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

上传人:dg****3 文档编号:68069393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科学技术哲学论文摘要是一种伴随人类社会生活的现象,它在开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形态。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是严密联系在一起的,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问题进展研究。时代在开展,科学与的关系也将会随之不断的向前开展。本文从历史、精神信仰、方法论及认识论等层面阐述了和科学的关系从对立走向对话的社会现象。与科学都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命运与走向。在和科学的关系史中,二者曾经出现过锋利的对立甚至是残酷的对抗,科学则作为探索自然奥秘的一把钥匙, 也以其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使得几乎没有容身之地。然而,观察现实,我们不难发现,在科学技术日益兴旺的今天,并没有因为科学的探索而消失。二十一世纪以来,新学说、新科技的不断涌现

2、,为科学与的对话提供了新课题、新契机。与科学1与科学概述1.1科学和的目的科学的目的是认识世界,狭义的科学仅指自然科学,以认识自然界为目的;广义的科学包括社会科学,即包括以认识社会为目的的人类活动。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部 分,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止于认识,而是还要用在科学活动中获得的认识为自己谋取福利,因此科学也必须变成技术、工程,人类才算实现了自己的目的。的目的也是要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为人类谋取幸福不包括邪教组织。人类创造了,决不是要危害自己。首先和主要的要求,是实行,是做。就实行和做这一容来说,它相当于认识之后的人类实践活动诸阶段。但是为了做,特别为了让信徒自觉地、心悦诚服地去做,就必须对这样

3、做而不那样做的理由作出说明就必须有所认识。因此,也必须解决自己的认识问题。1.2的演变的演变,是随著人类知识的进步而渐次提高。古之人,每感外在自然界的压力非常强大,既不可能克制,也不可能抗拒,唯有服从之,崇拜之。当五谷丰收时, 拜社稷之神;风雨不调时,拜风神雨神;地震海啸时,拜地神龙神;或出海捕渔时,拜祭天后;疫症流行时,拜祭瘟神;蝗虫为害时,拜祭蝗神;甚至花草树木,猪犬牛羊,无论动物植物,都拜祭一番,以求神力庇祐,以保平安。由于人类知识不断提高,想像力也愈来愈强,以为宇宙的奇妙,人生的秘奥,必由一真神主宰或创造,于是一神教的信仰,便代替了多神教。一神教将多神教的迷信、滥信,以及神棍行骗种种毛

4、病扫除,未尝不是功德;可是一神教的狂妄自大,以造物主自居,信仰者必须屈己事主,作为主的奴仆,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主,甚至个人的生命财产,都是属于主的,使人性无法抬头,人生意志,无法自由开展,人生意义与价值,也无从确立;人生如此,难免遗憾。特别是十七世纪的中叶,思想,极端混乱,竟领导教徒,走向专制与专横,为史写下黑暗的一页,实在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污点。2 科学与的对立与冲突一般而言,是以神灵崇拜为特征的思想信仰,是人们的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社会文化形态。科学本义是指学科分野趋于明晰化的“一科一学,现在通指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有别于的另一种社会文化形态。科学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5、。实际上广义的社会科学包含了人文科学,而是人文科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分科。本文所论述的科学是主要是对自然科学而言的。与科学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有着显著的差异。二者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其一,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对立。科学是无神论思想体系,是有神论思想体系。科学追求的是现世的生活,追求的是来世的幸福;科学属于唯物主义,属于唯心主义。其二,自然领域与道德领域的区别。科学涉及事实,关乎价值。科学的终极实在是自然,的终极实在是道德。其三,理性活动与心性活动的区别。科学是对事实的述,是对信念的表达。科学探讨外在、客观的物质世界,关注在、主观的心灵世界。科学是理性和物质的活动,是感性和心性的活动。科学探究物质关

6、系,思索人神关系。科学满足人们理性的需要,宗 满足人们信仰的需要。和科学的这些差异和区别说明,我们在把两者进展比拟时,必须确定参照系统,慎重地对具体问题进展具体分析。由于自身的需要,必须去接纳*些科学成果;由于本身的性质,它也必须把科学的结论做成教条,这些教条,或早或迟,不可防止地要和新科学发生冲突。冲突的结果,当时要依双方力量比照的情势而定,长远则必然是新科学的胜利。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在欧洲,所谓科学与的冲突,也主要发生在欧洲,发生在近代科学与基督教之间。这场冲突,以科学的胜利而告终,更正确地说,是以新科学 的胜利而告终。在新科学产生之前,基督教就给科学保存着一块不大不小的领地,在教会的学校里

7、讲授着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在新科学未出现之前,就有一批教徒,甚至职业者为着的目的,即为着赞美上帝,而从事科学工作。哥白尼就是其中的一位,是一位神父。基督教不仅可以容忍他们的工作,而且是必须有他们的工作,或者说,他们的工作,是中世纪基督教会工作的必要组成局部。中世纪基督教会所不能容忍的,是他们的工作所得出的新成果。所以太阳中心说遭到排斥,伽利略等遭到迫害。在新科学不断胜利进军的情况下,基督教仍然保存着他们容纳科学的传统,一些基督教信徒仍然把从事科学看作是赞美上帝的良好手段。他们一面从事着自然科学的 研究,一面保持着对的虔诚,甚至把的虔诚用于科学的研究。然而他们的工作也和以前一样,必须在和基督教教义

8、不相冲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允许甚至赞美。假设科学只能在所划定的圈子活动,科学也就难得有重大开展。这只是对科学的有限容纳,说不上什么对科学的促进。哥白尼之后新科学胜利的重大成果之一,是梵蒂冈大公会议宣布为他们迫害过的科学家平反昭雪,尽管这种昭雪在科学看来是来得太迟。然而它毕竟说明,在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之后,基督教终于容纳了哥白尼以来的新的科学成果。3 科学与发生联系的在机制没有被科学取代,科学不能解决信仰的问题。则,是什么原因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兴旺的今天仍然能够继续存在呢.因为,与科学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虽有显著的差异于区别,但彼此又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认识对象的同一性。从认识论领域来看

9、,科学与都是以人与世界位认识对象,即两者的认识对象是一样的。作为一种思想信仰,虽然侧重于赋予生命意义,提醒生命价值,但是生命存在于环境之中,生命的意义、价值离不开对生存环境的考察、认识,也即离不开对世界的审视、认知。对人与万物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宇宙的构造与层次,以及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等涉及宇宙论的问题绝不是漠不关心的。如基督教主信徒要努力探求上帝创造出来的世界的奥秘。虽然自然科学重在追求科学真理,偏于工具理性,但是由于与科学认识对象的同一性,决定了两者既同样具有世界观意义,也同样具有认识功能。由此,可见,两者在世界观容与认知功能上的互动、互补是必然的。第二,认识方法的互补性。在方法上比拟多的是

10、采用想象、比喻、直觉、体验、证悟等方法,科学的方法则重假设、实验、实证、逻辑推理等,这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对世界的认知,而不同的认知带来了彼此挑战与相互回应,从而构成了两者的互补关系。此外,还应当成认,的认知方式中也包含了逻辑规则、理性精神;科学的假设中也极区了宗 教的想象和推测。第三,认识主体的穿插性。史和科学史说明,无论是道教、佛教还是基督教,其中有些人既是虔诚的徒,又是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如隋唐的道士思邈是一位出色的医学家,唐代佛教密宗禅师一行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这说明,在这些人身上,对人与世界认知的维度和科学维度是在统一的。徒科学家的这种信仰主体与认识主体的穿插性、两重性,不仅是与科学相

11、互联系的生动例证,也是与科学发生联系的重要契机。4 科学与的对话与包容4.1科学与的对话的表现形式科学的进步与开展,一方面解放了人类,带给了人类科学的意识和条件,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危机感,人沦落为科技的奴仆,科技的最终目标 发生紊乱。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科学技术的开展不仅引发了人类生存的危机,也对传统道德形成了巨大挑战,如克隆技术、堕胎技术等对传统道德的挑战,暴露出了科学理性与科学价值的局限性。而满足的恰恰是人的精神上的需要,它为人在精神上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去追求自身的完满提供一种条件和途径。同时,追求圣洁、成圣、脱俗,反对过分看重现世名利和物质享受,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的精

12、神危机,为个人和整个社会提供了一种终极的思想价值观和追求目标。因此,科学和作为两种社会文化形态,需要彼此尊重、不断对话和相互包容。第一,科学与的对话表现在对自身的变革上。时代在开展,科学随之取得的不断进步会从根本上动摇赖以立身的基石。如高倍望远镜的创造,使人们看到了月亮的真面目,月神之类的信仰就不攻自破,难以 流传了。当是球形被哥伦布证实后,地球作为宇宙主宰的尊号也就自然被自然剥去了,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在这种情况下,也 不得不主动或被动的跟随科学的进步而改变自己的面目,改变自己的理论形态、宣传方式等。现代就利用科学取得的技术成果来宣传教义,如用播送电视在最大围扩展自己的影

13、响另一方面。随着科学的进步,还会经常的修正自己的理论,来改善自身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如日心说确立后,就抛弃了地球中心说。西方现代科学史的研究也证明,在牛顿力学取得辉煌成就,尤其是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取得巨大成功以后,自然科学就逐步取代而成为新的文化权威。而当科 学知识一旦产生并被人们承受,意识到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后,便开场了自身的变革。到了近现代,现代科学的巨大成功不但极促进了社会的物 质生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乃至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它迫使教会必须重新认识它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改变过去对科学和科学 家群体所采取的排斥或敌视态度,在如何应对科学日新月异的挑战

14、,如何寻求在新的社会历史境遇中对根本原理的合理解释,如何在信仰和理性之间建立新的平衡关系等问题上,一直在不断的修正之中。上个世纪80年代罗马教皇离座跪着与霍金的会面则被认为是界和科学界的握手。这些现象说明,开场发生转变,己不再着意在认识领域同科学争夺地盘了,这些转变必然影响与科学的关系。第二,与科学的包容表现在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迎合与批判。传统的根本宗旨,是要拯救人们的灵魂。为了灵魂得救,死后进天堂,它要求教徒放弃对现实幸福的追求,甚至过禁欲生活,以自我折磨的方式求得上帝的宽恕。50年代末教主约翰二十一世当政后,公开宣称要实现天主教的现代化。他认为,要恢复教会的权威及其在当代世界的影响,就必须改

15、变传统的思想,必须成认尘世的价值,支持教徒对世俗生活的追求。1965年,天主教在?当代世界教会牧职宪章?中号召整个教会要认识到人类事务的合法的自主性,要投身于自己 “在尘世的使命,去建立地上之国。一旦把眼光从天上转到地上,也就迎合了人们的需要,从而也就有了继续存在下去的群众根底。在迎合人类现实生活、建立的地上之国的同时,也深刻的批判了科学开展给人类带来的精神生活矛盾的凸显。自从政教别离以后,虽然其对有关宇宙、自然以及人本身的起源的解释受到了极大质疑,丧失了曾经拥有的文化权威,但他在信仰领域还保持着权威地位,在庞大的文化体系中,作为一种信仰体系,具有信仰神圣性,而信仰作为一种超越的审视和终极的关

16、心,是由人的本性所追求的。人类的生存不能没有信仰的支撑,人类的活动也不能失去信念的指引。事实上宗 教也正试图以其传统的道德力量来“拯救世界,使人类摆脱所面临的危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人类救世主?一文中提出,教会的责任是“凭借那种公认为 属于教会的道德权威,来帮助我们拯救受威胁的文明,来帮助我们对旧世界进展改造,来帮助新秩序的降临因此,只要人人都遵守道德准则,人间的一切矛盾都将得到公正的解决。第三,与科学的包容表现在二者出现了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趋同。自然科学的大力开展,特别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建立起来之后,人们便开场只肯定科学,不肯定信仰,认为科学认识已不再需要信仰的支持了。然而,现

17、代科学哲学的研究说明,科学与在方法论上具有惊人的互补性。在创立自己的学科领域中所包含的一些对科学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们在后来的研究中分析出来的,而一切理论的产生都必然有它现实的根底和一些共同的逻辑规则。而为了到达对人说服的目的,它必然要立足于现实,总结出一套对人们有说服力的理论,正是由于理论征其建立过程中存在一些所必需遵循的共同规则,导致了先建立起来的理论由于它体系的完备,可以为后来理论的建立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这也就是在其理论体系中的方法论上可以对科学方法产生一定指导和借鉴作用的原因。在理念上,提倡对神的绝对的信仰和服从,而正好可以为科学家把宇宙感情作为他们从事科学研究最强有力动机的借

18、鉴。科学家把宇宙作为单一的有意 义的整体来体验,这便是科学们的宇宙感情,而科学家对的信仰大都是出于对自然规律的和谐所感到的狂喜和惊奇。在他们的心目中,未来同过去一样,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必然的和确定的,自然界的和谐所显示的是一种十分高超的理性。这也就是为什么科学开展到今天,作为科学开展的主要推动者科学家群体依然有一局部人信仰的原因,但科学家对的信仰不是对具体容的信仰而是对精神的信仰。4.2佛教与科学的对话是当代跨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为我们分析佛教与科学在当代的现实关系提供了素材,也为佛教文化与科学文化的融合与互补开辟了一条通道。但是,在这 一领域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从横的方面看,佛

19、教与科学的对话是当代与科学对话的一个组成局部;从纵的方面看,它是历史上佛教对其他文化进展融合、含摄的延续。由于佛教思想体系 与现代科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时空跨度,这注定了它们之间的对话历程困难而又曲折。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代科学的进展确实在佛教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开辟了对话的新途径;另外,佛教在融摄科学时也显示了其在认知方式和哲学思辨上的特点和长处。当然,这不等于我们可以简单承受对话者的论证方式及其结论。实际上,由于缺少必要的研究式可资借鉴以及跨专业研究的难度,在对话中还存在着很多技术处理上的不成熟和简单化的现象。这说明,佛教与科学的对话还根本处于一种“前式的阶段。因此,理性地认识对话的现状和问

20、题,是使这一极具文化潜力的活动走向成熟的前提。与现代学术接轨,建立规的对话机制。由于语言与科学语言在长期以来是两套互相隔膜的话语,在佛教与科学对话中存在的表述方式上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二者之间对话的深人进展。在当代学理论、哲学思潮、跨学科研究等不断出现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佛教与科学的对话有可能借助于当代学术的最新式,从佛教理论与自然科学理论的生硬比拟中走出来,在当代人文与科学融合的合唱中,彰显自身的文化价值。这要求佛教与科学的对话形式与现代学术规接轨,实现对话层次的提升。我们相信,随着有更多专业人员加人这一领域的之中,佛教与科学的对话将完毕目前的“前式阶段,产生一批具有更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 总结总之,和科学与生俱来的联系性、自身出现的变革性,以及人类所面临的由科学带来的全球性危机,给和科学提供了可以相互合作、相互包容的根底。科学要提醒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至于怎样利用这些规律,用于什么实践目的,则取决于人的价值需要,其中道德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用宽容、明智、理性的学术视角对待新文化气氛中的科学和的关系问题。参考文献1.科学技术哲学.工业大学;2. wenku.baidu./view/74516b3b376baf1ffc4fada4.html;3. baike.baidu./view/9438.htm;.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