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汇总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68451273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6.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刑法总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刑法总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刑法总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刑法总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总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汇总(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刑法总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汇总刑法: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刑罚的法律。立法解释:由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刑法含义作出的解释。司法解释:由最高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刑法作出的解释。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本身具有的,贯穿刑法始终的,必须得到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罪刑法定、适用刑法人人平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一、刑法效力:指刑法在时间、空间范围的效力。1、刑法空间效力:刑法适用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和对什么人有效力。属地管辖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

2、为或者结果(包括实行行为和预备行为,希望发生之地,可能发生之地)有一项发生在中华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属人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保护管辖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按照本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普遍管辖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

3、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适用本法。2、刑法时间效力:是指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以及对刑法生效前所发生的行为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溯及力指刑法生效后,对它生效前未经判决、判决未确定或未裁定的行为是否具有追溯适用效力,如果有适用效力则是有溯及力,否则就是没有溯及力。(我国刑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罚较轻的,适用本法。本法施行之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刑法的“从旧兼从轻”原则,用最

4、简单的话理解就是:“有利于被告人”的准则。整理为word格式二、犯罪(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法处罚性)1、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它具有以下特征:(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2)犯罪构成要件必须由我国刑法加以规定才能成为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构成具有重要作用,为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提供了明确而具体的法律标准。同时犯罪构成对量刑的意义也十分重要。任何犯罪都具有四个共同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2、犯罪主体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备刑事

5、责任能力,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3、责任年龄刑事责任年龄就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实施犯罪行为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4、一般主体刑法规定不要求以特殊身份作为要件的主体,称为一般主体。特殊主体刑法规定以特殊身份作为要件的主体,称为特殊主体。5、单位犯罪是指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6、犯罪的主观方面我国刑法所规定的,行为主体对其危害行为及其已经或者造成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所具有的心理态度。7、罪过行为主体实施按刑法规定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所具有的心理态度。8、故意犯罪整理为word格式是指明知

6、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直接)或者放任(间接)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的犯罪。9、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疏忽大意),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过于自信),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10、意外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11、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自己所实施的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动机刺激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者内心冲动。12、犯罪对象错误是指行为人在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的法律性质或意义和有关客观事实情况的错误理解。

7、13、犯罪的客观方面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侵害的客观外在事实特征。危害行为被刑法所明文禁止,表现人的意识和意志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或者言辞。作为指犯罪人用积极的行为实施的刑法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即不当为而为之。不作为指犯罪人消极的不履行有特定的应尽义务的行为。14、危害结果任何危害行为都会给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损害,但只有危害行为已经造成的实际损害事实才是真正的“危害结果”。15、犯罪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被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对象犯罪分子对之施加某中影响的具体的物或人。联系:犯罪对象反映着犯罪客体,是犯罪客体的存在和表现形式,犯罪客体则是隐藏在犯罪对象

8、后面的犯罪的实质内容。区别:是否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客体,但不是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对象;是否决定犯罪的性质: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是否受到实际的损害:任何犯罪都危害客体,而犯罪对象却不一定受到损害是否是刑法分则犯罪分类的依据: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16、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整理为word格式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假想防卫指实际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而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从而进行所谓的防卫,或者对没有实行不法侵害的第三者,误

9、认为是不法侵害而加以防卫,因而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事先防卫指不法侵害尚未开始而实行所谓防卫事后防卫指不法侵害已经结束而实行所谓的防卫。无限防卫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防卫过当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的重大损害从而构成了犯罪的行为。17、紧急避险采用损害一种合法权益的方法以保全另一种合法权益,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18、故意犯罪形态在故意犯罪发生、发展和完成过程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形态。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

10、具,创造条件。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既遂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犯罪中止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19、举动犯也称即时犯,是指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告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从而构成犯罪既遂的犯罪。行为犯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危险犯指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结果的特别危险状态而构成既遂的犯罪。整理为word格式结果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发生了法定的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继续犯又叫持续犯

11、,行为从着手实行到由于某种原因终了前一直处于持续状态的犯罪。想象竞合犯指行为人出于一个犯罪故意,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同时触犯两个以上数个罪名的犯罪形态。结合犯指原为刑法上数个独立的犯罪,依照法律的规定,结合成为另一个独立新罪的情况。连续犯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数次实施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情况。牵连犯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但其方法行为或结果性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情况。吸收犯一个犯罪行为被另一个犯罪行为所吸收而失去独立存在的意义,仅以吸收之罪论之,对被吸收的行为不再予以论罪的情形。累犯是指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被假释之后,在法定的期限(五年)内又因故意犯罪

12、被判刑事处罚的罪犯,称累犯。惯犯行为人因为犯罪已成为习惯或以犯罪为常业,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多次实施某种犯罪,依法律规定应按一罪处理的情况。20、共同犯罪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胁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教唆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人。即自己并不亲自参加某种犯罪,而是以自己的言行去引起整理为word格式他人产生犯罪意图,通过他人去实施犯罪。三、刑罚:由国家审判机关依照刑事法律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为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21、主刑是指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的刑罚。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

13、加适用;一个罪只能适用一个主刑,不能同时适用二个以上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又称从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附加刑的基本特点是既能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管制由人民法院判决,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一定自由,交由公安机关管束和人民群众监督的一种刑罚方法。22、量刑即刑罚裁量,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依法裁量决定刑罚的一种审判活动。23、自首犯罪人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的,以自首论。

14、立功指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对于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4、缓刑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得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25、 追诉时效是指刑法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1、刑法特征:使用范围:地域范围-刑法第6条第一款: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有法律特别规定的除外,都适用本法.时间范围-对人范围-强制手段-(一)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二)刑法的保障性(三)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范围更广泛(四)刑法的谦抑性、最后手段性整理为word格式2、

15、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得定罪处罚.平等适用原则刑法第4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罪刑相当原则刑法第5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3、罪刑法定原则基本要求: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意义:有利于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有利于保证人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有利于克服“人治”至上的弊端,使犯罪分子得到正确、合法、及时的惩处有利于加强公民同犯罪作斗争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法不溯及既往;不搞

16、类推;防止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司法结实不能超越法律;各种犯罪及其处罚必须明确、具体)派生原则: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有罪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4、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的关系:联系: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运用。区别:表述内容不同:犯罪概念着重表述的是一切犯罪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社会政治本质和危害本质,从宏观上认识一切犯罪的共同属性;而犯罪构成则着重表述的是犯罪的规格和标准,从微观上确定某一具体行为是否具备某种犯罪的特征两者作用不同:犯罪概念为人们提供了犯罪与其他非犯罪的社会现象区别的原则界限;而犯罪构成则是具体行为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5、刑事责任年龄的规

17、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整理为word格式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6、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

18、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7、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关系相同:认识上,对危险结果都有预见性。意志上,对危险结果的发生都不是希望的,即没有追求其发生的意欲区别:认识程度有所不同,间接故意认识程度较高。对危险结果所持的态度不同。过于自信是违背行为人意愿;间接故意是放任态度。在实践中主要是看是否有避免结果发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8、疏忽大意的过失和意外事件的关系相似:两者的行为在客观上都造成了一定的客观损害结果,这种客观损害结果都可以符合某种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要件两者的行为人在主观上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可能引起这一客观损害结果,这种损害结果都违背

19、了行为人应有的主观意志区别: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人除了在法律上负有应当预见的义务外,在事实上也具有预见的能力,之所以在事实上美欧预见,完全是由于行为人疏忽大意不想预见不去预见;意外事件,行为人在法律上不负有应当预见的义务,在行为当时也不具有预见的能力,导致了客观损害结果的发生.9、犯罪目的与动机在刑法中的作用:犯罪动机:首先:罪动机往往对量刑有影响作用其次,犯罪动机对定罪也有一定的意义,是衡量犯罪情节的一个重要因素整理为word格式犯罪目的:首先,犯罪目的是某些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其次,犯罪目的在某些犯罪中试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之一再次,犯罪目的影响量刑10、不作为特定义务的内容:法律明文规定的

20、义务职务上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行为人已经实施的行为所产生的责任11、危害结果在刑法中的意义:危害结果作为犯罪客观方面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之一。在某种犯罪中,危害结果是犯罪的构成要件如果行为没有造成法定的危害结果,就不成立犯罪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之一。危害结果是否发生以及结果的严重程度,在某些情况下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之一是区分犯罪形态的标准之一。特定的危害结果发生与否,是区分犯罪形态的标准之一是影响量刑轻重的因素之一。它对量刑的影响作用表现为:一是作为选择法定刑幅度的根据,二是作为法定的量刑情节,三是作为酌定的量刑情节是影响诉讼程序的因素之一。12、预备犯与犯

21、意表示的关系相同之处:二者都是一种行为。犯意表示是一种言词行为,而犯罪预备则是一种为犯罪创造条件的行为。二者都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都反映了行为人的犯罪意图。二者都不能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直接的、现实的侵害或破坏。区别主要是:犯意表示是通过口头的或书面的形式,简单地流露犯罪意图;犯罪预备则是通过各种具体的活动为实行犯罪创造条件。犯意表示停留在单纯表现犯罪思想阶段,尚未通过实际的犯罪行为将犯罪意图的实现付诸行动;而犯罪预备则是将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始实施犯罪的准备活动。刑责13、犯罪预备的刑责: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未遂的刑责: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

22、轻处罚。整理为word格式犯罪中止的刑责: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14、主犯的刑责: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犯罪的全部罪行处罚。从犯的刑责: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胁从犯的刑责: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教唆犯的刑责: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5、罪数区分的意义:首先,正确区分一罪与数罪,是正确定罪的要求。其次,准确确定罪数,是正确适用刑罚的前提。16、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对定性,量刑的意义影响定罪量刑。17、刑罚目的表述是指国家创制、适用与执行刑罚的目的

23、,即国家的刑事立法采用刑罚作为对方犯罪现象的强制措施及其具体适用和执行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我国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包括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用刑罚和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目的是改造罪犯,教育罪犯,预防犯罪。)一般预防指防止社会成员实施犯罪行为。其特点是没有特定的具体对象,只是作为社会一般的预防措施来加以应用特殊预防指采取特殊预防手段和措施,对犯罪分子依法进行监禁和改造,防止他们重新违法犯罪。是犯罪预防措施的重要组织部分18、 刑罚与其他法律强制方法的异同:适用对象不同。刑罚是对特定对象适用的强制方法,即只有犯罪分子才是刑罚适用的对象。严厉程度不同。刑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方法,其他强制方法相对持续时间短

24、,制裁强渡轻,远不如刑罚严厉,其法律后果也根本不同适用的机关不同,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代表国家依法适用,人民法院在适用刑罚时,只服从法律,不受任何机关、团体或个人的干涉。执行的机关不同。刑罚只能由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和监狱管理机关分别执行,并以监狱管理机关为主。刑罚执行的方法与场所都是法定的。法律依据不同。在我国,只有作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才拥有指定刑事法律、确定刑罚的权力。整理为word格式19、管制的期限一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拘役的期限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有期徒刑的期限六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20年。20

25、、死刑的限制对象: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行为时未满18周岁或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制度: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即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制度。程序: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中级及以上人民法院才能判)21、剥夺政治权利内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对象: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对于一些轻微犯罪可独立适用,取决

26、于刑法分则的规定(被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和死缓的犯罪分子剥夺终身)时间计算:管制(和管制相等,同时起算)拘役和有期(主刑执行完毕后开始计算,15年)无期徒刑(减为有期,310年)22、量刑情节:法定量刑情节(以下由重到轻)应从重处罚的情节:教唆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教唆犯、累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自首、犯罪未遂、教唆未遂、犯罪后有立功表现、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的情节: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整理为word格式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如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犯罪预备;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从犯;可以减轻

27、或免除处罚的情节:有重大立功表现、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贿赂行为的、个人贪污在5000上不满1万,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在国外犯罪,已在外国受过刑罚处罚的应当减轻处罚的情节:造成损害的犯罪中止;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防卫过当、避险过当、胁从犯、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可以免除处罚的情节:犯罪较轻且自首的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应当免除处罚的情节:没有造成损害的犯罪中止。酌定量刑情节:时间、地点、手段、方法、动机、目的、对象、结果、数额、罪前罪后表现23、数罪并罚原则:1、并罚原则,又称相加原则、累加原则或合并原则等,是指将一人所犯数罪分别宣

28、告的各罪刑罚绝对相加、合并执行的合并处罚规则。2、吸收原则,是由一人所犯数罪中法定刑最重的罪吸收其它较轻的罪,或者由最重宣告刑吸收其它较轻的宣告刑,仅以最重罪的宣告刑或者已宣告的最重刑罚作为执行刑罚的合并处罚规则。3、限制加重原则,又称限制并科原则,是指以一人所犯数罪中应当判处或已判处的最重刑罚为基础,再在一定限度之内对其予以加重作为执行刑罚的合并处罚规则。4、折衷原则,又称混合原则,是指对一人所犯数罪的合并处罚不单纯采用并科原则、吸收原则或限制加重原则,而是根据法定的刑罚性质及特点兼采并科原则、吸收原则或限制加重原则,以分别适用于不同刑种和宣告刑结构的合并处罚规则。换言之,它是指以上述一种原

29、则为主、他种原则为辅,将其分别适用于不同刑种或刑罚结构的数罪合并处罚方法。24、缓刑整理为word格式对象: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考验期:拘役(2月1年);有期(1年5年)法律后果: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没有刑法典第77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依条据第77条的规定,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典第69条的规定进

30、行数罪并罚,决定执行的刑罚。新犯之罪和漏判之罪,不受犯罪性质、种类、轻重以及应当判处的刑种、刑期的限制。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25、减刑条件: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减刑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减刑后的实际执行的刑期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来判刑的二分之一;无期的,不能少于10年26、假释对象: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时间:有期执行了原判刑期满1/2,无期满10年考验期:有期的为没有执行完

31、毕的刑期无期的为10年法律后果:如果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没有上述情形的,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被假释的犯罪人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按照刑法典第71条规定的“先减后并”方法实行并罚。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人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按照刑法典第70条所规定的“先并后减”方法实行并罚整理为word格式被假释的犯罪人,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27、追诉时效期限概念:是指刑

32、法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根据刑法第87条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0年;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5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仍可追诉。对于“法定最高刑”的确定,应根据刑法规定的条款和量刑幅度,按法定最高刑来计算追诉期限。如果所犯罪行的刑罚分别规定有几条或几款时,按其罪应适用的条款的法定最高刑确定追诉时效期限。追诉时效的计算:一般情况:追诉时效的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特殊情况:

33、刑法第89条第1款规定,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刑法第89条第2款规定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刑法第88条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时效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简答题2、刑法的体系:总则、分则、附则。两编,后为章、节、条、款、项。3、刑法的解释:按效力分: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安方法分:文理解释、论理解释(当然解释、扩张解释、限制解释)4、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罪行

34、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5、什么是刑法基本原则: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义,并体现我国刑法体制的基本精神的准则。整理为word格式6、罪行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罪行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正确认定犯罪和判处刑罚。正确进行司法解释。7、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性质、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如何,都应追究刑事责任,一律平等地适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具体体现:定罪上一律平等量刑上一律平等行刑上一律平

35、等8、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也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罪刑相称;在分析罪重罪轻和刑事责任大小时,不仅要看犯罪的客观社会危害性,而且要结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把握罪行和罪犯各方面因素综合体现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从而确定其刑事责任程度,适用相应轻重的刑罚9、罪责刑相适应的立法体现:确立了科学严密的刑罚体系。规定了区别对待的处罚原则。设置了轻重不同的法定刑制度。10、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纠正重定罪轻量刑的错误倾向,把量刑和定罪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纠正重刑主义的错误思想,强化量刑公正的执法观念。纠正不同法院量刑轻

36、重悬殊的现象,实现执法中的平衡和协调统一。11、刑法的效力范围:即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和在什么时间内具有效力。12、空间效力范围的原则: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13、刑法的时间效力:生效时间:公布之日起生效、公布后经过一定时间生效。失效时间:国家立法机关明确宣布失效、自然失效。14、刑法的溯及力:从旧兼从轻。16、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时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犯罪是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处罚性。17、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18、研究犯罪客体的意义:有助于认

37、识犯罪的本质特征、有助于准确定罪、有助于正确量刑。19犯罪客体的分类:一般客体:一切犯罪行为共同侵犯的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关系的主体。(揭示犯罪的本质)同类客体: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整理为word格式(制定刑法分则)直接客体:某一种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关系。(决定犯罪性质)A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主次)B物质性犯罪客体、非物质性犯罪客体21、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物是具体社会关系的物质表现;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人是具体社会关系的主体或者参与者。区别:1、犯罪客

38、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的必要构成条件,而犯罪对象则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条件。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伤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伤害。4、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23、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犯罪客观方面为刑法所规定而具有法定性犯罪客观方面以客观事实特征为内容犯罪客观方面是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有所侵犯的客观事实特征。犯罪客观方面是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核心因素。24、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危害行为(一切、必要)、危害结果(大多数、选择)、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对象26、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作为、不作为29、不作为的义务来源:法律明文规定的

39、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30、危害行为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核心作用:对定罪量刑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限定犯罪的基本范围,将思想排除在犯罪之外。31、广义危害结果: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所引起的一切对社会的损害事实,它包括危害行为的直接结整理为word格式果和简介结果,属于犯罪要件的结果和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32、狭义危害结果: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也就是对直接客体所造成的损害事实。35、犯罪主体的构成要件:都是自然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核心、关键要件)37、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人行为时具备相对的自由意志能力。40、辨认能力是刑事责任能

40、力的基础,控制能力是刑事责任能力的关键。46、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处理原则:从宽处理原则不适用死刑原则50、故意犯罪的类型:直接故意、间接故意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必然发生+希望发生、可能发生+希望发生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间接故意的三种情况:行为人追求某一个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突发性的犯罪,不计后果,放任严重结果的发生。51、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联系与区别:联系:犯罪的直接故意与

41、间接故意同属于犯罪故意的范畴在认识因素上,两者都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从意志上看,二者都不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区别:A、从认识因素上:而这对行为导致的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有所不同。间接故意只能是可能发生B、从意志因素上:而这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显然不同。C、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对这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不相同。53、犯罪过失的类型: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53、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同:在认识因素上都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在意志因素上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异:在认识因素上对危害结果可能性是否会转化为现实的主观估计是不同的。间

42、接故意的行为人整理为word格式的主观认识与客观结果之间并未产生错误,主客观一致。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行为人对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客观事实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在意志因素方面,间接故意的行为人不排斥和不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行为人排斥和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并相信能够避免发生。54、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遇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55、犯罪目的: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状态。56、犯罪动机: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发怒子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内心起因。59、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故意犯罪在其产生、

43、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及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完成状态:既遂未完成:预备、未遂、中止60、故意犯罪的形态和故意犯罪的过程和阶段联系与区别:区别:故意犯罪的形态是故意犯罪已经停止下来的不同的结局和形态,属于相对静止范畴;故意犯罪的过程与阶段是故意犯罪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进程与进程中划分的段落,属于相继运动发展的概念。.联系:故意犯罪的形态是在故意犯罪的过程和阶段中产生的,各种犯罪形态的产生以及界定,依赖犯罪过程和阶段的存在及其不同的发展程度。63、犯罪预备形态的特征:A、客观特征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活动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区别预备与未遂)B、主观特征:行为人进

44、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地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区分预备和中止)整理为word格式64、对于预备犯的处罚原则: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66、犯罪未遂的特征: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区别未遂与既遂)犯罪停止在未完成状态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区别未遂与中止)。67、未遂犯处罚原则: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69、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时空性、自动性(区别中止与未遂)、彻底性70、自动有效地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状态特征:外加有效性。71、犯罪中止的形态类型:时空范

45、围:预备中止、实行未终了的中止、实行终了的中止。对中止行为的不同要求:消极中止、积极中止72、对于中止犯的处罚原则: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74、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者单位。:行为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犯罪,相互联系,互相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犯罪活动整体。共同的犯罪故意。75、共同犯罪的表现形式:实行行为、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帮助行为76、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同时犯二人以上实施危害行为,罪过形式不同的实施犯罪时故意犯罪内容不同的超出共同犯罪之外的犯罪事后通谋的窝藏行为,包庇行为

46、77、共同犯罪的分类:(一)、任意的共同犯罪、必要的共同犯罪(对向性共同犯罪、聚合性共同犯罪、集团性共同犯罪)(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事中通谋的共同犯罪(三)、简单的共同犯罪、复杂的共同犯罪(四)、一般的共同犯罪、特别的共同犯罪78、简单共同犯罪人的处罚原则:、各共同犯罪人对共同实行的犯罪行为整体负责、共同犯罪人只能对共同故意实行的犯罪负责。、根据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和社会危害程度按主犯、从整理为word格式犯、胁从犯处罚。、考察各犯罪共同人的人身危险程度和犯罪后的态度,区别对待。85、一罪:、实质的一罪:继续犯(非法拘禁、窝藏罪、非法持有)、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法定的一罪:

47、结合犯、惯犯、处断的一罪: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数罪:、实质数罪、想象数罪(想象竞合犯)、异种数罪、同种数罪、并罚数罪、非并罚数罪、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87、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按照行为触犯的数个罪名中法定刑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理,不实行数罪并罚。89、牵连犯的构成要件:以实施一个犯罪为目的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行为。(区分牵连犯与想象竞合犯)数个行为之间有牵连关系牵连犯的数个行为必须触犯不同的罪名90、牵连犯的处断原则:按照其中最重的一个罪从重处罚。95、刑罚的目的:特殊预防:通过对方最分子适用刑罚,惩罚改造犯罪分子,预防他们重新犯罪。一般预防: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威慑、警戒潜

48、在的犯罪者,防止他们走上犯罪道路。96、刑罚体系:刑事立法者从有利于发挥刑罚的功能和实现刑罚的目的出发,选择一定的惩罚方法并加以归类,由刑法依照一定的标准对各种刑罚方法进行排列而形成的刑罚序列99、刑罚裁量的原则:以案件事实为依据,以刑法规定为准绳。102、从重处罚:在法定刑中间线以上判处适当的刑罚,但不能突破法定刑上限。103、从轻处罚:在法定刑中间线以下判处适当的刑罚,但不能突破法定刑下限。104、减轻处罚: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但不包括法定最低刑。105、免除处罚:对犯罪分子做有罪宣告但免除刑罚。107、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再

49、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构成条件: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整理为word格式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发生在前罪的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之内。108、特别累犯:是指犯危害国家安全罪受过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在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构成条件: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危害国家安全罪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被判处的刑罚的种类及其轻重不受限制。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即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特别累犯,不受前后两罪相隔时间长短限制。109、自首: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50、的行为(一般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特别自首)。110、自首与坦白的异同:相同:两者均以自己试试了犯罪行为为前提。两者都是犯罪人犯罪后对自己所犯罪行的主观心理态度的外在表现形式两者都是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两者都是从宽处罚情节不同:自首是犯罪人主动归案,坦白是被动归案。自首所交代的可以使已被发觉的罪行,也可以是尚未被发觉的。坦白仅限于已被发觉或者被指控的自首是主动的,坦白是被动的。自首的人身危害程度相对较轻自首是法定从宽处理情节,坦白是酌定从宽处理情节。113、缓刑的种类:刑罚暂缓宣告、刑罚暂缓执行

51、、缓予起诉116、刑罚消灭:由于法定的或事实的原因,致使代表国家的司法机关不能对犯罪人行使具体的刑罚权。整理为word格式119、追诉时效的意义:符合我国刑罚的目的。预防犯罪。有利于司法机关集中精力办理现行的刑事案件。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有利于社会稳定。120、追诉时效的期限:、法定刑最高不满五年的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法定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的,经过10年、法定刑最高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法定刑最高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121、追诉时效的中断:因发生法律规定的事由,而使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法律规定的事由终了之时,时效重新计算。(时效内又犯新罪)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整理为word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