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酸梭菌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8216076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酪酸梭菌的研究与应用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酪酸梭菌的研究与应用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酪酸梭菌的研究与应用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酪酸梭菌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酪酸梭菌的研究与应用进展(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综述】文章编号: 1005-376X( 2011) 12-1143-03酪酸梭菌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熊祖明,袁杰利( 大连医科大学 微生态学教研室,辽宁 大连116044)【摘要】 酪酸梭菌属于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具有抑制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霍乱沙门菌、霍乱弧菌等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抑制艰难梭菌生长繁殖,促进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肠道有益菌的生长繁殖,加强肠 道黏膜膜营养代谢、保护受损的黏膜屏 障,激 活 免 疫 细 胞、改善并恢复肠道正常免疫力,防治肿瘤的生长的作用。 所以酪酸梭菌制剂对腹泻、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结直肠癌新生儿黄疸等疾病都有很强的防治作用。【关键词】 酪酸梭菌; 肠

2、道疾病; 腹泻; 肠炎; 结直肠癌【中图分类号】R378 8【文献标识码】AProgress on the studies and application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XIONG Zhu-ming,YUAN Jie-li( Department of Microecology,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 116044,China)【Abstract】 Clostridium butyricum are probiotics They inhibit the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EHEC,

3、Shigella dys- entery,cholera,Salmonella,Vibrio cholerae and other intestinal bacteria,as well as the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C dif- ficile,while promote the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 and other intestinal bacteria They can strengthen the intestinal mucosa membrane nu

4、trient metabolism,protect the damaged mucosal barrier,activate immune cells,improve and restore normal intestinal immune system,and play a role in tumor growth control Therefore Clostridium butyricum preparation has a strong preventive effect on diarrhea,enteritis,irritable bowel syndrome,colorectal

5、 cancer, neonatal jaundice and other diseases【Key words】 Clostridium butyricum; Bowel disease;Diarrhea; Enteritis; Colorectal cancer酪酸梭菌 ( Clostridium butyricum) 又 称: 酪酸梭状芽胞杆 菌,酪酸杆菌,酪酸菌,丁酸梭状芽胞杆菌,丁 酸 梭 菌,丁 酸 杆 菌,丁酸菌。早在 1877 年就开始了对酪酸梭菌的研究。酪酸 梭菌是 1933 年由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宫入近治博士首先发现 并报告的,因此又名宫入菌。1935 年,KINGI MIYA

6、IRI 博士从 人的粪便和土壤中分离出酪酸梭 菌,随后发现其厌氧培养的 过滤物中含有较少的脂肪酸,具有极强的整肠作用,它可抑制 肠道中的致病菌,促进肠道中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 生长。近 130 年以来,不同国别的不同研究者曾经先后用了 10 来种不同的名称记录或描述这个菌种。1980 年 学 术 界 规 范地将其统一命名1,2。酪酸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的革兰阳 性芽胞杆菌,其直径为( 0 6 1 2) m ( 3 0 7 0) m,两端 钝圆,中间部分轻度膨胀,细菌呈直杆状或稍有弯曲,单 个 或 成对,短链,偶见有 丝 状 菌 体,周 身 鞭 毛,能 运 动。孢 子 卵 圆, 偏心或次端生

7、。革兰染色初培养的菌为阳性,菌 稍 长 可 变 为 阴性。酪酸梭菌制剂为新一代芽胞类微生态制剂,与 非 芽 孢 类微生态制剂相比,对胃酸和温度有更好的耐受性,利于常温 保存,便于携带和服用,而且能和某些抗生素联合使用。我国对丁酸梭菌的研究开 发 才 刚 刚 起 步。我 国 自 1993年起,从日本进口 酪 酸 菌 制 剂米 雅 BM 片剂和米雅利桑 爱儿 A 颗粒剂,先后在上海、广州、哈尔滨等十几家著名医院 临床应用,治疗肠菌群紊乱引起的肠炎、腹 泻、消 化 不 良 等 疾 患,取得了显著疗效。现阶段国内比较常用的酪酸梭菌相关 产品包括: 口服酪酸梭菌 活 菌 片,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口 服

8、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 联 活 菌 剂,酪酸梭菌活菌胶囊,以 及 日本进口米雅 BM 片剂。国内的科研院所积极投入到丁酸梭 菌的研究当中。浙 江大学食品系分离并保存了 1 株 丁 酸 梭 菌,经初步研究,此 株 丁 酸梭菌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 菌、鼠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和肠棒杆菌等病原菌的生长; 另外,与嗜酸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 菌、两歧双歧杆 菌 和青春双歧杆菌这 6 株 益 生 菌 相 比,对 低 pH 和高胆汁浓度有更好的耐受力( P 0 01) 。1 2日本研究进展 日本是研究酪酸菌制剂历史最长、范围最广的国家,他们除开发用于整肠的药品外,还开发了酪酸菌液剂

9、、粉末剂、胶囊剂等保 健 食 品,并将其作为兽医药品用来 治疗畜禽肠道菌群紊乱,提高生产力。另外,酪酸菌制剂还可 以当作微生物肥料使用,不仅促进植物生长,又能防治植物病 害。2 酪酸梭菌在肠道内体现的生物特性酪酸梭菌类制剂类现在主要应用于胃肠道疾病: 防 治 腹 泻、肠炎、肠癌、新生儿黄疸、功能性便秘,手足口病,对结直肠 癌也有一定预防作用等。酪酸梭菌是调节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有益菌,其 在 人 体肠道内可体现五大生物特性: ( 1) 促进肠道有益菌群 ( 双歧 杆菌,乳酸杆菌) 的增殖和发育,抑制肠道内有害菌和腐败菌1研究进展1 1 国内研究丁酸梭菌制剂在国内外临床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其在

10、临床上不仅对各种原因 ( 肠 道 感 染、肿 瘤 化疗、外科手术等) 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急慢性腹泻、肠易激综 合征、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尤其对应用抗 生素后所致的伪膜性肠炎有独特的效果【收稿日期】2011-03-31【作者简介】熊祖明,大连医科大学 医 疗七年制 学生; 袁 杰 利,通 讯 作霍乱沙门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双歧杆菌却有促进生 长的作用9,10。2005 年 8 月,MEIER REMY 和 STEUERWALD MI-CHAEL 著 文 指 出,不仅口服一种或多种益生菌活菌制剂 能够调节肠道黏膜的功能,而且这些益生菌的 DNA 也有这样的活性,甚 至 在

11、皮 下注射也能发挥作 用11。SZYMANSKI 等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证实,益生菌制剂对轮状 病毒腹泻有良 好 疗 效12。酪酸梭菌存在于 土壤及动物和人 的肠道中,是人体肠道内暂住的非定植性正常菌群,除能调整 和补充正常菌群外,能与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肠内的有益菌共用热灭活酪酸梭菌制成的疫苗有激活 NK 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有人发现酪酸菌细胞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力。移植肉 瘤 180 前和后分别对小鼠进行腹膜注射其液剂发现酪酸菌产 生的胞外可溶性多聚糖完全抑制肉瘤的生长。另有人用酩酸菌治疗移植性肿瘤“Jensen 肉瘤”,热杀死酪酸菌细胞,再制成菌体疫苗,对 BDF 鼠的 B16

12、-F10 黑素瘤进行抗转移试验。疫 苗刺激自然杀伤( NK) 细胞对靶细胞 YAC-1 的细胞毒力的抗性。处理后 72 h 出现拮抗峰值,而最大巨噬细胞对细胞毒活 力抑制在 9 11 d 出 现。这种刺激作用证实 了 被 激 活 的 NK泻、消化不良等疾患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我国对酪酸菌 制剂的研究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微生态学是近年来发展很 快的一门生命科学,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得相当紧密的一门 科学。随着微生态理论的 进 展,它的实践产物微生态制剂不 断涌现,并引起临床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酪 酸 酸 梭 菌 营 养要求简单,其发酵工艺和发酵设备也相对简单,酪酸梭菌的 产品成本低廉,在市场上

13、很有竞争力。酪酸梭菌具有抑制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霍 乱沙门菌、霍乱弧菌等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抑制艰难梭菌 生长繁殖,促进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肠道有益菌的生长繁殖, 加强肠道黏膜膜营养代谢、保护受损的黏膜屏障,激活免疫细 胞、改善并恢复肠道正常免疫力,防治肿瘤的生长的作用。酪 酸梭菌制剂为新一代芽孢类微生 态 制 剂,与非芽胞类微生态 制剂相比,其具有对胃酸和温度有更好的耐受性,利于常温保 存,便于携带和服用,而且能和某些抗生素联合使用。因此酪 酸梭菌制剂具有很大的研究前景,也值得我们去开发。中国新药杂志,2002,11( 4) : 317-3196CHENG Liu-fang,CU

14、I Yun-long,YANG Zhao-xu,et al Baolean pow- der in treatment of 61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chronic diarrhea: a ran- domized double-blind double-dummy,controlled trialJ Chin J Clin Gastroenterol,2005,17( 5) : 214-216 ( in Chinese)程留芳,崔云龙,杨昭徐,等 宝乐安散剂治疗急慢性腹泻 61 例随 机双盲双模 拟 对 照 试 验J 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17 ( 5 )

15、: 214-2167任义 先,宛 学 云,李 静 美 酪酸菌治疗婴幼 儿 病 毒 性 肠 炎 60 例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 4) : 241-2428王德颖,谭阳 酪酸菌制剂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 30 例临床 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11( 2) : 959ZHANG Shu-bo,CUI Yun-long,WU Shun-e,et al Inhibitory effect ofClostridium butyricum( C B) on bacteriaJ ChinNew Drugs J,2002,11( 4) : 322-324 ( in Chinese)张树波,

16、崔云龙,吴顺娥,等 酪酸梭菌的抑菌作用研 究J 中 国 新药杂志,2002,1I( 4) : 322-32410黑岩丰秋 酪 酸 菌 ( Clostridium butyricum MIYARI 588 ) 肠 管 病 原 菌抑制作用J 感染症学杂志,1982,64( 3) : 257-26311MEIE,REMY,STEUERWALD,et al Place of probioticsJ CurrOpin Crit Care,2005,11( 4) : 318-32512SZYMANSKI H,PEJCZ J,JAWIEN M,et al treatment of infectous di-

17、 arrhoea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with amixture of three lactobacillus rh- amnosus strains-aranddomized 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 Led trail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6,23( 2) : 247-25313熊淑平 匹维溴铵联合酪酸梭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 疗 效评价 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 5) : 5414金巧英,柳锡永 酪酸梭茵活菌散剂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 全 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8( 2) : 2

18、05-20615吕建平,徐秀丽,付孟 莉 酪 酸梭菌的药理作用及 临 床应 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 ,3( 20) : 159-160【参考文献】1SKERMAN V B D,MCGOWA N V,SNEATH P H A Appmved fistsof bacterial namesJ Int J Syst Ihcteriol,1980,30: 225-4202PRZAMOWSKI A Untersuchung fiber die Entwickelungsge-schichte und Fermentwirking einiger Bacterien-ArtenM Leipzig:

19、 Inaugural Dissertat Hugo Voigt,1880: 1-583CHEN Sui,PAN Ling-jia,ZHANG Xiu-rong,et al Disturbance of bal- ance between intestinal microflor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arrhea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microecologic treatment with biological agentsJ Chin J Microecol,1989,1( 2) : 48 ( in Chinese)陈穗,潘令嘉,

20、张秀荣,等 慢性腹泻患者肠道微生物 菌 群 失 调 的 调查及应用微生态学治疗的意义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89,1( 2) : 484XIONG De-xin,CUI Yun-long,WAN Fu-chang,et al Anti-diarrhea effect of Laolining capsule in mice with experimental diarrheaJ Chin New Drugs J,2002,11( 4) : 3910321 ( in Chinese) 熊德鑫,崔云龙,万阜昌,等 酪立宁胶囊对实验性腹 泻 小 鼠 的 止 泻作用J 中国新药杂志,2002,11(

21、 4) : 319-3215CHENG Liu-fang,GAN Li-ping,DONG Lei,et al The efficacy of La- olining capsule in treatment of 70 patients of acute and chronic diarrheaJ Chin New Drugs J,2002,11( 4) : 317-319 ( in Chinese)程留芳,甘立平,董雷,等 酪立宁胶囊治疗急慢性腹泻 70 例J16张见麟 病毒性胃肠炎与肠道病毒感染的异同点J 疾病 监 测,2008,23( 12) : 799-80217CHEN Bing-

22、rong,SHEN Li-ping,JIN Ji-xiang,et al Efficacy of Clos- tridium butyricum powder for treatment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childrenJ Chin J Child Health Care,2010,18 ( 6 ) : 527-529 ( in Chinese)陈冰蓉,沈丽萍,金骥翔,等 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 疗 手 足 口 病 疗效观察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 6) : 527-529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

23、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 上接第 1142 页)13LOGUERCIO C,De SIMONE T,FEDERICO A,et al Gut-liver axis:a new point of attack to treat chronic liver damage? J Am J Gas- troenterol,2002,97( 8) : 2144-214614SOLGA S F,DIEHL A M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lumen- liver interactions and possible role for probioticsJ

24、J Hepatol,2003,38( 5) : 681-68715MIELE L,VALENZA V,La TORRE G,et al Increased intestinal per- meability and tight junction alterations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 easeJ Hepatology,2009,49( 6) : 1877-188716EIZAGUIRRE I,URKIA N G,ASENSIO A B,et al Probiotic supple- mentation reduces the risk of b

25、acterial translocation in experimental short bowel syndrome J Pediatr Surg 2002; 37( 5) : 699-70217CANI P D,DELZENNE N M The role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energymetabolism and metabolic diseaseJ Curr Pharm Des,2009,15( 13) : 1546-155818LI Z,YANG S,LIN H,et al Probiotics and antibodies to TNF inhibit

26、 inflammatory activity and improve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 Hepatology,2003,37( 2) : 343-35019ADAWI D,AHRN? S,MOLIN G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biotic strains of Lactobacillus and Bifidobacterium on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andliver injury in an acute liver injury modelJ Int J Food Microbiol,2001,70( 3) : 213-22020ZHAO H Y,WANG H J,LU Z,et al Intestinal microflora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J Chin J Dig Dis,2004,5( 2) : 64-6721蔡宝珍,黄志华 微生态调节剂干预母乳性黄疸临床观察和机制 探讨J 新生儿科杂志,2002,17( 4) : 15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