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2018》全书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68067859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特2018》全书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特2018》全书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特2018》全书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中特2018》全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特2018》全书复习提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导论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 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的宝贵成果,是改革开放 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 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贯穿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 论和实践之中。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在发展进程中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 主题的深化和拓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体 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在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 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而创 立和发展起来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与时俱进、不 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

3、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 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 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第二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 条

4、件下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焕发新生机、两种社会 制度的较量呈现新态势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百年不遇的世界大变局中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十八大以来党所经历的深刻革命性锻 造中形成的。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重大时代课题,系统回答新时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向、发是继续加强政党协商。二是积极开展人大协商。三是扎实推进政

5、府协商。四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五是认真做好人民团体协商。六是稳步推进基层协商。七是探索开展社会组织协商。三、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第四节全面依法治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三是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五是必须坚持

6、从中国实际出发。二、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宪法实施是将宪法文本落实到社会生活、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套观念和制度。宪 法的生命力既表现为内容的科学性,同时也表现为实施的过程与效果。宪法的生命在 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必须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 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 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 党

7、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 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理论。二是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三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四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目的的理论。五是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六是关于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七是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论。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一起,构 成中国特色社

8、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是现阶段国家通过宪法 和法律等规范社会文化生活,调整以社会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各种文化生活的基本原则 和规则的总和。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要求加强理论武装。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 步的重要力量,是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 家、一个

9、民族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体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巩固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必须大力加强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 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 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二是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三是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三、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意识形态阵地是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必须抓在党的手里,必 须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

10、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 重要任务。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二、强化教育引导、教育引导,实践养成, 健全度,凝聚共识,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11、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 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氛围。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青年的价值观教育。第四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造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 泉,也是我们

12、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 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 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 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三、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求,也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发展文化事业, 发展文化事业,四、讲好中国故事是

13、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 是要讲好中国梦的故事。是要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还要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要不断创新传播形式,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第六章中【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是关于建设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二是关于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三是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四是关于精准扶贫的理论。五是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理论。六是关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在实践中形成了教育

14、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基本医疗 卫生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治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为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总体目标提供了制度保障。第二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民生主要指人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人民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 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状况等,具体涉及劳动就业、社会福利、义务教育、医疗保障、基 本住房、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内容。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二是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三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四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五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5、。二是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三是坚持大扶贫格局。四是坚持脱贫攻坚责任制。三、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 基本方针,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基本要求,实现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 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奋斗目标,更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人民群众差异 化需求。四、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实现公平正义是党的一贯主张。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还要分好“蛋糕经济发展是基础,没有经济发展,分配就 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三节加强和创

16、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具体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社会治理主体的一主多元性。二是社会 治理的过程性。三是社会治理的协调性。四是社会治理的互动性。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社会治理首先要创新理念。制度是理念的保障,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二、打造共赢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重在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需要转变政

17、府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着力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第四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适应了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要求。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回应了人民对国家安全的新期待。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顺应了世界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二、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事业全面发展进步,维 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是主阵地、主战场。要把确保政治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从维护政 治安全高度谋划和推进各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工作;以防控风险为主线,既要防控本领 域主要安全风险,又要防控不同领域安全风险叠加共振;落实国家安全政策,

18、织密国 家安全网。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外部安全等是国 家安全工作的重点领域。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二是关于推进绿色发展的理论。三是关于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理论。四是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五是关于以系统工程思路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六是关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建

19、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责制度。改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第二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首先表现为人来自于自然、依赖自然。其次,人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最后,人的活动必须始终遵循自然规律、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党对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要矛盾的准 确把握与科学回应。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走出一条区别于传统现代化的新道路,将 绿色理念贯彻落实于现代化的各领域、全过程、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0、是以绿色理念引领新型工业化。二是让绿色化贯穿农业现代化发展始终。三是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三、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面对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日益突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 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 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阿银山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绿水青山就是生产力。绿水青山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第三节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

21、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 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是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要求。聚焦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推进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治 理,打赢环保治理攻坚战,是当前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重点任务。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树立底线思维,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 定工作,优化生产空

22、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修复。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第八章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一节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一、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二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三是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四是文化多样化及其碰撞和交融呈现新特点。五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六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加速推进。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但和平和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一方面,经济 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虽然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并没有改变,但和

23、平和发展的内涵和实现方式还是在 发展变化之中,和平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严峻挑战。三、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成为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 者、引领者。第二节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 整,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二、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国家核心利益是特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利益,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和基础。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

24、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国家 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等内容。我国是人民当家 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就是维护最广 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意义在于维护构成我们国家的基本要素, 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三、永远不称霸不搞扩张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提出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 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 面对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国坚持发挥弥合分歧、劝和促谈的建设性作用,倡导并 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

25、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新秩序。共赢的旗帜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打开国门建设,积极打造国第三节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中国高举和平旗帜,中国高举发展旗帜,中国高举合作旗帜,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中国高举共赢旗帜,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二、完善全方位立体化国际关系布局中国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多边为舞台,以深化务实合 作、加强政治互信、夯实社会基础、完善机制建设为渠道,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 不断完善全方位、立体化的国际关系布局,打造覆盖全球的“朋友圈,与各国人民 结伴而行,共

26、创美好未来。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 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三、拓展多边多层次国际交往领域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推动重大热点问 题和全球性问题的妥善解决,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积极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按照“独立自主、完 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不断深化与各国各类政党和政治组 织的交流,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 政党关系。第四节推动构

27、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回应全球治理问题的中国方案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正面临以下问题:第一,现行全球治理体系在政治领域不平等。第二,现行全球治理体系已不能有效保障世界和平。第三,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无法弥合南北差距。第四,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下一些西方国家不能真正包容文化差异。第五,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不和谐关系难以消除。针对现行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中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2013年3月23 B, 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首次系统阐释了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并 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 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时空

28、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 运共同体疽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中国方案的核心是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 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 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五个方面描绘了世界发展的美好前景,揭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体的总体布局和 实践路径,回答了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难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 外交指明了方向。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合作新平台在高水平、高起点上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任 务。在所有平台中,“一带一路”占

29、据着十分重要的特殊地位,它作为习近平深刻思 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倡议和战略决策,成为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规模最大、最有特色的国际合作平台。首先,“一带一路”成为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新平台。其次,“一带一路”成为深化中国同周边国家经贸、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的新平 台。最后,“一带一路成为探索和创新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的重要平台。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意义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的继承 和发展。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

30、化。 第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第九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依据和制度安排、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依据党的全面领导是具体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实践证明,强调党 对一切工作的统一领导,对于集中一切资源夺取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成 功经验的深刻总结。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制度安排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通过党的组织体系来贯彻落实的。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通过党的制度来保证实施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

31、领导,还需要一整套完整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主要包括: 领导和支持国家政权机关、人民政协、人民团体依法行使职权等。三、坚持和完善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 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经验,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 则。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 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持和完善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重点体现在 以下四方面:一是必须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二是健全决策议事协调机制,加强党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三是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

32、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四是健全和完善权力监督体系。第二节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必须直面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对管党治党规律的认识,创造性的经验,坚定不移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进 行了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要清醒认识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使命,对党提出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 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依然是长期的和复杂的,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 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依然是尖锐的和严峻的。二、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基本内涵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

33、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 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 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 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 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 执政党。第三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政治建设是统领,是核

34、心,是党的各方面建设中最重要的建设,是党的其他方面 建设最终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二、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注重从思想上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共 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宝贵经验和重大法宝,是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坚定理想信念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学习和深刻理解。新时代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武装全党,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制度治党是从严治党的根本。制度的关键在于务实管用。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选拔培

35、养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体现了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根本原则, 凸显了干部工作的政治定性,具有鲜明导向性和现实针对性。选拔培养干部不仅要突出政治标准,还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 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观测落实的基础。四、正风肃纪和反腐败斗争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挑战,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正风必先肃纪。在驰而不息地正风肃纪的同时,也要旗帜鲜明、坚定不移的开展反腐败斗争。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一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二是强化自上而下 的组织监督。三是深化政治巡视。四是组建国家、省、市、县监

36、察委员会,同党的纪 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五是制定国家 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六是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统 计体制。七是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涉及经济、政治、法治、科技、 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 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于这一思想始终,是这一重大思想的核心要义。“八个明 确,,“十四个坚持”是这一重大思想的核心内容。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37、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理论来源于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第三节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与方法、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是有助于系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最新成果,牢固树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二是有助于认清新时代新矛盾新要求,把握社会

38、发展趋势,促进成长成才。 三是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担当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二、学习本课程的方法是要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起来。二是要同研究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三是要同提高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结合起来。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一节 新时代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发生深刻变革。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各方面体制机制发生深刻变革。全面依法治国发生深刻变革。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发生深刻变革。生态文明建设发生深刻变革。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生深刻变革。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生深刻变革。全面从严治党发生深刻

39、变革。二、新时代的主要内涵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 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劾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 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40、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 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 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 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希望加快发 展又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 中国方案。第二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第一,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

41、入 世界前列,“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已经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发展的状况。第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稳定解决,总体上实现了 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提出了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第三,在影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制约社会和谐稳定的诸多因素中,发展不平衡 不充分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立足中国实际,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啊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 矛盾的变化的新表述表明,我国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已

42、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啊的主要任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表现出来的全局性特点,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 许多新要求。一是更好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是进一步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谋划党和国家工作。三是把当前任务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第三节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 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其中最主要的是指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以及所处的 发展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

43、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庆、最 大实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二、我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迅速增加、社会结构显著变化、 科学技术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然属于 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依然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中国在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提供国际公共产 品。三、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当合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依然要牢牢抓住“一个中心、

44、两个基本 点”,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 放作为强国之路,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偏离和动摇。第二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就把为 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兀、,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 壮丽史诗。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使命的合格担当者。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

45、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 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自从开启了重塑民族 自信、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二、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 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三、中国共产党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历程是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 伟大飞跃。二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 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三是进行改革

46、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 赶上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二节努力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一、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是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 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二是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 三是更加自觉地顺应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四是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 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五是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等领域和自然界

47、出现的困难和挑战。二、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 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 当代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而没有别的什么政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完成民族振 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 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过硬。越是目标远大、任务 艰巨,越是挑战频仍、矛盾集中,越要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仍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

48、义;党的思想旗帜,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党治国理政第一 位的任务,仍然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续写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拥有13亿多中国人民凝聚的 磅礴之力,我们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 前景。四、“四个伟大”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四个伟大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其内在逻辑是:伟大梦想是目标,指 引着正确方向,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破浪前行领航导向;伟大斗争是动 力,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担当精神,为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破解难题,扫 除障碍,提供动力牵引;伟大工程是保证,为伟

49、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供坚 强政治保证;伟大事业是路径,宣示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 伟大梦想开辟前进的道路。第三节新时代的战略安排、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步走”战略改革开放以后,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了 “三步走 的战略设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将这一设想写入了报告,明确指出,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比一九八。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 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

50、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 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战略安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20年到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安排,相较于过去第三步的战略目标,内涵更加充实,目标更加宏大,愿景 更加美好。一是从“现代化国家升级为“现代化强国”,这意味着我们的新目标不 是建成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是在各个领域都真正强大、领先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将现代化国家的具体标准从

51、“富强民主文明”提升为“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美丽”,全面体现了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三是突出强调我们要 实现的现代化绝不是什么别的现代化,而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 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三、新时代战略安排的重大意义第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完整科学地勾画了全面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指明了前进方向。第二,新时代战略安排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实在具体战略和实际工作中, 必将激励中国人民焕发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热情和力量。第三,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

52、政的能力, 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关于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理论。二是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理论三是关于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的理论。四是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论。五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理论。六是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七是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八是关于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的理论。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我国经济转向

53、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特征在:一 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二是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三是贫困人口数量大幅下降。四是生 态环境不断改善。五是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二、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具有很强的战 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第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第二 协调是持续健康 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 现。第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要求。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和主要任务建设

54、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涵包括:一是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二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三是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 体系。四是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五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 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六是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七是建设充分 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当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突出抓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六项主要任务。第三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

55、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 选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必然要求,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 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正确处理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经济结构调 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 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二、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中提供商品和服务、用于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需要的经济组 成部分,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实体经济对于经济发展、就业和人民实际生活水平有着

56、重要影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这是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点战略决策,对于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 业变革机遇、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三、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 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 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主要任务,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 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二是提升装备制造竞争力。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制 造与服务协同发展。四是大力推进智

57、能制造,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五是培 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四、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是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福祉的主体力量,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第四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定不移地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根本要求。坚持增强活力和强化监督相

58、结合,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重要关系。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 证。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一是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 理体系。二是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三是要发展混合所 有制经济。四是要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济机制。 五是要加强监督,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转变政府职能,积极简政放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加快要素价格

59、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要素 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三、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机制。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预期。第五节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必然要求。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是顺应新时代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的应有之举。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 的开放格局

60、。深刻认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方向。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点内容。三、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既要求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要求开放 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坚持主动开放, 坚持双向开放, 坚持全面开放, 坚持公平开放, 坚持共赢开放, 坚持包容开放,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 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构建公平竞争的内外资发展环境。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探索求同存异、包容共生的国际发展合作新途径。第四章 中国特

61、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是关于国家政权的理论。 二是关于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三是关于人民民主的理论。 四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 五是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 六是关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理论。七是关于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理论。 八是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论。九是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也 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 也是中国的

62、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 题的基本制度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城乡基层群众直接参与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阵地和重要平台。此外,中国特色的国家元首制度、选举制度、行政制度、监察制度、司法制度、 军事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等构成我国的具体政治制度。第二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性首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 历史逻辑决定的。其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

63、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 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最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 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 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 工作都依法进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三者统一于我 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三、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模式,一般指一个国家或一类国家稳定的、常态化的关于国家权力配置 及其实现形式的政治制度安排。各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由各个国家的国 家性质和国情决定的,是各个国家在其本国历史传统、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 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