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论》复习(2010、6)

上传人:m**** 文档编号:68354417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国际关系史论》复习(2010、6)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际关系史论》复习(2010、6)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际关系史论》复习(2010、6)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国际关系史论》复习(201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关系史论》复习(2010、6)(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国际关系史论(复习参考题)1、古代国际关系时期,哪些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较为活跃?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埃及、波斯帝国、古希腊、古罗马等。2、哪两场著名的战争推动了古希腊外交的发展? 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及在此之前进行的希波战争推动了古希腊外交的发展。这是由于需要联络众多城 邦国家所致。为了说服对方、不辱使命,往往选派德高望重、富有财产、能言善辩的公民出任使节,包 括元老、高级官员或军官,以至演说家和优伶。使节持有君主或元老院颁发的全权委任书。3、在希腊化时代,形成了哪些外交惯例? 在古希腊,特别是希腊化时代频繁的外交活动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公认的外交惯例,如未经正式宣 战不能开战,通过外交谈判和仲裁解决

2、争端,通过充当调停人的中立国结束战争,对在寺庙中避难的人 不得加以杀害,交换或赎回战俘,掩埋双方的阵亡将士,使节不可侵犯等。4、古代“希腊化时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从公元前 5 世纪到公元前 3 世纪,希腊的外交方式和惯例获得地中海沿岸国家的认同,形成希腊化 的地中海体系,即形成了一个较为统一的区域性国际社会。希腊化时代也是东西方经济、政治制度和文 化进一步交流和互相影响的时代。5、国际法萌芽最早出现于古代哪个国家? 国际法的萌芽最早出现于罗马。祭司在处理与外国及外国人的有关事务时,所依据的不是纯粹的世 俗法律,而是费启亚里斯法。由于到罗马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又出现了调整罗马人与外国人关系的一整

3、 套法律体系,即“万民法” 。6、古罗马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法律规范中,战争的正当理由是什么? 战争的正当理由是: (1) 侵犯罗马领地; (2) 侵犯使节; (3) 违反条约; (4) 在战争中先前的友好国家 援助敌国。7、中世纪国际关系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表现是: 在亚洲,中国与邻近中小国家建立了以册封与朝贡为特征的松散关系。 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以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为中心的、松散的宗教、政治关系。 其间,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蒙古帝国和沙俄等国在国际关系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8、中世纪的威尼斯颁布了哪些使节须遵守的规章? 使节回国后必须将收到的礼物上交国家;不得在外国宫廷中

4、接受称号和勋位;不得出使其领地所在 的国家;不得同外国人谈论本国国事;不准携带妻室同行,以免她们泄露国家机密,但可以带自己的厨 师,以免被毒死;在建立常驻代表机关后,在其继承人到来之前不得离岗;回到威尼斯的当天,应前往 国务办公厅,登记注明已经回国;回国后必须提出有关其开支情况的报告。由于报酬微薄,使节往往在 任上人不敷出,须向共和国偿还债款。威尼斯政府用诸如罚金、禁止担任公职等强制措施对付逃避这种光荣但却负担沉重的使命的人,当 然卸任之后也会以肥缺奖赏他们。9、东亚封贡体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系? “诸番入贡,华夷一统”的东亚封贡体系,是以古代中国为中心的区域性国际关系体系。 所以能形成这样一种

5、国际关系体系,是由于古代中国是个大一统的国家,地大物博,出产丰饶,传 统文化根深蒂固,因而具有“天朝大国”的观念,加之在东亚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广泛的文 化影响,所以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性国际体系。10、东汉时期与周边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例证是什么? 例证一: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加强了中西政治、经济联系。公元 97 年,班超派遣副使甘英出 使大秦国 (罗马帝国 ) ,抵达波斯湾,欲渡不得,乃归。例证二:公元 166 年大秦商人来华,以大秦王安敦的名义,向汉桓帝赠礼,东汉同大秦建立了直接 海上贸易关系。11、为什么说“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精神,有助于造就和平共处、和谐合

6、作的世界新秩序”?21 世纪的和平与发展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主旋律,需要培育、维护与推进。而今天,国际社会的局部 对抗和战争破坏依然存在,族群冲突更为凸现,生态失衡日益加速,伦理道德严重滑坡,世界秩序的和 谐性不断遭到削弱。在这种情况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人本主义精神推向世界,普及于民众,不仅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还具有紧迫性。特别是在族群冲突中,更应倡导仁爱、族群和谐精神,用“和 为贵”、“中庸”之道化解民族矛盾,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 德伦理原则来构建 21 世纪的国家行为规范,按照“天人合一”思想促进生态平衡,用中华传统的人本主 义精神推动

7、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和平共处,推动和谐合作的世界新秩序的建立和完善。所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精神推向世界,有助于造就和平共处、和谐合作的世界新 秩序。12、现代国际关系经历了哪些体系的演变? 现代国际关系经历了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的演变。13、简述维也纳体系的形成拿破仑帝国瓦解后,于 1814 年 10 月至 1815 年 6 月召开了维也纳会议。这是全欧国家都参加的一次 重要国际会议。英、奥、俄、普四国操纵了会议。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主持了会议。他为主要来自中 小国家的二百多位代表安排了贵族式的豪华娱乐,让他们尽情欢乐。而四大国的代表在幕后激烈地

8、争夺 赃物,重新瓜分欧洲,但他们都反对再现一个大国称霸欧洲的局面。由这次会议确立的新的国际体系即维也纳体系。14、为什么从两极到多极会有一个较为漫长的格局过渡期? 世界格局的转换都需要时间,只是长短不同而已。从两极到多极这次世界格局的大变动是在经济全 球化的进程中发生的,其涉及面之广,变化之深刻,影响之久远,是历史上任何一次变迁所望尘莫及的。因此,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需要相对来说较长的时间。按照历史经验,一个世界格局的终结,就意味着另一个世界格局的诞生,如维也纳格局取代威斯特 伐利亚格局,凡尔赛格局先是代替维也纳格局,后又让位于美苏两极格局。回顾世界格局演变史,大规 模战争成为世界格局转换的重要

9、标志,上述世界格局的转换就是通过拿破仑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而完成 的。战争在摧毁旧格局的同时,迅速建立起新格局,因为新格局是战争结果的展示,是武力对战胜国与 战败国关系及利益的断然分割。然而,这并非是世界格局发展的普遍规律,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世界格局 的转换,与战争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的,即以两极格局中的一个超级大国自行解体 为启端,没有战争硝烟,没有法律意义上的战胜国与战败国之分,也没有重大的旨在确定大国地位、重 划势力范围和设计世界政治新蓝图的国际会议及协议,一切在未定之天。和平方式与战争方式的根本区 别在于,它不是用武力实现世界格局的“瞬间”更替和突变,它是一种渐进或缓进的方

10、式,避免了战争 灾难,却大大延长了世界格局转换的时间。由于这一转换是渐进的,不确定、不可测因素很多,规律性 现象时隐时现,一切均难以迅速把握,世界大国以及潜在的世界大国需要足够的时间,对世界形势的重 大转折及走向作出判断,进行战略与政策的重大调整。况且,这次和平转换恰逢经济全球化引发国际社 会大变动、大机遇,变数众多,一切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定型,一个较为漫长的格局过渡期是不可避免的。15、在走向多极化时期,国际关系出现了哪些新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 以高科技、经济为主的综合国力竞赛取代单纯的军备竞赛,成为国家特别是大国较量的主要形式。 反映了 2l 世纪的科学技术乃至经济和社会发展。美国初步开发

11、的具有“数字地球”功能的“三维数字地 图”,已覆盖了全球热点和战略要点,已在海湾战争及科索沃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争的危险由全局向局部转移,即全球层次的缓和与地区层次的动乱并存。冷战时期的地区热点有 的已经消失,但新的地区热点层出不穷,呈现更多的局部不稳定性,冲突源多样化,既包括民族主义的 高涨,内战的多边化与国际化,也包括对资源、边界、领土、水道等的争夺,冲突十分频繁。16、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国家,其必备要素是什么? 定居的人民。这是国家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是国家组成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国家 在国际上有形存在的主要标志,以及发挥国际作用的客观前提。一定界限的领土。这也是国家

12、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国家在其固定的领土上拥有全 部的管辖权。领土为人民生息繁衍、国家生存发展提供土地和资源,也是国家在国际上有形存在的主要 标志和发挥国际作用的客观前提。政府。这是国家的组织形式,是行使国家对内、对外职能的机构,拥有实力和强制手段。无政府的 社会不成其为国家,政府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正式代表。主权。这是国家最根本的属性,也是国家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最重要的特征。享有主权意味着 一个国家拥有独立自主处理其内外事务的固有的最高权力,并以整个国家的名义来行使,具有鲜明的权 威性,在国际社会中因而享有平等的地位。简言之,任何国家只有在拥有一定数量的固定的人民和固定的领土

13、的基础上,才能实施统治,才能 成为国际上的实体;任何国家只有享有主权,才能独立自主地通过政府进行有效的对外活动,在国际上 实现自己的目标和利益。必须指出,上述国家的四要素只是作为行为主体的国家存在的客观前提,并与 前资本主义国家相区别,并不能否定国家的阶级实质。17、国家职能是什么?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外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 略,保卫国家安全;内部职能是进行社会管理,推动国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的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内部职能在大多 数情况下是主要的。因为任何国家的统治阶级如果不首先巩固自己在国内的统治地

14、位,不首先推动国内 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没有必要的社会政治条件和物质力量来保卫国家或拓展国际空间。同时,对外职 能的实现,如成功的外交和军事胜利,对国内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发展起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历史 条件下,外部职能还可能上升为主要职能。在战争时期,外部职能执行的情况如何,不仅影响国际社会, 而且影响到国内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发展。18、简述国家利益的内容国家的生存、国家的制度、国家的发展、国家的特性,是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 国家的生存是国家的基本利益,因而也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国家的生存是国家的基础,没有国家 的生存,国家的其他利益就无从谈起。任何一国都是由主权、领土、国民和政府这四个基

15、本要素构成的。 一个国家如果缺少了这四个要素的任何一个就不成其为国家。因此,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国民生存, 是国家生存利益的基本内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是一国的国民赖以组织起来追求公共目标的前提。一套行之有效的 制度将能够保障一国国民在实现私人利益的同时促进共同利益的实现。因此,维护本国的政治、经济和 社会制度,是一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存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国民能够安居乐业,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经济福利,促进人民的自由 发展,并使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占据一个庄严的位置。因此,国家的发展利益要求促进国家的经济繁荣, 发展本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事业,增进国民的经济和社会福利,提供良

16、好的国民教育,健全法制, 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并为世界的和平、繁荣和正义作出贡献。在一个经济高度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国 家的发展更依赖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往,包括人员的交往、商品的交换、资本的进出和信息的交流。保存国家的特性即其核心价值同样是一国的重要利益。从国家是国民的生活共同体的意义上说,国 家的存在需要国民之间存在着高度的认识上和价值上的认同。这些核心价值不仅渗透于本国的各项制度, 而且它们帮助国民解答了“我是谁 ?”这样根本性的认同问题。没有这种相互认同,国家的存在就失去了 精神上的纽带,国家的分崩离析也就成了现实的危险。因此,国家需要维护本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 自身特性的意识形态、历史

17、传统、民族精神、宗教信仰、道德风尚和生活方式等,以强化本国国民的凝 聚力,防止外部异质的价值体系对本国特性的侵蚀。19、在什么情况下,不同国家的利益是和谐的?不同国家的利益在两种情况下会是和谐的。一是两国的利益相同或相似。安全需要、制度和文化以及发展需要方面的相同和相似都可能带来国 家间相同或相似的国家利益。比如,冷战时期西欧和北美在抵制苏联影响扩大方面具有类似的利益,为 此,欧美国家在 1949 年结成了军事同盟,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英国和美国都希望扩大 英语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同时,法国和许多说法语的非洲国家则要维护法语在世界上的地位。另一种情况是两国利益互补。两国的利益不必

18、相同或相似,只要这些利益相互补充,两国的合作就 有了基础。中国和俄罗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关系的加强,除了一些共同的利益之外,互补利益也在发生 作用。俄罗斯在欧洲遭遇北约东扩的压力,中国则在东亚面临美日安全联盟更新强化和美国不断提升台 湾军力的压力。俄罗斯需要稳定其东部边界,以免两面受敌。中国同样需要拓展睦邻友好关系,并寻求 先进武器的供应来源。这些利益相互补充,可以通过提升双边合作的层次来加以增进。20、追求国家利益,国家当如何作为?首先必须对国家利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为这关系到一国能否制订正确的国家战略和对外政策。 其次在追求国家利益时,应遵循以下行动次序:首先追求本国的主要利益,

19、而后去追求本国的次要 利益;首先追求本国的当下利益,而后追求本国的未来利益;首先追求本国的长期利益,而后去追求本 国的短期利益。不如此,在本末倒置的国家利益观的指导下,一国的国家利益注定会在国际交往中蒙受 损失,最严重时,会葬送整个国家。21、简述国家权力的特点权力的相对性。在国际关系中,国家权力的作用不光在于它的绝对值,更主要的是它的相对值。权 力的大小只有在和其他国家的权力相比较时才具有意义。比如,和美国相比,法国拥有较小的权力。但 当法国和非洲的乍得进行比较时,法国就拥有压倒一切的权力优势。权力的情境性。根据情境的不同,一国的权力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越南的力量比美国要小得多, 却使美国在

20、越南战争中蒙受了失败的耻辱。美国的空军将领曾要求对北越进行大规模的轰炸,发誓可以 把北越炸回到石器时代,问题是,美国即使拥有这一能力,却没有意志去发动这样的空袭。权力的动态性。权力是易变的。随着经济的增长或倒退,武器的更新或过时,资源的发现或流失, 政治的稳定或动荡,一国的权力处于一个不断发生增减的过程中。在一般情况下,一国权力的变化是一 个渐进的过程。不过,在战争和革命的情况下,一国的权力会发生突进性的加强或衰落。比如,经过第 二次世界大战,许多战前的一流大国迅速沦为二流国家,如英国和法国,而苏联和美国则崛起为两个全 球超级大国。权力的多面性。权力是多面的。权力不仅包含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地

21、理、人口等物质因素,也涉 及战略规划、外交质量、文化力量等非物质因素。在当今世界,单面的权力是有缺陷的权力,是跛脚的 权力。例如,俄罗斯如今仍然拥有世界一流的核武库和常规武器,这是俄罗斯至今能在国际事务中继续 发挥重要作用的支柱。另一方面,俄罗斯的经济已沦为中等国家的水平,限制了其国际影响力和威望。22、简述构成国家有形权力的自然资源要素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自然资源对一国权力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其中,粮食、原料和能源最为重 要。自然资源对一国权力的影响表现在几个方面: (1) 一国在自然资源方面越是自给自足,其权力越大。(2) 一国在自然资源方面越是不能自给自足,越依赖外国的供应,其权力越小。

22、 (3) 一国对他国供应的自 然资源越多,它对资源进口国的影响就越大。 (4) 一国自然资源的储备越能够满足其未来长期的需要,它 的权力也越大。苏联在自然资源方面处于全面优势,使其在冷战期间得以发展成一个令人生畏的超级大国。即使在 苏联瓦解后,俄罗斯在这方面的优势仍然存在。与此相对应,日本所消耗的绝大多数工业原材料和石油 依赖从国外进口。这注定了日本经济和安全的脆弱性。如果来自外部的原材料和能源供应被切断,日本 的经济和安全就会轻易地陷入绝境。23、简述构成一国无形权力的政府质量要素政府质量决定一国动员、规划和使用有形权力的能力。一国的政府如果内部混乱,腐败严重,行政 缺乏效率,领导人没有明确

23、的战略目标和决断力,这个国家即使有强大的实力,它也不可能在国际上发 挥显著的影响。在战后初期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由于政府像走马灯似地不停地更迭,法国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政 府和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人,并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1958 年,戴高乐将军上台,颁布了新的宪法,建立 了第五共和国,将内政外交的主要权力授予了总统,从而使法国的政府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法国研 制成功了原子弹,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确立了法国的领导地位,并退出北约的军事一体化组织,和中 国建交,和苏联搞缓和,法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和世界大国。24、简述构成一国无形权力的外交要素外交是一国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国家利益的活动。高质量的外交

24、能够充分调动国家的权力资源,以较 低的成本有效地实现国家的目标。通过外交,国家可以在国际上赢得更多国家对本国对外政策目标的理 解、同情和支持,减少一国实现其国家目标的阻力。在 1955 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表现出杰出外交家的风度和才智。他的求同存异和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令与会国家消除了对中国的误解,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全面推进,大大拓展了中国 外交的国际空间,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威望。另外,外交也可以运用国家所掌握的各种权力资源,以说服、影响他国改变不利于本国的政策和行 为。25、简述国际关系中确认主权平等原则的意义确认主权平等原则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首先,主权平等原则作为核

25、心和根本依据,引申出其他基本原则,其他基本原则是主权平等原则的 具体体现,如果否定了主权平等原则,也就否定了其他基本原则。同样,作为主权平等原则具体实施的 国际法各项规章制度,也是基于主权平等原则而存在的。其次,主权平等原则规定国家可以平等行使各项基本权利,要求尊重国家基本权利的行使,如果否 定了主权平等原则,就谈不上国家平等行使各项基本权利。国际关系的实践告诉我们,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作为国际法的根本原则、国家行为的根本依据与判别 标准,正在而且必将继续在国际关系中发挥最重要、最有效的作用。26、简述国家对外政策的使命 在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中,来自外部的挑战经常妨碍一国国家利益的实现。这些外部挑

26、战,有安全 的挑战、制度的挑战、经济的挑战、环境的挑战和文化的挑战等等,它们对一国的安全利益、制度利益、 发展利益和特性利益构成程度不等的威胁。应对这些外部的挑战,在可能的情况下消除或减轻它们带来 的不利影响,是国家对外政策的使命之一。除了要应对外部的挑战和威胁,国家的对外政策也要充分利用国际环境中所蕴含的机遇。国际机遇 是那些存在于国际环境中的、有利于本国国家利益实现的机会和条件。准确和适时地把握和利用国际机 遇,最大限度实现国家的利益,也是国家对外政策的使命。27、简述意图型对外政策、宣示型对外政策和操作型对外政策 以一国对外政策的意图、言辞和行动来分类,一国的对外政策又可分为意图型对外政

27、策、宣示型对 外政策和操作型对外政策。意图型对外政策是国家决定要追求的对外政策,反映国家在处理对外关系时的真实意图。由于这一 真实的意图通常会与其他国际行为者的利益相冲突,国家经常不会明确地对外宣示这一政策的内容。宣示型对外政策是国家通常对外声明、谈话和公开文件所表达出来的对外政策。这种对外政策有时 完全和意图型对外政策相反,成为国家迷惑其他国家的工具。操作型对外政策是一国在实际行动中反映出来的对外政策。鉴于一国真实的对外政策通常难以知悉, 而宣示型对外政策又往往不可相信,一国在对外关系中的实际作为是其他国家评估该国对外政策的主要 依据。虽然总体上说,行动是评估意图的最佳方法,行动有时也不一定

28、完全等同于一国的对外政策意图。 主要的原因是,一些行动也许是政府某个部门和个人擅自作出的,并没有得到最高对外政策决策当局的 许可。这类的行动只反映一国内部某个特殊部门或利益集团的意图,并不一定反映该国的整体意图。28、简述理性决策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是对外政策决策的经典模式。这一模式有两个基本的假定,即国家是一个单一的行为 主体,它有一个单一的意志,并可由一个单一的个人或群体来代表;同时,国家的对外政策决策是一个 理性选择的过程,通过一种成本核算的方式,试图以最低的成本来得到最佳的效果。29、简述安全优先型政策与经济优先型政策 依据对外政策中各项议程的优先程度,各国的对外政策还可分为安全优先型政

29、策与经济优先型政策。 实行安全优先型政策的国家,对外政策的首要关注点是增加国家的安全系数,各项其他的对外政策 议程都必须服从于国家安全的目标。对于那些一直处在外部强敌包围之下的国家而言,安全政策的优先 化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还有一些实行安全优先型政策的国家则属于那种好战和侵略成性的国家,如法 西斯德国和军国主义的日本。两者都把侵略扩张当作国家对外政策的中心目标,并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 侵略战争。实行经济优先型政策的国家,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将促进国家的经济繁荣放在首位。对外政策的中心任 务是保证海外市场对本国产品的开放,保证海外原材料和能源的稳定供给,促进本国公司在海外的投资 和扩张,或者鼓励外国资

30、本和技术流入。对于那些国家安全较有保障的国家来说,经济优先型的对外政 策是理所当然的选择。30、外交具有哪些基本的功能?外交具有情报搜集、外交代表、外交谈判及危机管理等功能。31、什么是外交承认? 外交承认一个主权国家承认另一个主权国家;一个主权国家承认另一个主权国家的政府为该国 的合法政府。一般来说,承认一个国家表示承认该国的主权地位,即这个国家在国内拥有处理内部事务的最高权 力,在国外拥有独立权和平等权。当一个新国家出现时,或当国家更名时,国家承认的问题便出现了。对一个原有国家的新政府的承认和国家承认有所不同。新政府的出现通常不影响到对该国的承认。 但是,新政府能否获得国际承认,关系到该政

31、府是否被其他国家承认为该国的合法政府,能否在国际上 代表这个国家,行使该国承担的国际义务,享受该国的国际权利。按照国际惯例,国家通过正常的法律手续更改国名无需重新获得国际承认。一国政府依据本国的宪 法程序进行正常的更迭也不需要重新获得国际承认。32、简述外交特权和豁免 外交官在驻在国生活和工作时,他们有权享有不受驻在国逮捕和审判的特权。这就是外交特权和豁 免。这种外交优待是国家间保持交往的起码条件。现代关于外交特权和豁免的国际惯例,大致形成于 18世纪中期的欧洲。 1961 年,联合国通过了维 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为外交人员的特权和豁免权作了最权威的规定。随后的维也纳领事公约 、特别 使团公约

32、和防止和惩罚对受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使节的犯罪公约对此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补充规 定。33、简述成功外交所必备的条件外交人员的智慧。这是成功外交所必备的条件。在两国或多国利益相似或互补的情况下,外交人员的智慧是开启有关国家合作之门的钥匙。在此种情况下,外交人员的任务便是如何运用他们的智慧,去 发现国家间存在着的相似利益或互补利益,并排除国家间存在的次要冲突利益的干扰,将相似利益和互 补利益落实为国际条约、协定和政策。国家权力资源的调动。当两国存在冲突利益时,成功的外交需要外交智慧的运用,还需要国家权力 资源的调动。在利益冲突不是非常尖锐时,通过交换利益来实现妥协是外交的主要方式。随着国家间关 系的

33、复杂化,国家的利益需要也日益多元化,这为国家间通过交换利益和讨价还价达致利益的均衡创造 了条件。34、为什么各国宪法把外交权授予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有关外交政策的权力划分中,各国宪法几乎无一例外地把外交权授予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对外 政策的最高领导人掌握着对外政策决策的最高权力。在少数国家中,对外政策的最高决策者也许不享有 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头衔,但仍为某一位掌握国家实际最高权力的政党或宗教领导人。这是因为,国家的对外政策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和繁荣发展,必须由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所掌控,以 便根据国家利益的需要,制定最能实现国家对外目标的对外政策。如果权力分散,政出多门,非但不能 有效地实现国

34、家的目标,反而会被他国乘机利用矛盾,导致本国的利益受到损害,甚至危及国家的存在 本身。即使是在那些实行行政与立法分权、中央和地方分权的国家里,如实行三权分立和联邦制的美国, 总统依然是对外政策的最后裁决者。35、简述经济杠杆国家在追求经济性质的政策目标的同时,也广泛地采用经济杠杆来实现国家的对外经济目标、对外 安全目标和对外政治目标。这类经济杠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经济杠杆是经济好处。一国通过向另一国提供经济好处,如经济援助,来促使该国实行本国希 望该国实行的对外政策。经济援助可以补偿该国因实行这种政策而受到的利益损失,从而使该国转而实 行这种原本不会实行的政策。另一类经济杠杆是经济制裁。经济

35、制裁是指有意识地采取政策来限制或剥夺某一国家的经济利益, 以迫使该国改变其某一对外政策或行为,如不给或减少经济援助,禁止向一国输出商品、技术或资本, 对一国实行贸易制裁和禁运等。通过经济制裁,一国可以改变另一国的利益盘算。有些国家发现追求原 来的政策所获得的利益小于因经济制裁所蒙受的利益损失,他们的决策者将放弃原来的政策。36、简述一国武力的价值一国武力的大小代表着一国进行自我防卫的能力。任何一个国家,要保卫自己的国家安全,维护领 土完整,实现独立自主,就必须具有强大的武力为依托。即使这些武力没有用来指向任何特定的国家, 这些武力的实际存在本身便可威慑任何潜在的敌国,促使它们放弃任何侵略和武装

36、干涉的意图,从而实 现国家对外政策的一些核心目标。以武力来保障本国的安全及其领土完整,是当今世界国际体系的必然要求。在这个体系中,国家是基 本的单位,在它之上,不存在着一个更高的权威。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学者把此种状态称为“无政府状 态”。而“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体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自助,即国家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来保障自己的 安全。一国如果未能建立起一定的武力,不能足以威慑任何潜在的敌人,它就可能面临外来的入侵,并 导致国土沦丧和任人宰割。37、简述武力威慑或武力威胁成功的要素一国能否通过武力威慑或武力威胁来达到自己的对外政策目的,取决于三个要素的组合: 一是是否拥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强大的军

37、事力量是武力威慑或武力威胁的主要支撑。 二是是否有实际使用武力的决心。光有强大的武力,而缺乏使用武力的决断和意志,武力威慑和武 力威胁就虚有其表,起不到遏制和改变他国行为的目的。三是被威慑或被威胁的一方是否相信这些武力和使用武力的决心并调整自己的政策或行为。武力威 慑或武力威胁要发生作用,关键是如何把使用武力的决心告知潜在的敌国。这涉及到信息传递的问题。 即使一国具备了强大的武力和使用武力的决心,但如果武力所要威慑的对手对此没有正确的感知,威慑 和威胁仍然不会产生作用。因此成功的威慑或威胁需要以对手可认知的方式传达信息。就威慑而言,即 使本身的武力不强,精心设计的信息传递仍能达到威慑的目的。3

38、8、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在历史上既起过反动的作用,也起过进步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严格地 把战争区分为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先进阶级的战争和腐朽反动阶级的战争。马克思主义反对非 正义的战争,反对帝国主义为侵略目的而进行的战争。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支持各国人民武装保护自己 民族自由和独立的战争,以及无产阶级在国内反对资产阶级的武装斗争。关于确定正义战争的标准,列宁的总结是,这主要看是什么阶级发动的战争,战争是什么样政治的 继续,统治阶级在这场战争中追逐的是什么样的政治目的。具体来说,正义战争的主要形式是:保卫社 会主义祖国的战争;工人阶级的革命战争;被剥削国家的劳动人民

39、反对统治阶级的战争;民族国家保卫 主权、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非正义战争包括:帝国主义国家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战争;资本主义 国家的剥削阶级反对工人和劳动人民的战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战争;资本主义体系内的帝国主义 侵略战争。39、简述核兵器1939 年 4 月,德国科学家率先提出,核物理学方面的最新发展将使人们可以制造出一种威力比现在 的炸弹大许多倍的炸弹。同年 8 月,从德国移居美国的爱因斯坦呼吁罗斯福总统启动核武器的研究工作。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德国在开发核武器方面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赛。在战争临近结束时,美国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取得了突破。1945 年 7 月 16

40、 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尔戈核试验场成功地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原子弹试爆。8 月 6 日和 9 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分别造成 13 万和 15 万人死伤。在人们为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所震惊之 时,整个世界从此进入了一个核武器的时代。核武器,是利用原子核反应释放的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按照核能产生方式的不同,核武器 又可分为原子弹和氢弹。氢弹又称热核武器,其破坏威力大于原子弹。核武器在爆炸时所释放的核能, 除了巨大的热能之外,还有强大的冲击波、贯穿辐射和放射线,从而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杀伤力。核武器 的威力通常用普通 TNT 炸药的当量来计算。早先的核武器是由飞机来进

41、行投掷的。随着核弹头的小型化和运载工具的发展,如今的核武器大量 地采用射程不等的导弹来发射,或者通过陆基导弹发射,或者通过潜射导弹发射。根据核导弹的射程, 可分为洲际导弹 (8000 公里以上 ) 、远程导弹 (3000 8000公里) 、中程导弹 (1000 3000公里) 、短程导弹 (1000 公里以内 ) 几种。为了提高这些核导弹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核大国大多采用了机动发射平 台和固态助推剂,以取代早期的固定发射井和液体助推剂。40、简述核武器的出现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核武器的出现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三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军事实力的主要目的,已变为阻止另外一场大战。对抗的核大国直

42、接的相互威慑限制了暴力, 从而保护了整个国际社会免受全面战争的侵袭。威慑的成功是运用实力来平衡实力的结果,而不是任何 放弃实力本身的结果。一场战争潜在破坏性越大,战争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反之亦然。第二,核武器为国家提供了一种对其独立和主权不可侵犯的保证。核武器也许不具有强制力,但它 是一种自保力。第三,拥有核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在国际威望等级中的位置。41、简述美国的核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 1954 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外交委员会中发表了题为“大规模报复”的演说, 总结了美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所奉行的核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如美苏之间爆发大战, 美国将在一开始就必须动

43、用核武器,以密集的核轰炸对苏联实施第一次核打击;当美苏冲突还未达到全 面战争时,美国将根据有限战争的要求使用战术核武器。相互确保摧毁战略。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后,苏联的核力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苏联也逐步扭转 了核力量对比上的不利地位,形成了足以摧毁美国的核力量。大规模报复战略变得不再可行。美国不能 承担全面核战争的风险。为此,美国必须对其核战略进行调整。于是,麦克纳马拉的相互确保摧毁战略 出笼。其基本设想是,美国应拥有在苏联发动全面进攻后使对方遭受致命损失的第二次打击能力。这一 能力将在苏联对美国实行突袭后进行反击,并能够毁灭苏联1/4 1/4 的人口和 2/3 的工业生产能力。核对

44、抗战略。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核武器命中精度的提高和核武器种类的多样化,相互确保摧毁战 略的不足日益显示出来。卡特总统上台后,将战略调整归纳为“核对抗战略” 。该战略假定,全面的核战 略不会一下子发生,很可能先进行有限的核战。为了对付苏联的有限核打击,美国必须保有对等的报复 力量来对抗和抵消其效果,在每一个阶段上实现核遏制。为了能在每一个阶段都能对敌人进行相应的反 击,美国国防部曾设想在发展成为全面核战争之前,最长可坚持 180 天的有限核战争。42、简述中国核战略的指导思想 第一、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无条件地承诺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区使 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目

45、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作出并恪守这一承诺的核国家。第二、中国的核力量只有在遭到核攻击的情况下才会使用,目的是威慑和遏制来自核大国可能的核 袭击。第三、中国在发展核武器方面采取了最克制的态度。中国从未参加过军备竞赛,我们进行的核试验、 拥有的核武器十分有限。第四、中国一贯积极支持有关地区国家在自行协商、自行协议的基础上建立无核武器区的努力,并 无条件地向无核区条约缔约国提供安全保证。第五、中国一贯积极支持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总之,我国的自卫核威慑力量,对提高我国的政治地位,保卫国家利益、领土主权完整和海洋权益, 维护世界和平,将作出重要贡献。43、简述对战争行为的法律约束 对战争行为的约束

46、最初只具有道义的性质。有关对战争行为的法律约束则是在最近 100 多年来发展 起来的。对战争行为的道义和法律约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对作战武器的限制和对待交战人员和非 交战人员的规定。对使用的武器进行限制。 1868 年的圣彼得堡宣言提到: “战争之行动应服从人道之原则,故需限制技术使用之范围。 ”从那以后,国际社会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限制下列武器在战争中的使用:( 1)极度残酷的武器。 (2)有毒、化学和细菌武器。 (3)不分皂白的战争手段。 ( 4)环境战。在限制武器的使用的同时,对战争行为的约束正在扩大到对战俘和非交战人员的保护方面。随着民 族国家的兴起,战争开始被认为不再是全体人民

47、之间的对抗,而只是交战国军队之间的对抗。结果,战 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的区分成了约束交战国交战行为的一项重要原则。该原则要求不故意攻击、伤害和 杀死非战斗的平民,而把军事攻击目标限定在战斗人员和军事目标上。在战斗人员中,那些丧失了作战 能力的伤员和战俘也逐步被视为单独一类,需要和战斗人员区分开来。考虑到战争是交战国战斗人员之 间的对抗,军事行动的目标因此只能是那些有能力战斗并积极参与战斗的人员。对于那些由于伤病或由 于被俘而不再参与战斗的人员,交战国不应加以伤害,并应给予人道待遇。在实际战事结束后,战俘应 即释放并遣返其本国。国际道义和国际法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交战各国的战争行为受到约束。但

48、如同非正义、不合 法的战争仍然时常发生一样,一些国家在交战过程中漠视和违反有关国际条约的情形不时出现。44、简述当代国际组织的特征 组织机构趋于完善。早期的国际组织在机构设置、功能上,比较单一和有限;当代国际组织一般在 常设秘书处之上设置代表大会、理事会 (执行机关 )这种实质性的权力机构,一般拥有很大的决策权和执 行权,机构设置更为完善,议事程序更加清晰,行动也更加有效。国际组织的规模庞大,成员广泛。 19 世纪的国际组织,其成员国基本上局限在欧美少数发达国家。 当代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几乎包括了世界上所有国家;而绝大多数专门性国际组织,基本上都拥有 100 多个成员国。众多的国际组织形成复

49、杂的国际组织网络。 例如,联合国与 18 个专门性的政府间机构建立了密切的、 非隶属的关系,其中 16 个被称为联合国专门机构。联合国还给予1 6 的非政府国际组织以协商地位。再比如欧盟,它与 12的非政府国际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许多国际组织在业务与信息方面已有 机地联合在一起,形成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组织网络。国际组织的数量急剧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 1939 年,政府间国际组织只有 80 个,而到 20 世纪 90 年代,政府间国际组织已达到 500 多个。二战时,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只有 170 个左右,而到 20世纪末,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已达到 36000 多个。45、简述联合国的

50、主要机构组成联合国为了实现其宪章所规定的宗旨,按其不同性质设有 6 个主要机构,即大会、安全理事会、经 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在联合国的 6 个主要机构中,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 占有中心的地位,是联合国的枢纽机关。联合国大会在组织监督和内部行政方面,如在预算、接纳新会员国、终止会员国的权利或开除会员 国等特定的事项上,是有最后决定权的。安全理事会 (安理会 )在联合国的 6 个主要机构中占有首要的政治地位,是一个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的主要机构。安理会由 5 个常任理事国 (中、美、英、法、俄 )和 10 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安理会属于执 行机构,它是联合国组织体系中唯一有

51、权采取行动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其他机构只能向各国 政府提出建议,惟有安理会有权决定根据宪章作出各会员国必须执行的决定。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 则”,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46、简述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联合国宪章规定: “经社理事会得采取适当办法,给予各种非政府组织会商有关与本理事会职权范围 内之事件。”非政府组织范围广泛,数量众多,往往具有对经社理事会的工作十分有价值的特殊经验和技术知识, 它们应当有表达意见的机会和场所。已经取得咨询地位的非政府组织可以向经社理事会的公开会议及其附属机构派观察员,并可就与经 社理事会工作有关的问题提交书面声明。它们还可以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与联合国秘书

52、处进行磋商。这表明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之间是一种相互合作、相辅相成的关系。47、简述联合国未来发展中的特点联合国将继续由大国占主导地位,并在相当程度上继续是大国实现利益的一个工具,同时,联合国 也将继续是协调国际关系的中心,是各国实现和扩大本国利益的一个重要场所。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 联合国事务基本上仍将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所左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联 合国特别是安理会的政策和行动。联合国的中心任务仍将是维护和平与安全,但西方从两个方面扩大安全概念的内涵。一是以美国为 首的西方国家正极力把一个国家的内部冲突纳入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范畴,从而为其干涉他国内政提供合 法化借口。这就

53、是“新干涉主义” ,必须予以警惕和注意。二是由瑞典前首相卡尔松和英联邦前秘书长兰 法尔领导的“全球治理委员会”关于联合国未来作用及其改革的研究报告,它提出了三种安全概念,即 集体安全、普遍安全和人民安全,把国际、国内和个人的安全统统纳入联合国的治理范围,并对这三种 安全概念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集体安全建立在军事力量的基础上,采用政治的、经济的和军事 的强制性手段;普遍安全则通过提供相互合作、建立信任措施、增加军事透明度、逐步裁减军备和军队 数量、把军事工业转为民用生产和非军事化等方式来实现;人民安全主要针对由于饥饿、疾病、 ( 政治) 压制和违反人权等造成的对个人安全的威胁,主张在联合国

54、内设立人民请愿委员会,审理任何个人的申 诉。发展问题将受到更多的重视。这也是联合国在迎接21 世纪挑战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联合国在涉及政治和军事的高级政治领域,其直接维持和平的作用比较有限,但在涉及经济、社会等低级政治领域 的间接维持和平方面,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这也正是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值得肯定的地方,因为国际 和平的维持既有直接的维持方式,如结束、制止和防止侵略战争,也有间接的维持方式,例如加强各国 之间的理解和认识,促进沟通和接触,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福利改善等。而后者正是联合国及其 他国际组织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48、21 世纪主流的安全概念是什么?综合安全取代单纯的军事安全成为 2l 世纪主流的安全概念。世界各国发现只关注安全的军事层面已 远远不够了,安全还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能源、资源、信息、环境、生态等多种因素。在相 互依存日益发展的条件下,维护国家安全必须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充分利用国际合 作与国际制度,获得综合保障。当今世界正在建立新安全观,探索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新途径。新安全观的核心应该是互信、互利、 平等、合作。 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安理会的机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国际安全的政治基础; 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是维护国际安全的经济保障;平等对话、充分协商与和平谈判,是维护国际安全的 正确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