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3.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8117669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地理 3.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 3.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 3.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3.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3.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9年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2019.4课时训练7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1.读世界四个主要大洲年径流总量和人口总量比较图,完成第13题。1 四大洲中,人均径流量最多的是()。A.欧洲B.亚洲C.北美洲D.南美洲2.北美洲的面积大于南美洲,但年径流总量却较少,这主要是因为该洲()。A.地形较平坦,不利于储水B.气候干燥,降水总量小C.海岸线平直,不利于水汽进入D.植被稀少,涵养水源少3.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的原因是()。A.水资源总量不足B.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C.水资源污染严重D.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解析:由图可知四大洲各自的年径流总量和人口总量,做一个简单的除法计算,不难

2、得出四大洲中人均径流量最多的是南美洲的结论。南美洲号称“湿热的大陆”是因为其纬度低,降水丰富,北美洲虽然面积大于南美洲,但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大,降水总量小,气候干燥,年径流总量自然较少。从图中信息和四大洲人均径流量可以看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的原因是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答案:1.D2.B3.B4.读中国人口、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完成第45题。4 我国人均耕地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受自然灾害影响,有些耕地失去了农业生产能力B.人口不断增加,非农业用地不断扩大C.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总面积迅速减少D.环境污染严重,使耕地不能发展农业生产5.今后,为使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

3、增加,适宜的做法是()。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牧控制人口增长围湖造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耕地质量A.B.C.D.解析:第4题,我国人均耕地逐年减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厂矿、道路等非农业用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减少。第5题,要使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应从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粮食总产量两方面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提高粮食总产量的背景是退耕还林还牧还湖、调整农业结构、耕地面积减少。所以,要大力提高单产。答案:4.B5.D6.下表为四个国家1998年能源消费情况。读表,完成第68题。国家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

4、准煤)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美元)能源消费构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13.214.2269.621.52.26.730.73.7324.939.725.79.77.11.8917.751.112.518.78.530.717.320.655.36.86 上表数据表明()。A.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B.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C.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D.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7.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B.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C.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D.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8.人

5、均能源消费量较为相近的一组是()。A.B.C.D.解析:第6题,依据表中数据可知,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69.6%,比重最大,其水电和核电仅占6.7%,比值小于其他,A项错。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消费构成依次占24.9%、39.7%、25.7%,差距不大,较为均衡,且石油所占比重最高,B项正确。国石油所占比重最大,但其石油消费总量为7.151.1%=3.63(亿吨标准煤),低于国的30.739.7%=12.19(亿吨标准煤),C项错。国天然气占消费构成的55.3%,比重最大,但其消费量为8.555.3%=4.7(亿吨标准煤),小于国30.725.7%=7.89(亿吨标准煤),故D项错

6、。该题考查了图表分析能力及计算能力,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混淆了能源消费构成比重和能源消费量两个概念。第7题,美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最大而且远大于其他三国;中国消费总量居第二,能源以煤炭为主;日本能源主要运进石油;俄罗斯多天然气资源。第8题,人均能源消费量的比较要把题目提供的四国能源消费总量和各国对应人口情况结合起来进行估算,得出结论。答案:6.B7.B8.C9.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图甲中国未来石油供需平衡(单位:亿吨)图乙2002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分布(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巨大的供需缺口将使中国石油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增强,对外依赖程度将于年之前超过50%;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石油主要来源

7、于地区。(2)在中国原油进口国中与我国相邻的有个,其最佳运输方式是运输。(3)进入21世纪以来,原油价格一路飙升,能源市场正在提醒我们要尽早为能源供应的前途着想。试分析我国石油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4)走出能源“困局”,一靠开源,二靠节流,试简述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由图甲可以看出,到2015年石油产量为1.9亿吨,需求量为3.9亿吨,石油缺口2亿吨,超过50%。由图乙可以看出我国进口石油的国家主要是沙特阿拉伯、伊朗、阿曼,这些国家属中东地区。第(2)题,根据区域地理知识,结合图乙可知,与我国相邻的石油出口国是俄罗斯和越南,输送到我国境内的最佳运输方式是管道运输。第

8、(3)题,结合图甲可以看出,我国在今后十几年中石油产量比较稳定,而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这是我国石油安全受到威胁的最主要原因。结合图乙可以看出,我国石油进口渠道单一,受这些国家的影响较大,另外海上石油运输距离较远,也存在着安全隐患。第(4)题,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主要措施要从两个方面组织答案,一是开源,二是节流。从开源上讲,一是要立足国内,提升开采技术和探矿技术,如发展海上石油钻探,发展煤变油技术等,开发多种形式的可替代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二是要拓宽国外石油进口渠道,形成多元化的石油供应市场。从节流上讲主要是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答案:(1)2015中东(2)两管道(3)石油产量增加缓

9、慢,需求量日益增长,进口石油来源地区单一,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需经过远距离的海上运输,存在安全隐患。(4)节约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多种形式的可替代能源和新能源;寻找和形成多元化的石油供应市场;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1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13年6月25日,是第23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材料二: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图。材料三: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图。(1)根据材料二及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分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2)要解决材料三中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3)说

10、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4)据以上材料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解析:第(1)题,分析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图可知,我国耕地面积呈下降的趋势,而我国人口却在不断增长,所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第(2)题,先确定a地区为东北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商品粮基地;然后明确其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黑土地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解决的措施则主要围绕保土保肥方面。第(3)题,要确定b、c、d分别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三省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人口稠密;耕

11、地总量少;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业用地比重大。第(4)题,要由题干中提出的问题“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再回归到图中,从图例中找到“人均耕地介于世界平均水平与警戒线之间”的符号和“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符号,再对应中国区域的分布,即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区域面积大;从图中找到“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信息,然后分析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理由。答案:(1)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的趋势。原因:人口的快速增长;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占用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2)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3)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4)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