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J2010矿用隔爆型光纤千兆交换机企标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68106654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KJJ2010矿用隔爆型光纤千兆交换机企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KJJ2010矿用隔爆型光纤千兆交换机企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KJJ2010矿用隔爆型光纤千兆交换机企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KJJ2010矿用隔爆型光纤千兆交换机企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JJ2010矿用隔爆型光纤千兆交换机企标(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Q徐州瑞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MT004-2008 KJJ131矿用隔爆型光纤千兆交换机2008-05-10 发布2008-05-10 实施徐州瑞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专心-专注-专业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KJJ131矿用隔爆型光纤千兆交换机的性能特点和煤矿管理、使用要求并参考了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制定的。本标准在编写格式、引用标准和表述方法上贯彻了GB/T1.1-2000和GB/T1.2-2002中的有关规定。本标准在防爆性能方面严格遵守GB3836.1-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 通用要求、GB3836.2-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

2、设备 第2部分 隔爆型“d”的有关规定;电气性能方面严格遵守MT/T899-2000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的相关规定。(抗干扰性能和可靠性除外)本标准从2008年05月10日起实施。(首次发布)本标准由徐州瑞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徐州瑞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榕、王素川产 品 标 准KJJ131矿用隔爆型光纤千兆交换机1 范围标准规定了KJJ131矿用隔爆型光纤千兆交换机(以下简称千兆交换机)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KJJ131矿用隔爆型光纤千兆交换机(以下简称千兆交换机)。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条款通过本

3、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 通用要求GB 3836.2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 隔爆型 “d”MT 2101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测试方法GB/T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方法GB/T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 (适用于对生产

4、过程稳定性的检验)MT/T2861992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GB9969.1199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AQ10432007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3产品分类及命名3.1 产品型号3.1.1产品型号符合MT286-1992的规定。3.1.2型号KJ J 131 登记序号输入输出设备矿用监测、控制系统或设备3.2 防爆型式和标志3.2.1防爆型式:矿用隔爆型。3.2.2防爆标志:ExdI 3.3外形尺寸和重量3.3.1 外形尺寸(长宽高):650mm 275mm 633mm。3.3.2 重量:160。4技术要求4.1产品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

5、文件制造。4.2环境条件4.2.1千兆交换机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a)环境温度:0+40;b)平均相对湿度:95% ;c)大气压力: 80KPa106KPa;d)无显著振动和冲击的场合;e)煤矿井下有甲烷爆炸性混合物,但无破坏绝缘的腐蚀性气体的场合。4.2.2 千兆交换机能承受的最恶劣的贮运条件为:a)高温:+60;b)低温:40;c)振动:50m/s2 ;d)冲击:峰峰值加速度500 m/s2 ;4.3 电气性能4.3.1 额定工作电压: AC127V视在功率:不大于80VA4.3.2 主要技术指标: 4.3.2.1 以太网光端口 a) 传输口数量 2b) 传输方式 TCP/IP以太

6、网 1310nm单模光纤c) 连接方式 SC光纤接口d) 传输速率 1000M bit/s e) 发射功率 10dBm0dBm f) 接收灵敏度 25dBmg) 最大传输距离 10km (发射光功率-10dBm0dBm;接收灵敏度-25dBm;使用MGTSV(148)*1型矿用单模光缆;光纤接点总数14个,热熔接点10个,冷熔接点2个,活动连接点2个)4.3.2.2 以太网电端口 a) 通道数量 12 b) 传输方式 TCP/IP以太网c) 传输速率 10/100M bit/s 自适应d) 连接方式 RJ45型电端口e) 与网络设备(具备TCP/IP)的最大传输距离:30m (MHYV矿用通讯

7、电缆,520.75mm)f) 信号电压峰峰值15V4.3.3 功能4.3.3.1 具有以太网电信号之间的数据交换功能;4.3.3.2 具有以太网光信号之间的数据交换功能;4.3.3.3 具有以太网光电信号之间的数据交换功能;4.3.3.4 具有以太网光信号间的冗余环型网络数据交换功能;4.4 外观4.4.1 外壳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和变形,表面涂层不应起泡、龟裂和脱落,焊缝不得有明显的焊迹。4.4.2 铭牌与标志应清晰、牢固。4.4.3 隔爆结合面不得有划痕、砂眼等缺陷。4.5 电源波动适应能力千兆交换机供电电压在电压波动为95V140V的范围内应能正常工作,其性能符合4.3的要求

8、。 4.6 工作稳定性千兆交换机均应进行工作稳定性试验,通电时间不少于2d,其电气性能应符合4.3的规定。4.7 电气安全4.7.1 电源输入端与外壳间的绝缘电阻50M,潮湿试验后1.5M。信号接线端与外壳间的绝缘电阻50M,潮湿试验后1.5M。4.7.2 电源输入端与外壳之间应能承受交流50HZ、2000V,历时1分钟的正弦工频耐压试验,漏电流不大于5mA,且无击穿和闪络现象。信号接线端与外壳之间应能承受交流50HZ、1000V,历时1分钟的正弦工频耐压试验,漏电流不大于5mA,且无击穿和闪络现象。4.8 环境适应性4.8.1 千兆交换机在工作状态应能承受按表1规定条件进行的低温工作试验,其

9、电气性能及外观应符合4.3、4.4的规定。4.8.2 千兆交换机在工作状态应能承受按表1规定条件进行的高温工作试验,其电气性能及外观应符合4.3、4.4的规定。4.8.3 千兆交换机在非工作状态应能承受按表1规定条件进行的低温贮存试验,其电气性能及外观应符合4.3、4.4的规定。4.8.4 千兆交换机在非工作状态应能承受按表1规定条件进行的高温贮存试验,其电气性能及外观应符合4.3、4.4的规定。表 1试 验 项 目温 度试 验 时 间h恢 复 时 间h低温工作-102高温工作+402低温贮存-40162高温贮存+601624.8.5 千兆交换机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高温+40、周期12d的交变湿

10、热试验,其电气安全、电气性能及外观应符合4.7、4.3和4.4的规定。4.8.6 千兆交换机在非工作状态应能承受频率10150Hz、加速度50m/s2、三个轴向上各振动5次的振动试验,其电气性能及外观应符合4.3、4.4的规定。4.8.7 千兆交换机在非工作状态应能峰值加速度500 m/s2、脉冲持续时间11ms、三个互相垂直轴线的每个方向连续冲击三次(共18次)的冲击试验,其电气性能及外观应符合4.3、4.4的规定。4.8.8 包装后的千兆交换机应能经受运输试验,试验后包装箱应无损坏和明显变形,其电气性能及外观应符合4.3、4.4的规定。4.9 表面温度要求千兆交换机在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下,

11、外壳表面温度须不超过1504.10 特殊工艺要求隔爆接合面应进行磷化处理,并涂一层2041防锈油。4.11 结构4.11.1 紧固件必须有防止自动松脱的措施。4.11.2 金属零部件必须进行 防锈、防蚀处理。4.11.3 电源外壳应设有内、外接地螺栓。接地螺栓进行电镀等防锈处理,外接地螺栓应大于等于M8,内接地螺栓应大于等于M6。4.11.4 电源外壳内接线端子与接线端子及外壳间电气间隙应10mm、爬电距离应12mm。4.12 防爆性能4.12.1 千兆交换机外壳必须符合GB3836.1和GB3836.2的规定,并应经国家指定的防爆检验部门审查检验合格,取得检验部门发放的“防爆检验合格证”。4

12、.12.2千兆交换机外壳应通过GB3836.2-2000中第15.1.2.2条规定的外壳耐压试验和GB3836.2-2000中第15.2条规定的内部点燃不传爆试验。4.12.3交换机隔爆外壳材质采用Q235-A,隔爆结合面结构参数应符合GB3836.2-2000的有关规定。4.12.4 交换机外壳精加工后应通过历时1min压强1Mpa的水压试验。4.12.5 .交换机引入装置中的密封圈抗老化性能应符合GB3836.1-2000附录D中D3.3条的规定。4.12.6 交换机的电缆引入装置应能承受GB 3836.1-2000附录D及GB 3836.2-2000附录D中规定的电缆引入装置夹紧及密封性

13、能试验。4.12.7 交换机的透明件应能承受GB 3836.1-2000中23.4.3.1规定的冲击试验,试验后不得损坏。4.12.8 交换机的透明件应能承受GB 3836.1-2000中23.4.6.2规定的热剧变试验,试验后不得损坏。5 试验方法5.1 试验条件除环境试验或有关标准另有规定外,试验应在下列环境条件下进行:a)温度:1535;b)相对湿度:4575;c)大气压力:86KPa106KPa。5.2 电气性能试验功能实验方法5.2.1.试验仪器和设备1) KJJ131 矿用隔爆千兆交换机 二台2) 具有相同光电接口的千兆交换机模块 二台3) 笔记本电脑 二台4) 专用测试程序 一套

14、5) 自耦调压器0250V 一台6) 变压器:220/127V,1.2KVA; 一台7) 光功率计 一台8) 光衰减器 一套9) 万用表 一台10) 交流电流表 一台11) 示波器 一台5.2.2 试验线路:a) 按照图1所示测试交换机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 当输入额定电压AC127V时,测出工作电流,保证交换机正常工作的条件下按照规定将工作电压调至最大值和最小值,测试交换机的工作电流。KJJ131光纤千兆交换机VA变压器自耦调压器图 1b) 按图2所示测试交换机以太网电信号与以太网电信号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1#计算机拼2#计算机,若能连续监测即为正常;再通过2#计算机监测1#计算机,若能连续

15、监测即为正常。 KJJ131光纤千兆交换机2#计算机1#计算机电信号电信号图2c)按图3所示测试交换机以太网光信号与以太网电信号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1#计算机拼2#计算机,若能连续监测即为正常;将光纤口互换,重复以上过程,若能连续检测为正常。图3d) 按图4所示将两台交换机的2路光纤端口对应连接起来,测试交换机以太网光信号与以太网光信号之间的数据交换, 1#笔记本计算机通过以太网接口在线监视2#笔记本计算机中的程序,若能连续监测为正常;图4e) 按照图5所示,将交换机的两路光纤传输接口连接起来,测试交换机以太网冗余环行网络数据转换与数据交换,1#计算机通过以太网接口在线监视2#计算机中的程序,

16、若能连续监测即为正常;断开其中一路光纤传输连接,若能连续监测即为正常。f) 用光纤跳线将1#交换机的光接口的TX端连接至光功率计(如图5所示),通过光功率计读出该接口的发射功率,依次测试交换机的每一个光接口的发射功率。g) 用光纤跳线将两台交换机相连(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根跳线中加入光衰减器,测试交换机光接口的发射功率,依次测试每一个光接口的接收灵敏度。测试时使用衰减器模拟光缆传输距离,其中每公里光缆衰减0.5dB,10公里衰减5dB;每个热熔接点衰减0.03dB,10个热熔接点衰减0.3dB;每个冷熔接点衰减0.3dB,2个冷熔接点衰减0.6 dB;每个活动连接点衰减1dB,2个活动接点衰

17、减2dB,共计衰减7.9dB。h) 如图5所示 进行设备连接,在1#计算机能进行正常监视2#计算机的情况下,将示波器连接在1#计算机与KJJ131千兆交换机之间的通讯电缆上,测试其信号电压峰峰值. 图55.3 外观检查按MT21090第5章的有关规定进行。5.4 电源波动适应能力试验按MT21090第10章的规定进行。5.5 工作稳定性试验千兆交换机处于通电状态,通电时间应符合4.11的规定。每日做一次测试。5.6 绝缘电阻测量按MT21090第7章的规定进行。5.7 工频耐压试验按MT21090第8章的规定进行。5.8 低温工作试验按MT21090第23章的规定进行,采用非散热试验样品的温度

18、渐变的低温试验方法。5.9 高温工作试验按MT21090第23章的规定进行,采用非散热试验样品的温度渐变的高温试验方法。5.10 低温贮存试验按MT21090第24章的规定进行,采用温度渐变的低温试验方法。5.11 高温贮存试验按MT21090第24章的规定进行,采用温度渐变的高温试验方法。5.12 湿热试验按MT21090第28章的规定进行,试验时样机按正常工作状态放置。5.13 振动试验按MT21090第25章的规定进行。5.14 冲击试验按MT21090第26章的规定进行。5.15 运输试验按MT21090第27章的规定进行。5.16 表面温度测量按MT21090第11章的规定进行。5.

19、17 结构检查采用目力和量具进行检查。5.18 防爆性能试验5.18.1 隔爆结合面结构参数、表面粗糙度用游标卡尺、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逐件逐项按GB3836.2-2000的规定进行检查。5.18.2 隔爆外壳水压试验按GB3836.2-2000中 15.1.2.1的规定进行。5.18.3 密封圈老化试验按GB3836.1-2000附录D中D3.3条进行。5.18.4 外壳耐压及内部点燃不传爆试验按GB3836.2-2000第15条进行。5.18.5电缆引入装置夹紧及密封性能试验按GB3836.1-2000附录D和GB3836.2-2000附录D的规定进行。5.18.6透明件抗冲击试验按GB38

20、36.1-2000中23.4.3.1的规定进行。5.18.7透明件热剧变试验按GB3836.1-2000中23.4.6.2的规定进行。6 检验规则6.1 检验分类检验一般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二种。6.2 出厂检验6.2.1 每台千兆交换机均需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由制造厂质检部门负责进行。合格产品应给予合格证。6.2.2 试验项目应符合表2的规定。6.2.3 出厂检验各项指标需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有一项不合格则该产品不合格。若出现C类不合格,允许返修;若出现A类、B类不合格则应返工,并重新试验。6.3 型式检验6.3.1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l 新产品及老产品转厂定型时;l 正式生

21、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l 正常生产时每三年一次(防爆性能除外);l 停产1年后,恢复生产时;l 国家有关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时;6.3.2 试验项目应符合表2的规定。6.3.3 样品采用GB/T10111-1988规定的方法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表 2试 验 项 目不合格分类试验要求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电气性能试验B4.35.2OO外观检查C4.45.3OO电源波动适应能力试验B4.55.4O工作稳定性试验B4.65.5OO绝缘电阻测量A4.7.15.6OO工频耐压试验A4.7.25.7OO低温工作试验B4.8.15.8O高温工作试验B4.8.25.

22、9O低温贮存试验B4.8.35.10O高温贮存试验B4.8.45.11O湿热试验B4.8.55.12O振动试验B4.8.65.13O冲击试验B4.8.75.14O运输试验B4.8.85.15O表面温度测量A4.95.16O结构检查C4.115.17OO隔爆参数A4.12.35.18.1OO隔爆外壳水压试验A4.12.45.18.2O密封圈老化试验A4.12.55.18.3O外壳耐压及内部点燃不传爆试验A4.12.25.18.4O电缆引入装置夹紧及密封性能试验A4.12.65.18.5O透明件抗冲击试验A4.12.75.18.6O透明件热剧变试验A4.12.85.18.7O注:“O”表示需要进行

23、检验的项目6.3.4 批量不大于50台时,样品数量12台。对A类项目,有1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对B类项目,有1项不合格应加倍抽样重新检验,若仍有1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对C类项目,有3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6.3.5 批量大于50台时,按照GB2829-2002的规定进行抽样检验。选用一次抽样方案,判别水平,不合格质量水平RQL等于40(样品数量n=12,合格判定数Ac=2,不合格判定数Re=3)。对A类项目,有1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对B、C类项目,对照检验项目的要求检验,累计不合格产品数,按抽样方案判定产品为合格或不合格。若不合格应按GB2829-200

24、2中的5.12条规定处理。7 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7.1 标志7.1.1 产品标志7.1.1.1 每台千兆交换机外壳明显处应设置清晰的永久性凸纹标记“ExdI”。7.1.1.2 每台千兆交换机应具备“MA”安全标志,应符合AQ10432007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的规定。7.1.1.3 千兆交换机外壳明显处须设置铭牌,并根据千兆交换机的型式应符合GB3836的规定,铭牌上应清楚地标明以下内容:l 产品型号和名称l 输入电源(电压、电流)l 防爆合格证编号l 安全标志编号l 产品编号及出厂日期l 制造厂名称7.1.1.4 千兆交换机外接地螺栓处应标明接地符号“G”。7.1.1.5 电源开关位置上

25、设有永久性醒目的“通”、“断”位置标志。7.1.2 包装标志7.1.2.1 包装贮存标志应符合GB191-2000的规定。7.1.2.2 包装箱外壁文字及标记有:l 制造厂名称及厂址;l 产品名称、型号;l 净重和毛重;l 必要的贮存标志;7.2 包装7.2.1 千兆交换机用塑料袋包裹后,放入衬有泡沫塑料的木箱中,四周用泡沫塑料衬垫,然后用钉子将箱盖钉牢,外面用聚丙烯包装带紧固。7.2.2 随机文件l 使用说明书;(按GB9969.1-1990的规定编写)l 产品合格证;l 装箱单;l 随机配件、附件清单;l 其它技术文件7.3 运输包装后的千兆交换机,在避免雨雪淋袭的条件下,可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7.4 贮存包装后的千兆交换机,应能在-10 +40,相对湿度不大于90%的环境中储存1年以上。 8 质量保证在用户遵守保管及使用规则的条件下,自发货之日起一年内因质量不良或包装不善而发生损坏或不能工作的产品,制造厂负责免费修理或更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