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之一(诗歌鉴赏)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8401967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语文专题之一(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专题之一(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专题之一(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之一(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之一(诗歌鉴赏)(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上海高考语文专题 :诗歌鉴赏练习 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这一考点的要求是: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具体说来,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整理的观点态度。如何才能够提高诗歌鉴赏练习呢? 下面分三节进行讲解说明第一节 诗歌形象的鉴赏 考点讲解 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浸染了整理感情的东西,也就是整理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即为意象。它比自然界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 不过,就具体的诗歌而言,其形象是各有侧重的,有的侧重于抒情

2、主人公即整理的形象,有的侧重于描写客体的,也有全是写景的。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容,分析判断作品形象所包含的整理的思想感情,有时还要判断其社会意义。 答题指津 鉴赏诗歌形象应注意以下三点: 1. 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 要做好诗歌鉴赏题,应了解传统审美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点: 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月思、杜甫的望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折柳送别,柳永“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其间缠绵悱恻的别离之情,给人以悠长的回味;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听

3、梧桐而心悲凉,如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 2. 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以折柳表惜别。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灞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灞陵桥是首都的门户,是送别的地方,在灞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3)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散凄

4、凉的巷口。 (4)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边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中,菊花无疑已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 (5)梅花象征傲霜斗雪,不怕挫折打击,纯净高尚的精神追求。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

5、意深。 (6)松树象征坚贞高洁的品格。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7)莲用来表达感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8)梧桐象征凄凉悲伤。梧桐在古诗词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

6、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渲染一种凄婉悲凉的气氛,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9)杜鹃鸟象征凄凉哀伤。由于杜宇魂化杜鹃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杜鹃这一形象在古诗中固定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10)鹧鸪鸟象征离愁别绪。由于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对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因此,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就有了特定的内蕴。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

7、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11)杨花象征漂泊不定的人生,离散的愁情。“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 (12)月象征思乡、思亲人之情,盼望离别团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3)蝉鸣表愁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14)黄昏、夕阳、落日、残照、暮等象征一天将尽,表愁情。长烟落日孤城闭。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15)长亭、短亭表送别、离别之情。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6)东篱、南山均与隐居生活有关。东篱

8、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 (17)凭栏往往与登高临远忧了解,表达一种满腹心思的忧愁。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3. 注意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固定性。 古典诗词中,诗人的情感往往通过一定的景物来传达,而景象与情思之间又有着固定的了解。如: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沦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第二节 诗歌语言及表达

9、技巧的鉴赏 考点讲解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表达的情感、创造的意境。高考对语言鉴赏的要求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体会其语言艺术的美,且能作一定程度的评述。 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技巧、表现技巧、谋篇布局上的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不在于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而在于分析、评述整理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答题指津 (一) 鉴赏诗歌语言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理解关键词语。 首先,要抓住诗中的动词。因为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

10、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往往是一首诗歌的诗眼。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都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艺术境界。 其次,要抓住诗歌中的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整理的感情。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中“直”和“圆”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第三,要注意诗歌中名词的使用。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1、一句用九个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 此外,有些诗歌中还应注意数词和副词的使用。数词不仅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而且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数字的巧用为诗歌增加了不少情趣。而“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副词“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 2. 鉴赏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性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它对于我们鉴赏诗歌有着不小的帮助。常见的艺术风格有以下几类:

12、豪迈雄奇: 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看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整理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悲壮慷慨: 此风格的作品,情感悲壮,出语高昂,充满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3、 朴素自然: 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多见于山水田园诗中。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3. 还应当注意诗词中的语序倒装和省略等现象。 由于古典诗词在声律和修辞上的特殊要求,诗人不得不在次序安排上作些变通。如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而诗歌的高度凝练也带来了省略现象的比比皆是。如贾岛的访

14、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始终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整理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我们必须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二)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修辞技巧 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衬托、对比、反复、互文、双关、反语等 回答时注意要点: 手法表现作用 2. 表现技巧 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直抒胸臆等

15、。 3. 谋篇布局上的技巧 如起承转合、层层深入、前后照应、烘托对比、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有: (1)用典,指在诗词中运用历史和文学典故,以使语言简练,表意(表情)含蓄,回答时注意要点: 哪个词什么用法作用 (2)直抒胸臆,即诗经中的赋的手法,不借比兴,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 (3)托物言志(抒怀),咏物诗大体都是这种写法,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如刘禹锡的乌衣巷前两句是整理所见之景,由此引出下两句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5)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两者优势难以分清,都指

16、景色描写中已含有情感倾向。注明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即是典型的一例。 (6)联想、想象: 两者都是诗人在描写非眼前之物。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有个明显的由此及彼的轨迹,如“疑是银河落九天”。 (7)飞白、留下空白: 即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这种手法在中国古诗画中所用甚多,某种意义上说,有意味的艺术品都不是一览无余的,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即此。 (8)以有声衬无声,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类相反相成的手法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所用甚多,下述几项皆是。 (9)以动写静,如苏轼的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忽过去数百群。前山错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山本是静景,因在行船上看,

17、造成错觉,山就如人马般奔跑起来,形成一种动态的栩栩如生的美感。这种写法多借用比拟和比喻。 (10)以无情写有情,如韦庄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以柳的无情(只顾自己葱郁),来反衬诗人的有情。这里也有相反的情形,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以敬亭山的有情反衬人的无情,从而凸显自己的孤独。 (11)以乐景衬哀情,如王恽的小桃红:“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流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前五句用赋的铺陈手法,写眼前烟波浩渺,水波不兴。后三句直抒乡愁盘结的胸臆。这里也有相反的情形,即以(12)悲

18、景衬豪情,如别董大的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其意象皆为诗人常用的表哀情的景物,但诗的结尾归结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使情感越发乐观豪迈。 (13)借人映己,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两句以假想的“兄弟”寻“我”反衬诗人思念亲人之切。 (14)以退为进,如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夏。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人想表达“情更怯”、“急欲问”,却以“情更怯”、“不敢问”表述之,活画出思乡思亲人达到极致时的心理矛盾和精神痛苦。 (15)多角度描绘,如动静结合、时空展开、视听交汇、形色互补等。 第三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整理的观点态度 考点讲解 感情是

19、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强烈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或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思想主张。同时,诗歌还是叙述生活的艺术,是人生哲理的艺术的反映,一般在浓郁的感情中又有理想信仰、人世经验、社会风云、生活智慧的闪光。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不是平白直露,而是隐晦曲折的,需要读者从两方面深入领会把握。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整理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且能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来评价整理的观点。 答题指津 在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整理的观点态度时要注意诗歌中的以下信息: 1. 标题 诗题中蕴含着不少信息,

20、它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可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及整理情感。如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表面是写水塘清澈如镜,是因为有源头活水,实际在启发人们: 一个人只有经常读书,不断汲取书中的精华,思想上才能有源头活水,才能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其所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正是得力于诗歌题目。 2. 整理 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即 知人论世 。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应该了解掌握其经历、风格,对于一般作家,应充分重视作品朝代,因为大时代、大背景是相通的。如岳飞,曾经在抗金的最前线上出生入死,却时时遭到投降派的

21、排挤和陷害,所以其作品多有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趋于豪放悲慨。这些知识积累对于赏析他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非常必要的。 3. 序、注 一般序在诗前,注在诗后,有时会巧妙地安排在题干中。它们有的交代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对于理解作品思想内容非常有益,我们不应忽视。如鉴赏欧阳炯的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解(姑苏台

22、: 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西南姑苏山上)是不容忽视的,“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4. 诗体 相同题材的诗歌内容上有共同的倾向,这也是把握诗词主题最主要的凭借。常见的诗歌题材有: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23、鉴赏时要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鉴赏时要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赏析“事”与“怀”结合的巧妙,体味诗人所述之怀的深挚感人。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鉴赏时要弄清史实,体会诗人的意图,领悟其感情。 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鉴赏这一类诗歌,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和不同的艺术风格。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边塞征战诗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 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

24、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因此,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区别。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 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是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 送别诗。这类诗往往在标题上就有明示,但情感倾向却指向不一。有些道出了彼此友情之深厚,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有些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勉励祝愿,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还有一些则借送

25、别表白诗人自己的,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登高抒怀诗。这类诗在古诗词中所见甚多,但其情感指向极为复杂。有些抒发了诗人的怀才不遇之愁,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有些则抒发了思乡之愁,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有些则抒发了对国事民生之担忧,如杜甫的登楼等等。 附录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实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

26、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唯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

27、。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

28、袋、吃粽子(角黍)、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桥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每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

29、,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了解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诗句。 腊日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除夕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

30、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景象。 社日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乐场面。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8 / 1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