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2节 检测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8360852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2节 检测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2节 检测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2节 检测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2节 检测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2节 检测 Word版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第一章第二节一、单项选择题1要对我国“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C)A地理信息系统(GIS)B全球定位系统(GPS)C卫星遥感定期拍摄 D人工科考【解析】对我国“三北”地区荒漠化的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监控,可用卫星遥感定期拍摄,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图片就可了解土地荒漠化的发展状况,而人工科考费用大,效率低,并且这也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下面是某次地震前后某区域的对比照片,左图是地震前拍摄的图像,右图是地震后拍摄的图像。读图回答24题。2获得此组照片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3政府对此

2、次灾害损失进行统计并合理安排灾后重建工作,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C)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4抗震救灾期间某运输公司的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救灾运输车队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D)ARS BGISCRS和GPS DGIS和GPS【解析】第2题,遥感技术具有速度快、范围大、限制少等优势,可以快速地获取地理事物的信息。第3题,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指导人们进行抗灾活动,需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第4题,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确定运输车队的位置需要用GPS技术;运输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运输车队的位置信息还需要采用GIS技术。(2015南京高二质检)下

3、列地图是为研究某城市功能区而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56题。5图中M地最适宜布局(A)A银行 B学校C工厂 D居民住宅【解析】从图看出该地位于主干道上,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在510 万人/km2,人口密度较大;地价在2 万元/m2以上,地价最高,M地适宜布局商业(或服务业),如银行。6图中数字信息最合适的服务对象是(B)A旅游部门 B住房建设部门C消防部门 D民政部门【解析】本题给出的图层有交通图、人口密度图、地价图,这些图层叠加可以为商业选址、城市规划、住房建设等部门提供服务。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的研究,可以起到指导作用。据此完成78题。7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利用地

4、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A)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进行监控对生态环境和气象变化进行监控,及时对西部大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对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探可以直接对西南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ABCD【解析】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遥感能够在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探,但不能对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直接的治理。8在对西部进行科考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其优点主要是(A)A能为科学家提供准确精密的三维坐标数据信息B可以对陆地、天空和地下提供直接拍摄图片C服务过程有定时、间断性特点D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随时读取各种信息资料

5、【解析】全球定位系统能够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地理信息系统是地图的延伸,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信息,保存绘制各种地图,综合分析比较各种地图数据,并进行空间分析。B2C是英文BusinesstoCustomer(商家对顾客)的缩写,是近年来依赖于互联网迅速崛起的新型销售模式。如众多年轻人购物首选的淘宝网即属此类经营模式。读“B2C交易流程示意图”,回答910题。9B2C模式(B)宜将商业网点布局在中心商务区依赖于现代物流业的不断发展是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重要方式之一易受自然环境影响,成本高、利润低ABCD10在B2C模式中,物流公司可以随时了

6、解运输车辆在运输途中所处位置,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D)GIS 数字地球RS GPSA B C D【解析】第9题,据题干可知,该模式依赖于现代物流业不断的发展,是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重要方式之一。第10题,对运输车辆进行精确定位要运用GPS技术,及时查询了解运输车辆的位置信息要应用GIS技术。智能手机一般具备拍照、网页浏览、地图查询、定位导航等功能。下图是某智能手机的GPS功能显示图。读图完成1112题。11手机GPS功能的出现,说明(C)AGPS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BGPS技术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C随着GPS技术的普及,民用GPS技术发展很快D有手机信号就能进行GPS定位导航

7、12手机GPS能够实现的功能有(D)网络实时监视 获取所处位置查找失窃汽车 行车路线追踪A B C D【解析】第11题,手机GPS功能的出现,说明随着GPS技术的普及,民用GPS技术发展很快。第12题,GPS的功能主要是定位导航,手机GPS可以获取所处的位置,可以进行行车路线追踪。二、综合题13根据下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1)GIS在灾害监测评估应用中的空白处所代表的作用分别是_预报预警_、_动态监测_。(2)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监测评估过程中的优势分别是什么?两者结合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如何?【答案】(2)遥感技术在灾害前兆与灾情监测过程中的信息获取方面有优势,而地理信息系统借助于其

8、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在灾害空间分布分析方面有优势。两者结合,可以实现在灾害发生前,能事先圈定危险区,并对危险程度评价,指导防灾活动;在灾害发生过程中,能对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在成灾后能对灾害损失作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工作。【解析】GIS在灾害监测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可为分析灾害影响范围,确定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线路,以及受灾人员、财产的安全有效转移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进行灾情统计与评估,为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支持。遥感技术重在信息的获取,地理信息系统重在信息的分析处理。14深圳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南极科考与3S技术的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6年11月2日,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南极,为中国第五座科考站选址。材料二在南极中山站前使用探测仪器的科考队员。 (1)南极科考队为中国第五座科考站选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GPS和GIS_;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RS_。(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下列对“数字南极”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C)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答案】(3)利用GPS测量观测点的海拔高度,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利用RS探测资源状况;利用GIS绘制资源分布图。(任举两例即可)【解析】第(1)题,选址过程要通过GIS进行空间分析,位置的确定要应用GPS,监测环境的变化需要用到RS。第(2)题,“数字南极”不能提供治理极冰融化的技术,但能为极冰融化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分析数据。第(3)题,可从GPS、RS以及GIS等技术的应用,结合南极科考现状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