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陶瓷文化与酒文化

上传人:jw****77 文档编号:68089363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06陶瓷文化与酒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06陶瓷文化与酒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06陶瓷文化与酒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06陶瓷文化与酒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陶瓷文化与酒文化(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陶瓷的故乡在我们中国,除了“四大发明”,还有一种东西让世人瞩目,那就是美丽的陶瓷了。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还是由此而来的呢!早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拉开了陶瓷发展史的序幕。一开始,陶瓷只是一般的生活用品,被人们当作盛东西的器具或者餐具。后来人们制作陶瓷的技术越来越娴熟,陶瓷也越来越漂亮了,做生活用品有点可惜,人们就把那些漂亮的摆起来,当装饰品。历史上最先出现的作为装饰品的瓷器是青瓷,从东汉时期开始,到魏晋南北朝,青瓷已经独霸中国的瓷器市场。到了唐代,瓷器制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著名的“唐三彩”就是这时期的作品。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已集瓷器之大成,处于我国的鼎盛时期,更是闻名世界。定窑

2、、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它们出品的陶瓷形状优美,高雅凝重。经过近千年的发展,中国陶瓷到明清时期更加灿烂辉煌,瓷器不再单调乏味,而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 。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陶器与瓷器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通常把胚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称为陶器,相对来说,经过高温烧成、胚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和瓷石制品称为瓷器。陶器与瓷器的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使用材料,二是烧成温度,二者缺一不可。陶器可以使用包括瓷土在

3、内的各种矿物粘土制作,烧成温度较低,多在7001000之间,胚体基本烧结,但是还没有瓷化,敲击时声音比较沉闷。瓷器使用高龄土烧制,瓷器的烧成温度至少在1100以上,胚体基本瓷化,敲击之声清脆。瓷器和陶器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以及从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中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产生的结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陶瓷的价值 陶瓷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一种民俗艺术,因此,它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表现出相当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广泛地反映了我国人

4、民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和我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审美价值、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我国人民有一个好传统,不管处于何种时代、何种处境,都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和谐、吉祥。因而,表现喜庆、幸福的祥瑞题材,自古及今,一直是陶瓷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和一个基本的文化特征。祥瑞题材,主要围绕着“福、禄、寿、喜、和合、吉祥如意”等内容而展开。这种祥瑞题材在约定俗成中,形成了一整套特有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纹样体系。如莲生贵子(婴儿抱莲花)、福寿双全(蝙蝠寿字)、竹报平安(小儿放爆竹)、吉祥如意(小儿骑白象手拿如意)、多福多寿(一群蝙蝠、一堆桃)、麻姑献寿(麻姑担桃篮)、丹凤朝阳(凤凰、太阳)、龙凤呈祥(龙、凤)等。 “陶器藏高

5、古,瓷器收老窑”,陶瓷不仅有历史收藏价值,还具有观赏、审美、休闲、点缀生活的价值。收藏中国古代的陶瓷,就是收藏了文物艺术之母。陶器的制作精美的陶瓷让人赏心悦目,但是它的制作过程却是繁琐的,步骤很多。首先是淘泥,从矿区采取瓷石,用水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做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杂质,用手搓揉,或者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接着将淘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瓷坯拉好后,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匀,需要将印好的毛坯修刮整齐和匀称,修好后再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

6、,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画坯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画法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要让瓷坯光滑又明亮就必须上釉了。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常用的上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釉上好了陶瓷就做成了吗?不是的,还要将上好釉的瓷坯放入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一般要经过几天的烧炼瓷器才可以成型。成型的瓷器有时烧出来会有一点瑕疵,最后就要制作师傅进行修补,让成瓷更加完美。这样,经过一系列的工序,一件完美的瓷器就制作成功啦!五彩缤纷的陶瓷(一)彩绘瓷是以优雅的形状、精美的绘画和丰富的色彩来取胜的瓷器。彩绘瓷的发展由青花瓷开始,即在

7、釉上或者釉下开始出现纹饰,随着发展,分别出现了青花、两彩、三彩、五彩、斗彩、粉彩、古铜彩、金彩等等。青花瓷器色彩是白底蓝花,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最早的青花瓷出现在唐宋时期,成熟的青花瓷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制成。明清时期,制作师傅们还创造性地烧制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青花瓷的特点是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强,永不掉色,一直被国内外人士所珍爱,并且在世界的制造瓷器的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唐三彩是唐代烧制出的一种釉色艳丽的陶器,以黄、绿、蓝等色彩为主,风格独特。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

8、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唐三彩有人物、动物,也有生活用品,其中马的形象最多,也最有特色。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五彩缤纷的陶器(二) 美丽的瓷器,除了青花瓷和唐三彩,还有黑陶和具有现代色彩的中国红等。黑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 ,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再经打磨,烧成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黑陶的形状浑圆工整,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具有“黑、薄、光、纽”的艺术特点。 自瓷器产生至今,都没有大红色的,很多年来,中外陶瓷专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9、财力,试图烧制出人们梦寐以求的大红色瓷器,但都没有成功。后来我国陶瓷专家们通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在高温下烧制出了发色均匀,光泽度高,颜色与国徽、国旗一致的大红色瓷器,填补了国际陶瓷史上的空白,把国内外陶瓷专家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大红色,是中国人民最喜爱的颜色,它高贵、华丽、热烈、吉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古往今来,人们对它倾注了无限的爱恋。因此,我国陶瓷专家们特将研制出的大红陶瓷命名为“中国红”。中国名窑(一)宋代,是中国陶瓷烧造工艺发展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的陶瓷业在种类、样式和烧造工艺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在中国南北各地,先后产生了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等

10、著名陶瓷烧造中心,他们被后人合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官窑,是南宋宋高宗时期一些窑口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在当时俗称“官窑”。宋代官窑包括北宋官窑(又称汴京官窑)和南宋官窑。宋代官窑的产品主要有碗、盘、瓶等,此外仿古代青铜器和玉器的也很多。官窑出产的瓷器造型端庄,线条优美,釉色有粉青、月白、油灰和米黄等多种,其中以粉青瓷最出名。粉青瓷的釉面上布满纹片,这种釉面裂纹本来是瓷器上的一种缺陷,后来却成为别具一格的瓷器装饰。 哥窑瓷器是青瓷系列的一种,产品主要以瓶、炉、碗、罐等为主。瓷器里外都施有釉层,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轮廓柔和流畅。哥窑瓷器以“开片”著名,开片平整紧密,

11、片纹裂开成上紧下宽的形状,纹片多为黑色,俗称“金丝铁线”。 中国名窑(二)定窑的烧造开始于唐代晚期,到元代结束。定窑在宋代主要烧制白瓷,也烧绿釉、黑釉、褐釉瓷器。它开创了后代流行的瓷器覆烧方法,烧制出来的瓷器质地洁白细腻,造型纤巧,以丰富多彩的装饰花纹而闻名。 钧窑创烧于北宋,到北宋晚期达到鼎盛。钧窑的生产规模较小,烧造时间也短,后来随着宋朝的衰弱而衰败。 钧窑瓷器主要以尊、炉、瓶、洗、花盆、盆托等陈设用品居多。钧窑瓷器胎质细腻坚实,造型端庄古朴,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使用了窑变色釉,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釉中有“蚯蚓走泥纹”的曲折线也是钧窑的特征之一。此外,钧窑瓷器的底部都刻有数字,以显示器物的大小

12、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工艺之一,中国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五大名窑之一,因为出产于汝州而得名。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被称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汝窑主要烧造宫廷用瓷,宋代汝窑以青瓷为主,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的质感,产品主要有碗、盘、瓶、尊等日用品。 话说酒文化中国是世界上酿酒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酒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诗经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表明酒在中国的流行,至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了。作为一种非常奇特而又富于魅力的饮品,酒醇厚芬芳,味美无比,一问世便迅速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其独特的功能与人们生活密不

13、可分。人世间有了酒,人类的生活便丰富多彩了,人类的历史便斑斓多姿了,茫茫世界便增添许多有趣的风景,短短人生便增添许多悠长的滋味。无论喜宴、庆功、接风、饯别,还是祭奠、祈福、消愁、解闷,甚至医疗、养生、健美、长寿,几乎都离不开酒,从而形成了发达而影响深远的酒文化。它深深地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中国人的饮酒,通过对饮人、饮时、饮地、饮趣等选求,揉合了诗歌、书画、风俗、游戏等方式,把物质享乐的酒升华为更高级的精神享乐;通过饮酒来影响人们的观念、感情、行为、人际关系,从而创造出了颇具浪漫色彩的生活意境和文化氛围。古老的酒人类有意识地酿酒,是从模仿大自然的杰作开始的。中国古代书籍中就有不少关于水果自

14、然发酵成酒的记载。如宋代周密在癸辛杂识中曾记载山梨被人们贮藏在陶缸中后竟变成了清香扑鼻的梨酒。元代的元好问在蒲桃酒赋的序言中也记载道某山民因避难山中,堆积在缸中的蒲桃也变成了芳香醇美的葡萄酒。古代史籍中还有所谓“猿酒”的记载,当然这种猿酒并不是猿猴有意识酿造的酒,而是猿猴采集的水果自然发酵所生成的果酒。1977年,考古学家在河北平山县发掘战国中山王墓穴时,发现有两个装有液体的铜壶,外形一扁一圆,分别藏于墓穴东西两个库中。两个壶都有子母口及咬合很紧的铜盖。发掘人员当场将壶生锈的密封盖打开,发现壶中有液体,一种青翠透明,另一种呈黛绿色,而且启封时酒香扑鼻。经过化验,考古人员判定壶中液体为奶汁或谷物

15、酿造的酒。总之,无论中山王酒是奶汁酒还是谷物酒或是配制酒,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酒,距今已有2200余年之久。这两种古酒竟能储存二千多年,至今不坏,证明了战国时期我国的酿酒技术已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酒神杜康传说在黄帝的时候,有一个叫杜康的人,专门负责管理粮食。当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粮食每年都获得大丰收。可是,粮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储藏在山洞里。山洞阴暗潮湿,时间一久,粮食全部腐烂了。杜康见状,忧心忡忡,每天苦思冥想储粮的方法。这一天,杜康来到树林里散步,发现几棵枯死的大树只剩下粗大空荡的树干。杜康灵机一动,把吃不完的粮食全部搬进了干燥的树洞里。过了一段时间,杜康来到树林里查看粮食,

16、他惊奇地发现:储粮的枯树前,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野猪、山羊和兔子,它们一动不动,好像死了一样。他连忙走近看个究竟:原来盛粮的树干裂开了几条缝,由里向外不断地渗出水来。看来,这些动物是舔吃了这水才躺倒的。可这究竟是什么水呢?杜康凑过去一闻,只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他忍不住尝了几口这散发着香味的水,顿觉神清气爽。后来,杜康把这神秘的水带回家,请族人品尝,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说味道好。就这样,杜康学会了酿酒,酒在民间逐渐普及开来,杜康也被人们尊称为“酒神”。 古代酒礼传说,三国名臣钟毓和钟会年幼时,有一次趁父亲睡着偷酒喝。其实父亲只不过是假装睡着。他发现,钟毓喝酒,“拜而后饮”,钟会则“饮而不拜”。于

17、是各问其缘由。钟毓说:“酒以成礼,不敢不拜。”而钟会则说:“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这个典故很有趣,说明古人饮酒时都讲究一定的礼节。这种礼节,使饮酒成为一种庄重的活动、一种仪式。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

18、还要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列席的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酒的别称我国酿酒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产生之日开始,就受到人们欢迎。人们在饮酒赞酒的时候,总要给所饮的酒起些饶有趣味的雅号或别名。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绎而成,或者根据酒的味道、颜色、酿造方法等特点而定。这也是中国酒文化的特色。杜康:杜康是古代高粱酒的创始人,后世将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欢伯: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被称之为欢伯。最早出于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杯

19、中物: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所以得此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动如波而得名。元代张养浩在普天乐大明湖泛舟中写道,“杯斟的金波滟滟”。冻醪:指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据诗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壶觞:本来是盛酒的器皿,后来亦用作酒的代称。陶潜在归去来辞中写道,“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酌:本意为斟酒、饮酒,后也引申为酒的代称,如“便酌”“小酌”。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诗歌中的酒味自从酒出现以来,便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305篇作品中,有40多首与酒有关。可以说自古以来,有酒

20、必有诗,无酒不成诗;酒激发了诗的灵感,诗为酒增添了神韵。三国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少诗人都是酒中豪杰。陶渊明视酒为佳人,“无夕不饮”(没有一天不酒),作有饮酒二十首。一代枭雄曹操高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著名的“竹林七贤”全是一群饮君子,阮籍以酒避祸,稽康借酒装狂,刘伶作酒德颂以讽刺世事。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巅峰,许多著名诗人也多是好饮、嗜酒的发烧友。“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会须一饮三百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现存1500首诗文中饮酒的达170多首,超过16%。“诗圣”杜甫“少年酒豪”,嗜酒如命鲜为人知,其实他“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爱酒爱到了“

21、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身”的程度,现存诗文1400余首,写饮酒的达300首,超过21%。白居易又号醉吟先生,亦称“醉司马”,他一生创作的与饮酒相关的诗达800首左右,可以说创造了一个世界之最。对联中的酒味古代,许多文人雅士都有爱酒,他们常常以酒会友,在饮酒的过程中吟诗作画对对联,由此而留下许多有趣的与酒相关的对联,我们合称之为酒联。历史上优秀的酒联不仅言简意赅、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形式灵活、雅俗共赏,而且包括了丰富多彩的酒文化知识。现举例如下:1、赞美酒的美味与情趣的:传说杜康曾写酒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三盏海底眠。”2、包含生动故事的:明末嘉兴“东兴酒馆”生意清淡,濒临倒闭,后一文人:“东

22、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引起不少人的兴趣,纷纷来观看,生意红火起来。3、酒楼中赞美酒菜、吸引顾客的:登门亲尝饭菜美,过街留步闻酒香。4、劝客饮酒、助兴佐餐的:杯中酒不满实难过瘾,店里客怎依定要一醉。5、描写酒店或喝酒时的环境的:短墙披藤隔闹市,小桥流水连酒家。6、表达热情,诚恳待客的: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酒几杯各西东。7、表达喜庆气氛的: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酒果乐中秋。故事中的酒味自古至今,有关酒的故事、典故很多。酒池肉林:据史记.殷本纪记录,商朝末年纣王贪酒好色,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纵情玩乐。后人常以此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由于商纣王的暴政和酗酒,

23、导致了商朝的灭亡。箪醪劳师:春秋时,越王勾践为实现复国大略,下令鼓励人民生育,并用酒作为奖品:“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越王勾践率师伐吴,在出师前,越中百姓向勾践献上美酒,勾践将酒倒入河的上游与将士一同共饮,士兵士气大振。杯酒释兵权: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一直惴惴不安,非常担心手握重兵的部下也效仿他当年的做为。为此,他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将的兵权。于是在961年,安排一次酒局,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酒席上赵匡胤唉声叹气。众人问明白了才得知皇帝担心他们手握重兵日后会造反。他们只好告老还乡以享天年,他们的兵权从此被彻底解除了。在969年,赵匡胤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等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赵匡胤的做法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大大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