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必修2知识点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7887670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期末复习-必修2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期末复习-必修2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期末复习-必修2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期末复习-必修2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复习-必修2知识点(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中子不带电,质子带 正电 ,电子带 负电 。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 X 核组成符号表示原子核内有Z个质子,质量数为A,中子数为A-Z4计算:Ca中的质子 20 个、电子 20 个、中子 22 个。5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6核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同位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课本P4)如:16O和18O,12C和14C,35Cl和37Cl7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到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的。核

2、外最多可有七个电子层,从1到7分别用K、L、M、N、O、P、Q表示。8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K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3)电子先排满K,然后依次排其他各层。9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密切相关。10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最外层只有两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较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较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11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

3、化。1213元素周期表结构 短周期(第1、2、3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2、8、8) 元 七个周期(7个横行) 长周期(第4、5、6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18、18、32) 素 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元素种类为26,若排满为32)周 主族(7个)(AA)期 族(18个纵行,16个族) 副族(7个)(BB)表 0族(稀有气体族:He、Ne、Ar、Kr、Xe、Rn) 族(8、9、10列)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14主族元素最高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主族元素最低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815(1)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的序数,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

4、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化合价相似,性质相似。(2)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随原子序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主族),化合价规律性变化。16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得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单质与H2越容易反应,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2)失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单质与与水或酸生成H2越容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7元素周期表中得、失电子能力的变化规律:(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 减弱 ,得电子能力逐渐 增强 。(2)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 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 减

5、弱 。18第三周期元素(1)主族元素:Na、Mg、Al、Si、P、S、Cl(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NaOH、Mg(OH)2、Al(OH)3、H4SiO4、H3PO4、H2SO4、HClO4(3)氢化物:SiH4、PH3、H2S、HCl19碱金属(在A) Li、Na、K、Rb、Cs 、Fr。卤族元素(A)F、Cl、Br、I、At。在元素周期表中,得电子能力最强的是F,失电子能力最强的是Fr (自然界中是Cs,因为Fr是放射性元素)。 碱性最强的碱是 CsOH,含氧酸酸性最强的酸是 HClO4 ,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Fr ,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是 F (HF) ,没有正价的非金属元素是 F、

6、O ,在金属和非金属交界处,能够找到作为 半导体的元素。20半径比较规律:“看三数”法(同步练习册P7 探点归纳) 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则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三看 电子数:当核电荷数相同时,则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第2章 第1节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1、化学键:(1)相邻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化学键 共价键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2)共价键的判断: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有NH4+的除外),H2、CO2、H2O、NH3。(3)离子

7、键的判断:一般由活泼的金属(A、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A、A)的原子间形成离子键,如:NaCl,MgO,KOH,Na2O2,NaNO3中存在离子键。(注意:有NH4+ 的一定是形成了离子键如NH4Cl、NH4NO3;AlCl3中是典型的共价键)2、 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如:HCl,H2SO4,CO2,H2O等 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如:NaCl,Mg(NO3)2,KBr,NaOH,NH4Cl注意:NaOH,NH4Cl,Na2O2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3、化学反应与能量:(1)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化学能与热能、光能

8、等能量之间能相互转化。(2)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3)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关系:旧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E1;新化学键形成需要释放能量E2如果E1 E2反应吸收能量;如果E1 生成物总能量反应释放能量;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 4、常见的放热反应: A. 所有燃烧、爆炸反应;B. 中和反应;C. 大多数化合反应;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 5、常见的吸热反应: A. 大多数分解反应; C.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晶体(或者消石灰):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D.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

9、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6、能源的分类:形成条件利用历史性质一次能源常规能源可再生资源水能、风能、生物质能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资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不可再生资源核能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

10、、酒精、汽油、焦炭等第2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1、(1)通常用化学反应速率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均取正值)来表示。表达式: 单位为:molL-1S-1或molL-1min-1 (2)规律: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比(3)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由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决定。(2)外因: :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浓度:增大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

11、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3、(1)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例如:N23H22NH3 2SO2O2 催化剂 2SO3 Cl2+H2O HCl+HClO 注意: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2) 化学平衡的定义: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延长不再变化,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我们就说这一反应达到了“限度”。这种状态被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12、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4、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对于 2NO2 N2O4 (NO2红棕色)A:温度升高,混和气体颜色变深,说明 NO2浓度增大;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温度降低,混和气体颜色变浅,说明 NO2浓度减小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第3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1、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

13、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4 HCl (浓)MnO2MnCl2Cl22H2O 离子方程式:MnO2+4H+2ClMn2+Cl22H2O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MnO2 ,还原剂是 HCl 。HCl显示酸性和还原性(2)发生装置:仪器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圆底烧瓶、分液漏斗(3)净化装置:用_饱和食盐水_除去_ HCl _,再用 浓硫酸 除去水蒸气。(4)收集方法:_向上排空气法_或_排饱和食盐水法(5)验满:将贴在玻璃棒一端的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口,现象 先变红后退色说明气体已经集满。 或者将贴在玻璃棒一端的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集气瓶口,现象变蓝色,说明气体已经集满。发生的反应:Cl22K

14、II22KCl (6)尾气处理装置:用_ NaOH溶液 _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2NaOHCl2NaClONaClH2O 离子方程式:2 OHCl2 ClClOH2O(7)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 2NaCl2H2O 2 NaOH + Cl2+ H2 2、原电池:(1)概念: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 相对活泼的金属做负极,负极电极本身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负极是电子流出的一极,负极是质量减小的一极。正极: 相对不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做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是电子流入的一极,正

15、极是生成气体或者质量增加的一极。电子从负极通过外电路的导线流向正极。内电路,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离子定向移动。注意: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3)典型的原电池(CuZn稀硫酸原电池)负极(锌):Zn-2e-=Zn2+ (氧化反应) 正极(铜):2H+2e-=H2 (还原反应)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的导线流向铜。(4)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电极: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做电极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 构成闭合回路 氧化还原反应能自发进行第3章 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1、烃: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总称为烃。例如甲烷(CH4)2、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甲

16、烷存在:沼气、坑道气、天然气、石油气、瓦斯3、甲烷: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1)、分子式:CH4 结构简式:CH4 结构式: 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 (2)、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不反应a、点燃:CH4+2O2CO2+2H2O (淡蓝色火焰,无黑烟,放出大量的热) CH4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b、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CH4+Cl2CH3Cl+HCl CH3Cl+Cl2 CH2Cl2+ HClCH2Cl

17、2+Cl2 CHCl3+ HCl CHCl3+Cl2 CCl4+ HCl 现象:甲烷和氯气按1:4的体积比充入试管,倒立在水槽中,置于光亮处,一段时间后发现:气体颜色变浅,试管中液面上升,试管壁上有油状液滴出现。将试管从水槽中取出,向其中滴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CH3Cl 、CH2Cl2 、CHCl3 、CCl4称为氯代物,CH3Cl 为气体,CH2Cl2 、CHCl3 、CCl4均为油状液体。CHCl3 曾用做麻醉剂,CHCl3与CCl4都是重要的溶剂。4、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第2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1、石油(1)石油的组成:由各种烃组成

18、的复杂混合物。(2)石油的炼制:石油的分馏:通过加热和冷凝,就可以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蒸馏产物,这种方法叫做石油的分馏。 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馏分是混合物。石油分馏的设备:分馏塔 石油分馏产品:石油气、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重油(沥青等) 石油的裂化 目的: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 原理: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如十六烷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辛烷和辛烯。石油裂解 目的:提供有机化工原料乙烯、丙烯原理:常用石油分馏产品包括石油气为原料,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使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小分子烃的加

19、工方法。石油的裂解又称深度裂化。 石油的裂化和裂解是化学变化。石油的裂解气里乙烯的含量比较高。2、乙烯 (1)、乙烯的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分子式:C2H4 结构式:C=CHHHHH C = C H 结构简式:CH2 = CH2 空间结构:平面结构,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位于同一平面 (3)乙烯的化学性质:a、氧化反应 燃烧 C2H43O2 2CO22H2O 现象: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了b、加成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CH

20、2CH2Br2 CH2BrCH2Br 1,2二溴乙烷 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现象:退色。发生了乙烯和溴的加成反应。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别甲烷和乙烯。 CH2CH2HCl CH3CH2Cl 一氯乙烷 CH2CH2H2O CH3CH2OH 乙醇C、加聚反应:由相对分子量小的化合物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这种由加成发生的聚合反应叫加聚反应乙烯 聚乙烯(4)、用途:(1)石油化工基础原料:评价一个国家乙烯工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标志之一(2)、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熟剂3、煤(1)、煤的组成: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

21、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氢、氧、氮、硫等元素。(2)、煤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是指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使其分解的过程。煤干馏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煤的气化是将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将煤转化成液体燃料的过程。4、苯 (1)、苯的分子式:C6H6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空间结构:平面结构,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位于同一平面 苯分子里不存在一般的碳碳双键,六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2)、苯的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有毒的液体,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熔沸点低(3)、

22、苯的化学性质:易取代、难加成a、氧化反应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 现象:苯燃烧时产生明亮而带浓烟的火焰 原因:苯中含碳的质量分数很大,苯不易完全燃烧b、取代反应 HNO3 H2O苯在浓硫酸的催化下,与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甲苯与硝酸取代,生成2,4,6三硝基甲苯,即TNT,烈性炸药 注意:a、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也不反应,但会出现分层。即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b、苯与水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溴在苯与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向溴水中加入苯,溴由水中进入苯层,从而出现了分层,这种方法称为萃取。又因苯的密度比水小,苯溶解了溴在上层,水在下层。若用CCl4萃取,CCl4溶解了溴

23、在下层,水在上层。用分液漏斗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一、乙醇 乙醇俗称酒精。 H H1、乙醇的分子式:C2H6O 结构式:H C C OH 结构简式:CH3 CH2 OH 或C2 H5OH H H官能团: OH (羟基)2、乙醇的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熔沸点较低,易挥发。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是优良的有机溶剂 。3、乙醇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燃烧 C2 H5OH3O2 2CO23H2O 应用:乙醇是优良的燃料乙醇的催化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现象:将绕成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伸入

24、乙醇中,铜丝由黑色变成红色。铜丝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反应机理:乙醇中去掉羟基上的氢和与羟基相连的碳上的氢,生成碳氧双键,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结合生成水。而一个氧气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所以需要两个乙醇分子参与反应,生成两个乙醛分子和两分子的水。(2)乙醇与钠反应2CH3CH2OH2Na 2CH3CH2O Na + H2现象:钠与乙醇反应比要钠与水反应缓慢,钠沉在底部,仍为块状,有气体生成反应机理:钠取代了羟基上的氢,两个氢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氢气分子。而一个乙醇分子羟基上只有一个氢原子,所以,需要两个乙醇分子参与反应,生成两个乙醇钠,钠的系数也变成2 (3)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醇与乙酸反应反

25、应机理:酸脱羟基醇脱氢 用18O标记乙醇羟基上的氧,产物中含有18O的是乙酸乙酯注意:a、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b、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c、饱和碳酸钠溶液上方的导管不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倒吸二、乙酸 乙酸俗称醋酸 H O1、乙酸的分子式:C2H4O2 结构式:H C C OH 结构简式:CH3 COOH H 官能团:COOH(羧基)2、乙酸的物理性质:乙酸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乙醇;熔、沸点较低,温度低于16.6时呈冰状晶体,无水乙酸又叫冰乙酸。3、乙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具有酸的通性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26、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与碱反应 CH3 COOH + NaOH = CH3 COONa + H2O与碱性氧化物作用 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 2CH3COOH+ Mg = (CH3COO)2Mg + H2 离子方程式2CH3COOH+ Mg = 2CH3COO+Mg2+ +H2 与某些盐反应 2CH3COOH+ Na2CO3 = 2CH3COONa+ H2O +CO2离子方程式2CH3COOH+ CO32 = 2CH3COO+ H2O+ CO2应用:用醋酸除水垢2CH3COOH + CaCO3 = (CH3COO)2 Ca +H2O+CO2特别注意:醋酸为弱酸,酸性弱于碳酸。写离子方程式时CH3

27、COOH不能拆,要写化学式。(2)乙酸的酯化反应 见乙醇部分三、酯 油脂(一)酯 1、通式 R1COOR2 R1 、R2烃基 官能团:COO(酯基)2酯的性质水解反应(1)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酸和醇;反应特点:可逆。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CH3COOCH2CH3H2O CH3COOHCH3CH2OH(2)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酸与碱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水解程度大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二)油脂1油脂的成分: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油脂属于酯类。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常见高级脂肪酸有硬脂酸(C17H35COOH)、软脂酸(C15H33COOH)、油酸(C17

28、H33COOH);甘油即丙三醇CH2OHCHOHCH2OH2油脂的分类:油脂分为油和脂肪,分别为液态和固态 3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的水解反应: (1)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2)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如硬脂酸甘油酯在氢氧化钠溶液的存在下,水解生成硬脂酸钠和甘油。硬脂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应用:工业上用油脂来制取肥皂、油漆四 糖类1糖的分类:分为单糖、双糖、多糖。类别单糖双糖多糖特点不能再水解成简单的糖可水解成两分子单糖能水解成多分子单糖化学式C6H12O6C12H22O11(C6H10O5)n常见物质葡萄糖、果

29、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2葡萄糖: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分子结构:分子式:C6H12O6;结构简式: CH2OH(CHOH)4CHO,为多羟基醛。化学性质氧化反应 C6H12O6 +6O2 6CO2 6H2O 在人体内缓慢氧化,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向2ml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45滴硫酸铜溶液,得到新制氢氧化铜的悬浊液,向其中加入2ml葡萄糖溶液,加热。现象: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 。 3 淀粉 纤维素 :二者属于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性质:(1)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C6H10O5)n + nH2O nC6H12O6(2)淀粉的特性:淀

30、粉遇碘单质变蓝色,可用淀粉溶液检验碘单质的存在五蛋白质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组成: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2含有蛋白质的物质:肌肉、皮肤、毛发、激素、酶、羊毛、蚕丝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3蛋白质的性质:(1)蛋白质最终水解为氨基酸 (2)盐析:蛋白质在浓的盐溶液中因胶体凝聚而析出。特点:盐析是可逆的。条件:浓的轻金属盐,如:(NH4)2SO4、Na2SO4等 变性:蛋白质在受热达到一定温度,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或铅、铜、汞等重金属的盐类,以及一些有机物(如甲醛、酒精、苯甲酸)作用下,均可凝结,且凝结后不能在水中重新溶解的变化,叫做蛋白质的变性。 变性

31、过程是不可逆的,变性后的蛋白质失去了生理活性。误服重金属盐,可以服用大量牛乳、蛋清或豆浆,以吸收重金属盐解毒,免使人体蛋白质变性中毒。 显色反应:某些蛋白质(含苯环)遇到浓硝酸显黄色 灼烧蛋白质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六、常见有机高分子材料1、塑料 合成反应加聚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化合物的反应,称为聚合反应。该类反应又称为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由乙烯生成聚乙烯 nCH2CH2 由氯乙烯生成聚氯乙烯2、橡胶:根据来源不同,橡胶可分为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和合成橡胶(如顺丁橡胶、氯丁橡胶等)两类。 3、纤维可以分成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棉花、羊毛、蚕丝为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又分为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腈纶、涤纶、锦纶等为合成纤维。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