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2节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7858539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编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2节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编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2节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编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2节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精编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2节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2节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编地理教学资料 2019.4第四章第二节 基 础 巩 固 一、单项选择题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12题。1在阶段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C)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2进入阶段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A)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成本降低政策优势突显A B C D【解析】第1题,在工业化推进的第阶段,珠江三角洲依托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这一优势,承担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工业化的起步。第2题,进入第阶段,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政策优势已逐渐减弱。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

2、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35题。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2002年2003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珠江三角洲652.141.95.154.640.3长江三角洲4.949.845.34.152.443.5京津冀10.045.744.39.547.243.3大东北12.849.737.512.550.437.13四个地区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C)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3、,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022003年四个地区的第二产业比重都上升,而第一、三产业比重都略有下降。4与其他三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B)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 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而其他三个地区的重工业比重都大于珠江三角洲地区。5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B)劳动密集型工业资金密集型工业技术密集型工业资源密集型工业A B C D【解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中的资金密集型

4、、技术密集型工业比重将上升。(2017南京模拟)读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图,完成67题。6从图中可知,该地(C)A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B城市化水平高C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D工业发达7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A)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B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C以旅游业为主导,增加就业机会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解析】第6题,对比两图可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占一半以上,而产业结构不足四分之一,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说明城市化水平低,工业落后。第7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来看,该区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产值比重较

5、低,说明农业落后。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科技,降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并非只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二、综合题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珠三角东部地区电子工业的生产、销售、出口效益等各项指标已占全省的80%以上,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城市群逐渐形成并快速发展起来。目前,信息产业主要分布在以深圳、惠州、东莞三城市为核心的新工业地域及其周围地区。信息产业城市群东起深圳,以广深高速公路、广深铁路和惠深高速公路为快速轴线系统,沿着东莞和惠州向广州和佛山方向梯次延伸,逐渐形成了电子信息技术、IT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效应和整合配套效应。下图为珠三角

6、附近区域城市分布图。(1)珠江口每年11月到次年4月多受咸潮侵袭。试说明其形成的自然原因。(2)分析珠三角东部城市群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条件。(3)电子信息产业是高科技产业。有人认为珠三角地区科技力量薄弱,不应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而应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阐述理由。【答案】(1)该时段降水少,河流水位下降;潮水来袭时,海平面上升,海水水位高出河水水位后,倒灌河道,出现咸潮。(2)邻近港澳台、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铁路、公路、河运、海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了立体交通运输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快,工业基础较好;良好的市场机制和政策优势;雄厚的资本积累等。(3)赞同。

7、电子信息产业研发费用高,投入风险大,需强大的科研和资金支持;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可促进就业;加工制造业进入门槛不高。或不赞同。加工制造业多属于原料导向型或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大力发展会使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经营压力过大;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会使当地环境污染加重、土地紧张、交通拥堵;不利于当地产业升级;加工制造业产品附加值不高,大力发展不利于国际竞争。【解析】第(1)题,咸潮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淡水水位下降和咸水水位上升两方面分析。第(2)题,从分布图可知,东莞、深圳等珠三角东部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从材料可知该地区交通便利,产业基础较好;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市场、资金、政策等优势明显。第(3

8、)题,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能 力 提 升 一、单项选择题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12题。指标1980198419881992199620002004I/%50.0241.1444.4845.4947.1649.6956.32U/%9.4712.2616.3228.234.9436.2543.5I/U5.283.352.721.611.351.371.290.54.782.852.221.110.850.870.791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

9、是(A)A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逐渐缩小,到2004年可基本协调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D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解析】读表格数据可知,山东省工业化水平发展很快,但是城市化水平发展缓慢,城市化发展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2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B)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B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解析】城市是第二、三产业集聚的区域,城市化水平低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甲省城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最大优势

10、在于(A)A能源和矿产 B市场和腹地C人口和技术 D城市和交通4为实现该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下途径最合适的是(D)A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C加大对原料导向型企业的投资D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解析】第3题,甲省的城市多为矿业城市,是在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4题,对于矿业城市来说,重点发展对科技水平要求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明显不现实;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会加快矿产资源的枯竭速度,并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2017山东宁阳模拟)读某城市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图,完成56题。

11、5图示信息显示(C)A该城市位于发达地区,1990年以第三产业为主B2010年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一、三产业比重上升C新兴产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D城市职能增加,等级提高【解析】该城市1990年以第二产业为主,2010年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但第一产业没有显示,居住用地、交通用地、绿化用地增加,而工业用地减少,应该反映出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6从1990年至2010年,该市最可能的是(C)A环境质量下降 B工业用地规模显著减少C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交通更加顺畅【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工业用地比重降低,但用地规模不一定显著减少;居住地、绿化地增加,环境质量有可能改善;

12、尽管交通用地增加,但如果人口规模扩大,车流量快速增加,可能使交通更加拥堵;图中居住用地增加,说明人口增多,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7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B由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转变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区域产业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在早期环境污染不大,但到中期污染加大。早期和中期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结果,但后期主要是该地自身的发展决定的。8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

13、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B)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解析】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可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异,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产业移出是由产业换代升级造成的,不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产业升级需要大量技术型人才。二、综合题9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了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读“珠江三角洲范围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2)随着经济的发

14、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有的许多竞争优势逐渐消失,试分析其主要原因。(不少于四条)(3)珠江三角洲应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不少于三点)【答案】(1)位置优越,邻近港澳及东南亚地区;交通便利,铁路、高速公路、海运和航空等形成综合运输网络;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人才丰富;著名侨乡、改革开放的前沿,便于吸引外资,资金充足;国家政策优惠。(2)政策优势减弱;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日趋紧张;劳动力价格上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3)加快技术革新,大力开发自主品牌,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促进区域内及区域间的合作,加强优势互补;加快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经济腹地;发展物流、会展等服务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