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8125138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55.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时作业(十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我国广西引进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作为造纸原料。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因为其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下图示意广西种植桉树前后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1广西的主要地带性植被为()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2广西大量引进桉树,可能导致() A生物多样性增多 B湿地面积变大 C地下水水位下降 D降水量增大答案:1.A2.C解析:第1题,广西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季风气候,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第2题,桉树吸水量大,大量吸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

2、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34题。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图中起关键作用的箭头是()A B C D4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 B C D答案:3.A4.B解析:第3题,松花江和珠江的水文特征不同,主要是由于两地所处的气候类型及特征有很大的差异,是气候对水文影响的结果。第4题,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这是流水对地表不断侵蚀的结果。曾经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在低于海拔800 米的低山、丘陵地带随处可见。下图为当时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现今的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为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草、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的方式,实现了经济效益

3、、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据此回答第5题。 5图示时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体现了()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B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C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D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答案:C解析:由图示内容可知后面的各种现象都是由砍伐自然植被引起的,其余三项表述虽然正确,但与图示内容契合度不高。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67题。6图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

4、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7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答案:6.B7.B 解析:第6题,该题主要是理解系统之间各部门的因果关系。土壤湿度增大,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土壤比热容增大,气温变幅减小;蒸腾作用加强,降水增加。第7题,从指向箭头可以推出,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回答89题。8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相比,2050年出现的变化有()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B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D植被地带性分异

5、规律消失 9.自然植被分布随时间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 C区域性 D开放性答案:8.C9.A解析:第8题,从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可知,到2050年植被分布仍然呈地带性分异规律,D项错误。热带季雨林分布的纬度比目前要高,说明其分布范围扩大,A项错误。同时说明气候比现在变暖了,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应该上移,B项错误;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C项正确。第9题,气候的变化导致自然带分布范围的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所以A项正确。广玉兰原产北美洲东南部,花大、白色、芳香,为美丽的庭园绿化观赏树种。读图,回答1011题。10该树属于()A常绿林 B落叶林 C针

6、叶林 D灌木丛11该树理想的生存环境特点是()A干冷 B干热 C暖湿 D冷湿答案:10.A11.C解析:第10题,广玉兰原产北美洲东南部,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叶面阔大,四季常青,为常绿树种。第11题,广玉兰属于常绿乔木,比较适应暖湿的气候。地球上存在着许多限制森林分布的天然障碍,如低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在7以下森林无法生存)、干旱、不利的土壤条件(如盐碱地或湿地)、强风等。山地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据此回答1213题。12在同纬度的情况下,我国东部地区山地林线大多较西部地区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最热月均温 B年降水量C土壤条件 D风力强度13在西北地区的一些山上,经常会看到这样

7、的现象:山的阴坡披满郁郁葱葱的森林,山的阳坡则是青青的草地,一棵树都没有,山的脊线就是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 B蒸发 C土壤 D人类活动答案:12.A13.B解析:第12题,由题干可知,限制山地林线的气温主要为最热月月平均气温(因为夏季为林木的主要生长期),最热月均温低于7森林将无法生存,同一纬度同海拔地区夏季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气温高(即最热月均温7海拔高于东部地区),因此,我国西部地区山地林线较东部地区高。第13题,在干旱区,降水稀少,山上降水增多,但也在森林生长的临界范围,由于阳坡太阳辐射强,土壤水分蒸发强烈,超过了森林生长所需的极限。因此,阳坡形成了草

8、地,阴坡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高,形成了森林。二、综合题14下图河流流域呈凹陷趋势,在6 500万年以前为一下陷的深海槽,后来被大量的沉积物充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区域河流中下游土壤肥力低,分析其原因。(2)图示区域森林资源锐减,简述这将对该区域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带来的影响。(3)该河流河口处未形成三角洲,试推测其原因。答案:(1)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高温多雨,生物循环旺盛,生物残体分解快,养分被植物吸收快,土壤积累养分少;雨水淋溶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土质黏重,通气透水差。(2)温差变大,降水量减少;大气碳氧平衡失调;径流季节变化增大;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任答两点)(3)亚马孙

9、流域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河口可沉积的泥沙少;亚马孙河河口内小外大,潮汐作用强盛,泥沙难以在此堆积;地面下沉,河水带入海洋的泥沙被沿岸洋流带走。15读南疆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推测南疆地区聚落的分布特点,并指出其最主要的自然影响因素。(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3)天山牧场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具有四季转牧的特点。请分析天山北部四季三牧场的原因。答案:(1)分布特点: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呈点状分布。自然影响因素:水源。(2)地处内陆,远离海洋,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受高原山地阻挡,地形封闭,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大气干燥,温差大,风化作用强,风力大

10、。(3)夏季,为躲避炎热,山地高处气候凉爽,水源充足,牧草繁茂;春秋季节温度低,山地积雪,牧草生长在山下;冬季气候严寒,盆地的荒漠草原地带气温相对较高,积雪较少,牲畜易于觅食。16. 美国科学家预测,2015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很可能是过去65年中最强的一次。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也发出了类似警告,认为此次厄尔尼诺事件有可能成为1951年有系统记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下图为太平洋赤道附近大气及海水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势力加强的洋流和势力减弱的盛行风带,并说出厄尔尼诺现象体现的地理环境特性。(2)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对南美洲西海岸渔业的影响。(3)说出A、B两图中哪一幅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的图,并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气候的影响。答案:(1)赤道逆流;东南信风;整体性。(2)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上升减弱;表层海水养分减少和水温升高,鱼类生存环境改变,鱼类减少,渔业生产受损。(3)A图。影响:东岸因水温升高,气流上升,多雨;西岸因水温下降,气流下沉,少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