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测试AB卷

上传人:feng****ing 文档编号:68158021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A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A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A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A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测试AB卷(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知识竞赛试题A卷科室 姓名 分数题型均为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100分)1、 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 :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E:后半夜2、实则泻之属于()A :正治B:治本C:标本兼治D:反治E:治标3、饮在胸胁的为()A :痰饮B:悬饮C:溢饮D:支饮E:以上均非4、 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A:传化物B:实而不能满C:藏精气D:泻而不藏E:以上均非5、五脏阴阳的根本是()A :心阴与心阳B:脾阴与脾阳C:肝阴与肝阳D:肾阴与肾阳E:以上均非6 “热者寒之”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A :阴阳交感B:阴阳互根C:阴阳对立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7、“阴阳离决,精神乃绝”

2、是指()A :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 B:阴阳对立关系的破坏 C:阴阳互根关系的破坏 D:阴阳消长关 系的破坏E:阴阳转化关系的破坏8、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 :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 :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 辨证论治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9、有机整体的“主宰”是( )A:脑B:心C:五脏D:经络E:肾10、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A :阳中之阳B :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阴中之阴E:阴中之至阴11、 有“一源三歧”之称的经脉是()A :冲脉、任脉、带脉 B :任脉、督脉、带脉 C :冲脉、任脉、督D :督脉、冲脉、带脉 E :冲脉、任脉、跷脉12

3、、 “阳病治阴”的病理基础是()A:阴虚B :阳虚C :阴胜D :阳胜E :阴阳两虚13、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A:上午 B :中午 C :下午 D :前半夜E :后半夜14、肺主一身之气体现在()A:吸入清气B :宣发卫气C :生成宗气和调节气机 D :助心行血E :呼出浊气15、“君主之官”指的是()A:肝B :心C :脾D :肺E :肾16、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A: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17、肺病及肾的五行传变是()A:母病及子B :相乘C :子病犯母 D :相侮E :以上均非18、面见青色,脉见弦象的是()A:肝病B:心病C:脾病D:肺病E:肾病19

4、、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泻南补北B:益火补土 C:抑木扶土 D:培土制水E:佐金平木20、 手太阴经分布在()A: 上肢内侧前缘B:上肢外侧前缘C:上肢内侧后缘D:上肢外侧中线E:上肢外侧后缘21、最易导致“行痹”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22、 称“阴中之阴”的脏是()A:心B :肺C:脾D:肝E:肾23、 阴偏胜所致证候是()A 实热证 B 虚热证 C 实寒证 D 虚寒证 E 寒热错杂24、适用于阳偏衰的治法是()A 阳中求阴 B 阳病治阴 C 阴阳双补 D 阴病治阳 E 阴病治阴25、 “水”的特性是()A 曲直 B 炎上 C 稼稿 D 润下 E

5、 从革26、 根据阴阳对立制约确定的治法是()A 阳中求阴 B 阳病治阴 C 阴阳双补 D 阴病治阳 E 热者寒之27、 肝病传脾的是()A 母病及子 B 相乘 C 子病犯母 D 相侮 E 制化28、 “水气凌心”属于()A 母病及子 B 相乘 C 子病犯母 D 相侮 E 制化29、属于“水”的是()A:酸B :苦C:甘D:辛E :咸30、主升清的脏是()A:肝 B : 心 C:脾 D:肺E :肾31、主四肢的脏是()A:肝 B : 心 C:脾 D:肺E :肾32、“气之根”是指()A : 心 B :肝 C:脾 D:肺E :肾33、主纳气的是()A:肝 B : 心 C:脾 D:肺E :肾34、

6、肝主疏泄中最重要的是()A 调畅气机 B 促进脾胃运化 C 调畅情志 D 促进血液津液的运行 E 对月经的影响35、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是()A:心与肺B:心与肾C:肺与脾D:脾与肝E:肺与肝36、主统血的是()A:心B:肝C:脾D:肺E:肾37、 与气机升降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心与肺B:心与肾C:肺与脾D:脾与肝E:肺与肝38、 气血两虚的病变多见于哪两脏()A:心与肺B:心与肾C:心与脾D:脾与肝E:肺与肝39、通调水道的是()A:心B :肝C:脾D:肺E:肾40、血虚的病变多见于哪两脏()A 心与肺 B 心与肾 C 心与脾 D 心与肝 E 脾与肝41、精血同源”指的是()A 心肺关系

7、 B 肺肝关系 C 肝脾关系 D 肝肾关系 E 心肾关系42、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 :正气B:气候因素C:正气不足D:地域因素E:邪气43、主疏泄的是()A:心B :肝C:脾D:肺E:肾44、“乙癸同源”指的是()A 心肺关系 B 肺肝关系 C 肝脾关系 D 肝肾关系 E 心肾关系45、 与肾相合的是()A:脉B :筋C:骨D:皮E :肉46、 肝在体为()A:脉B :筋C:骨D:皮E :肉47、 称为刚脏的是()A:心B :肝C:脾D:肺E:肾48、胃的生理功能是()A 受盛化物 B 传化糟粕 C 主持诸气 D 受纳腐熟 E 以上均非49、 “中正之官”指()A:胆B :胃C:小肠D:

8、大肠E :膀胱50、 “主津”的是()A:胆B :胃C:小肠D:大肠E :膀胱51、“中精之腑”指的是()A:胆B :胃C:小肠D:大肠E :膀胱52、 大肠的功能是()A 排泄胆汁 B 主和降 C 化物 D 传导 E 受盛53、 “髓海”指()A:脑B :髓C:骨D:脉E :女子胞54、易于感冒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A 推动作用 B 温煦作用 C 防御作用 D 固摄作用 E 气化作用55、正气不足,邪气已尽,所形成的是()A:实证B:虚证C:虚实挟杂证D:真虚假实证E:真实假虚证56、三焦的生理功能是()A:通行元气B:传化水谷C:化生精气D:调畅气机E:以上均非57、泌别清浊是()

9、A:胆的功能B:胃的功能C:小肠的功能D:大肠的功能E:膀胱的功能58、 与肺相表里的是()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59、 木的“所不胜”之行是()A:木B:水C:金D:火E: 土60、 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肝、脾B:肺、肝、肾C:肺、脾、肾D:肝、脾、肾E:心、肺、肾61、 肾所藏之气是指()A:宗气B:水谷之气C:营气D:精气E:元气62、 胸中之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63、 足三阳经的走向是()A 从脏走手 B 从手走头 C 从头走足 D 从头走手 E 从足走腹64、“夺血者无汗” 的理论基础是( )A 气能生津 B 气能行津 C

10、 气能摄津 D 津能载气 E 津血同源65、 分布于下肢内侧后缘的是()A 足少阴肾经 B 足厥阴肝经 C 足阳明胃经 D 足太阳膀胱经 E 足太阴脾经66、 分布于下肢外侧前缘的是()A 足少阴肾经 B 足厥阴肝经 C 足阳明胃经 D 足太阳膀胱经 E 足太阴脾经67、 营气的分布是()A 贯注心肺 B 行于脉外 C 行于脉中 D 下注气街 E 布于分肉68、 最易伤肺的邪气是()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69、 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的是()A 手少阴心经 B 手厥阴心包经 C 手太阳小肠经 D 手少阳三焦经 E 手太阴肺经70、 气陷病机,主要是指()A 元气耗损,脏腑

11、功能衰退,抗病力下降 B 气机不畅,流通受阻,脏腑功能障碍 C 气机 升降失常,脏腑之气逆上 D 气虚无力升举,脏腑位置下垂 E 气的出入异常,或闭阻,或 外散71、 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是()A 风邪 B 热邪 C 暑邪 D 寒邪 E 湿邪72、 暑、火、燥三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A 纳少 B 发热 C 伤津 D 动血 E 生风73、 下列关于阴阳失调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阳气虚,以寒为主B:阴虚病变,以肺、肝阴虚为主C:阳气虚,以虚为主D:精亏都表现为阴虚E:阳气虚不一定都表现有气虚74、木火刑金是()A: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相侮E:制化75、 持续高热,突然体温

12、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病理变化为() A:寒极生热B :重阴必阳C :阳盛格阴D :阳胜则热E :热极生寒76、 正治的定义是()A:正确的治疗法则B:顺从疾病的某些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 C:逆着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 D:扶助正气E:以上均非77、 虚则补之属于()A:逆治法B:从治法C:治标法D:反治法E:治本法78、 胃火上炎可见()A: 口舌生疮B:目赤肿痛C:齿龈肿痛D:面红E:鼻塞 变79、五行中“金”的特性是(A:炎上B:润下C:稼穡D:80、 属于阳的味是()A:酸B :苦C:咸D:辛E :81、感冒的病机为 ( )A. 肺气不清 ,失于宣 肃 D 风邪闭肺,肺失

13、宣肃E) 曲直 E :从革以上均非82、消渴的病理有标本之分,具体是指(A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E 脾虚为本,胃火为标83、痛痹的治法应为( A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D温经散寒,祛风除湿B 邪 犯肺卫 , 卫表失和 肺体胀满,不能敛降)B燥热为本,阴虚为标C津伤为本,湿热为标D津伤为本,痰饮为标C 痰阻 气道,肺失 肃 降)B 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CE 祛风除湿,除湿通络,祛风散寒疏利经络 苔黄,脉滑数, 膏淋84、小便热涩刺痛,尿色紫红,夹有血块, A尿血B气淋C血淋D癃闭E85、 呕吐的病位在() A胃B咽C食道D肠E肾86、癃闭的主证无 ( )A排尿困难B小便闭塞不通 C尿量正常D小腹胀痛8

14、7、 消渴病的预防调养不包括()A戒嗜欲B节喜怒C减滋味D适当锻炼88、哮证的主要临床特征是 ( ) A呼吸急促、张口抬肩 B咳嗽咳血、潮热盗汗 D呼吸急促、喉中痰鸣 E以上均不是89、 下列各项中,属于预防护理的是() A.正治与反治 B .治标与治本C .扶正与祛邪应诊断为(E 小便点滴不畅E 限制饮水C 气急喘促、咳吐浊唾D.调整气血关系E 未病先防,既病防90、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转移或改变患者的情绪和注意力以解脱不良情绪的方法是()A.发泄解郁B 释疑解惑C 以情胜情D 移情相制E 说理开导91、顺从疾病假象而进行护理的原则是()A.正护法 B 反护法C 异护同病 D.同病异护E

15、标本同护法92、对于久泻脱肛和子宫脱垂的患者,都采用五倍子、白矶煎水熏洗的护理措施,其所运用 的护治原则是 ()A、异病同护B .同病异护 C .因人制宜D.因时制宜E.急则护标93、宜作为煎药容器的是()A、铁锅B .砂锅 C .铜锅 D.锡锅 E .铝锅94、煎煮中药时,宜先煎的中药是()A.六一散B.鳖甲C大黄D.阿胶E.人参95、 应在饭前服用的药物是()A.补益药 B.缓下药C.安神药D.涩精止遗药E.消导药96、 藿香、佩兰泡茶代饮适用于()A.风寒感冒 B风热感冒C暑湿感冒D.气虚感冒E.阴虚感冒97、气升举无力的病变是():A:气逆B:气滞C:气陷D:气虚E:气脱98、 中医学

16、“证”的概念是():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D: 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E :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99、 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100、对水液代谢起主宰作用的是():A:心主血脉的作用B :肺主宣发的作用C:脾主运化的作用D:肝主疏泄的作用E:肾阳气 化的作用中医知识竞赛试题B卷科室 姓名 分数题型: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100分)1、主四肢的脏是()A :肝B:心C:脾D :肺E:肾2、 “气之根”是指()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3、主纳气的是()A :肝

17、B :心C :脾D :肺E :肾4、肝主疏泄中最重要的是()A :调畅气机B:促进脾胃运化C:调畅情志D :促进血液津液的运行E:对月 经的影响5、 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是()A:心与肺B:心与肾C:肺与脾D:脾与肝E:肺与肝6、 主统血的是()A: 心 B:肝C:脾D :肺E:肾7、 与气机升降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心与肺B:心与肾C:肺与脾D:脾与肝E:肺与肝8、 气血两虚的病变多见于哪两脏()A:心与肺B:心与肾C:心与脾D:脾与肝E:肺与肝9、 通调水道的是()A: 心 B:肝C:脾D :肺E:肾10、 血虚的病变多见于哪两脏()A:心与肺B:心与肾C:心与脾D:心与肝E:脾与肝11

18、 、精血同源”指的是( )A :心肺关系B:肺肝关系C:肝脾关系D :肝肾关系E:心肾关系12、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 :正气B:气候因素C:正气不足D :地域因素E:邪气13 、主疏泄的是( )A: 心 B:肝C:脾D :肺E:肾14、“乙癸同源”指的是( )A :心肺关系B:肺肝关系C:肝脾关系D :肝肾关系E:心肾关系15 、与肾相合的是( )A :脉B:筋C:骨D :皮E:肉16 、肝在体为( )A :脉B:筋C:骨D :皮E:肉17 、称为刚脏的是( )A: 心 B:肝 C:脾 D :肺 E:肾18 、胃的生理功能是( )A :受盛化物B:传化糟粕C:主持诸气D :受纳腐熟E:

19、以上均非19 、“中正之官”指( )A :胆 B:胃 C:小肠 D :大肠 E:膀胱20、 “主津”的是()A :胆B:胃C:小肠D :大肠E:膀胱21、 “中精之腑”指的是()A :胆B:胃C:小肠D :大肠E:膀胱22 、大肠的功能是( )A:排泄胆汁B:主和降C:化物D :传导E:受盛23 、“髓海”指( )A :脑B:髓C:骨D :脉E:女子胞24 、易于感冒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A :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 :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25 、正气不足,邪气已尽,所形成的是()A :实证B:虚证C:虚实挟杂证D :真虚假实证E:真实假虚证26 、三焦的生理功能是( )A

20、 :通行元气B:传化水谷C:化生精气D :调畅气机E:以上均非27 、泌别清浊是( )A :胆的功能B:胃的功能C:小肠的功能D :大肠的功能E:膀胱的功能28、 与肺相表里的是()A :胆B:胃C:小肠D :大肠E:膀胱29、木的“所不胜”之行是( )A :木B:水C:金D :火E: 土30、 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肝、脾B:肺、肝、肾C:肺、脾、肾D :肝、脾、肾E:心、肺、肾31、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 :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E:后半夜32 、实则泻之属于( )A :正治B:治本C:标本兼治D :反治E:治标33、饮在胸胁的为( )A :痰饮B:悬饮C:溢饮

21、D :支饮E:以上均非34、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A:传化物B:实而不能满C:藏精气D :泻而不藏E:以上均非35、五脏阴阳的根本是( )A :心阴与心阳B:脾阴与脾阳C:肝阴与肝阳D :肾阴与肾阳E:以上均非36、 “热者寒之”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A :阴阳交感B:阴阳互根C:阴阳对立D :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37、 “阴阳离决,精神乃绝”是指()A: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 B:阴阳对立关系的破坏C:阴阳互根关系的破坏 D : 阴阳消长关系的破坏E:阴阳转化关系的破坏38、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 :整体观念和辨

22、证论治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39、有机整体的“主宰”是( )A :脑B: 心 C:五脏D :经络E:肾40 、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A :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 :阴中之阴E:阴中之至阴41、有“一源三歧”之称的经脉是()A :冲脉、任脉、带脉B:任脉、督脉、带脉C:冲脉、任脉、督脉D :督脉、冲脉、带脉E:冲脉、任脉、跷脉42 、“阳病治阴”的病理基础是( )A :阴虚 B:阳虚 C:阴胜 D :阳胜 E:阴阳两虚 43、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E:后半夜44 、肺主一身之气体现在( )A :吸入清气B:宣发卫气C:生成宗气和调

23、节气机D :助心行血E:呼出浊气45 、“君主之官”指的是( )A :肝B: 心 C:脾D :肺E:肾46 、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A :木B:火C: 土 D :金E:水47、肺病及肾的五行传变是( )A :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 :相侮E:以上均非48 、面见青色,脉见弦象的是( )A :肝病B:心病C:脾病D :肺病E:肾病49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A :泻南补北B:益火补土 C:抑木扶土 D :培土制水E:佐金平木50 、手太阴经分布在( )A:上肢内侧前缘B: 上肢外侧前缘C:上肢内侧后缘D :上肢外侧中线E: 上 肢外侧后缘51 、最易导致“行痹”

24、的邪气是( )A :风邪B:寒邪C:湿邪D :燥邪E:火邪52、 称“阴中之阴”的脏是()A: 心 B:肺C:脾D :肝E:肾53、 阴偏胜所致证候是()A:实热证B:虚热证C:实寒证D:虚寒证E:寒热错杂54、 适用于阳偏衰的治法是()A :阳中求阴B:阳病治阴C:阴阳双补D :阴病治阳E:阴病治阴55 、“水”的特性是( )A :曲直B:炎上C:稼稿D :润下E:从革56 、根据阴阳对立制约确定的治法是( )A :阳中求阴B:阳病治阴C:阴阳双补D :阴病治阳E:热者寒之57 、肝病传脾的是( )A :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 :相侮E:制化58 、“水气凌心”属于( )A :母病及

25、子B:相乘C:子病犯母D :相侮E:制化59 、属于“水”的是( )A :酸B:苦C:甘D :辛E:咸50 、主升清的脏是( )A :肝B: 心 C:脾D :肺E:肾61、肾所藏之气是指( )A :宗气B:水谷之气C:营气D :精气E:元气62 、胸中之气是( )A :元气B:宗气C:营气D :卫气E:以上均非63 、足三阳经的走向是( )A :从脏走手B:从手走头C:从头走足D :从头走手E:从足走腹64 、“夺血者无汗” 的理论基础是( )A :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 :津能载气E:津血同源65 、分布于下肢内侧后缘的是( )A:足少阴肾经B:足厥阴肝经C:足阳明胃经D :足太

26、阳膀胱经E:足太阴脾 经66 、分布于下肢外侧前缘的是( )A:足少阴肾经B:足厥阴肝经C:足阳明胃经D :足太阳膀胱经E:足太阴脾 经67 、营气的分布是( )A :贯注心肺B:行于脉外C:行于脉中D :下注气街E:布于分肉68 、最易伤肺的邪气是( )A :风邪B:寒邪C:暑邪D :湿邪E:燥邪69 、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的是( )A :手少阴心经B:手厥阴心包经C:手太阳小肠经D :手少阳三焦经E:手太 阴肺经70 、气陷病机,主要是指( )A :元气耗损,脏腑功能衰退,抗病力下降B :气机不畅,流通受阻,脏腑功能障碍C: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逆上 D :气虚无力升举,脏腑位置下垂 E:气

27、的出 入异常,或闭阻,或外散71、 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是()A :风邪B:热邪C:暑邪D :寒邪E:湿邪72、 暑、火、燥三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A :纳少B:发热C:伤津D :动血E:生风73、 下列关于阴阳失调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阳气虚,以寒为主B:阴虚病变,以肺、肝阴虚为主C:阳气虚,以虚为主D :精亏都表现为阴虚E:阳气虚不一定都表现有气虚74 、木火刑金是( )A :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 :相侮E:制化75 、持续高热,突然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病理变化为()A :寒极生热B:重阴必阳C:阳盛格阴D :阳胜则热E:热极生寒 76、正治的定义是( )A

28、 :正确的治疗法则B:顺从疾病的某些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C:逆着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 D :扶助正气E:以上均非77 、虚则补之属于( )A:逆治法B:从治法C:治标法D:反治法E:治本法78 、胃火上炎可见( )A :口舌生疮B: 目赤肿痛C:齿龈肿痛D :面红E:鼻塞79 、五行中“金”的特性是( )A :炎上B:润下C:稼穡D :曲直E:从革80 、属于阳的味是( )A :酸B:苦C:咸D :辛E:以上均非81 、感冒的病机为 ( )A.肺气不清,失于宣肃B邪犯肺卫,卫表失和C痰阻气道,肺失肃降D风邪闭 肺,肺失宣肃 E 肺体胀满,不能敛降82 、消渴的病理有标本之分,具体是

29、指( )A 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 B 燥热为本, 阴虚为标 C 津伤为本, 湿热为标 D 津伤为 本,痰饮为标 E 脾虚为本,胃火为标83 、痛痹的治法应为( )A 祛风通络, 散寒除湿 B 清热通络, 祛风除湿 C 除湿通络, 祛风散寒 D 温经散 寒,祛风除湿 E 祛风除湿,疏利经络84 、小便热涩刺痛,尿色紫红,夹有血块,苔黄,脉滑数,应诊断为()A 尿血 B 气淋 C 血淋 D 癃闭 E 膏淋85 、脾虚运化无力引起的腹部胀满,治疗应选用下列哪项治法()A :通因通用B:寒因寒用C:热因热用D :塞因塞用E:以上均非86 、癃闭的主证无 ()A 排尿困难 B 小便闭塞不通 C 尿量正常

30、 D 小腹胀痛 E 小便点滴不畅87 、消渴病的预防调养不包括: ()A 戒嗜欲 B 节喜怒 C 减滋味 D 适当锻炼 E 限制饮水88 、哮证的主要临床特征是: ( )A 呼吸急促、 张口抬肩 B 咳嗽咳血、潮热盗汗 C 气急喘促、 咳吐浊唾 D 呼吸急 促、喉中痰鸣89 、下列各项中,属于预防护理的是( )A .正治与反治B.治标与治本C.扶正与祛邪D .调整气血关系 E.未病先防,既病防变90、 藿香、佩兰泡茶代饮适用于()A.风寒感冒 B.风热感冒C.暑湿感冒D .气虚感冒E.阴虚感冒91、 气升举无力的病变是():A :气逆B:气滞C:气陷D :气虚E:气 脱92、 中医学“证”的概

31、念是():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 的分析过程D :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E: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93、 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A :元气B:宗气C:营气D :卫气E:以上均非94 、对水液代谢起主宰作用的是():A :心主血脉的作用B:肺主宣发的作用C:脾主运化的作用D :肝主疏泄的作 用E:肾阳气化的作用95、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转移或改变患者的情绪和注意力,以解脱不良情绪的情志护理方法是 ()A.发泄解郁B.释疑解惑C.以情胜情D .移情相制E.说理开导96、 顺从疾病假象而进行护理的原则是()A .正护法B.反护法 C

32、.异护同病 D .同病异护E.标本同护法97、对于久泻脱肛和子宫脱垂的患者,都采用五倍子、白矾煎水熏洗的护理措施,其所运用的护治原则是 ()A .异病同护B.同病异护 C.因人制宜D .因时制宜E.急则护标98、 宜作为煎药容器的是()A .铁锅B.砂锅C.铜锅 D .锡锅E.铝锅99、 煎煮中药时,宜先煎的中药是()A.六一散B.鳖甲C.大黄D .阿胶E.人参100 、应在饭前服用的药物是( )A .补益药 B .缓下药C.安神药D .涩精止遗药E.消导药答案:EABCD CCDBBADACB ACDCCEBBEC CEEACAECDD ACDCCCAACBDBCEA CCEADCECDD DCBDCDBCEA CCEADEAABA AECDD EBBEC CEEAC CECDDDCCDE CACEDBBDAD ADACBDCCDE CACEDBADCA CEDEDEABCD CCDBBDCBDC BBDADBABBA CCDDECAACB EAABABADCA CEDED CCDDE BABB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