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中地理 5.1海岸带的开发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7930832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教材 高中地理 5.1海岸带的开发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教材 高中地理 5.1海岸带的开发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教材 高中地理 5.1海岸带的开发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 高中地理 5.1海岸带的开发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高中地理 5.1海岸带的开发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第五章海洋开发 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学习目标1.了解海岸带的概念,理解海岸带所包括的范围。2.理解海岸带开发的有利条件。3.了解海岸带开发利用的方式,以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一、海岸带及其开发利用优势1海岸带(1)含义:a.狭义:其主体是_带。b广义:指海岸线向_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_状区域。(2)组成:包括部分_、_、_、河口、_、岛屿及大片海域。2开发利用优势(1)海岸带是海域与陆域的交接地带,_十分优越。(2)海岸带的自然资源兼备_和_双重性质,_类别和品种最为丰富。(3)海岸带是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具有很高

2、的_和_。(4)海岸带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具有_、_、_等优势。二、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一)滩涂养殖1滩涂的含义:指_时位于_线以下、_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呈_连续分布于大陆边缘。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蕴藏着各种矿产、生物及其他海洋资源。2滩涂的开发利用(1)_是沿海地区利用滩涂的主要方式之一。(2)_、_、_是浅海滩涂开发的重要途径。3滩涂资源利用中的问题(1)盐渍化;(2)_;(3)洪水泛滥等。(二)港口建设1港口的含义:是货物和旅客_并_运输方式的场地,由_和_两大部分组成。2港口选址(1)重要性:是港口建设的主要内容和_。(2)影响因素:a.水域条件包括_和_等。b陆域条件包括

3、_、_等。(3)基本要求:a.有广阔的_和便利的_。b有海阔水深、风平浪静的港湾,能满足船舶_与_要求。c有足够的_和_,用以布置库场、铁路、公路及生产辅助设施。d要尽可能减少对_和_的不利影响,并能够与_发展相协调。(4)内容:a.准确预测_和_,评价腹地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其生产潜力。b研究港口与腹地之间的_条件,以充分发挥港口的区域服务功能。(三)海洋旅游1分类:a.按照空间范围分为:_旅游、_旅游、_旅游和_旅游。b按距陆域的远近为标准分为:_旅游、近海海上旅游和_旅游。2滨海旅游(1)内容:_、海滨度假疗养、_、海上体育娱乐活动等等。(2)主体构成:阳光、_、海水、

4、海岛、_等。(3)特点:浪缓、_、滩平、_等。(4)发展:已成为当今最发达的_旅游带。海岸带的主要开发利用方式比较位置或区位特点或组成用途或功能应注意的问题滩涂养殖大潮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亦海亦陆开辟盐田、围海造地、水产养殖、填筑滩涂、海洋旅游围垦农田导致土壤盐渍化;围造盐田、虾池诱发海水入侵;河口围堵引起洪水泛滥等港口建设广阔的经济腹地、便利的交通运输;海阔水深、风平浪静的港湾;足够的岸线长度和陆域面积;与依托城市的发展相协调水域和陆域货物和旅客集散并变换运输方式的场地减少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准确预测腹地范围和港口吞吐量,评价腹地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其生产潜

5、力;研究港口与腹地之间的疏集运条件海洋旅游空间海岸带、海岛、海上和海底浪缓、沙软、滩平、岛异等开发以旅游业为主的综合性产业避免破坏海岸带的生态系统、建筑要与当地的环境相协调等距离滨海、近海海上和远洋典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江三角洲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区域。材料二为促进上海海洋运输发展,上海跳出长江口,在距上海浦东南汇芦潮港约30千米的洋山建设了深水港。(1)简述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形成的自然原因。(2)简述上海在洋山建设新港的主要区位优势及其对上海发展的主要作用。(3)崇明岛在上

6、海城市规划中被定位为生态岛区,你认为其适合发展哪些产业?(4)十一五规划提出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协调区域发展,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区域。长江三角洲被列为优先开发区,请你简要说明其经济发展方向。答案(1)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布,为城市提供水源和运输功能。(2)区位优势:港区具备深水条件,距国际航线近;岛屿众多,港区发展预留空间大;腹地纵深广阔。影响:促进上海形成以航运功能为支撑的贸易中心;增强上海的集聚辐射能力,助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3)乳畜业、园艺业、生态农业、旅游业、高科技产业。(4)答法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增长质量

7、和效益;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继续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答法2:充分发挥沿海的地理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加强传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解析第(1)题,“长三角”城市带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第(2)题,港口区位优势从港口的陆域、水域及腹地的宽广程度等方面进行概括。第(3)题,崇明岛被规划为生态岛区,应重点发展耗能少、污染少、科技含量高、产值高的产业。第(4)题,长江三角洲今后经济要得到持续发展需加强国际合作,并依

8、托本地区技术优势,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变式练习 从建设“生态岛区”的战略考虑,崇明岛东滩湿地不适宜(多选)()A开垦农田B建立高科技工业园区C开发商品房 D建设候鸟自然保护区 1.海岸带是海洋水体与陆地相互接触和彼此作用的地带。以下地形单元属于海岸带的是()海岸潮间带水下岸坡沿海平原河流出海口港湾A BC D读图,回答23题。2在图中四地中,最适合建海滨浴场的是()A B C D3在图中四地中,最适合建港口的是()A B C D4优良港口应该满足的基本条件不包括()A广阔的经济腹地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B海阔水深、风平浪静的港湾C有足够的岸线D可以不考虑当地城市的发展5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

9、城市海湾示意图”(图中曲线数值分别为等高线的高度和等深线的深度,单位是m),该海滨城市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图示海湾建设海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海港建设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有_、地质、_和水文等,这些因素不仅会影响水域条件如_、_,还会影响陆域条件如_等。(2)该城市在发展规划中,A、B、C、D为预留土地,在建港方案中:A、B两地可否建港?_,原因是_。C、D两处相比较,选择_处建港合理,理由是_。1.关于海南岛经济发展方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建设新兴的工业省份B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建设热带物种基因库,发展热带高效农业C利用优美的热带岛屿景观和民族风情,发展特

10、色旅游业D走生态农业道路,建立基塘农业2按照距离陆域的远近为标准,下列不属于海洋旅游的是()A滨海旅游B中海旅游C近海海上旅游 D远洋旅游3海洋旅游中最基本也是最有魅力的组成部分是()A滨海旅游 B海底旅游C近海海上旅游 D海岛旅游4对海岸范围的调查,下列手段中最合理的应是()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 D步行观测海洋滩涂是指大潮时位于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我国海洋滩涂总面积217.04万公顷,是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产业的一笔宝贵财富。据此回答56题。5下列关于滩涂的叙述,正确的是()A滩涂呈带状连续分布于大陆边缘B滩涂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C滩涂不是一个国家的领土

11、部分D滩涂本身蕴藏着各种生物及其他海洋资源,几乎没有矿产资源6我国滩涂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A有些围垦农田缺乏淡水浇灌而盐渍化B围造盐田很成功,完全没有诱发海水入侵C基本没有阻碍防洪滞洪D利用不当的事基本没有出现7读“某海岛图”,回答问题。(1)、四地最适合修建渔港的是_地,理由是_。(2)A、B两处海滨浴场,目前A浴场接待游客数量较多,其比较区位优势是_,但B浴场发展前景更好,原因是_。(3)简述当地海水网箱养殖的优越自然条件。(4)影响该岛公路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答案基础梳理 潮间海陆带陆地滩涂湿地 海湾地理位置陆地海洋资源自然能量生物生产力信息技术资金 大潮高潮低潮环形滩涂养殖围

12、海造田围海晒盐围海养殖海水入侵集散变换水域陆域先决条件水文水深腹地交通经济腹地交通运输航行停泊岸线长度陆域面积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城市腹地范围港口吞吐量 疏集运海岸带海岛海上海底滨海远洋海滨观光海水浴场沙滩新鲜空气沙软岛异全球性变式练习ABC本题考查海岸带的利用问题。崇明岛东滩湿地建设“生态岛区”,应保持原有的自然环境,而A、B、C三项属于对该地区的开发利用,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自主练习1D海岸带是海洋向陆地的过渡地带。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包括部分陆地、滩涂、湿地、河口、海湾、岛屿及大片海域。各国规定的海岸带宽度并不统一。中国对海岸带的调查范围规定为:由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10千米左右,向

13、海洋延伸至水深10米15米等深线处;沿海平原向陆侧延伸的宽度大于10千米。2C处是海湾,风浪小,此处等深线稀疏,海水浅。3D处是海湾,等深线密集,是优良的港址。4D本题考查港口的建设。一个优良港口一般应满足:广阔的经济腹地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海阔水深、风平浪静的港湾,有足够的岸线。5(1)地形气候航行停泊筑港(2)否海水浅,不利于船只航行和停泊C建港条件好,海水较深,有海湾,避风,岸边地势平坦,筑港、航行、停泊条件优于D,加上离市区近,有利于客货流的集散解析港口建设要受到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自然因素中包含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方面,平坦的地形和良好的地质环境影响筑港条

14、件,船只停泊条件要有较宽阔水域的海湾和深水岸线,海湾深浅、潮汐波浪等海洋水文现象、天气与气候中的台风、大雾、盛行风向等会影响航行条件。图中A、B两处,自然条件相似,海水浅,不利于船只航行和停泊,因此不宜建港。C、D两处中,比较而言,C处建港条件好,海水较深,有海湾,岸边地势平坦,筑港、航行、停泊条件优于D,加上离市区近有利于客货流的集散。课时作业1D2.B3A滨海旅游以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为依托,成为当今最发达的全球性旅游带,并且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4A针对范围的调查,适宜采用卫星和航空两种遥感调查手段开展工作。5B滩涂是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环形连续分布于大

15、陆边缘。滩涂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而且本身也蕴藏着各种矿产、生物及其他海洋资源。滩涂是一个国家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6A本题考查我国滩涂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问题主要有围垦农田缺乏淡水浇灌而盐渍化;围造盐田而诱发海水入侵,使得大片农田荒芜;河口围堵严重阻碍防洪滞洪,引起洪水泛滥等。7(1)海湾风浪小,交通方便(2)交通方便,离城镇近海滩长度大,接待能力强;陆上配套设施发展空间大(3)纬度低,水温高;海域面积广;海岸线曲折,海湾多。(4)地形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中只有口小内大,且避开该地的盛行风向,同时有公路相连接。第(2)题,从城市和交通布局看出,A处更为优越,但B处海岸线较长,

16、发展空间较大。第(3)题,网箱养殖需要较大的水域,且要求风浪较小,水温高,有利于鱼类生长的环境。第(4)题,从图中等高线可知,公路绕开山地,多经过平坦地形,受地形影响大。思考(P46)1人们会选择在海岸居住,主要是因为:海岸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降水适度、气温适中,较适宜人类居住;水资源充足,多数地区水运便利;海岸带是海域和陆域的交接地带,其自然资源兼备陆地和海洋双重性质,资源类别和品种最为丰富;海岸带是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2(1)海岸带是海域和陆域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2)海岸带的自然资源兼备陆地和海洋双重性质,资源类别

17、和品种最为丰富。(3)海岸带是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4)海岸带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具有信息、技术、资金等优势。活动(P49)上海港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便于联系南方和北方海区;处于长江入海口,便于进行江海联运;处于多条铁路和公路枢纽,我国重要的航空枢纽,疏集运能力强,经济腹地宽广,依附的城市上海市为我国最大城市,工业发达,农业基础好,因而上海港成为我国第一大港。活动(P50)1海南岛地处我国大陆南端,海洋广阔,海岛景色优美,其热带风光在我国其他地区难以见到,气候宜人,浪缓、沙软、滩平等特点均具备,因此可以开发多种形式的海洋旅游。220世纪50年代,人们围海造陆将滩涂开垦为农田,建立农场。这一时期我国正处于经济起步阶段,农业特别是粮食种植业需要大力发展,尽快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而且这一时期人们对环境保护、对湿地的环境效益认识不够;20世纪90年代停止对滩涂的大规模围垦,建立湿地和鸟类保护区。湿地所能起到的环境效益以及湿地破坏带来的环境退化的恶果,使人们意识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势在必行,只有人地协调了,人类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也才可能有更好的生存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