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上传人:hm****62 文档编号:68290185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目 录第一局部前言1一、课程性质2二、根本理念1三、设计思路2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3第二局部 课程目标5一、知识与技能5二、过程与方法5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第三局部 内容标准7一、科学探究8二、身边的化学物质13三、物质构成的奥秘16四、物质的化学变化18五、化学与社会开展20第四局部 实施建议24一、教学建议24二、评价建议28三、教材编写建议38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40附录1 内容标准局部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43第一局部 前 言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根底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

2、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根底,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它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粮食供给缺乏等方面,同样做出了积极的奉献。化学学科的上述特征,对新时期化学课程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而且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开展。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应表达启蒙性和根底性。一方面,要提供给学生未来开

3、展所需要的最根底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交流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安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开展观,认识化学对社会开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二、根本理念1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2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时机,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根底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开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根底上得到开展。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历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让学生有更多的时机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

5、精神和实践能力。5. 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开展的巨大奉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开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同化学将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6. 为每一个学生的开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开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三、设计思路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局部,如图所示。1依据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6、以及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如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鼓励与开展功能。2. 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具体表达化学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并据此制订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提出课程实施建议。3依据学生的已有经历、心理开展水平和全面开展的需求选择化学课程内容,力求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以“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开展为内容主题,规定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这些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

7、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化学根底知识,也是对学生进展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载体。4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本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开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在内容标准的学习主题中设置了“活动与探究建议,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展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和辩论等都是积极的学习方式。这些活动本身也是化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局部。5标准中的“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包括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

8、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开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开展影响的事件等。这些素材旨在帮助教师理解课程目标。教师可在相关主题的教学中利用这些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生动地进展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体验化学与技术、社会的严密联系,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开展中的重要作用。6标准结合案例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课程的顺利实施。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

9、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其中,认知性目标主要涉及比拟具体的知识内容,体验性目标主要涉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容。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设有不同的水平层次,在描述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时,采用一系列词语来描述学习水平的不同层次的要求。这些词语中有的是对学习结果目标的描述,也有的是对学习过程目标的描述见附录1。第二局部 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开展所需要的化学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引导他们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开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

10、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开展。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根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来源:Z&*&k.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4.初步形成根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根本过程,

11、进展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拟、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展加工。 3.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4.能主动与他人进展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开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

12、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开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某些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增强平安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开展观念。 5.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第三局部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假设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无实质性改动一级主题二级主题科 学 探 究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来源:来源:学|科|网开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根本的实验技能身边的化学物质我们周围的空气原为地

13、球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响质量守恒定律化学与社会开展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安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每个二级主题从“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学习内容加以说明。“标准规定了学习本课程所要到达的最根本的学习要求。“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所列举的活动不要求全盘照搬,在教材编写或教学时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也可以增补更适当的探究活动。其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应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去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探究活动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

14、,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每个二级主题还提供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线索。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可以选用其他的素材,创设更生动的教学情景。一、科学探究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方案、进展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根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目标和重要内容,对开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

15、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一)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2.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测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测与假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4.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展推理和判断。5.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开展科学探究能力 要 素目 标提出问题1.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独立地或经过启发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2.能比拟明确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猜测与假设1.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对问

16、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测或假设。2.具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历对猜测或假设作初步论证的意识。制订方案1.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经历制订科学探究活动方案的过程。2.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进展实验1.能积极参与化学实验。2.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进展实验操作。3.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收集证据1.认识收集证据的重要性。2.学习运用多种手段对物质及其变化进展观察。3.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展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4.初步学习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1

17、.能对事实与证据进展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展归纳,得出合理的结论。3.初步学习通过比拟、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逐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反思与评价1.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展评价的意识。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展反思,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与缺乏,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表达与交流1.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能与他人进展交流和讨论。2.与他人交流讨论时,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三)学习根本的实验技能化学实验是进展科学

18、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根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展探究活动的根底和保证。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平安问题,防止污染环境,要求学生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那么,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到达如下要求。1.能进展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根本的实验操作。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平安操作。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展别离。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四学生的实验

19、活动学生学习和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离不开实验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以下化学实验活动。1 粗盐的提纯实验。2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5 钢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6 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水溶液的配制实验。7 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8 溶液酸碱性的测定实验。9 常见氮肥的检验实验。科学探究内容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水平。活动中包含的探究要素可多可少,教师指

20、导的程度可强可弱,活动的场所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堂外,探究的问题可来自课本也可源于实际生活。在探究活动中各要素呈现的顺序不是固定的,如“进展实验既可作为收集证据的途径,也可作为提出问题或作出假设的一种依据。探究活动包括实验、调查、讨论等多种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多开展课堂内的、表达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动。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学习中,不宜孤立地进展探究方法的训练。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侧重考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实际表现。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科学课程学习的根底之上的,需要与义务教育阶段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相互配合。附:有

21、关科学探究学习的案例案例1 微粒的运动烧杯中的溶液为什么会变红.问题情景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下述实验。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让每个同学都看到,得到的溶液是无色的。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图。几分钟后,可以发现小烧杯A中的溶液变成红色。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作出假设学生对上述现象提出几种假设:1.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B烧杯无关;2.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A烧杯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3.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的溶液中,

22、使A溶液变成红色。实验探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展以下实验活动:1.在干净烧杯C中参加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2.另取两只烧杯代替A和B。一只中的溶液与A一样,另一只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如上图放置,观察现象;3.取出少量浓氨水注入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嗅到什么气味.4.把烧杯B中的浓氨水滴入烧杯C中,观察现象。获得结论学生在讨论、交流根底上获得共识:1.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2.B烧杯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烧杯A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变红。案例2 反响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发生变化吗.提出问题

23、在一定条件下,反响物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那么,参加反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吗.猜测与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平时的经历,对“参加反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否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问题,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不相等,参加反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参加反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参加反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收集证据经过讨论,引导学生通过以下方法检验假设:1.查阅化学史资料:从波义耳的失误到拉瓦锡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2.根据化学知识进展推理: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

24、子的质量不变,反响前原子的总质量等于反响后原子的总质量。3.通过实验进展探究:根据提出假设的依据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可由学生自行设计,教师指导修改;或由教师设计,学生选择),并进展实验,观测、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方案预期结果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1:取一小截蜡烛粘在一小块木板上,将小木板和蜡烛一起放在托盘天平(有条件的也可用电子天平)上,调节砝码,使天平到达平衡;点燃蜡烛,观察天平的平衡情况。实验2:将盛有20mL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砝码,使天平到达平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实验现象,并观察天平的平衡情况。实验3:在小烧杯中参加20mL稀硫酸铜溶液,取

25、一根铁钉用砂纸擦去铁锈,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砝码,使天平到达平衡;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并观察天平的平衡情况。得出结论在充分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果(甚至重新设计并完成一些探究实验)的根底上,师生共同得到探究结论:参加反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进一步反思结论的正确性。案例3 怎样防止自行车棚锈蚀.探究的问题学校或社区、乡村内的自行车棚采用了钢架构造,但使用不久就会生锈。为了延长使用年限,需要采取防锈措施。请同学们思考:怎样应用有关金属锈蚀的知识来防止自行车棚的钢架锈蚀呢.猜测与假设车棚钢架锈蚀的主要原因是:、设计方案1.针对分析提

26、出的原因建议采取以下防止车棚钢架锈蚀的措施:1232.查阅有关钢铁锈蚀原因和防护方法的资料,提出可采取的防锈措施,整理成参考材料并与同学进展交流和讨论。3.考察同类车棚的防锈方法及其效果,向有经历的人征求意见,在此根底上写成考察报告。4.设计几种方案,根据某些指标比拟这些方案的优缺点,然后确定一个比拟好的方案。方案1方案2方案3主要步骤和方法防锈材料本钱估算施工人力本钱估算有效防锈期估计综合评价优劣排序几点说明:1.本课题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单独或以小组形式进展实地考察,结合本钱核算和效果分析获得可行的方案。2.如果没有适当的自行车棚,可选择类似的需要做防锈处理的农具棚、候车棚

27、、露天铁架、温室内的铁支架或者家用铁器等,并写出有关的研究报告。二、身边的化学物质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涵着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一些身边常见的物质,帮助学生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奉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本主题的教学要注重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

28、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用五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体验化学美。通过本主题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一我们周围的空气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 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2 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响。3 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4 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异。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科学家对空气成

29、分的探究 宇航、潜水的呼吸供氧 氮气的用途 灯管中的稀有气体 温室效应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 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天然自来水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2 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3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4 知道水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存在的。5 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6 能进展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7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8 知道结晶现象。9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10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了解或实地调查饮用水源的质量和水净化处理的方法;试验活

30、性炭和明矾等净水剂的净水作用。观察在水中参加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实验:比拟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放热或吸热现象。观察生产、生活中的乳化现象。配制某种无土栽培所需的无机盐营养液。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自来水的生产工艺 硬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鱼池缺氧现象与增氧方法 制取蒸馏水 胆矾晶体的形成 海水制盐 有机玻璃的溶解与粘接 食品中的乳化剂三金属与金属矿物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 知道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2 知道一些常见金属

31、铁、铝等矿物;了解用铁矿石炼铁的原理。3 知道在金属中参加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认识这种方法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开展中的重要作用。4 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知道回收金属的重要性。交流有关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材料的信息,或利用互联网或其他途径收集有关新型合金的成分、特性和用途的资料。实验:金属的某些物理性质。调查当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金属利用情况,提出有关的建议。参观炼铁厂或观看工业炼铁的录像。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置换出来。收集有关钢铁锈蚀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设计实验探究锈蚀的条件,讨论防止锈蚀的方法。调查家庭金属垃圾的种类,分析回收的价

32、值和可能性。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中国古代在金属冶炼方面的成就 铝从贵金属到廉价金属的变迁 不锈钢餐具 现代汽车、潜艇、宇宙飞船所用的合金材料的开展 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丰富多彩的金属矿物标本或图片 金属的切割与焊接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 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2 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3 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4 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安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5 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6 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7 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

33、类生活的重要性。试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使用pH试纸测定唾液、食醋、果汁、肥皂水、雨水和土壤溶液等的酸碱性。自制汽水。当地农村常用氮肥的鉴别。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实验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洗发剂、护发剂的酸碱性 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X围 高锰酸钾、双氧水等常见的消毒剂 海盐、岩盐、湖盐和井盐根瘤菌固氮侯德榜对我国制碱工业的奉献 常见的氮肥及使用考前须知三、物质构成的奥秘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表达了化学学科开展的趋势。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成为能在实验和理论

34、两个方面同时开展的一门自然科学。本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有关探索原子构造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本主题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历,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从身边的现象和简单的实验入手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理解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概念;引导学生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标 准活动与探

35、究建议1 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2 区分纯洁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3 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4 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5 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查找一些常见物质的熔、沸点,并说明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结合实例讨论:普通温度计内的液体应具有什么性质。加热碘固体,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粗盐提纯。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干冰的形成和升华 金刚石、石墨和C60 海水的主要成分 铁的几种氧化物二 微粒构成物质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 知道原子是

36、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4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响中的作用。实验:比拟空气和水在被压缩时的体积变化情况。观察并解释浓氨水和浓盐酸相互接近时的“空中生烟现象。写科普小品:“我想象中的原子构造。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布朗运动“桂花十里飘香 STM扫描隧道显微镜与“原子操纵技术 原子构造模型三 认识化学元素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 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2 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3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4 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5 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

37、变的观念。查找常见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含量高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收集有关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资料。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农作物生长必需的化学元素 人体需要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开展四 物质组成的表示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 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2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3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展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4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 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 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药品、食品标签上相应物质的成

38、分及含量 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四、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它对认识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构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主题主要包括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反响的类型、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响的表示方法等内容。本主题的教学要严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发生的化学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变化的规律,初步了解研究化学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物质是可以变化的的观点。一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 认识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初步了解

39、化学反响的本质。2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响获得能量的重要性。3 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响的重要作用。4 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交流平时观察到的各种化学变化现象或观察一组化学变化,讨论并归纳出化学变化的一些特征。设计实验证实孔雀石或碱式碳酸铜分解的产物。观察硫酸铜溶液或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响的影响。观察铜锌原电池实验。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生石灰和水反响放出的热量能“煮熟鸡蛋 石灰岩溶洞和钟乳石 葡萄糖在体内氧化释放能量 干电池和充电电池二 认识几种化学反响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 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响、分解反响、置换反响和复分解反响

40、,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2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响进展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3 了解利用化学变化可以制取新物质,改善物质的性能,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用实验证明:镁带燃烧、水的电解生成了新的物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响。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与金属的发生置换反响及其规律。小组协作完成当地土壤酸碱性测定的实验,提出土壤改进的建议或适宜的种植方案。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用石灰石或贝壳烧制石灰 中国古代的“湿法炼铜 用碱液处理树叶制成“叶脉书签 用食醋清洗水瓶中的水垢 酸、碱性废水的处理三 质量守恒定律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

4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2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3 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展简单的计算。4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开展的重大作用。实验探究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拉瓦锡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镁条燃烧前后固体物质的质量五、化学与社会开展化学科学的开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开展。但有的物质或某些化学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开展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开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本主题主要内容涉及材料、能源、安康、环境等问题,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

42、不竭的;认识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开展。在教学中,要注意用具体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体会化学科学与社会开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 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2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X爆炸的措施。3 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4 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

43、蕴藏着丰富的资源。5 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品。6 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观察某些燃料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现象。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实验:氢气的燃烧。讨论:在氢气、甲烷天然气、沼气、煤气、酒精、汽油和柴油中,你认为哪一种燃料最理想.交流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等现象。观察汽油、柴油、润滑油样品的燃烧情况,调查其用途。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的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讨论用“蒸馏法淡化海水以供给工业用水的可行性。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不同材料燃烧引起的火灾

44、与自救“氢动汽车的兴起 沼气、天然气和“西气东输工程“可燃冰的利用 煤矿瓦斯爆炸的预防 面粉厂的防爆措施 海上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 中国的淡水资源危机二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 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开展的密切关系。 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如腈纶。 写调查报告:“我家里的合成材料制品。 查阅并交流有关复合材料和合成材料应用的资料。 调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消除这类污染的建议。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纯羊毛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从石器、青铜器、铁器到高分

45、子合成材料 塑料制品的回收、再生与降解 纳米材料 导电塑料 新型陶瓷三 化学物质与安康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 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安康的重要作用。2 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3 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安康的影响,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4 初步认识化学科学开展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奉献。收集有关微量元素、维生素与人体安康关系的资料,并了解摄取这些物质的主要途径。收集化学物质引起毒害 如吸入有害气体、误食有毒物质、家居装修材料释放物的污染物等的资料,提出防止这些危害的建议。观

46、看录像,了解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的危害。观看禁毒展览或影像资料,了解毒品对个人及社会的危害。辩论:化学制品对人类的安康有益还是有害.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蛋白质和油脂等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导电塑料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安康的事件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四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 认识处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必要性及一般原那么。2 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3 认识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

47、重要意义。4 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参观本地的三废处理设施或观看有关的影像资料,组织讨论。 设计实验,探究农药、化肥对农作物或水生生物生长的影响。 辩论:使用农药、化肥对人类是利多还是弊多. 从报刊、电视或其他媒体上收集一段时间以来当地空气质量周日报或相关信息,分析这一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 从环保部门或环保了解当地环境污染情况,参与有关的环境监测活动,提出治理的初步建议。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污水的处理和利用 二氧化硫排放与“酸雨 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富营养化污染与制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第四局部 实施建议

48、一、教学建议一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全面开展科学素养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表达,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1全面表达三维目标。科学素养的全面开展指的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开展。全面开展观下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按照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来重新构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只是三维目标之一,应注意挖掘化学知识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例如,关于“空气内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可设计为“学习从化学角度认识人与空气的关系,懂得空气是人类生存的珍贵资

49、源,这样的设计与“能例举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的知识目标相匹配。2整体规划教学目标。学生科学素养的开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因此,应结合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以及学生的已有经历,对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进展整体设计和规划,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开展的不同阶段,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例如,“酸的概念的学习,就可以整体设计为四个阶段:在“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中,要求“知道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在“金属与酸的反响学习中,要求“知道铁、铝能与稀硫酸反响;在“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学习中,要求“定性认识酸的性质;在“溶液酸碱度的表示学习中,要求“了解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从而到

50、达对酸的概念的初步认识。3科学设计课时教学目标。全面表达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切忌生硬照搬,使得教学目标的制订流于形式。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使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例如,“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学习,其过程与方法目标就可以设计为“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体验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课时教学目标应准确、具体和可行。例如,“铁钉生锈的原因内容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如果表述为“通过实验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开展科学探究能力,那么欠具体,而且也不可行;假设设计为“通过实验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初步学习猜测与假设

51、、实验设计等科学方法那么比拟恰当。案例4 “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2通过实验比拟铁、铝、铜等常见金属的导热性、延展性和导电性。3通过实验探究常见金属与氧气、稀酸、其他金属的盐溶液的化学反响,认识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经历比拟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会小组合作的意义和快乐。案例4中的教学目标在设计上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注重实验探究过程的阶段性,将探究设计成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在表述上也较为具体、可行。二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1精心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教师应充分认识科学探

52、究对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开展的独特价值,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有效组织和实施探究教学。化学教学中比拟常见的探究活动形式有两种:一是实验探究活动,二是调查、讨论等活动。例如,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可以通过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设计三组探究实验,从是否有可燃物、是否有氧气、是否到达着火点等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展探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来查阅有关“钻木取火“燧石取火的资料,引导学生对资料进展分析、讨论,从而归纳出物质发生燃烧的三个条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和设计探究活动。在探究教学中,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开展学生的评价能力;提倡以小组

53、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如分组完成“调查家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讨论回收的价值和可能性等课题。探究教学要讲*效,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应防止探究过程的形式化和外表化;应把握好探究的程度,防止浅尝辄止或贸然提升知识难度的做法;应处理好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之间的关系,防止出现探究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或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好标准中要求的必做实验,重视根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实验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可较多地采取学生动手实验的形式,增加学生进展实验操作和实验探究的时机;目前条件有限的

54、学校,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或利用替代品进展实验,鼓励开展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如指导学生进展“蛋壳的性质“食用油和洗洁精在水中的分散等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平安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重视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绿色化学思想。案例5 “生石灰与水反响放出热量可以煮鸡蛋实验的改进“生石灰与水反响放出热量可以煮鸡蛋的实验煮熟一个鸡蛋大约需要近一试剂瓶的生石灰,生石灰用量大,而且在大城市中也很难买到。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时,可事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袋装食品中的枯燥剂以生石灰为主要成分和鹌鹑蛋。要求每小组至少收集四包枯燥剂和两个鹌鹑蛋。学生分组实验时,每小组用一个250 mL烧杯和

55、水就能将鹌鹑蛋煮熟。案例5中的这位教师通过改进实验设计,利用较少的仪器、易得的试剂来开展实验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亲自动手操作和进展实验探究的时机,这是值得提倡的。三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1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应严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对于与学生生活实际严密联系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应注意在教学中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例如,水是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物质,在水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水,探究水的组成和性质,了解水的污染和污染源、水的净化和纯化等。在衣

56、食住行等方面存在着大量与化学有关的素材,如燃料与燃烧、溶液、酸、碱、盐、有机物和各种材料等。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收集和筛选素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2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方案地设计一些学习主题,加强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的联系,如“设计实验探究某些农药或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已有各学科知识的根底上,得到尽可能全面的认识。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主题,注意化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如“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的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提出治理的初步意见“调查常见食品添加剂种类,讨论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可能产

57、生的不良影响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进展分析或探究。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历,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情景素材,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习情景素材可以是标准中所建议的,更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发。教师可采用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来创设学习情景。 例如,在有

58、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含量表;在有关“化学与材料的教学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器以及各种现代新材料的图片或实物;在有关“环境保护 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等。2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效劳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交流等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主动开展;所选用的教学方式应与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相适应,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还应

59、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运用实物、模型、标本、图表、幻灯机和投影仪等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尤其要注重有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重视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的配合使用。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模拟实验无法全面表达化学实验的功能,不能取代化学实验;微观图景跟宏观现象有很大的不同,不能简单地进展类比,在用计算机模拟微观图景时,应注意防止科学性错误。3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复习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为了有效地开展复习教学,教师可将系统归纳和活动探究结合起来,采取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教师点评、解疑答问和学习竞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复习的主体,吸

60、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复习活动,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益。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开展,需要通过习题加以稳固和检验。因此,教师在继承以往习题教学经历的根底上,应积极进展习题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习题的选择和编制,应充分表达习题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开展方面的功能和价值,注重选择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和开放性习题,通过改变题目呈现的情景,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来实现对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习题的数量应适当,难度应适中,防止出现新的“繁“难“偏现象。习题课的教学,应注重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留给学生较充足的思考时间,防止教师的“一言堂。4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标准,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展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化学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实践,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应自觉地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过程进展反思,通过课堂教学前后的比拟,对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的各种学习活动和所运用的各种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有意识地进展分析,及时总结经历,发现问题,以便更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例如,撰写“教学反思札记或“教师成长札记,对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