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助读素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7907485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助读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助读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助读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助读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助读素材(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助读助读,就是利用资料来读书,这是一种阅读理解教材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治学方法。助读,要求一个“勤”字。它解决的是教师见多识广的问题,教师科学地进行学习的问题,教师知识更新的源头活水的问题。教材阅读中的“助读法”,指的是利用中学语文书籍、专业报刊、光盘上的精美资料来帮助我们阅读理解课文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向别人“借脑袋”“借智慧”的有效阅读方法。我们既能借此高效、深刻地理解课文,又能受到教学论文写作方面的熏陶,还能积累课文教学的详细资料。相比而言,最为活泼有力的助读资料是中学语文专业报刊,因为它们每“月”都是新的,是教学新信息永远生动的源头活水。助读法其实只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种高雅

2、的学习习惯。如果我们都像初中语文学习一样,真正掌握教学大纲中所要求掌握的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做读书笔记等方法,我们恐怕都是知识积淀丰富的学者。助读的秘诀在于对你手中的书籍、报刊进行深加工与精加工做读书笔记和做目录索引卡片,也可使用复印和扫描的手段。“助读法”的操作过程是:第一,在阅读手头的语文书籍、报刊时,注意作好有关课文的资料目录索引;第二,在需要的时候,利用这些目录索引找到有关课文的论文资料;第三,有选择地阅读论文资料,看别人是如何理解某篇课文的;第四,择其最精美、对教学最有用的材料作一些读书笔记。下面以课文春为例,看如何积累能够帮助我们阅读春的资料。1做课文赏析笔记春的语音美

3、 本课课文是体现语音音乐美的典范之作。开头以反复句“盼望着”启始,而后长短错落,平仄自然变化,音调抑扬有致,节奏舒缓自如。一串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而且也将作者盼来春天的喜悦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文中运用了大量叠字,全文630多字,叠字词共约20个,40余字。课文还大量运用轻声、儿化以及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的字,轻柔优美,有如缕缕春风。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全文80多句,最短的两个字,七个字以下的句子有60句左右。短句简练,节奏轻快活泼,适合描摹春天的旋律。 (摘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第11期第41页)春中的节令纵线 首段,形象毕肖地展现大寒之后

4、,立春将至的情景,盼春之状现于章首。二段,写万物。绘立春、雨水之间的时令景色,迎春之意跃然纸上。三段,赞草。写雨水、惊蛰时刚萌发的小草,游春之悦溢于言表。四段,咏花。春分时节,闹春之乐力透纸背。五段,赋风。是清明前后播种、育秧时田间的恬静景象。六、七段,颂雨。典型地写出谷雨、立夏间的暮春景象,惜春之情,洋溢于卷间。尾段,颂春。(摘自语文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1期第14页)对春的与众不同的分析 课文主体部分分自然现象(第三至六段)和社会景象(七段)两部分。自然春景为主,社会春景为次,其间用“天上风筝”“地上孩子”过渡。自然春景又分自然景物与自然气象两部分,自然景物选春草、春花两个典型景色。草萌于

5、早春,花开放于盛春,故先草后花。自然气象选春风、春雨两个典型现象,按习惯先风后雨。春草一段,前半写草的本体,先个体后成片,后半写草的诱人可爱,先写人的活动,再写人的感觉、感受。春花一段,其结构模式是典型的分区描写。上区所见是花种多样,花势繁茂,花色斑斓,花味甜蜜的果花景象,中区写恋花的蜂蝶,下区写地面上的各种草花。春风一段,用触、嗅、听三个感觉器官的感受写出了春风带给人的惬意感。春雨一段,从“在乡下”可知,其前写的是城镇的雨景,其后则写了乡间的雨景。从“傍晚时候”可知,其前写的是城镇白天的雨景,其后写的是城镇夜晚的雨景。白天雨景中,写了空中、屋顶、树叶、小草四个层次。乡间雨景中,写了两个层次。

6、迎春图一段,明显地分为人的活动和人的心理两个部分,一外一内,一实一虚。(摘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学1986年第9期第12页)2做课文教例笔记设计一:(于漪)理解课文层次:盼春绘春颂春。读析“盼春”部分中作者的心情。读析“春草图”四个句子的描写内容。“春花图”五个描写句各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作者借助哪些事物把春风的特点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来。“春雨图”中的正面、侧面描写。写春天里的人,抓住了哪几个方面的特点。“颂春”部分歌颂了春天的哪几个特点。设计二:(王曼筠)学生自读课文。归纳课文提纲。表情朗读。讨论:作者用了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比喻来描写不同的景物,你最喜欢哪些?讨论

7、:你认为草、花、风、雨这四段哪段最难写?(风最难写)重点分析“春风”段:a.特有的性格;b.特有的气味;c.特有的音响;d.大自然特有的和煦。借鉴此法,集体口头创作小作文春风。设计三:(王松泉)读析第一自然段:春回大地(这是写时)读析二至六段:春色明丽(这是写景)春草:特征、范围、情态(教师详讲)春雨:本身特征、雨景特征(教师详讲)春花:多、美、甜、闹、广(学生分析练习)春风:情态、气味、声音(学生分析练习)读析第七自然段:春早人勤(这是写人)读析第八至十段:春意催人(这是写意)设计四:(王聚元)诵读,理清结构。领会感情。用“同义替换”法指导学生品味、咀嚼课文的语言。a.掉换词语。如将“小草偷

8、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改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钻出来”。b.增删词语。如将“舒活舒活筋骨”句改为“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事去”。c.改变语序。如将“野花遍地是”句改为“遍地的各种各样的有名字没名字的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d.改用平实说法。如将“不错的”句改为“不错的,春风是十分柔和的”。诵读。领会文中语言文字的精妙。评析以上四例设计,大多出自名家笔下。从对教材的处理角度看,设计一与设计二相近,都是抓“五幅图”的讲析。设计三从写时、写景、写人、写意的角度讲析课文。设计四则专从语言分析方面着手。从教法设计来看,设计一是语文讲析课中的“工笔描绘法”,析得精,讲得细,品得深。设计二线条较粗

9、,使用了“选点突破法”,重在讲析一个精段。设计三的线条也比较细腻,使用了“讲析法”和“点拨法”。设计四则设置一条教学线索来带动教学内容,主要用了“比较法”。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注意突出了朗诵、背诵。从教师作用看,设计一突出精美的讲析,设计二突出课堂调控与组织,设计三突出讲读示范,设计四则突出练习设计与引导。从学生的活动看,设计一重在听、品、感受;设计二重在品、想、说;设计三重在听、品、析;设计四重在比、品、练。诵读穿插于其中。美文春,引出了多少精美实用的教学设计!(摘自武汉出版社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3做课文资料目录卡片(从部分刊物中精选)(1)春教学设计(中学语文1980年第2期第23页)(

10、2)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中学语文教学1981年第3期第11页)(3)春句群和句群分析(中学语文教学1984年第1期)(4)多层次自学辅导法教春(中学语文1985年第10期第26页)(5)春精讲导读(语文教学通讯1985年第7期)(6)春的同义词替换教学(语文教学之友1986年第8期第7页)(7)重探春的结构艺术(中学语文教学复印1986年第9期第8页)(8)春修辞格综合运用分析(教学月刊1986年第9期第12页)(9)春教学构想(语文学习1987年第7期第7页)(10)教春的一波三折(语文学习1990年第9期第16页)(11)四篇写景文比较赏析(中学语文教学1992年第3期第29页)(12)二

11、钱教春的比较(中学语文教学复印1993年第9期第52页)(13)春语感训练一例(中学语文1995年第7期第9页)(14)春教学艺术镜头(语文学习1995年第7期第26页)(15)春引进绘画教学一例(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7期第26页)(16)春教学卡片(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7第33页)(17)朗读为主,讲练结合(中学语文1996年第7期第30页)(18)在美的熏陶中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复印1996年第7期第56页)(19)钱梦龙春教学简录(中学语文教学复印1996年第9期第46页)(20)春教学设计(中学语文园地1997年第7期第16页)(21)春教学重难点(语文教学通讯1998年第11期

12、第43页)(22)春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第7期第15页)(23)春教学中的四个优化(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10期第62页)(24)春与故都的秋的对比赏析(中学语文1999年第9期第19页)(25)春教学介绍(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6期第25页)(26)春教学实录(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年第8期第32页)(27)春教学设计(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18期第17页)(28)春教案(中学语文2000年第7期第25页)除此以外,还有“课文背景资料”“课文释疑资料”“课文评析资料”“课文练习资料”等等,都应该做些笔记。严格地说,优秀的教师都应该像这样积累助读资料,对每一篇课文,都应该

13、建立课文资料的目录索引卡片。请看,这样的课文助读资料该有多大的威力。人家的聪明、人家的殚精竭虑,都在为你理解课文出力,都在为你的教学设计出谋划策,都在为你撰写教学论文提供借鉴。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但类似于“课文资料目录卡片”这样的资料,是做一次便可以永远重复使用的,这正如一句歌词所说:“你走进我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教材阅读作为一种技能,作为一种艺术,其角度、其方法、其视点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质疑式的阅读、考证式的阅读、评点式的阅读等等。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阅读理解课文的习惯、方法与技巧。总的来说,我们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教材阅读的总的方法,那就是“上下求索、左右勾联”,这8个字所表现的读得深、联得宽的境界,才是对教学、对教师最有益的阅读境界。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