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纲要格式之一非实习试验为重科目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7887151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学纲要格式之一非实习试验为重科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纲要格式之一非实习试验为重科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纲要格式之一非实习试验为重科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教学纲要格式之一非实习试验为重科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纲要格式之一非实习试验为重科目(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科目名稱:世界文化史學分數:4類別 :社會學程必選修:選修目標:一、加強培養學生對於歷史資料的閱讀、思考、辨析、論證等能力,為其進入大學做準備。二、中國文化史、世界文化史的課程均有補充學生對中西古代文化認知的作用,亦對當今世界深入認識及結合前幾冊歷史知識。內容:世界文化史 一、文明的起源二、哲學的突破三、世界帝國的興起四、信仰的時代五、近代世界的形成實施方式:1. 提昇學生理解過去的能力2. 建構歷史人、事、物與空間的關聯性3. 運用各種視聽媒體以提高學習興趣4. 多元化得的教學評量先備條件:高一、高二歷史課程宜先修過科目:世界文化史學分數: 4類別:社會學程必選修:選修一、教學目標:1. 加

2、強培養學生對於歷史資料的閱讀、思考、辨析、論證等能力,為其進入大學做準備。2. 中國文化史、世界文化史的課程均有補充學生對中西古代文化認知的作用,亦對當今世界深入認識及結合前幾冊歷史知識。二、 教材大綱:單元主題內容綱要節數備註西洋文化史 -一、 文明的起源 1- 1 從原始到文明4二、 哲學的突破 1- 2 四大古文明6三、 世界帝國的 2- 1 古文明的危機4興起2-2 哲學的突破6四、 信仰的時代 3- 1 從古帝國到希臘化帝國6五、 近代世界的 3-2 羅馬帝國7形成4- 1 基督教會與中古歐洲74-2 拜占庭文明64-3 伊斯蘭文明與佛教55- 1 人文主義85-2 資本主義與近代社

3、會55-3 啟蒙主義 . 理性主義 . 自由8主義三、教學要點:、教材編選:一、選修課程教材應重視中學與大學課程的聯繫,應加重教材的學術性。亦應加強學生探索問題思考討論等能力,便學生進入大學之後,可以立即適應大學課程。二、教材之中,選錄之研讀資料應有一定的深度,俾便學生能有較為深入的認識。三、內容大綱中之單元、主題為範圍,每主題有若干重點,應該涵括在教材之中至於說明部分則是對重點略加解釋。單元、主題之標題,編寫者可以自行設計。四、文字敘述應力求流暢明白 ,易於閱讀。所附文字資料 ,若嫌艱深,可加以改寫。圖片、表格等各種資料,亦應儘量與課文內容相配合。五、編寫每一課時内容,應考慮到實際講授以及各

4、種教法運用所需時間,而做適當安排,以免講述不完。、教學方法:一、教學時需考量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認知經驗(包括:誤解、成見、特定立場、生長背景等),預先擬定適切之教學計畫,提供適當之教材,並根據教學實際狀況修正、調整。二、學習歷史必須要理解過去、提升學生理解過去的能力,核心能力中歷史理解是其他三個部分的基礎。學生理解歷史首先得建立時間架構,所以需要時序觀念 ;理解歷史所形成的觀點、說法是一種歷史解釋 ;理解過去所採取的方法則是史料證據。三、單一歷史人物、事件、年代的學習,容易淪為純粹的記憶;反之,事件與事件之間的聯繫、事件前因後果的分析、歷史人物及其時空脈絡的結合,有助於展開有

5、意義的學習,建構歷史的關連性,亦較能發展學生的能力。四、教學應充分運用各種視聽媒體,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教學的效果。視聽媒體是教學的方法而非目的,運用時應注意與教學目標、大綱內容、核心能力之間的關連性。3、教學評量一、教學評量的主要目的在瞭解教學成效,及診斷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習障礙,作為個別輔導或實施補救教學之依據。二、教學評量應配合教學目標、核心能力、大綱內容之要求,考量學生之認知與語文能力,選用適當的評量方式。三、教學評量應採多元化的評量方式,包括課堂的發問與討論、定期考察、撰寫心得報告、專題報告、口頭報告、分組討論、辯論比賽、歷史話劇表演等。4、教學資源:為提昇教學品質與教學效果

6、,其教學之軟、硬體設備可包含下列各項:1. 歷史大掛圖:如歷代都城疆域圖、中國歷代沿革。2. 重大歷史事件演進歷程表。3. 古代器物、遺址、傳統建築、園林、都城之模型。4. 歷史教學的幻燈片、投影片、錄影帶、電腦軟體等。5. 視聽教學設備:電腦、單槍投影機、電視機、音響、幻燈機等。6. 相關參考文獻及書籍資料。5、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一) 培養學生善用學校及社區圖書館資源,經由閱讀史學著作,活用歷史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建立邏輯思維能力。( 二) 善用網路資源,蒐集資料,吸取史學研究之新資訊。三、參考教材 :1. 王仲孚( 1996),中國上古史專題研究。台北:五南。2. 王仲犖( 1979),兩

7、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3. 王壽南( 1986),隋唐史。台北:三民。4. 全漢昇,唐宋帝國與運河。台北: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5. 呂思勉( 1983),秦漢史。上海:上海古籍。6. 吳榮曾( 1995),先秦兩漢史研究。北京:中華。7. 黃石林、朱乃誠( 1994),中國重要考古發現。台北:商務印書館。8. 刑義田( 1987),秦漢史論稿。台北:東大。9. 張光直( 1995),中國考古學論文集。台北:聯經。10. 張蔭麟( 1955),中國上古史綱。台北:中華文化。11. . 傅樂成( 1984),中國通史。台北:大中國。12. 錢穆( 1987),國史大綱。台北:台

8、灣商務印書館。13. 顧頡剛( 1988),中國上古史研究講義。北京:中華。14. 勞榦( 1955),魏晉南北朝史。台北:中華文化。15. 方豪( 1954),宋史。台北:中華文化。16. 劉子健( 1987),兩宋史研究彙編。台北:聯經。17. 王明蓀( 1979),宋遼金元史。台北:長橋。18. 楊國楨、陳支平( 1995),明史新編。台北:雲龍。19. 杜正勝主編( 1995),中國文化史。台北:三民。20. 全漢昇( 1991),中國經濟史研究。台北:稻香。21. 田昌五、漆俠總主編 ( 1998),中國歷代經濟史。台北:文津。22. 張金鑑( 1978),中國政治制度史。台北:三民。23. 陳寅恪( 1978),隋唐制度淵源論稿。台北:河洛。24. 錢穆( 1976),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5. 馮爾康等編( 1988),中國社會史研究概述。台北:谷風。26. 余英時( 1986),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27. 方豪( 1977),中國交通史。台北:華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