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施工方案设计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8105400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空间施工方案设计(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用文档第一章编制依据 1第二章工程概况 2第三章安全保证体系 3第四章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标准 6第五章有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法 7第六章有限空间的相关知识普及 9第七章应急救援组织措施 13标准文案第一章编制依据1、编制依据1.1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62-2002)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5)1.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1.4电力隧道建设技术标准(Q/GDW -02-1-3101-2012)1.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 国家及北京市有关法律法规、条文。第二章工程概况本工程为良乡北220kV输变

2、电工程(电缆隧道)(第四标段)。为配合良乡北220kV变电站外电源电缆敷设要求,需从破口点 良乡北站新建一段电缆隧道。新建L4线隧道起点与L3线终点连接,沿规划清苑北街东红线以 西2.0m位置向北至拟建良乡变电站。本标段建设规模:新建 L4线桩号1+2601+435的2.6mX 2.9m 暗挖单孔隧道175m L4支线10#井支线桩号0+0000+015的2.0m X 2.3m暗挖单孔隧道 15m L4线桩号1+4351+994的2.6mX 5.1m 暗挖双层隧道559m L5线桩号0+0000+065的2.0mX 2.3m暗挖单 孔隧道65m L6线桩号0+0000+065的2.6mX 2.

3、9m暗挖单孔隧道 65nn新建L5线、L6线隧道起自L4线14#6.0mX 8.5m三通竖井,向西 穿越规划清苑大街后,终点与良乡北站东侧预留隧道连接。本工程为电力隧道、竖井及暗挖隧道新建地下工程,因此,本工 程所有工作均为有限空间作业。第三章安全保证体系1、安全目标本工程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本工程特 点,制定如下目标: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本工程安全生产目标为:“五无、一杜绝、一创建”。2、“五无”,即:无重伤、无死亡、无塌方、无中毒、无火灾。事故 率发生率控制在零。3、“一杜绝”即:杜绝重伤以上(含重伤)伤亡事故。4、“一创建

4、”即: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工地。5、本工程安全防范重点为:临电安全、消防保卫、小室内防毒气等。2、安全保证体系实行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安全工作 项目部组织编制详细的安全操作细则,组建安全管理保证体系。 安全保证体系见下图: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安质部部长、专职安检工程师、专职安 全员及各工种班组的领班组成。 其中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副经理 为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项目总工为技术负责人。专职安检工程师 负责日常的安全工作的落实,督促工人按有关安全规定进行生产。 从 项目经理至施工班组层层明确安全岗位职责, 制定相关规章

5、制度,确 保安全工作有章可循。2.1建立以安全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2.2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针对各部门、各工种的各自特点制 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教育制度,安全考核制度、安全检 查制度,事故分析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并由各级安全组织督促 检查,加以落实,营造“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2.3建立安全生产值班制度,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值日,解决 和处理施工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并进行巡回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有24小时分班作业时,每班都必须有领导值班和安全管理人员在现场,做到只要有人作业,就有领导值班,值班领导要认真做好安全生产

6、值班 记录。2.4建立每周一次的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和每日班前安全讲话制度,项 目经理亲自主持定期的安全生产例会,协调安全与生产之间的矛盾, 督促班前安全讲话活动,检查活动记录。2.5加强班组安全建设,每个生产班组设置不脱产的兼职安全员,协 助班组长搞好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第四章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标准1、小室内作业环境标准1.1氧气不得低于20% (按体积)1.2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一氧化碳浓度不得大于30mg/m3在特殊情况下人员进入 超过规 定浓度的作业面时,浓度不得大于 100mg/m3其作业时间不得大于 30分钟; 二氧化碳不得大于0. 5% (按体积) 氮氧化合物浓度不得大于6mg/m3 二

7、氧化硫浓度不得大于l5mg/m3第五章 有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法为了确保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安全,首先要认真做好施工 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施工人员组织、材料准备、机器具准备、危险 源的识别,抢险设备的准备,并将方案上报公司安全部、监理单位、 基建科工程项目部,经审核同意后方可施工。本工程施工场所为隧道及井室内,根据本工程地下有限空间作 业危险源识别分析:(1)用于本工程井室及隧道内施工主要是电焊、 氩弧焊、氧气乙炔气切割施工时的有害气体对人身的危害。(2)小室内硫化氢等气体毒害。(3)绝氧危害。1、施工人员进入检查室内施工前将检查室上人孔二井盖打开通风透气,同时在隧道施工工作坑向隧道内利用通风换

8、氧设备进行强制通风 换氧,通风30分钟后,对隧道及井室内的有毒气体进行检测,符合 标准后施工人员方可进入地沟及检查室;并且每隔60分钟对地沟及检查室内的有毒气体进行复测,做到边施工边检测。2、施工进行时应在井室的另一个人孔安装一台送风机(共二台:其 中备用一台),使小室内空气产生对流,并将有毒气体从另一个孔排 出小室外。3、施焊时工作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墨镜等劳动防护用品。4、现场安排二名管理人员值班,每 6小时进行轮换。5、每个隧道工作面及每个井室内的作业人员与地面上的值班人员各配二台对讲机,每15分钟或者30分钟通一次对话,发现问题立即采 取应急措施。6、焊机、氧气乙炔气可放在地沟及检查室

9、外面的施工区域内,氧气、乙炔气瓶相距5m以上,距明火作业不小于10m7、安全救护设备一览表:材料设备名称数量备注鼓风机10台备用三台正压式呼吸器2台检测仪2台金杯车1辆对讲机8台小汽车1辆干粉火火器30只防毒面具20套8安全事故报告程序流程图:事故发现人- 项目部事故处置值班- 项目部抢救人员- 项目 部主要负责人- 公司生产安全管理部门- 基建科工程项目部。9、安全事故应急抢险援救程序:发现安全事故- 项目部抢救人员- 现场疏散、现场抢救- 伤亡 人员送往最近医院- 了解事故及伤员情况。第六章有限空间的相关知识普及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未被设计为固 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

10、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 氧气含量不足的空间。1、有限空间分类:1.1、封闭、半封闭设备:如船舱、储罐、冷藏车、水塔、水箱、反 应塔、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1.2、地上有限空间: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 库、粮仓、实验室、封闭车间、实验场所、烟道等。1.3、地下有限空间:储藏室、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 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化粪池、污 水池、下水道、沟、井、池、地下电缆沟等。2、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类:2.1、 缺氧危险作业环境:是指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18%勺环境。2.2、有害有毒作业环境;存在其他有害有

11、毒气体的环境。3、本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易导致的潜在事故3.1、中毒事故。3.2、缺氧窒息事故。4、本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易导致的潜在事故的范围及后果4.1、中毒事故危害范围及后果发生中毒事故,其危害范围主要涉及到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 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援救人员;其危害后果主要会导致中毒人员昏迷死亡(根据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4.2、缺氧窒息事故发生缺氧窒息事故,其危害范围主要涉及到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援救人员;其危害后果主要会导致中毒 人员昏迷死亡(根据有限空间氧气含量及消耗量的不同,其后果有轻有重)。4.2.1中毒:主要有一氧化碳、氰化物、苯、硫化氢等造成急性 中

12、毒。中毒者一般会出现昏迷、惊厥、呼吸困难、休克等。弓I起全身 各系统与组织(皮肤粘膜、呼吸、消化、循环、泌尿、血液、神经等) 的损害,甚至造成中毒者死亡4.2.2、缺氧窒息:主要由于有限空间中空气含氧量低,造成作业人 员缺氧窒息。5、抢险救援5.1、现场应急指挥负责人和应急人员首先对事故情况进行初始评估。 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初步分析事故的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5.2、使用检测仪器对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氧气的含量进 行检测。也可采用动物(如白鸽、白鼠、兔子等)试验方法和其他简 易快速检测方法作辅助检测。5.3、根据测定结果采取加强通风换气等相应的措施,在有限空间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后

13、方可作业。5.4、抢险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呼吸机、工作服、工 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绳等),系好安全带,以防止抢险救援人员受到伤害。5.5、 在有限空间内作业用的照明灯应使用12V以下安全行灯,照明 电源的线要使用绝缘性能好的软导线。5.6、发现有限空间有受伤人员,用安全带系好被抢救者两腿根及上 体妥善提升患者脱离高危险区域,避免影响其呼吸或触及受伤部位。5.7、抢险过程中,有限空间內抢险人员与外面监护人员应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并确定好联络信号,在抢险人员撤离前,监护人员不得离开 监护岗位。5.8、救出伤员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急,并及时将伤员转送医院。6、医疗与卫生6.1由呼吸道中毒时,

14、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6.2视情况对窒息者输氧,或进行人工呼吸等,必要时严重者速交医 生处理。(打120电话)。6.3佩戴呼吸器者,一旦感到呼吸不适时,迅速撤离现场,呼吸新鲜 空气,同时检查呼吸器问题及时更换合格呼吸器。6.4恢复现场:在恢复现场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应做好以 下工作;6.4.1办理有限空间现场恢复审批手续。6.4.2先检测,后进入,检测方法:进入前 1小时测2次:采取措施 后0.5小时测1次,作业过程中每隔0.5小时测1次。6.4.3保持出入口及紧急疏散、抢救通道畅通。6.4.4必须将有限空间内液体、固体沉积物及时清理和处理,并保持足够通风。645必须备

15、好坠落保护架,安全带、安全绳等防护用品。646对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647对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身体检查,有禁忌者,禁止入内 作业。648准备必要的防火器材(消防器材)649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6410安排训练有素的专职人员进行空间气体检测,并作好详细记 录。6.4.11施工现场安全监护人员不能少于 2人。第七章应急救援组织措施针对本工程特点,开工前制定详细的应急救援组织措施, 方可保证 工程顺利施工。1、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1.1、机构组成指挥:翟林副指挥:宿亚东成 员:李涛、李坡、朱兴华、王新义、马超及施工队 10人1.2、机构职责 执行国家有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法

16、规和政策。 分析事故特点,制定事故救援措施和方案。 负责向上级做事故及救援报告。 发生事故后,负责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向救援部门发出各种救援 行动指令。 为救援配备必要的救援物资、交通、通讯保障。 发生事故时,保证救援车辆、人员救援疏散的安全,畅通。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档案。1.3、机构人员的职责 指挥:负责组织项目部的应急救援。 副指挥:按照指挥的指令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 并在发生事故 时迅速召集应急救援人员到事故现场实施救援。2、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生产安全事故一保护现场一控制事态一组织抢救一疏导人员一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及伤亡情况一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3、现场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用配备

17、运输小车将人员抢救至地面并立即拨打120 在120赶到之前将,将其胸部衣物解开,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抢救人员双手对其胸外心脏进行按压,按压要均匀有节奏。 人员恢复自行呼吸功能后立即氧气袋进行输氧。4、应急抢救物资序号设备名称数量用途存放地点1抢险车1辆抢险现场2铁锹20把抢险现场3镐10把抢险现场4燃油发电机(含接地装置)2台抢险现场5反光马甲20件抢险现场6警示灯2个交通警示现场7交通警示牌2个交通警示现场8小推车4辆抢险现场9警示带100m抢险现场10方木10*1030根抢险现场11工字钢20根抢险现场12大功率抢险灯2个应急照明现场13吹风机3台抢险现场14排风机5台抢险现场15对讲机5部抢险现场16防爆照明灯3盏应急照明现场17全身式安全带及安全绳2条抢险现场18救援三脚架5支抢险现场19防坠器5支抢险现场20紧急逃生呼吸器3台抢险现场21正压式呼吸器3台抢险现场22绝缘爬梯4把抢险现场23安全锥筒8个抢险现场24安全告知牌9个抢险现场25漏电保护插座2个抢险现场救援应急电话:良乡医院:010-69352598急救电话:120999长阳派出所警务区电话:010-80353839实用文档标准文案应急救援图:71施工区域JJJL救援路线良乡医院J北京中能建医院岀甜金地朗悦*5.V.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