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2.4全球气候变化课时提升作业八含解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8472190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1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2.4全球气候变化课时提升作业八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2.4全球气候变化课时提升作业八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2.4全球气候变化课时提升作业八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2.4全球气候变化课时提升作业八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2.4全球气候变化课时提升作业八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课时提升作业(八)全球气候变化(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5南昌模拟)“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乙中、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A.B.C.D.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近2万年来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B.近7 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C.近2万年来气温与

2、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在冷暖交替变化【解析】1选C,2选C。第1题,读材料分析,“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便进入温暖的全新世,从图甲中可以看到,末次冰期大约距今2万年,所以图乙对应末次冰期,图乙中的对应最后一次寒冷事件。第2题,近2万年来,图甲中气温是上升趋势,图乙中显示近2万年来海平面总体呈上升趋势,变化趋势一致,A正确;从图乙看,近7 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B正确;图甲中可以看到,50万年前至今气候在冷暖交替变化,D正确;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是上升趋势,但是期间也有一定的波动,C错误。【加固训练】据统计,2008200

3、9年冬季,我国平均气温为-2.6,较常年偏高1.7,为19511952年冬季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由此可见,20082009年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暖冬。世界经济论坛在日内瓦发布的报告将气候变化列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回答(1)(3)题。(1)暖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现正确的是()A.农作物生长速度加快,有利于产量的提高B.降水量减少,气温偏高,土壤中水分蒸发严重C.暖冬使地温升高,使农作物抗寒能力增强D.暖冬使虫卵更容易越冬生存,有利于农作物品种的更新(2)下图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C.气候变化长短不一D.冷暖干湿交替(3

4、)遏制气候变暖,必须()A.缩减经济发展规模B.发展中国家应承担和发达国家相同的责任C.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D.将温室气体全部回收利用【解析】(1)选B,(2)选D,(3)选C。第(1)题,从题干中的信息看,暖冬只是温度比常年稍微偏高而已,只从温度角度看,对农作物生长速度及产量的影响非常有限;根据统计信息分析,全球变暖会使得中纬度地区降水量减少,再加上气温偏高,土壤中水分蒸发严重;暖冬主要是气温的变化,而不是地温升高;暖冬使虫卵更容易越冬生存,增加病虫害的几率,不利于农业生产。第(2)题,图中显示全球的气温和降水均处于波动变化状态中;降水量曲线低于全球平均降水量的比重较大,说明总的趋势在变干。

5、第(3)题,遏制气候变暖,不需要缩减经济发展规模,但要关注经济发展的结构;发达国家要承担比发展中国家更大的责任;需要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尽量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目前的技术水平无法将温室气体全部回收利用,也没有必要这样做,最主要是从减少排放方面进行努力。湖水中盐分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以及气候的变化,下图所示为青海湖近1.2万年以来盐分含量的变化。读图回答3、4题。3.青海湖近1.2万年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A.3 900年B.6 500年C.8 100年D.1万年4.与其他阶段相比,湖水盐分含量最低时期的气候特征可能是()A.冷干B.温干C.热干D.温湿【解析】3选C,4选D

6、。第3题,青海湖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应该是其盐度最高的时期,仔细读图,近1.2万年来,青海湖盐度最高的时间在距今约8 100年,选C。第4题,与其他阶段相比,湖水盐分含量最低时期的气候特征应该是降水较多的时间,其他选项均为干,选D。下图表示19092008年东北年、冬、夏季平均气温每10年平均值变化,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5.关于19092008年东北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平均气温逐年上升B.冬季气温变化幅度大于夏季C.中温带全部变成暖温带D.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小于各季6.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可能有()病虫害的发生频度加大夏季干旱的发生频度加大农作物的熟制发

7、生根本性改变冬季冻害的损失大幅增加A.B.C.D.【解析】5选B,6选A。第5题,读图分析,图中是每10年平均气温变化,不是年平均气温变化;根据图中曲线判断,冬季气温变化幅度大于夏季;东北地区中温带基本还是中温带,变化不大;图中没有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第6题,图中每10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有利于害虫过冬,病虫害的发生频度加大;平均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夏季干旱的发生频度加大;农作物的熟制没有发生改变;冬季冻害的损失大幅减少。(2015桓台模拟)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完成7、8题。7.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B.火

8、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8.该“环境变迁”对图示可能发生区的影响有()A.增加粮食产量B.减少滩涂面积C.不利于航海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解析】7选A,8选B。第7题,由图示可知,这种“环境变迁”发生在大陆沿海地区及部分岛屿上,可推知最可能是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第8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会淹没耕地,导致粮食减产;海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利于航行;海平面上升,不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读19612006年长江三角洲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空间分布图,完成9、10题。9.有关长江三角洲19612006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9、B.增温幅度由东向西增加C.沿江均比沿海增温幅度大D.上海市年增温最大幅度达0.510.影响长江三角洲40多年来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的变化B.冬季风势力强弱C.城市化的发展D.降水的变化【解析】9选A,10选C。第9题,从图例和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第10题,从四个选项可知,城市化的发展是影响长江三角洲多年来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11.(2014广东文综)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其合理的解释是()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D.中纬度

10、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解析】选B。欧洲西北部沿岸没有上升流,更无所谓减弱,因此A错;全球变暖会使北冰洋浮冰和大陆北部冰川融化,冷海水向南流动,使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减弱,所以B正确;极地东风带北移,说明极地高压减弱,极地东风应该减弱,故C错;中纬度降水增加应导致气温年较差减小,而不是增大,故D错。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30分)材料一2013年度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1月11日在波兰华沙召开,为期两周的华沙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依然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核心议题是落实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中国政府早在2009年就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

11、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大会上中方表示,节能减排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无论谈判进展如何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材料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图。材料三部分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图。(1)描述近现代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为什么在大气环境保护方面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义务?(3)请你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出合理措施。【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二氧化碳浓度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特点,原因可从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植被对其吸收能力的变化两方面分析。第(2)题,一方面发达国家工业发展早,历史上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

12、对造成气候变化负有主要责任;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在大气环境保护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实力。第(3)题,根据造成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的原因可以采取控制化石燃料燃烧量的方法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发展低碳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等,生产、生活中注意节能,开发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燃烧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答案:(1)波动上升或上升。原因: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毁林使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量减少。(2)发达国家在历史上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对造成气候变化负有主要责任;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资金

13、实力。(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发展低碳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等)工业、建筑、交通等各经济部门节能,推进低碳消费行为。(生产、生活中节能)发展核能、可再生能源(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天然气等低碳替代能源。(发展新能源)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燃烧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知识拓展】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地球的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下列几种:二氧化碳(CO2)、臭氧(O3)、氧化亚氮(N2O)、甲烷(CH4)、氢氟氯碳化物类(CFCs,HFCs,HC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等。由于水蒸气及臭氧的时空分布变化较大,因此在进行减量措施

14、规划时,一般都不将这两种气体纳入考虑。至于在1997年于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三次缔约国大会中所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明令针对六种温室气体进行削减,包括上述所提及的六种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其中以后面三类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能力最强,但对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来说,二氧化碳由于含量较多,所占的比例也最大,约为55%。13.(能力挑战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漫画“动物的对话”。材料二2012年3月31日20:3021:30,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发起的“地球

15、一小时”活动再次展开,主题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该宣传旨在鼓励个人、企业和政府都来关注环境问题并付诸行动。材料三18701990年全球气温变化图和19002100年预测海平面变化图。(1)材料一中漫画所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产生上述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有哪些?(2)世界自然基金会(WFF)为什么发起“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3)请把材料三中预测海平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中。能源供应配合比例转为偏向低碳燃料和天然气,提高能源利用率能源供应和需求状况不变21世纪前半叶转换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21世纪后半叶转换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解析】第(1)题,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

16、,其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森林破坏导致温室气体排放过多。第(2)题,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社会经济及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全球变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发起“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其要达到的效果是个人参与到“地球一小时”等环保节能活动中来,积极采取措施,投身其中,承担应尽的责任,有助于促进节约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进一步减轻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环境问题。第(3)题,重在分析图,由-,反映海平面上升幅度由小到大,上升幅度越大,说明温室气体排放量越大,能源利用状况无变化。海平面上升情况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越早转变能源利用结构,越早使用新能源、清洁

17、能源,海平面上升幅度越小。对照图表得出自上而下依次是。答案:(1)全球变暖。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森林破坏。(2)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社会经济及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全球变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必须加强国际合作。(3)自上而下为:。【知识拓展】地球一小时(1)基本内容:“地球一小时”是WFF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发起的一项可持续性的全球活动,号召个人、社区、企业和城市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旨在通过一个小小动作,让全球的民众共同携手关注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的生活生产方式。(2)熄灯一小时的目的:我们每天使用的灯会发光发热,用多了会产生一种温室效应,二氧化碳这些温室气体像一个罩子一样阻挡了地面的热气散发,导致地球变暖,而熄灯只是一次全球性的活动,是让人们有保护地球、热爱地球这样一种意识。(3)效果:个人参与到“地球一小时”等环保节能活动中来,积极采取措施,投身其中,承担应尽的责任,有助于促进节约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进一步减轻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