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中的阅读教学 (2)

上传人:he****18 文档编号:68331145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历史课中的阅读教学 (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历史课中的阅读教学 (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历史课中的阅读教学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课中的阅读教学 (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历史课中的阅读教学现在的初中历史教材是将知识性、教育性融为一体的人文教材。教材在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用通俗的语言、大量生动的图文、丰富的史料等使学生了解人类走过的曲折与光辉的历程,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健康的情感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出现了不少新的教学模式,如素质教育、 “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以及现在正在推广的小组合作式的生本教育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所实践,并取得显著效果。在历史教学中我也对以上新的模式进行了尝试。在我看来,不管哪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获得知

2、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点,避免教师的“一言堂”和“填鸭式”教学的落伍现象,在融合以上先进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基础上,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什么我们学生理解问题不全面、不深入?为什么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书读得少,读得浅,对于课文知识不能系统地把握和深入地理解。试想想,如果我们仅仅要求学生死记几个历史人物和事件,硬背几个问题,没有感悟,没有共鸣,这样的学习有什么意义?我们也听到有的学生这样抱怨:历史课不就是死记硬背吗?太枯燥了,没有什么意思。现在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不经

3、意的读书过程中,学生理解知识、把握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教学成绩也明显提高。那么,在历史教学中该如何养成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培养学习历史知识的多方面能力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具体做法。第一步:略读。略读的特点是:“提纲挈领”,就是粗线条地把握课文基本内容、主要思路和线索。一般情况下,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要向学生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基本问题,这就为学生的略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基本要求。然后我们可提示学生带着这些基本问题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略读课文。在前段时间学习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节内容时,我给学生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了解英国宪章运动爆发的

4、背景、工人的要求、结果和原因、评价。2、知道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过程,理解诞生的重要意义。3、了解巴黎公社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结果如何?这些内容呈现给学生的既是阅读要求又是学习的思路,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略读课文,有针对性,有目的,基本问题解决了,课本的基本知识线索也就明晰了。 学生在略读的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要默读。只用眼睛看、用大脑想,速度比出声读快得多。其次是在读时要手、脑并用,要做出相应的读书标注,以巩固阅读效果。另外是要扩大“视野”,即增大眼睛的扫视范围,由原来的一字一词地看书,变为一句一行地看书。最后,略读时抓住关键问题善于上下文联系、联想。历史事件的发生总有一定的发展规律:

5、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影响(意义)等等,学生在第一步的阅读过程中就应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去把握。第二步:精读。第一步略读完毕后,一般情况下教师需要做的应该是检查学生阅读结果,师生共同解决教材的基本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外,必要的针对性的精讲点拨至关重要。精讲点拨的目的应该是释疑、挖掘、拓宽,帮助学生透过课文的表象深入接触问题的实质,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在这一环节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布置学生有针对性的对课文内容进行精读。精读的对象应该是课文的重要段落和内涵较深的部分,一般指的是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精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采取全班朗读、单

6、人领读等形式。在精读以前教师要做好阅读前的指导工作,要求学生带着质疑的问题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课文内容,边读边思考,认真推敲,解决课文疑难。如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重点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前,国际工人运动的水平较低,处在自发阶段,以单纯的经济斗争为目的,而斗争手段不外乎捣毁机器和罢工示威等。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把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提高了工人的经济、政治地位。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教师就要提醒学生注意马克思主义诞生前的宪章运动和后来

7、的巴黎公社的建立,注重马克思主义诞生前后工人运动的形式、彻底性的比较,利用充分的阅读、分析,突破教学的重点,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句话的含义。第三步:品读。近日随着易中天品三国一书的热销,品读历史也成为一种受人们推崇的学习方法。品读这一环节应该是在学生对于基本知识、重点难点全面把握的基础上,以启发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态度为目的的。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是通过了解过去,更好地把握现在,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打开历史课本,一个个生动的历史人物、一幕幕场景告诉给现在的我们要懂得庄严、光荣、忏悔更多的是留给今天的人们更多的关于现在和将

8、来的思考。所以初中历史课特别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使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悟。比如在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节的教学目标中这样要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选择为人类谋福利作为自己职业的高尚情操和巴黎公社战士的战斗精神都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值得继承发扬。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必须要真正地让学生体会到马克思、恩格斯二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巴黎公社战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就需要学生对于课文内容要学会品读、体会和感悟。所谓品读,就要像茶客品茶一样仔细品味,反复揣摩其中的意味,领略其中的细节的奥妙。我认为品读历史一定要让自己融入历史情境中,与历

9、史零距离接触。还记得电影电视里描绘老私塾先生摇头晃脑诵读古书时的情景,那种陶醉、那种享受让人忍俊不禁。老先生的这种读书至深至切的境界也正是今天的学生应该要学习和达到的。没有投入,文字只能是空洞的符号,没有融入,历史只能是无味的矿泉水,所以我们特别强调品读的重要。品出意味,我们才能够体会毛泽东、华盛顿、林肯等人的伟人情怀;读出境界,我们才能够更深切地理解战争的残酷,今天和平的珍贵学会品读,学生才能够真正被历史所打动,才能动其情,启其行,历史的真正教育内涵才能够得到落实,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全面达成。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重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以读促学,以学带读,使得我们的历史教学有滋有味,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