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7978273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9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9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9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9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验九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实验介绍考纲要求:学会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实验目的、器材和装置,能恩局实验现象归纳出结论;能识别实像和虚像,能确认光屏上的像是否清晰,能读出物距和相距,并跟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作比较;会调节光源、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与高度;会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实验要求:(一)验证凸透镜成像的静态规律实验目的:验证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发光物、光屏、光具座实验步骤:1实验仪器的安装和调试如图所示,把发光物、凸透镜(焦距已知)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发光物的中心、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节到等高。把透镜位置

2、固定后,在两侧标出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的位置。2在光屏上找清晰的像。固定凸透镜,把 发光物放在焦点外某一固定位置不动,将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由靠近透镜处向远处缓慢移动,看到光屏上成像后,再将光屏前后微调,直至在光屏上显示十分清晰的像。移动光屏能否再找到清晰的像的位置?像距与物距是否一一对应?3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光具座上固定好凸透镜,将发光物放在离凸透镜大于2f的某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找到一个十分清晰的像。将像距范围、像的大小(与物比较)、像的倒正及虚实填入下表中的第一行。将物逐渐移近透镜,按下表中给出的物距范围放置发光物,重复上述步骤,观察成像范围及性质的变化,并填入下表。

3、焦距(厘米)实验次数物距范围像距范围像的大小(放大、缩小或等大)像的正、倒像的性质(虚、实)1u2f2u2f3fu2f4uf5uv)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小于像距(uv)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对于同一凸透镜,当u2f,fv2f,则光屏应在6070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4(2012年上海中考)如图12所示,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C点处,光具座上所标的A、B、D、E四点中,恰有两点到C点的距离同为该透镜的一倍焦距、或同为该透镜的两倍焦距。 该透镜的焦距为_厘米或_厘米。 实验时,小王调整发光物、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以保证发光物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 接着,小王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距B点15

4、厘米处,在DE间移动光屏找像,可能在光屏上得到_的像(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出题背景】本题主要考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用【解题思路】凸透镜两侧的焦距是相等的,因此只有B、D两点才是凸透镜两侧的一倍焦距或二倍焦距处。由此可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厘米或20厘米。根据条件,发光物置于距B点15厘米处,那么物距为5厘米或35厘米。如果物距是5厘米,无论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或20厘米,都只能成虚像。所以物距只能是35厘米。又题中说道“光屏在DE间找像”,如果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则像的位置在6070厘米刻度处,不在DE间,所以凸透镜的焦距只能为20厘米,再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fu2f,

5、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三、立即冲刺基础题1、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需保持烛焰、光屏的中心和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 ,若在图12(c)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成一清晰的烛焰像,则该像一定是 的(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2、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应大致在 。在图12中,光屏中心呈现了清晰的烛焰像,此时所成的烛焰像应该如图13 所示选填“(a)”、“(b)”或“(c)”。(a) (b) (c)图12 图13B0102030cm405060708090100110120 3、如图14所示,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

6、若保持图中透镜的位置不变(光具座上“60厘米”刻度处),为了验证u2f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在光具座上 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蜡烛,确定物体的位置,同时在 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找像。图134、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要将蜡烛、_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将它们的中心位置调节到_。利用图13装置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时,陈刚和李娟分别使蜡烛和光屏同时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动,但没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所成的清晰的像。他们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正确的做法是_。5、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应大致在 。图13所示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若要验证凸透镜成缩小实像

7、时的规律,可将 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同时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像的 。当烛焰放在光具座的45厘米刻度处时,通过移动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cm图13提高题1、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将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物距大于凸透镜两倍焦距的不同位置,成像情况如图8(a)、(b)所示。(a) 图8 (b) (1)观察图8(a)或(b)可知:_。(2)比较图8(a)和(b)可知:_。2、“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小捷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

8、验装置如图14所示:(1)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发光二极管组成的“F”的中心大致在 。图14(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如图14所示时,光屏上的像最清晰,则此时的像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图14(3)如果将光源移至7厘米刻度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 (选填“虚像”或“实像”)。拓展题1、小华和小红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他们在光具座上固定焦距为f 的凸透镜,取高度h为8厘米的物体进行实验。调节好实验装置后,他们分别取

9、不同的物距u、并移动光屏找像,每次都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表二中。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h (厘米)419.021.18.9515.030.016.0612.060.040.0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h (厘米)132.014.43.6225.016.75.3322.018.36.7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数据中物距u、像距v及成像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_。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或3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且_时,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10、。 小红同学计算了表一中物距与像距之和,由此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之和越小,成的像越大。小华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判断小红的结论是_的(选填“正确”、“错误”)。 小华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物距与像距之和,提出了一个猜想:“当物距与像距之和最小时,可能会成等大的实像”。为了验证该猜想,他们应将物距设定在_厘米的范围内继续进行实验。2、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取两个不同的凸透镜(f1=10厘米,f2=12厘米),同一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进行实验,他们分别用两个凸透镜进行三组实验,第二次实验时,却始终无法在光屏上找到像,而当撤去光屏,发现透过凸透镜却能

11、看到像,于是他们将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二中,实验步骤和操作均正确,并将每次实验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大小情况等分别记录在表一、二、三中。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成像情况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成像情况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成像情况115.030.0放大48.0很大715.060.0放大220.020.0等大56.0较大824.024.0等大324.017.0缩小64.0稍大960.015.0缩小(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三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3)分析比较表二中物距u和焦距f变化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4)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三中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像距、焦距变化关系与成像情况,可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是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