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建议

上传人:ra****d 文档编号:67830720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论文: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论文: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论文: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建议(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建议尤溪七中高中数学教研组“数学难学”是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一第一次月考就有很多的同学不及格,为什么呢?这是高中数学教师十分头痛的问题。我校高中数学组全体老师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讨提出以下几个看法:一、必须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工作我省普通高中从2006年开始进入新课程实验,高中数学使用人教新教材,进行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学。新教材融进了近代、现代数学内容,精简整合了传统高中数学内容。与旧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增多,与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我们认为高中数学是对初中的数学

2、知识推广和引申,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和升华。在学习方法上、自学能力上、思维习惯上,都对高中学生有了较高的要求。且数学内容变得抽象,台阶太高,缺少一个缓冲过渡,所以高一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是普及教育,初中课程标准 在某些知识点的要求只是一般的要求,目前各校都忙于应付中考,极少有学校在初中阶段补充或渗透非中考内容与方法,而一些基础知识对高中学习又极为重要。且在高中阶段课时紧,每一学段进行一次结业考试,我们认为必须做好必须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工作。二、对现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分析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初中阶段安排了“数与式”、“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

3、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1数与式运算能力:难度大大降低,对有理数“、”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可以借助计算器,二次根式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因式分解仅限提公因式和公式法(而且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而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不作要求,而且每项指数是正整数。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不作要求(已知三点求抛物线解析式也属超纲内容),二元二次方程组不作要求,分式方程限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且分式不超过两个),解一元二次方程不涉及十字相乘法,根的判别式,韦达定理不作要求。不等式:限一元一式不等式(组)。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统称为初中四大函数):抽象题要求较低,函数与几何结合题要求也较低。

4、2空间与图形强调借助于材料动手操作,题目大多来源于实际,灵活性大,比以前难度增加。但几何抽象证明题要求不高,淡化证明。尺规作图只限最简单,考试中较少涉及。圆只限于点、线与圆关系,难度下降。3统计与概率淡化“术语”的记忆,不考概念;强调从统计观念解决实际题目;内容比以前增加(如方差、极差等),但难度下降较大。从上述教材内容的要求,不难看出高中与初中教材单一、直观相比,有较大的差别,自然形成了一个“台阶”。三、高中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1关于计算能力(1)运算能力差。由于初中生比较普遍地使用计算器计算,中考中也可以使用,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后在数字运算上依然依赖计算器,笔算或心算能力差。而高中(包括高考)

5、又不允许使用计算器;(2)符号(字母)运算错误率高。2关于二次方程(1)因式分解方法掌握不全。进入高中后的第一章内容就有“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而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其前提,学生不习惯用因式分解求根,大多用求根公式求(套公式),这样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影响了教学进度;(2)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没有掌握。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不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尤其当方程很复杂或出现字母系数方程时),只需借助两根的关系进行整体代换解题的问题,如“求两根的平方和”(解几中求线段长的“设而不求”)等,但学生不懂的应用相关知识解题,影响了解题速度。3关于二次函数(1)只知道二次函数的一般式,顶点式学生掌握不牢,应用

6、不熟练。这样导致在区间上处理二次函数问题时(这样的问题在高一年级教学中经常出现),不习惯于借助对称轴的位置进行研究,分类讨论能力差;(2)不会配方。造成应用配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找一元二次函数的顶点、求二次函数的最值等问题就无法解决;(3)画图方法停留在“列表、描点、连线”作图(有学生作直线时也用此法)阶段,不会借助关键点作函数的示意图,这样学生就很难应用数形结合进行解题。4关于推理论证能力(1)书写格式不规范;(2)逻辑推理论证不严密、不清晰。四、衔接教学建议(一)需要补充或强化的内容内 容具体要求代数部分1(a+b+c)的展开式 补充2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强化3立方和、差公

7、式的推导及应用补充4二次三项式的分解与配方与解方程的关系补充5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及应用补充6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补充7数形结合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图象的分析强化8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区间根)补充9区间上的二次函数补充10解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其中一个为一次或可分解为一次)补充几何部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补充2弦切角定理补充3相交弦定理补充4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补充5直角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强化6三角形的“心”的定义及几何性质强化7正多边形的边长、半径、边心距和中心角的关系补充8梯形的中位线性质强化9等比定理、合比定理补充(二)、平时的教学有意识地渗透思想方法和能力1、有意识地渗

8、透数学思想和方法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的准确计算能力4、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附:补充内容A、代数部分1.的展开式,要求补充在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运算第8节完全平方公式。例:练习(1) (2)(3) (4)(5)2、分母有理化要求补充在8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的第6节实数之后。例:练习:(1) (2) (3) (4) 3、立方和(差)公式要求补充在8年级下册第一章分解因式,第三节运用公式法之后。例: (2)已知求的值解又且练习: 设 求代数式 的值设 求代数式的值4.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要求补充在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分解因式第三节运用公式法之后例(1)把2a

9、x-10ay+5by-bx分解因式解:=(2ax-10ay)+(5by-bx)=2a(x-5y)-b(x-5y)=(x-5y)(2a-b)(2)把分解因式 (3)把分解因式解:=(x+4)(x+9) 解:=(2x-3)(3x+1)练习: 5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及应用及根与系数关系 要求补充在9年级上册第二册一元二次方程第5节为什么是0.168之后例(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k的范围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方程没有实数根解: (2)若是方程的两个根试求下列个式的值 解依题意及 练习: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_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

10、是_若方程的两根之差为1则k的值是_已知关于X的方程的一元二次方程(a)求证:不论m为何值,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若方程两根为且满足求m的值6二次函数区间的最值问题及配方问题要求补充在9年级下册第二章二次函数第8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例当时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解: 当时 当时求函数在区间t,t+1上的最小值(其中t为常数)解:配方得当时此时x=t当时此时x=1当时此时x=t+1 练习: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内-2,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对应的x值已知函数在-1,2上的最大值为4求a的值设a0 ,1x1时函数的最小值是-4最大值是0求a,b的值。7解简单的二元二

11、次方程组(其中一个为一次的)要求补充在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之后例解方程组 解由得y=2x 把代入得 方程组的解为 练习:解方程组 8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的解法要求补充在例(1)解方程解:去分母得 经检验x=2是原方程的增根 原方程的根x=1(2)解方程解: 平方得 展开得 经检验x=-3是原方程的增根 原方程的根x=2练习:(1) (2) (3) (4) B、几何部分一、等比性质、合比性质要求补充在八年级下第四章相似形第一节线段的比EDACB练习:1若,则=_ =_2如图,。(1) = _(2)若BD=10cm,则AD= _cm(3)若ADE的周长为16CM,则ABC的周长为_ABBCC

12、l1l2l3A3若,则=_,=_4若(a-b):(a+b)=3:7,则a:b= 。5已知,求(1) ,(2) 6已知:,且2b-d+5f=18,求2a-c+5e的值.二、评分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要求补充在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相似第一节线段的比之后练习:1如图,l1l2l3,则AC =6CM,则BC=_2如图ABC中,DEBC,则,3D、E分别是ABC的边AB,AC上的点,则不能判定DEBC的比例式是( )(A) (B) (C) (D)4如图,已知:E是ABCD的边AB延长上一点ED交BC于F。求证 5已知,梯形ABCD中,ADBC,AC、BD交于点O,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点F在DE上,且,求证O

13、FBC 三、直角三角形中射影定理补充在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相似形第6节。 在RtABC中c=90,CDAB于D则CD=ADBD AC=ADAB AC=ADAB练习:1如图,已知:AD是ABC的高,DEAC于E,DFAB于F。求证:AEF=B四、与圆有关的切线长定理,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要求补充在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第5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切线定理练习:1已知O的半径为4cm,PO=8cm,则过点P的O的两条切线长为_cm,这两条切线的夹角是_。2已知O内切于等腰梯形ABCD圆的半径r=5cm,等腰梯形的中位线长12cm,这梯形的周长为_面积为_。3如图PA、PB、DE分别与

14、O相切,A、B、C为切点OP=13cm,O的半径r=5cm,则PDE的周长为_cm4如图四边形ABCD的一边AB是O的直径,其余三边BC、CD、DA都与O相切若AB=12cm,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90cm,求AC、BD的长。弦切角定理练习:1如图PQ切O于A,PQBC,则与PAB相等的角有_,ABC为_三角形。 2如图,AB是O的直径,CD切O于C,AECD,E是垂足,BC与AE的延长线交于F,且AF=BF,求证:AFB是等腰三角形。3如图,ABC的A平分线交外接圆于D,交圆的切线BE与E。求证:(1)BD平分CBE,(2)ABCD=AEDE相交弦,切割线,定理1O的两弦AB.CD相较于P,

15、PA=6cm,PB=2cm,则CD=_2已知CD为O的弦,O的直径AB=10cm,CDAB于P,PA=6,PD=4,则PB=_,PC=_,CD=_,BC=_。3直径为2cm的圆外有一点P,点P到圆上的的点最短距离为3cm,则过点P的切线长为_4如图,BC是O的直径,PA、PB与O相切于点A、B,PC交O于点D,若PA=6、DC=4,则PB=_,PC_,CD=_,BC=_。5如图,AEB、ADC是O的割线,AT切O于T,AD=4、DE=2、AE=3,AT=6,则DC=_、BC=_。6如图,O与O相交于A、B,直线CD分别交两圆于C、F、E、D交AB与点P。求证PCPF=PDPE7如图,PA与O相切于点A,PC是O的割线,AD平分BAC,求证:PD=PCPB8如图,AB是O的直径,FB是切线,弦AC、AD的延长线分别交BF于点F、E。求证:ACAF=ADAE五、三角形的“四心”的定义及几何性质1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重心把中线分成2:1两段。2垂心是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3外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4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