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二语文第四单元诗词赏析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8037034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初二语文第四单元诗词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教版初二语文第四单元诗词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教版初二语文第四单元诗词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二语文第四单元诗词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二语文第四单元诗词赏析(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个性化教学设计教案教师姓名上课日期2015年11月21日学生姓名年级8学科语文课 题诗词讲解学习目标理解并能够赏析诗词教学重点1、能够回忆整理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2、能够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3、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4、诗中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理解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教学难点诗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知识点1】望岳赏析基础巩固:1、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岱宗(dai)夫如何 (fu ) 未了(liao)生曾云(ceng)绝眦(zi)2、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赴洛阳应试落第,于是漫游齐、赵(今山东、河南、河北省)一带,这诗是游

2、泰山时所作。泰山为东岳,是五岳(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首。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都是从“望”字着笔的。3.整理介绍: 杜甫,字自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应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4、介绍“泰山”:“泰山” 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

3、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 皇帝来泰山封禅 。学习指导:(一)、品味感受: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答:“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加“夫”则惊奇、赞叹,也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答:“钟”:拟人,把大自

4、然写得有情有义。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虚写)“割”: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阳光切断,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山的高大巍峨、遮天蔽日的形象。(实写)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实景) 答: 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对泰山向往之至,亟欲攀登的心情。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会当凌绝顶”表达诗

5、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使全诗的意境格外的雄阔高昂。 “一览众山小”则以虚拟的笔法,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 5、诗歌散译: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kn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主题思想: 诗篇描绘泰山雄伟而磅礴的气象,以及诗人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显示出诗人坚韧不拔的

6、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极富哲理性,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例题精讲1】1、望岳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的解释。答:第一层(首联、颔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第二层(颈联、尾联):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 诗人的感受。2、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答:“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3、“望”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

7、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想像将来的登岳。 因此,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4、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描绘泰山壮丽的景色,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实践练习1】阅读杜甫的望岳答题。1“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答: 2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答: 答案:1雄伟高大2示例:1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 2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3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知识点2】钱塘湖春行赏析基础巩固:1、写作背景: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

8、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热爱的感情。2、钱塘湖介绍: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3、整理介绍: 白居

9、易(772年846年),汉族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诗人。学习指导:(一)、品味感受: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答:首联写景。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出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出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描绘了一幅

10、非常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答:颔联写莺和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他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诗眼在“早”和“新”这两个字上。整理抓住早春这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答:颈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住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 “浅草

11、才能没马蹄”,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觉得分外有趣。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答:尾联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整理被景色陶醉,流连忘返的心情。5、诗歌散译: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刚同河堤平行,云气低低地萦绕在水上。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朝阳下温暖的树,也不知谁家有刚从南方回来的燕子 衔着春泥在筑着新巢。 各种野花渐渐要迷住眼睛,浅浅的春草

12、刚刚能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百看不厌,绿杨浓阴下的白沙堤。 课堂总结: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诗人写于杭州任上的春日记游之作。整理采取了两种写法:一是在行进途中展开描写,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二是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燕是禽鸟类,属动物;花草属植物。首句点春游起点,二句写湖上风光,用欢快的禽事写出早春的一派生机,借助花草这两样春的使者告诉人们:姹紫嫣红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结尾直抒深情,流连忘返。【例题精讲2】 1、整理是怎样浏览西湖的?他的路线是怎样的?答:骑马绕湖而行,从孤山寺

13、到贾公亭再到白堤.2、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答: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3、诗中为突出早春的 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 景色?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答:(1) 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2)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4、颈联:为

14、什么说“乱花迷眼”?答: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5、颔联;“几处”能不能换成“几只”?“争”能不能换成“抢”?“谁家”能不能换成“几只”?答:不能。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因:为是“新燕”,所以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5、举例说明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答:“几处早莺争暖树”与“谁家新燕啄新泥”这两句对近景及高处的莺燕的动态描写,突出了早春特有景象,修辞上运用了对偶的方法。“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也是写近景,是写低处,花草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5、填空:全诗以“ 行 ”字为线索

15、,从 白沙堤 起,至 孤山寺终。以“春 ”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 之情。【实践练习2】阅读下面诗歌文段,回答下列问题: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满井游记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携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艳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

16、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B.局促一室之内(拘谨不自然) C.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 D.泉而茗者(煮茶喝)2.选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游人虽未盛 风力虽尚劲 B.红装而蹇者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 罍而歌者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局促一室之内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3.从两篇诗文中各选出两个最能体现初春季节特点的

17、词。答: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翻译: 5.请你从钱塘湖春行中找到一句与“余寒犹厉”有类似感受的诗句。答: 14.说说你对满井游记最后一句的理解。答: 参考答案:1.B 2.C3.早莺 新燕 渐欲 浅草 才能微润 始解 乍明 新开 始掠 将舒未舒浅鬣(前后分别各选2个即可)4.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5.几处早莺争暖树6.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室内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意思相近即可)【知识点3】登飞来峰赏析基础巩固:1、写作背景: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

18、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2、整理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大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今有辑本临川先生文集。学习指导:(一)、品味感受: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答: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诗的前两句用了夸张手法写塔的高峻,说它高“千寻”;在用“闻说”衬托塔的高耸,为下句埋下伏笔。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答:后两句议论,是诗的主旨。语意

19、双关,表面上写“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原因是“身在最高层”,实际上包含着登得高、望得远的深刻生活哲理。3、诗歌散译:飞来峰顶灵隐寺前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二)合作探究:四、主题思想: 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表现了整理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五、当堂训练:【例题精讲3】 1、前两句写飞来峰上的塔有何特点?又是用如何的写作手法写的?答:写塔极高;用夸张手法说塔高“千寻”。2、“最高层”有了什么样的深层含义?仅仅指的是他站的比别人高吗?还指他身上的哪些方面?(变形题)答:“最高层

20、”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指他站的比别人高。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也指他有雄心壮志 ,勇往直前,不畏艰难。这无疑是人生的最高层!3、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胸怀?答:“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从自然角度说,站得越高,就愈加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而在古代诗歌中,“浮云”常被用来比喻奸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一是来自经验,即从书本上得到的历史经验。二是来自抱负,即他有成就大事业的心胸。再了解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他感到不站得高,就不能扫荡“浮云”,就会贻误自己的大事。这句诗是带有自

21、警、自策意味的,说明王安石在后来的变法中之所以能够抵挡住保守势力的种种打击,不是偶然的。4、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答: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物所羁绊。【实践练习3 】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_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_3、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答: 参考答案: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1分)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 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2分) 3、“自”: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诗句的原

22、因解释不来得绝对;“只”:在诗中念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的处境和心情。【课堂巩固】一、鉴赏语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3分)(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也有人说“夕望”二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新 晴刘攽青苔

23、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1)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1分)(2)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请了解诗歌,简析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什么妙处?(3分)(3)这首诗写出了整理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3】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1)你认为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3分)(2)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析此首诗后两句的妙处。(4分)二、鉴赏形象【4】阅读下面这诗完成1-2题。(7分)南 邻 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

24、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2分)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作简要的分析。(5分)【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7分)野 步宋 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 步 清 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1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分)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5分)三、鉴赏技巧

25、【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7分)横 塘(宋 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1、请结合全诗说说“依然”一词所蕴涵的情感。(3分)2、请简要赏析末句的表达效果。(4分)【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1说说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2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体现了整理怎样的情感态度?四、品味情感【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7分)幽居初夏 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

26、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1整理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3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1】【参考答案】 (1) 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联想和想象),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3分。形式、内容、景物特点各1分)(2)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月下“夕”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照应了题目中的“招客

27、”。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山川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消暑邀请。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4分。3种答法选其一。结合四联逐一作分析。)【2】【参考答案】(1)夏季,从诗中“青苔”、“绿树”、“昼梦”及南风等意象可知。(2)“偷”字显示了南风的顽皮,它仿佛有意要和它朋友开个玩笑,躲开诗人眼目,悄悄地溜进了诗人房间,与后面的“又翻书”这一细节相辅成。“径”是径直,直接的意思,突出了南风的急切爽直,正与“旧相识”相应。两个词都用了拟人手法。(3)“绿树无人昼

28、梦余”,可知新晴后,诗人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在白天恬然入梦;而后面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把南风写得情趣二足饶有风趣,进一进烘托了整理久雨初晴后的闲适、清静,愉悦的心情。【3】【参考答案】 (1)“秋”字用得好。一语双关,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表达人的情绪,整理巧妙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 (2)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第三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江水的阻隔,“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就连使人感伤的乌鸦此时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

29、,“水悠悠”包含了无限思念的深情。情景交融,真切自然。【4】【参考答案】1、前半篇写的是山庄访隐图,后半篇写的是江村送别图。(大意对即可,各1分)2、锦里先生是位头戴“乌角巾”安贫乐道、诚恳、热情的山人(或隐者)(1分)。从“未全贫”可看出他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安贫乐道,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2分)。从“儿童喜”、“鸟雀驯”和“相送柴门”等则可看出他耿介而不孤癖,诚恳而又热情(2分)。【5】【参考答案】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分)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

30、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整理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整理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5分)【6】【参考答案】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 “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

31、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或: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7】【参考答案】1人们在龙王庙前敲锣打鼓,鼓乐齐鸣,举行祭祀仪式,以讨得龙王欢心,祈盼上天普降甘霖。2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将农民心急如焚地求雨和达官贵人悠哉观赏歌舞的场景并置,一方是心焦求雨以解决旱灾,一方是唯恐下雨咽了管弦,寄寓了整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达官贵人的愤怒。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8】【参考答案】1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动衬“幽”(“下鹭”)以声衬“幽”(“鸣蛙”)2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8 / 1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