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集训(二十四)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68447891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考点集训(二十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考点集训(二十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考点集训(二十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考点集训(二十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集训(二十四)(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考点集训 (二十四 ) 对应学生用书 p28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 2月 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 2018 年的主题是“保 持语言多样性并促进使用多种语言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这一主题 的确定主要是基于 (D) 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一定的 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A . B . C. D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文化多样性的知识 ,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 能力。 “保持语言多样性 ”,这体现了文化多样性 ,符合题意; “促进使用多种语言以支 持可持续发展目标 ”,这体现了一定的文化

2、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符合题意; 语言是文化 传播的媒介,而不是文化交流的途径,排除;题意不涉及汉字的意义,排除。故选D。22019年4月16日,巴黎圣母院失火 , 800年古迹被毁。 上网搜索“巴黎圣母院失火” , 六七十条资讯扑面而来。 “多希望这种事不要发生”“全世界在哭泣”“美丽、 壮观的法国 灵魂的一部分灰飞烟灭 ,让人无比悲痛”“文明不能承受之殇” ,无论是否到访过巴黎圣母 院, 很多人心中都为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留有重要位置。由此可见 (D)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文化既是民族的 , 又是世界的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A . B . C

3、. D .【解析】 “无论是否到访过巴黎圣母院 ,很多人心中都为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留有重要位置” 说明巴黎圣母院不仅是法国的 ,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正确;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观点错误 ,排除;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 观点错误 , 排除。本题选 D。3天津是一座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 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在古文化街 开设的“天津记忆”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 ,让人们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欣赏实物一饱眼 福。天津市政府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天津优秀特色文化 促进文化传承 , 弘扬民族精神 ,建设和谐天津

4、。对文化遗产正确的认识是 (B)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它是中华文化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它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 . B . C. D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说法正确。说法错误。本题选择B。42018 年 11 月 28 日,我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 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 治的知识与实践” ,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 (D)能够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趋同可以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 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A . B . C.

5、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 “能够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趋同 ”中的 “趋同 ” 说法错误,错误;对本民族文化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理解和尊重 ,错误;“藏医药浴 法”申遗成功有利于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 ,正确; 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 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正确。故选 D。5. 将中国元素搭配时尚的流行元素 , 是近几年国际品牌常见的设计手法。无论是中国 生肖主题特别款 ,还是在工艺、 设计上采用中国传统文化 ,都能看出全球文化和传统中国的 融合之美正在走向世界。 “中国风”在国际时尚界中成为潮流说明 (B)文化既是民族的 ,又是世界的 中华文化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和认同 中华文

6、化底 蕴厚重 , 历久弥新 搭配流行元素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根本途径A . B . C. D .【解析】 将中国元素搭配时尚的流行元素 ,是近几年国际品牌常见的设计手法。 “中国 风” 在国际时尚界中成为潮流 ,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 ,又是世界的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历 久弥新,符合题意;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作用;立足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根本途径,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6. 当前 ,越来越多的语言正从世界消失 ,随之消逝的是其承载的文化遗产。 2018 年国 际母语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定的主题是“语言多样性和多种语言: 可持续性与和平的基 石”。这一主题对于促进

7、跨文化沟通和人类和谐共存有着积极的意义, 这是因为 (D)母语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母语具有传递、 沟通、共享文化的强大功 能 尊重文化多样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世界文化繁荣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 . B . C. D .【解析】 2018 年国际母语日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定的主题是 “语言多样性和多种语 言:可持续性与和平的基石 ” 。这一主题对于促进跨文化沟通和人类和谐共存有着积极的意 义,这是因为文化既是民族的 ,又是世界的 ,尊重文化多样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 符合题意;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说法错误

8、;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强大功能,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7明清时期 , 到湖南的苏州商贩携带酱菜 , 旅途自食 , 湘民品尝后盛赞其味 , 此后苏 贩便制酱试销 ,觉得有利可图 ,遂来长沙落户专营酱园业。 商业移民活动在促进湖南饮食文 化的融合和进步中发挥了其他形式移民无法替代的作用。这说明 (C) 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生活体验培养的 商业贸易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商业贸易是通过商品交换传播文化的 人口迁徙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A . B . C. D .【解析】 材料说明商业贸易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人口迁徙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 与融合 ,符合题意;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

9、意 ,排除;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 ,不仅通过 商品的交换交流蕴含在商品中的丰富文化 ,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文化 ,是不科 学的。故本题答案选 C。8. 一位传播学者曾说:“媒介即讯息。”我国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从相加迈向相融 ,一个“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渐行渐近。媒体融合发展 (C)A. 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 实现了文化传播途径的根本性变革C. 使新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和引导力D .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解析】 本题考查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已经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不是媒体融合发展 才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 , A 错误; 媒体是文化传播

10、的手段 ,不是文化传播 的途径 , B 错误;我国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从相加迈向相融 , 一个 “万物皆媒 ” 的全媒体时代渐行渐近 ,说明媒体融合发展会使新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和引导力 ,加速文化 信息的传播 , C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 ,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9 2019 年 3 月 24 日 , 法国总统马克龙向习近平主席赠送了“一笔宝贵的财 富” 1688 年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 , 记载了东西方文明在悠久历史中的 一次相遇。这笔“宝贵的财富” (A)体现文明互鉴为两国合作提供文化支撑传递出中法文化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说明文化是连接两国国民情感的纽带 表

11、明中法文化的内涵在交流中逐渐形成A . B . C. D .【解析】 “1688 年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 , 记载了东西方文明在悠久历 史中的一次相遇 ” ,说明了文化是连接两国国民情感的纽带 ,体现文明互鉴为两国合作提供文化支撑,符合题意。中法历史传统并不相似,表述错误。文化内涵是在社会实践中 形成,而不是文化交流,表述错误。故本题选 A。10中宣部倾力打造的“学习强国”平台 ,整合各类新闻媒体和学习平台 ,依托手机客 户端和PC客户端,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全媒体形式 ,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 策、开展理论学习、 宣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这说明媒体融合

12、发展 (B)关键在于加快各类媒体叠加实现一体化发展通过新兴媒体代替传统媒体实现传播技术更新 能够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 引导力和影响力 通过媒介资源的联动与整 合实现了资源集约效应A . B . C. 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 媒体融合发展并不是各类媒体的简单叠加 ,错误; 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代替传统媒体”的说法是错误的,错误;题 目中强调“学习强国”平台,整合各类新闻媒体和学习平台 ,依托手机客户端和 PC客户端, 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全媒体形式 , 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理论学习、 宣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这表明

13、媒体融合发展能够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通过媒介资源的联动与整合实现了资源集约效应 ,符合题意。故选 B 。让自然感动心灵”为办会理念的中国北,积极传播和发展中国园艺文化 ,同时 ,促进国际园艺合作。 这说明本次世界11. 2019年 4月 29日,以“让园艺融入自然 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本次园会将以园艺为载体 园博会也将汇聚世界各地独特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 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将有利于 (B)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丰富文化传播的手段 ,促进不同 文明的交流互鉴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展示文化多样性的魅力 加强对话交流 ,增 进各国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

14、同A . B . C.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多样性。 观点与题干相符 ,世界园艺博 览会的举办 ,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入选。 观点与题干 相符 ,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 ,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展示文化多样性的魅力 ,入 选。 观点与题干不符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属于文化 传播的途径 ,而不是手段 ,排除。 观点与题干不符 ,本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有利于加 强对话交流 ,增进各国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 ,但并不能认同 ,每个民族都要认同本民族的文 化, 排除。故本题选 B。12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

15、中国漫长封建统治的主导思想,在今天仍有广泛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 这是因为 (C)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A . B . C. D .【解析】 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 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 ,强调的是教 育对于儒家思想传播的作用,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错误; 儒家思想中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但其本身并不就是教育思想,错误。正确选项为 Co13.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2018年的春节,全景展示了一个充满年俗味、科

16、技感和国际范的新年。除夕之夜,央视春晚舞台上中外群星共唱我爱你中国 ,多国领导人祝福中国;全球观众通过信息技术 手段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 “集福送红包”等春节活动。在世界很多地方 ,中国的春节正成为 当地节日。从丝路驼队到 “一带一路 ”,从太平洋到大西洋 ,从非洲到欧洲 , 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 来了机会和信心。承载着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又反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中华文化,跨越时空,推动世界各国利相融、民相亲、心相通 ,为人类文明再添华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如此自信地走向世界。(12分)【答案】 经济、 政治决定文化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奠

17、定了坚实 基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具有包容性和时代性,契合了世界人民共同的价值 追求; 我国借助文化节庆活动和现代科技 ,拓宽传播渠道 ,增强传播能力 ,提高了中华文 化的国际影响力。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联系日益紧密。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元素正加 快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 “走出去” 步伐加快 ,中国的戏剧、武术、 中医药等优秀传统文化为 世界人民所了解、 熟知。但还存在较多问题。 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 制作工艺粗糙、 营销手段落后等 ,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但文化 “ 走出去 ”也不乏成功的例子 ,如中国交 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

18、创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 , 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 国京剧的魅力。因此 ,文化要 “走出去 ”,更应“走进去 ”。(1)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 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 (12 分 )(2)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 说明如何让中国元素更好地走向世界。 (12 分 )【答案】(1)文化“走出去”能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 综合国力; 文化“走进去” 是文化“走出去” 的深化,只有被其他文化了解和接受 ,才能 真正实现文化“走出去”;要推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文化创新意识,提高创作能力, 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性、 艺术性; 通过不同文化间 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 创造出能为其他文化接纳、欣赏的文化产品。(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把中国元素与其他国家文化 结合起来 ,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通过旅游、 教育等方 式把中国元素推向世界各国。 创新文化传播的方式 ,运用高铁、共享单车等开展商业贸易 , 进行文化交流。 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 沟通和共享的强大功能把 中国元素推向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