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参考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68037098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读书笔记-(2)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读书笔记-(2)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读书笔记-(2)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读书笔记-(2)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笔记-(2)参考(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中南大学文学院本科生 读书笔记 题 目:技术力量的深度消失的地域读书笔记 指导老师:马薇薇 学生姓名:廖伟 专业班级:广播电视新闻学1101班 学 号:1703110123 完成时间:2014年2月26日 曾有一帮学院派的好事者列了一百本新闻传播学中的百本经典著作,梅罗维茨这本消失的地域榜上有名,也是媒介环境学一脉中唯一上榜单的学术作品。是的,大名鼎鼎的麦克卢汉、波斯曼都没有上榜,倒是对于大众而言名不见经传的梅罗维茨,成了经典的作者。媒介环境学的风格属于“思辨型”,麦克卢汉以大量的警句闻名,甚至有人认为他谈不上是一个学者,说他是一个有预见性的未来学家还差不多。波斯曼搞英语语言出身(类似我们中

2、国人的中文系教授),行文流畅,文采飞扬,但其实他很少做全面的严谨的细致考证,更多的,则是信手拈来一些例子来支撑他批判意味十足的观点罢了。但正如波斯曼自称是“麦克卢汉不乖的孩子”一样,梅罗维茨也是波斯曼不乖的孩子:1、他对技术的观点非常中立,完全不像他的老师波斯曼那样充满忧虑;2、他的文风相当朴素,重点在于严密的考据,完全不像波斯曼那般天马行空激扬文字。从这两个特征来看,梅罗维茨可能是整个媒介环境学中最像学者的一名学术工作者。但梅罗维茨依然秉持了他的先辈们的这个假设:技术对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而不是仅仅多一门技术罢了。在消失的地域中,他论证了社会中三个维度的变化:男女气质的融合(群体身份变化

3、)、成年和童年的模糊(角色转换)以及政治英雄将为普通百姓(权威变化)。在他看来,这些变化,受电子媒介(书中主要指电视)的影响极大。波斯曼在童年的消失一书中宣称,童年是一个社会概念,而不是一个生理概念(男女是一个生理概念),在学校出现之前,人类社会并没有童年。印刷术使得书籍这一事物得以大规模普及,由此大规模办学就有了可能。而一旦学校出现,未成年人就有了一个除了家庭之外的第二个圈养之地,未成年人也好,童年也好,作为一个社会概念,粉墨登场。波斯曼认为,作为一种电子媒介,电视穿透了以往家庭、学校这两个封闭的社会化体系,让孩童更容易接触到成年人社会中的信息。这是一个事实判断,但紧接着,波斯曼下了一个价值

4、判断:这不是一件好事。他大声呼吁要保护童年,然而,他的这位不乖的学生,梅罗维茨则显然不以为然。梅罗维茨这样写道:电视的革命性不在于它是否给了儿童“成人观念”,而是它允许非常小的孩子“参加”成人的交往。电视去除了过去根据不同年龄和阅读能力将人分成不同场景的障碍。从这段话的用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梅罗维茨可能并不有多么的“技术乐观主义”,但要说他非常憎恶这种现象,委实谈不上。去除障碍,不算什么坏事。以下这段话就能显示梅罗维茨温和的中立立场了:与印刷相比,电视上可获取的信息的水平和类型没有固定的次序。电视破坏了阅读阶段和学校体制中具体年龄所处的年级所支持的信息等级制度。实际上,印刷媒介所激起的对线性的“

5、顺序”和“阶段”(包括社会发展的阶段理论)的迷恋似乎从我们的文化中消失了。电视其实是不分什么阶层的,虽然有所谓“儿童电视”,但梅罗维茨认为,其实压根不存在。一个遥控器可以让孩童轻松地跨越各个频道,而整个人类社会,也就最多搞几个所谓成人频道然后父母加锁而已。大部分的电视频道,是向孩童开放的。未成年人通过电视,“对整个文化已经有了非常宽广的镶嵌式的印象”,于是,后喻文化出现了。在最早期的口语社会中,由于没有文字,人们只能依靠记忆来进行传承,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前喻文化社会后辈向前辈请教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而前辈的知识来源于他们的记忆。老年人受到普遍意义上的尊重是有着极其强烈的功利目的而非道德目的。进入

6、文字社会后,人们的记忆可以存储到书本中,老年人的地位让位于识字者(或者说读书人、知识分子),“知识就是力量”其实说的就是:书籍就是力量,因为“开卷有益”嘛。但文字社会中,后喻文化并不显著,因为识字乃至理解文字,需要漫长的教育过程。成年人天然就是未成年人的老师。电视破除了这一切,看电视不需要去学习什么文字,电视也将成年人刻意隐藏的成人社会向孩童开放。孩童根据他们的理解力,做出了他们的判断和选择。在今天,年长者向孩童请教一些问题,屡见不鲜。电视,是后喻文化的重要成因,而电脑、互联网乃至根本不需要怎么学习的平板电脑,将后喻文化推上顶峰。从历史的进路来看,电视和互联网之间似有逻辑可循。电视完成了以前媒

7、介所没完成的功能:其一,打破了等级制度,信息的获取和一个人的年龄、学识无关(至于ta能不能理解有没有兴趣是另外回事);其二,电视虽然并不完全等于现实社会,但电视比纸质媒介更逼近现实,而后来的互联网,则完全就是现实社会中的一部分,是的,它不是什么与现实社会对立的虚拟社会。借助戈夫曼的前后台拟剧理论,梅罗维茨对电视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它打破了人口中不同群体信息系统的分离。这基本上就是互联网的基石:将信息世界变成一个平的世界。“电视社会意义的重点不是在于电视播放什么,而是其作为一种共享场地的存在。”而我们今天波澜壮阔的数字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是一本同样极其有预见性和洞见力的书,虽然梅罗维茨绝没

8、有麦克卢汉的警句,也没有波斯曼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风,在扎实的论证中,这本看似仅仅在讨论电视广播这种传统电子媒介的书,给出了我们今天这个数字世界存在的基石。而至于价值判断,梅罗维茨极其谨慎,虽然用词偶有体现。这种学术论述,是我个人相当欣赏的。能把一门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研究清楚,已经可以用“伟大”来形容,至于是好是坏,没有必要那么早下结论。人类自身,也是会进化的。美国作家约书亚梅罗维茨写的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成书于1985年,主要是分析电视对于美国的影响,并借此探索媒介对于大众行为、价值观等到方面的影响。其实是对麦克卢汉与埃尔温戈夫曼等人的理论的延伸与发展。他从戈夫曼与罗格巴克的有形

9、的行为场地发展改进为地域的定义为“感觉屏障”。他认为,行为场所不一定必须有确定的地点。实际地点并不一定是行为最大的决定因素。戈夫曼等人只是把一些依赖地点的东西同地点混同起来了。这一点他在书中也有详尽的阐述。关于“舞台守则”中的“前区”与“后区”问题就是一个例子。梅罗维茨提出,对人们交往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物质场地本身,而是信息流动的模式。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波兹曼就首先提出了童年正在消逝的现象,儿童与成人之间的概念越来越模糊,儿童正在成人化,而同时成人却在儿童化。波兹曼认为这是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使得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秘密”消失了而导致的结果。而梅罗维茨却从另一个角度解析这个现象,他提出

10、,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他们俩都侧重电视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带的影响),“使得曾为各不相同的社会场景相互交叉”。由于电子媒介的发展,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连最穷的人也认为现在电子媒介是一种日常生活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所以“场景”与“场景”之间很难用地域的不同区分开来,即大家生活的场景都差不多。以前我们会有阶级权力等级等的划分是因为不同群体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场景,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而现在,“场景相互交叉”了,这必会引起社会舞台与社会行为的重组,产生一些社会现象,如现在越来越普遍的“儿童与成人概念的模糊,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概念的融合,政治英雄与普通市民的等同”等。人类用媒介进行的传播活动能使人类的

11、生活空间扩大,能使许多小而静态的社会变成一个大而动态的社会,这就是传播的作用。正如麦克卢汉说的,地球正在“部落化”,地球即将变成“地球村”。麦克卢汉发现了描述了当代的一些社会变化,如“重新部落化”,传统的民族主义感情的减少。这一点是本书作者也同意的。梅罗维茨把这种现象称为“地域的消失”,这其中有两层含义:一、“地域差异之社会意义的减弱乃至消亡”;二、“电子媒介”最主要的意义是指电视,而非我们现在认为的网络。可本人还认为,“地域的消失”并不只是指这两种意义,而还有一个含义由于电子媒介的普遍使用,使得信息的传播不再像以前那样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性那么大,时间与空间不再是一个问题。人类可以不在“现场”

12、却可以感受到“现在气氛”,体会到“现场经历”。由于大家都处在一个差不多或者说是相同的社会环境中,久而久之,地域之间的差异就不那么明显,大家都统一化,都被互相同化了。如现在发达的西方与现在发达的东方,在大致上是一样的,再也不能找到以前那种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了,起码在表象上是这样的。这可以从发达的东方与发达的西方之间的饮食、衣着、住行等方面得到验证。其实梅罗维茨忽略了一点,地域的消失是拿时间作为代价的,同时也是媒介发展的必然结果。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就提出了一个传播设想“用时间消灭空间”。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也提出“速度会取消人类意识中的时间和空间”“印刷媒介发展的结果,把口语、俗语变成标准化语言

13、,促进了远距离的传播:城市因此取代了农村,国家取代了小城邦”。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在时间和空间移动与变化信息即构成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状态传播。传播的速度越快,信息在空间运动的时间越短,所跨越的空间距离越大。梅罗维茨所处的年代是20世纪,他所说的一些东西已不适用于现在的时代了。本人认为,即时的交互性传播使地域的消失成为可能。当时间差不多完全消灭空间之时,自然距离对传播的影响走近于零。媒介可以让人们与世界的任何地方随时保持联系,从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即时检索与发布信息。现在时态成为传播的基本时态。现代电子传媒利用卫星、微波、光纤光缆和先进的数字化传输技术设备实现了高速传播,使地球上任何

14、角落发生的事情都能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当即传遍世界各地。现在,地域文化走向整合。“用时间消灭空间”强调的“时间”是一个共时性概念。即以一定速度运动着的时间对空间的占有。或曰通过加快速度战胜空间距离。当传播速度快到足以忽略距离,空间已被“消灭”之时,意味着地域概念在高速度信息流的冲击下不复存在。高速与超大流量的信息就会吞没地域文化笼罩下的传统人文意识促使其走向整合。在这里,我还想微微探讨一下电视为什么会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如此大的革命性的影响。我想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电视在战后就迅猛发展。这又得归因于电视视听双重媒介的自身优势;战后军事电子工业坚厚的基础;各国政府资金上的注入。再者,电视不受时间限制,不受空间限制,不容易受到控制。虽然广播与电视都属于电子媒介,但实际差别很大。广播主要在于传声,在时间,空间及成本上,均占有很大优势;电视则是声像的结合,在娱乐以及现场的临场感上,占有优势,也是其他媒介所不及的。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9 / 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