听到回声,则此大厅至少要有多长,我们才能听到回声?(3)此结论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请举一例。3课外实践:分小组设计测量声速的方法,并实际测量。 &2.1第二课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精讲精练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道声

14、音是如何产生的,能找到对应的发声体。1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敲锣发声,_在振动;拉小提琴时,_在振动;人在讲话时,用手指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声带在_;刮风时,听到“呼呼”的叫声,这声音是由_产生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_产生的。2在鼓面上撒一些小纸屑,敲一下鼓面,在听到鼓声的同时,会观察到小纸屑_,这一现象可以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在_,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这是因为_。3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然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

15、振动4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说法正确的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物体停止振动后仍能发出很弱的声音C振动停止,声音不一定停止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道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能找到对应的介质1玻璃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其中的空气慢慢抽出,声音逐渐变小最后消失,说明_不能传声;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听不到彼此的对话声,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_,于是只能通过_交谈。2声音在空气中是以_形式传播的。3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的声音就会被吓走,说明()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小 D声音不能从空气传入水中4能说明

16、“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点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5请把下列现象与有关知识用连线连接起来。固体传声液体传声气体传声诱鱼入网听老师讲课土电话知识点3:声速,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能进行简单的计算1在不同的_中,声速是不同的;同种介质,_不同,声速也不同。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m/s。2声音在下列哪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A空气B水C软木D钢管3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

17、4甲、乙两位同学找到了安装在大楼墙上的很长的空心钢管做实验,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打一下,甲同学听到_次敲击声,其中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传播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传播的;因为声音在_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_中的传播速度。如果在钢管中装满水,继续做上述操作,甲同学将会听到_次敲击声。5在夏季的雨天,一个人看到闪电后6s才听到雷声,求打雷处距人有多远?(假定此时声速为340m/s)6在百米赛跑时,终点安排两个计时员,当百米运动员起跑时,一个计时员在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开始计时,另一计时员在听到枪声时开始计时。当计时员到达终点时,一个计时员记录时间为1212s,另一计时员记录时间为1241s。你认为这两个计时员谁的方法好?谁更准确?你能根据上述数据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多少?7甲同学贴在长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打一下,过了一会儿,甲同学听到两次敲击声,若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233s,甲同学离敲打处85m。由此可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为_m/s。(当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知识点4:回声测距,知道回声测量距离的原理1一辆汽车停在山路上,前面有座悬崖,司机按喇叭2s后听到回声,此时汽车离悬崖的距离多远?2一辆卡车以30m/s的速度朝向一个隧道行驶,司机鸣笛后22s听到了回声,那么司机鸣笛处距离隧道多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