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8171424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年中国互联网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年中国互联网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年中国互联网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中国互联网发展(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Posted on 2013年07月17日by DinK in CNNIC ,互联网用户,手机网民,用户研究 with 2 Comments CNNIC : 2013年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规模CNNIC : 2013年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属性数据CNNIC : 2013年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接入方式CNNIC : 2013年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网民规模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656万人。互联网普 及率为44.1%,较2

2、012年底提升了 2.0个百分点。图1中国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2013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 一方面在于2012年中国政府在信息化推进 领域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和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成效逐步释放,宽带普及和移动网络建设等行 动直接带动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另一方面在于 3G、移动设备的快速普及和无线应用的多 样化极大推动了手机网民的增加,促进了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并且,来自手机端应用 的带动作用明显,基于位置的应用等一些属于手机上网的独特应用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用 户。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 70.0%,高于其他设备 上网的网民比例,说明手机对互联网普及

3、的促进作用重大,是目前互联网增长的主要来源。图2 2013年上半年新增网民上网设备使用情况2013年4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宽带中国 2013专项行动的意见, 意见中指出2013年的目标是新增通宽带行政村18000 个,实现5000所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 宽带接入或改造提速。从该专项可以看出,下一阶段互联网普及工作将进一步向农村地区 推进,未来农村人群使用互联网数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意见也指出将优化宽带发展环境,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网络升级演进,统筹有线无线发展,推动应用普及深化, 强化产业链协同并进,改善上网体验,可见未来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强,互联网 用户体验和应用创

4、新模式也将获得巨大支持,中国互联网在网民规模和应用深度上都将实 现进一步发展。(二)手机网民规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约4379万人,网民 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74.5%提升至78.5%,较2012年下半年增速有所提升。根据工 信部发布的数据,截至5月份,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达到7.83亿户。虽然两者数据有差异, 但都共同表明一点,即中国手机网民已经形成庞大规模,并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图3手机上网网民规模自2013年上半年开始的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是中国手机上网发展过程中的第三波增长周 期,此轮增长得益于3G的普及、无线网络发展(包括公用和私有 W

5、iFi的发展)和手机应用 的创新。3G的快速普及和无线网络的覆盖为手机上网奠定了用户基础和网络基础,在促使更多用户便捷上网的同时,也提升了各项上网体验,尤其是对各类大流量数据应用的使用。 各类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手机应用则提升了网民的使用动力,尤其基于真实生活需要的手机 地图、购物、支付等应用满足了手机网民多元化生活需要,同时增强了其对移动互联网的 兴趣,提升了手机网民的使用黏性。手机上网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动力:一方面,手机上网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普 及,尤其为受网络、终端等限制而无法接入的人群和地区提供了使用互联网的可能性;另 一方面,手机上网推动了互联网经济新的增长,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热

6、潮为传统互联网 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空间,如打车应用、电商实时物流、微博商业化等均被 视为互联网应用的创新典范。(三)农村网民规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7.9%,规模达到1.65亿,相比2012 年略有提升,增加约908万人。最近半年,农村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 5.8%,略高于城镇。图4中国网民城乡结构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比例不断减少。2012年底中国农村人口占比由2011年的48.7%进一步下降为47.4%,但中国网民中的农村人口比例却没有减少,甚至略 有增加,说明中国互联网在农村普及速度较快,农村网民增长规模较大。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

7、新增网民规模为2656万人,其中新增农村网民占比54.4%,达1445万人,延续了 2012年农村新增网民数超越城镇网民数的增长之势,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重要增长动力。图5中国新增网民城乡结构网民属性数据、网民属性(一)性别结构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的性别比例为55.6:44.4,与2012年情况基本一致。近年 来,中国网民性别比例保持稳定。网民1扭结构男女 2012 12 2013. 6来聽中国互联砸蚩屋狀况城计谧童?0116图6中国网民性别结构(二)年龄结构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中30岁以上各年龄段人群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总 占比为46.0%,相比2012年底提升了 2.1

8、个百分点,说明我国互联网的普及逐渐从青年向中 老年扩散,中老年群体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来源。去漁:a%K中互聚期画曲mit倜言3011 h国网民年龄结构(三)学历结构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中小学及以下、初中学历人群的占比分别为11.2%和36.3%,相比2012年底均有所上升,尤其在初中群体中的升幅较为明显,说明中国网民向 低学历人群扩散的趋势继续发展,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是中国网民的主要增长点。高中和 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较高水平,未来增长空间有限。40%35.65.3%来曙中国互晦螂E屈X况丽蓮即口点 图8中国网民学历结构(四)职业结构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

9、群体,占比为 26.8%。其次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 占比为17.8%。企业公司中管理人员占整体网民的2.8%,一般职员占10.6%。党政机关事 业单位中,领导干部和一般职员分别占整体网民的 0.5%和3.9%。值得注意的是,退休和无 业/下岗/失业群体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有所上升,分别为 3.3%和11.2%,说明互联网的使 用门槛逐渐降低,向年龄大或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群体扩散。其他4.2%3.9%3.1%2B%1CL1%10.6%竽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骰睨员企业f公司管理者企业/公司一锻明员裔业服务业乐工制造生产型企业工人令悅户/自由肌业者衣村外出务工人员衣捕牧潼劳动者退怵9B%无业/下骨/

10、失业18.1%17,6%二呱 2012.12.2013.6岡民舉曼结枸0% 10%20%6%873.3.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业技朮人员30%251% 26 8%图9中国来陀CTBC中国互醸豁为展橫况疑计调宣3013 6网民职业结构(五)收入结构网民中月收入在500元及以下和无收入的人群占比分别为14.9%和8.9%,相比2012年 底有所提升。移动设备价格的不断走低使得互联网在低收入人群中的普及加快。图10中国网民个人月收入结构接入方式三、接入方式(一)上网设备2013年6月,我国台式电脑上网网民比例继续下降,手机上网网民比例保持快速增长。69.5%的网民通过台式电脑上网,相比2012年

11、底下降了 1.1个百分点。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 比例为78.5%,相比2012年底上升了 4.0个百分点。图11网民上网设备智能手机价格的不断降低和3G网络的快速普及使互联网的接入门槛逐渐降低,为网络 接入、终端获取受限制的人群和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居民,提供了使用互联网的可 能。手机成为农村网民的主流上网设备,使用率高达78.9%,远高于对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率,说明手机在满足这些人员基本上网需求的同时,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进一 步曰及。图12中国城乡网民上网设备(二)上网时长2013年上半年,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 21.7个小时,相比2012年下半年增加 了 1.2个小时。一

12、方面,WiFi和3G等网络的发展使得网民能够更好利用碎片化时间,可用 的上网场所和上网频率均有所增加。 根据CNNIC调查CNNIC手机网民上网行为研究报 告,2012 0 ,使用WiFi网络的移动用户,在各类应用的使用率上均高于非WiFi移动用户,这一特点在对数据流量需求较大的应用使用上表现尤其突出;另一方面,网民对互联 网应用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提升,明显增加了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黏性和使用时长,比如手 机网民逐渐从碎片化的阅读、新闻等相对简单的应用向时长较长、黏性较大的社交、生活 服务类应用发展,提升了对互联网的整体使用时长。图13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2013年上半年,网民人均每周手机上网时长

13、达11.8小时,手机网民对上网依赖性较强。 根据CNNIC调查CNNIC2012年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3。, 79.9%的 手机网民每天至少使用手机上网一次,其中,近六成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主 要原因:一方面,手机的便捷性使用户可以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上网,增加了手机的使 用频率;另一方面,手机应用软件的丰富性,几乎覆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便利了手机网 民的工作和生活,增加了手机的使用粘度。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2013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基本保持2012年的发展趋势,发展较为平稳。 即时通信作为第一大上网应用,网民规模继续上升;电子商务类应

14、用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电子邮件、论坛/BBS等传统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继续走低。网络即时通信网民规模增长最多,手机端发展超整体水平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4.97亿,比2012年底增长了 2931万,在 各应用中增长规模第一;使用率为84.2%,较2012年底增加了 1.3个百分点,使用率保持第 一且持续攀升,尤其以手机端的发展更为迅速。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规模为 3.97亿,较2012 年底增长了 4520万,使用率为85.7%,网民规模增长率和使用率均超过即时通信整体水平。PC端娱乐类应用增长乏力,手机端成重要突破点相比2012年,各网络娱乐类应用的网民规模并没有显着增长,使

15、用率变化不大,网络 游戏的使用率甚至略微下降,整体行业发展放缓,手机成为重要突破点。手机网络音乐、 手机网络视频、手机网络游戏和手机网络文学的用户规模相比2012年底分别增长了14.0%、18.9%、15.7%和12.0%,保持了相对较好的增长率。手机端电子商务类应用使用率整体上升,手机支付涨幅最大电子商务类应用在手机端应用发展迅速,领域内各应用的使用率相较其他类应用涨幅更大,其中手机在线支付使用率的涨幅最大,相比2012年底增长了 3.9个百分点,网民规模增长了 43.0个百分点。此外,手机购物、手机网上银行、手机团购的使用率相比2012年底分别增长了 3.3%、2.7%和2.1%。2012

16、.12 -2013.6中国网民对各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一)信息获取1. 搜索引擎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搜索引擎网民规模为4.70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 1928万人, 半年增长率为4.3%,网民使用率为79.6%,与2012年底基本持平。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的 基础应用,是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其使用率自 2010年后始终保持在80%左右,使用 率在所有应用中稳居第二。整体上,搜索引擎网民增长已进入平稳发展期,但更加多元化:首先是搜索网站的多 元化,除了传统综合搜索外,还有微博搜索、社交网站搜索、电商网站搜索以及其它垂直 搜索,这些搜索分流了部分原本在传统综合搜索网站上的搜索行为。其次,

17、搜索引擎的流量来源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除了直接键入网址进入搜索引擎外, 还有网站和浏览器默认进入某个搜索引擎,以及即时通信工具、输入法等应用引导使用某 个搜索引擎等方式,上述搜索入口也是搜索企业争夺的重点。最后,搜索过程多元化发展,搜索关键字输入不仅通过键盘,还通过语音、拍照、扫 描等方式输入,搜索结果不仅以传统图文展示,还以地图、短信、语音等方式呈现。搜索 引擎多元化发展满足了不同人在不同场景的搜索需求,使得人们搜索更方便,寻找信息的 成本更低。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网民的部分搜索行为转向了移动搜索,移动搜索成 为搜索企业未来新的增长点。各搜索引擎企业也把目光投向了移动搜索领域一一加

18、大技术 研发投入、加强市场营销,力求在移动搜索领域占有一席之地。2012.12 -2013.6中国搜索引擎网民数及使用率2. 网络新闻截至2013年6月底,网络新闻的网民规模达到4.61亿,较2012年6月增长了 6860万人, 年增长率为17.5% ;网民对网络新闻的使用率为78.0%。网络新闻作为网民的基础应用,已成为网民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之一,使用率一直保 持在较高水平,其使用率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 化时间阅读新闻成为网民的主要活动之一;其次,随着微博、微信等应用的兴起,网民接 触新闻的渠道增多,例如,微博对主要新闻事件的快速传播,形成热点话题,并联动

19、主流 新闻媒体进行传播,极大促进网民对网络新闻的接触度;最后,各类新闻媒体纷纷发力移 动互联网,制作了大量用户体验较好的新闻App,极大提高了手机网民对网络新闻的阅读频率;并且,新闻类手机客户端的推送效果远高于传统PC客户端,使更多的手机网民被动阅读了大量新闻。2012.6 -2013.6中国网络新闻网民数及网民使用率(二)商务交易1. 网络购物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络购物网民规模达到2.71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 45.9%。与2012年12月底相比,2013年上半年网民增长2889万,半年度增长率为11.9% 网络购物网民增长的驱动力量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网民数量的持续增

20、长, 网民购买力的提升,消费者线上消费习惯的养成,为网络购物奠定了良好的用户基础,成 为促进网络购物市场繁荣的重要基础。其次,传统企业纷纷向电子商务的转型,拓展了网 络购物的品类和渠道。线上产品的丰富、线上和线下的互动,提升了用户的购买体验。再 次,网络促销的常态化,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网购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电商之间频繁 的价格战。店庆促销、节假日促销、特卖会、1元秒杀等营销手段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极 大的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促使移动支 付、移动购物快速增长,手机端和 PC端的应用互补,促进了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2012.12 -2013.6中国网

21、络购物网民数及网民使用率2. 团购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团购网民数为1.01亿,使用率提升至17.1%,较2012年底提 升2.3个百分点。与2012年12月底相比,团购网民规模增长了 21.2%,依然保持着相对较 高的增长率。团购行业从2011年的掠夺式扩张,到2012年的大范围洗牌,再到现在的低调渗透,逐 渐调整着自己的商业模式,并向产品端回归。2013年上半年,团购网民增长的驱动力量主要来自团购行为的常态化一一一部分网民在进入消费场所后才用手机查询并购买团购券, 及其对周围人群的带动作用。2012.12 -2013.6 中国团购网民数及网民使用率3. 网上支付截至2013年6月底,我

22、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网民规模达到 2.44亿,使用率提升至41.4%。 与2012年12月底相比,网民规模增长2373万,增长率为10.8%。2013年上半年,中国网上支付市场取得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策的引导。截至2013年年初,央行分6批颁发了 233张支付牌照,并出台了支 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有力的引导了互联网支付行业的发 展。其次,市场的支持。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化进程加速;涉及到支付环节的网购、游戏、 在线旅游预订等市场的活跃,以及用户对其他付款渠道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了电子支付 和移动支付网民规模的增长。最后,基于牌照、商户、用户资源以及商业

23、模式等层面的创新,开创了网上支付新业 务模式一一个人消费信贷。通过第三方支付可获得贷款的金额从50元到1000万元不等,特 别是小额信贷业务,为个人消费信贷提供了融资渠道和支付便利,从而促进支付业务的发 展。-2013.6中国网上支付网民数及网民使用率4. 旅行预订截至2013年6月底,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和旅行行程的网民规模达到1.33 亿,占网民比例为22.4%。其中,16.8%的中国网民在网上预订火车票,与2012年12月底 相比,使用率增长2.8个百分点;9.1%在网上预订机票,7.6%在网上预订酒店,5.3%在网 上预订旅行行程,这三者与2012年底的统计数据基本持平。20

24、12.12 -2013.6中国网络旅行预订网民数及使用率由于在线预订的优势明显,火车票网上预订的发展速度迅猛,与2012年年底相比,网上预订火车票的使用率增长2.8个百分点。与其他商务应用相比,我国的机票、酒店、旅行 行程网上预订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网民规模增长空间较大。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和旅游意愿的增加,以及旅游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调,用户对各类旅行预订服务的使用率将 大幅提升,在线旅游预订市场前景看好。2013年上半年中国网民各类旅行预订服务使用率2013年,移动互联网应用已经深入在线旅游预订市场,各大垂直旅游网站和App服务商抢滩登陆这一潜力市场。移动旅游预订市场潜力主要表现在:首先

25、,各类旅游预订移动 客户端整合了各种互联网信息,随时随地的提供查询、比较、预订等服务。其次,旅游预 订移动客户端伴随用户整个旅游行程。包括预定前信息查询比较、预订过程中的在线支付、 旅游过程中的图片信息分享、旅游后的游记分享等。再次,LBS功能满足即刻需求。比如:用户来到某地搜索周边的酒店、美食、娱乐休闲场所等。未来,移动互联网和在线旅游的 无缝对接能够大大刺激消费者的需求,推动在线旅游预订市场的发展。(三)交流沟通1. 即时通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4.97亿,比2012年底增长了 2931万,半 年增长率为6.3%。即时通信使用率为84.2%,较去年底增长了 1.3个

26、百分点。从使用率来看,2011年底至今,即时通信保持着互联网使用率第一,且使用率持续攀升。总结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聊天是即时通信产品最基础的功能,满足的是人类 最基本的交流沟通需求,在用户间完成了信息的传递工作。因此较其他互联网应用,即时 通信更具有大众化的特点,这为其奠定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其次,随着即时通信产品功能 不断的拓展,产品已不再仅仅起到交流沟通的作用,而是正在从聊天工具向综合平台转变。平台中除了基础的聊天功能外,购物、支付、游戏等服务的引入为即时通信产品搭建一个 良好的生态圈。即时通信功能的不断创新,提升了用户体验,带来新用户,也增强了用户 黏性。2012.12 -2013.

27、6中国即时通信网民数及网民使用率2. 博客/个人空间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博客和个人空间网民数量为 4.01亿,较上年底增长2839万。 网民中博客和个人空间的使用率为68.0%,较上年底上升了 1.9个百分点。近几年博客活跃群体已由早期的草根化向精英化转变,博客内容也由通俗化向专业化 转变。由于经营此类博客成本较高、专业知识要求也更高,导致普通网民主动发布博客的 积极性下降,自身的互动转移到了微博、社交网站上,利用碎片时间进行交流沟通和自我 展示,因此博客网民数近年来增长乏力。截至 2013年6月底,网民中仍在使用博客的网民 占比仅为17.8%,网民规模约为1.0亿人。部分个人空间网站完

28、成了向社交网站的转型,满 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因此用户数量一直保持增长之势。2012.12 -2013.6中国博客/个人空间网民数及使用率3. 微博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 2216万,增长 7.2%。网民中微博使用率达到了 56.0%,较上年底增加了 1.3个百分点。中国微博活跃用户数经历了 2010-2011年爆发式增长后,从2012年开始进入了一个相 对平稳的增长期。目前微博已经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微博从满足人们弱关系的社交需求上逐渐演变成为大众化的舆论平台,越来越多机构及公众人物都通过微博来 发布或传播信息。微博集娱乐、休闲、

29、社交、营销于一身,满足了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里弱 关系低强度的上网沟通需求,吸引了大批重度用户。但目前各种网络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兴 起,分流了部分微博流量。2013年以来,微博平台与一些互联网资源和平台联通,微博扮演的角色将会扩展。微 博作为一个重要的移动应用入口,与其它行业合作互通,是微博扩大影响和实现盈利的重 要方式之一。2012.12 -2013.6中国微博网民数及使用率4. 社交网站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社交网站网民规模为2.88亿,较上年底增加了 1295万人,增 长4.7%。网民中社交网站使用比例为48.8%,与2012年底持平。社交网站为网民建立了一张强关系网,与自己的同事、同学等

30、进行自我展示或者交流 沟通,但随着弱关系社交模式的其它交流沟通类应用的兴起,原先频繁登录社交网站一部 分用户,逐渐被分流到其它应用上。当前社交网站面临的压力除了行业内竞争对手外,更 多的来自于替代应用,如微博、新型即时通讯工具等。社交网站为迎接新挑战,不断优化内容,与其它类型的网站开展合作,拓展分享和转 发范围,以达到双赢局面。但未来人们的社交形式会更加多元化,这意味着一成不变的单 一社交形式很难满足个人的需求,如何在变化过程中保持用户粘性,将是社交网站今后的 一个重要课题。2012.12 -2013.6 中国社交网站网民数及使用率(四)网络娱乐1. 网络游戏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络游戏

31、网民规模达到3.45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 964万人, 半年增长率仅为2.9%。网络游戏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上年底的 59.5%降至58.5%。中国游戏产业正在逐步改变。首先,用户规模方面,伴随着游戏行业发展时间的加长, 用户规模增长也逐步放缓。第二,游戏产品方面,正在从重游戏向轻游戏发展。需要花费 大量时间以及大量金钱的 MMORPG游戏用户正在流失,ACG以及更为轻度的手机游戏仍 保持增长态势。第三,多端化趋势明显。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游戏设备也在逐步丰富,除了 PC以外,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甚至电视等,均可以成为游戏终端,并提供了新的 玩法和体验,进而形成了对于传统网络游戏的竞争。总

32、之,随着游戏行业的成熟,MMOG游戏一支独大的状况将逐步改变。作为动漫产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游戏市场将呈现更为健康的发展趋势,即网络游戏与单机游戏协调 发展,PC与其他端设备游戏百花齐放。2012.12 -2013.6 中国网络游戏网民数及使用率2. 网络文学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络文学网民数为2.48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 1493万人,半 年增长率为6.4%。网民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2.1%,较去年底增长了 0.7个百分点。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已成为文学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网络文学的出现改变了作品的写 作方式和传播方式,也影响了人们对于文学的传统观念。从网络文学行业整体格局来看, 随

33、着互联网知名企业、创业者们纷纷加入到网络文学市场中,行业竞争将愈发激烈。从网 络文学内容来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更简单易懂,且更具娱乐性,尤其受到年轻群 体的喜爱。然而由于对市场的过分迎合,网络文学出现了过度娱乐化和过度商业化的倾向, 网络文学“轻内容”现象严重。2012.12 -2013.6 中国网络文学网民数及使用率3. 网络视频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络视频网民达到3.89亿,较上年底增加了 1678万人,半年 增长率为4.5%。网民中上网收看视频的比例为65.8%,与上年底持平。2012.12 -2013.6中国网络视频网民数及使用率最近半年电视热播剧和热播综艺节目较多,带动了

34、网络视频的点播。视频网站仍然通 过购买热播剧来吸引用户点播,部分网站在购买热播剧上有所侧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 色,有的网站偏向美剧或革命剧,有的网站重点购买大剧,以吸引不同的用户群。同时, 为了减轻外购热播剧带来的成本压力,各网站加强了自制节目的投入,不少网站取得了一 定成功,部分自制节目点播率较高。此外,一些网站还通过直播体育赛事或者大型活动来 吸引用户,取得了一定成果。公司战略层面上,视频行业的并购活动进入纵深阶段,视频行业加速合并与洗牌,竞 争更加激烈。一些视频网站背靠互联网巨头,利用母公司财力雄厚的优势,并购其它视频网站,通过强强联合来拓展用户,实现资源共享,分摊热播剧购买成本。部分

35、网站为了扩 大用户覆盖范围,还与社交网站、微博等联合,提供视频分享资源,实现用户共通,力图 在用户覆盖提升上实现双赢。视频网站为了增强竞争力,还纷纷进军硬件领域,推出机顶 盒或智能电视,在控制播放入口的同时,通过出售硬件产品或内容盈利。二、手机网民应用状况2013年上半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态势良好,各应用领域网民规模均保持一定增长。 交流沟通类应用和信息获取类应用依然是手机端的主流应用,发展领先,尤其手机搜索和 手机聊天工具网民规模增长最多。网络娱乐类应用和电子商务类应用渗透率相对较低,但 领域内各应用的使用率整体看涨,尤其手机网络视频和手机网络支付使用率涨幅较大,成 为亮点。2012.12

36、 -2013.6 中国手机网民网络应用手机即时通信成为综合平台,带来巨大商业价值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即时通信网民数为3.97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 4520 万, 半年增长率高达12.8%。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为85.7%,较2012年底提升了 1.8个百分点。 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规模增长率和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均超过即时通信整体水平。手机即时通信产品已不只是单纯的聊天工具,而发展成为手机综合平台,融入了交流 沟通、信息获取、商务交易、网络娱乐等各类互联网服务。对于企业来说,在这个平台上, 利用社交元素,企业产品可以得到快速、广泛传播,营销作用巨大。对于手机即时通信产 品来说,产品集交流

37、沟通、信息获取、社交、游戏、电子商务、支付于一身,更是在手机 即时通信产品中形成一个闭环生态,一切服务都可在其中完成,使其具有巨大的潜在商业 价值。2012.12 -2013.6中国手机即时通信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 手机搜索发展迅速,入口重要性提升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搜索网民数达3.24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 11.3% ;使用 率为69.9%,与2012年底相比提升了 0.5个百分点。当前随着智能手机性能不断提升、价格进一步降低,加上移动流量资费的下调,网民 手机上网的比例逐渐提升,手机搜索是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手机应用,在网民日常生 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手机搜索一方面来自于

38、电脑搜索需求的延伸,另一方面来自于人们碎片化时间里在各种场景的信息搜寻需求。由于移动性能特点,手机搜索形式更加多元化,不仅有传统的综合搜索和垂直搜索,还有各种应用的搜索功能。同时手机搜索输入也变得 多元化,不仅有文字图片输入,还有语音、拍照、扫描等输入方式。在手机上,网民不仅通过浏览器输入网址进行搜索,还通过搜索App、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浏览器首页推荐搜索引擎、手机内置搜索引擎、以及输入法和即时通信等工具导 流进入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活动。正因为手机搜索的迅速发展,各搜索企业更加重视移动搜 索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同时重视各种手机搜索入口,力求在手机搜索领域占据一席之地。2012.12 -2013.

39、6中国手机搜索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手机微博增长较快,成为主流应用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用手机上微博的网民数为2.30亿,与2012年底相比增加了 2710 万,增长13.4%。手机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49.5%,相比2012年底提升了 1.3 个百分点。2012.12 -2013.6中国手机微博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手机视频成为网络视频新的增长点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在手机上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网民数为 1.60亿,与2012年 底相比增长了 2536万。手机视频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34.4%,相比2012年底增长了 2.4 个百分点。多方因素力促手机视频用户增加:首先,随着

40、 3G手机用户规模扩大、家庭 WiFi上网 比例增加,通过手机在线看视频的网速限制已经得到初步解决;其次,手机硬件性能提升 为手机视频播放创造了条件,配备双核或四核处理器的智能机在热销手机中已经普及,手 机屏幕和分辨率都有较大提高;再次,手机视频客户端不断优化完善,带给用户的体验也 更好,吸引部分视频用户从 PC电脑向移动端转移;最后,社交网站和手机微博用户的视 频分享,也带动了手机视频用户的增长。2012.12 -2013.6中国手机网络视频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手机网络游戏快速发展,成为重要娱乐方式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络游戏网民数为1.61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 2187 万

41、, 半年增长率为15.7%。手机网络游戏使用率为34.8%,较2012年底提升了 1.6个百分点。手机网络游戏市场持续发展的同时仍然面对诸多问题。首先,受终端设备的影响,手 机网络游戏用户体验不如客户端游戏。其次,碎片化的特征使手机网络游戏社交性不足, 游戏用户往往只停留在浅度社交,无法满足用户深度社交需求。再次,手机网络游戏开发 门槛低使得手机网络游戏数量越来越多,但却使手机网络游戏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用户 对游戏黏性降低,大大缩短了手机网络游戏生命周期。2012.12 -2013.6中国手机网络游戏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手机在线支付增速最快,手机网络购物紧随其后2013年上半年,手机在线支

42、付市场发展迅速,其网民规模在商务交易类应用中增 幅最大。与此同时,手机支付环节用户体验的提升,从侧面推动了手机网络购物市场的繁 荣。截至2013年6月底,手机在线支付网民规模达到7911万,使用率提升至17.1%,与2012 年12月底相比提升3.9个百分点;手机购物网民规模达到7636 万,使用率为16.5%,较2012 年12月底提升3.3个百分点。2012.12 -2013.6中国手机网络购物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手机购物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使得网络购物和网上支付能 够随时随地的发生,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原因。其次,由于手机屏幕的增大和网页设计 的优化,手机网络购物

43、的用户体验在逐渐提升,用户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与日俱增。最后, 二维码、条形码、比价搜索等移动 App的发展和手机支付的完善,大大缩短了移动购物的 时间和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用户购买,带来手机购物新的增长点。2012.12 -2013.6中国手机支付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手机网络文学使用率上涨,满足碎片化阅读需求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络文学网民数为2.04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 2185 万, 半年增长率为12.0%。手机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3.9%,较2012年底增长了 0.6个百分点。2012.12 -2013.6中国手机网络文学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手机设备更具便携性,网络文学用户可以利用手机设备随时随地进行文学阅读,更能 满足用户碎片化阅读的需求,同时也大大加快了网络文学的传播速度。手机阅读客户端的 推出使用户阅读方式更为多样。手机网络文学市场的发展前景被看好,互联网知名企业、 创业者纷纷布局手机端网络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