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的优缺点

上传人:xgs****56 文档编号:68478225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惩罚的优缺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惩罚的优缺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惩罚的优缺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惩罚的优缺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惩罚的优缺点(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惩罚的优缺点 【摘 要】惩罚,具有动词和名词词义,表示惩戒;责罚;处罚。学校教育中的几类惩罚措施:负加式惩罚、剥夺式惩罚、经济惩罚和伤害性惩罚。其中,负加式惩罚的特点是将学生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学生,惩罚的本身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剥夺式惩罚的特点是拿走学生想要的东西,它以惩罚的威胁力来使学生用付出努力学习的代价来得到学习的机会;经济惩罚以经济处罚为主要措施;而伤害性惩罚是以侵犯他人身心为主要措施。对学生的心理影响而言,只有剥夺式惩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它使人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关键词】一、优点 二、缺点 三、案例【正 文】优点“惩罚”是教育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那么,如何实施惩罚才既不伤害孩

2、子又能起到教育作用呢?斯宾塞在他的快乐教育中建议教育者多用“自然惩罚”,少用“人为惩罚”。所谓“自然惩罚”,就是在孩子犯错误之后,让他自然而然地承担错误所带来的不利后果。“人为惩罚”则是由父母或老师根据孩子的错误行为给予处罚。自然惩罚”有以下几个优点:其1,“自然惩罚”能让孩子犯错误后认识到它的“真实”后果比如打碎一只碗意味着今天就没有吃饭的家伙了;把铅笔丢了就意味着今天的作业不能完成其2,“自然惩罚”能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每次集体活动时,一个小女孩总是迟到,因此常被批评。但是批评之后,下一次她还继续迟到。“自然惩罚”的办法应该是,每次集体活动,时间一到就开始,不再等她。这样的后果是,孩子逐渐学

3、会了自己承担责任,这就让她逐步懂得了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而不是靠家长或老师先把责任给承担下来,然后再通过别的方式(如责骂)间接传递给她。其3,“自然惩罚”给孩子真实的体验如果一个孩子做错了事情,不让他自己去承担责任,也就是剥夺了他对一件事情的真实的、完整的体验。其4,“自然惩罚”可以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保持平静的情绪生活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心情愉快地责骂孩子的人,也找不到任何愉快地接受责骂的孩子,因为“人为惩罚”使大家都不开心,不得于双方关系的融洽。其5,“自然惩罚”有利于孩子建立公平、公正的观念当儿童受到“自然惩罚”时,一般不会感到委屈,而受到“人为惩罚”时,则多少会有委屈感。因为“人为惩

4、罚”经常会被放大。缺点一.切忌“心罚” 从表面上看,“语言伤害”比“体罚”要显得“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常说:“外伤是能医治的,而心灵上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体罚更多伤害的是学生的身体,其痛苦也可能是短暂的,但“心罚”的伤害却是长久的,不仅侮辱了学生人格,损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摧残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师生对立情绪,影响教学效果,而且还导致学生心智失常,丧失生活勇气,引发厌学、逃学、违法犯罪、自杀等严重恶果,甚至会影响一生。有一次期中考试后,一位数学教师把试卷发给学生,一个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发现老师判错了自己的试卷,站起来向老师指出。这位

5、教师不但不接受学生的意见,反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你瞧瞧你考的那几分,还有脸提问题!”这位学生从此之后一上数学课就捣蛋,让老师无法正常上课。在学生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痛苦伤痕,使他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使他丧失了前进的勇气和热情。 二切忌过度 惩罚是对违纪学生心理或生理施予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退或遏止不良行为的出现。它是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行为。教师施加惩罚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分清是非、辨别美丑、认识缺点、改正错误。对学生切实、有效的惩罚,往往使学生由衷地感到高兴,并因此受益匪浅。而粗暴的惩罚,往往使学生自尊心受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惩罚学生也要把握一个度,切忌把话说绝,把事做得没有

6、余地。这“度”一字的含义就是对学生的惩罚不但要让学生能够接受,并且乐于接受。 在惩罚前,必须讲清道理,使犯错误的学生对教师的处理心服口服,这样才能使其从内部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惩罚仅仅是一种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任何形式的惩罚,都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内容。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万不可罚不择法、罚而无度、为罚而罚、以罚代教。 案例家长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不能光一味的责备孩子所犯的错误而不去用肯定的方式正面引导孩子,久而久之就会起逆反心理,家长的惩罚也就不起作用了。下面有几个案例,看看这些家长是怎样惩罚孩子的,各位爸爸妈妈们不妨学习一下。 有个孩子,3岁前以爷爷奶奶带为主,两个老人很宠孩子

7、,家里条件很好,孩子从小要什么都满足。有时候不给,孩子一闹东西就到手。孩子3岁后以妈妈带为主,他还是用对付爷爷奶奶的方法对付妈妈。妈妈再打,他也要坚持到最后答应他的条件,妈妈又是讲道理,又是打,却没有任何用处。问题就是妈妈的态度不坚决,讲完了、打完了,最后还是满足了孩子的要求所以说,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家教艺术。犯了错误就要惩罚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

8、,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另外,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应,否则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惩罚的“量刑”要适当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

9、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罚了又赏要不得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

10、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及时惩罚莫迟疑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最忌讳讽刺挖苦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

11、责、谩骂孩子。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应该牢记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时,自己也“出口成脏”,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除剥夺式惩罚,这些惩罚措施能否起到教师所期望的教育效果,我们还难以做出完全肯定的判断,它们对学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不管是从实践的效果来看都是肯定的,与所有惩罚一样,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首先,关心发现其闪光点的赞扬式教育是剥夺式惩罚的前提。固然,每个学生都有缺点和优点,有的学生优点

12、多一点,有的学生缺点多一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尽量通过各种方式,如表扬与其他形式的奖赏,使学生在学习中,在各种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因成绩提高或良好表现而受到的重视与尊重。总之,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任务完成质量好就将得到良好的体验(即教师和同学的尊重);反之,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或任务完成得不够理想就将被剥夺学习机会。这样,剥夺式惩罚才能起到培养与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其次,剥夺式惩罚的主要作用在于引起学生对学习机会的担心,并不是要真正剥夺学生的学习机会,因此,不能频繁地使用这种惩罚,要适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惩罚时,必须对惩罚的措施及其可能引起的后果具有明确的意识与相当准确的预见。再次,惩罚的使用也是一种辅助性的教育艺术。在学校教育中,惩罚本身并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一种辅助性的教育手段。即使是较为合理的惩罚如剥夺式惩罚,在塑造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中,在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中,也具有发挥积极作用和给学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的两面性。因此,只有当教师在明确教育目的的基础上,以自己所独特的风格比较灵活地使用这类特殊的教育措施时,它的积极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学生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