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雷电的基础知识

上传人:z**** 文档编号:67767195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一部分雷电的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一部分雷电的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一部分雷电的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雷电的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雷电的基础知识(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部分 雷电的基础知识一、雷电灾害的严重性雷电发生时,伴随着电闪和雷鸣,雷霆万钧、令人生畏。在全球 范围内,雷电发生的频率是很高的,每秒钟就有上百次雷电;每天约 有 800 多万次雷电;一年中平均发生 30 多亿次雷电。实际上,对于 我们每个人来讲遭受雷击的概率极少, 但碰到雷电这种天气现象的情 况是很多的, 因雷击而死亡的人数全球每年可达上万人。 在雷鸣电闪 的时候, 它所产生的冲击波和火光以及雷电电流, 常会导致建筑物倒 塌、引发火灾以及造成电力、通信和计算机系统的瘫痪事故,给国民 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在 20 世纪末,联合国组织的 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中,把雷电灾害列为最严重

2、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美国将雷电列为排名第二的天气杀手。二、雷电的产生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 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 因此常伴有强烈 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 20 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 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 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 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 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 闪电的的平均电流是 3 万安培, 最大电流可 达 30 万安培。闪电的电压

3、很高,约为 1 亿至 10 亿伏特。一个中等强 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 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 放 电过程中,由于闪道中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 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 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 在雷电放电地点会出现强烈的闪光和爆炸 的轰鸣声。这就是人们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三、雷电危害方式雷电灾害所涉及的范围几乎遍布各行各业。 现代电子技术的高速 发展,带来的负效应之一就是其抗雷击浪涌能力的降低。 以大规模集 成电路为核心组件的测量、监控、保护、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电 子设备广泛运用于电力、航空、国防、通信、广电、金融、交

4、通、石 化、医疗以及其它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大型 CMOS 集成元件组 成的这些电子设备普遍存在着对暂态过电压、 过电流耐受能力较弱的 缺点,暂态过电压不仅会造成电子设备产生误操作, 也会造成更大的 直接经济损失和广泛的社会影响。雷击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四种:1、直击雷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上的某一点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称为直击 雷。它的破坏力十分巨大, 若不能迅速将其泻放入大地,将导致放电通道内的物体、 建筑物、设施、人畜遭受严重的破坏或损害火灾、 建筑物损坏、电子电气系统摧毁,甚至危及人畜的生命安全。2、雷电波侵入雷电不直接放电在建筑和设备本身, 而是对布放在建筑物外部的 线缆放电。线缆上的雷电波

5、或过电压几乎以光速沿着电缆线路扩散, 侵入并危及室内电子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等各个系统。 因此,往往在听 到雷声之前,我们的电子设备、控制系统等可能已经损坏。3、感应过电压雷击在设备设施或线路的附近发生, 或闪电不直接对地放电, 只 在云层与云层之间发生放电现象。 闪电释放电荷, 并在电源和数据传 输线路及金属管道金属支架上感应生成过电压。雷击放电于具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时, 雷电波沿着建筑物顶部接 闪器(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或避雷针) 、引下线泄放到大地的过 程中,会在引下线周围形成强大的瞬变磁场, 轻则造成电子设备受到 干扰,数据丢失, 产生误动作或暂时瘫痪;严重时可引起元器件击穿 及电路板烧

6、毁,使整个系统陷于瘫痪。4、地电位反击如果雷电直接击中具有避雷装置的建筑物或设施, 接地网的地电 位会在数微秒之内被抬高数万或数十万伏。 高度破坏性的雷电流将从 各种装置的接地部分, 流向供电系统或各种网络信号系统, 或者击穿 大地绝缘而流向另一设施的供电系统或各种网络信号系统, 从而反击 破坏或损害电子设备。同时,在未实行等电位连接的导线回路中,可 能诱发高电位而产生火花放电的危险。四、雷电的防护措施雷电防护的对象主要是建(构)筑物、设备和人员。对雷电的防 护措施主要是安装防雷装置。 防雷装置由接闪器、 引下线、接地装置、 电涌保护器及其它连接导体组成。1、防直击雷措施防直击雷的主要措施是安

7、装避雷针、避雷带(线)和避雷网。防 直击雷装置主要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组成。接闪器是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 、避雷网,以及 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引下线是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接地装置是接地体与接地线的总合。接闪器、引下线及接地装置之间必须形成电气通路。2、雷电感应的防护措施雷电感应的主要措施是是进行等电位连接。 应将建筑物内的金属 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门窗等较大金属物体 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 风管等金属物接到防雷接地装置上。 金属屋面 周边每隔 18-24m 应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3、防雷电波侵入措施防雷电波侵入的主要措施是安装电涌

8、保护器(SPD),电涌保护 器又叫做过电压保护器, 俗称避雷器。 电涌保护器的基本原理是在瞬 态过电压(雷电波)发生的瞬间(微秒或纳秒级) ,将被保护区域内 的所有被保护对象(设备、线路等)接入等电位系统中,从而将回路 中的瞬态过电压幅值限制在设备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应将建筑物架空和埋地金属管道, 在进出建筑物处与防雷接地装 置连接。4、防止雷电反击措施在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 应采 取电位连接。5、防侧击雷措施防雷建筑物第一类高于30m、第二类高于45m、第三类高于60m 时应采取防侧击雷措施,应将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30m 及以上、第二 类防雷建筑物 45m 及以上

9、、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60m 及以上外墙上的 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相连。第一类从 30m 起每隔 不大于 6m 沿建筑物四周设置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重要信息 系统中心机房的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相连。6、对球形雷的防护措施球形雷大都伴随直击雷出现,并随气流移动 ,经常从窗户、门缝、 烟囱等钻入室内。所以,预防球形雷,雷雨天不要敞开门窗;门、窗 户、烟囱等气流流动的地方用金属网格封住,并将其接地。如果遇到 球形雷,最好屏息不动, 以免破坏周围的气流平衡, 导致球形雷追逐, 更不要随意拍打或泼水。五、防雷安全工作保障1、相关法律法规防雷安全涉及各行各业、 千家万户,直接关系

10、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省防雷 工作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以法律形式赋予了气象部门专门负责 防雷安全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使防雷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 法制 化的历程。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防雷减灾管理办法3)湖南省实施气象法办法4)湖南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2、新建项目新建建筑只要在设计施工时就须考虑防雷设施并科学安装, 将有 效减少和避免雷电灾害。 按照相关规定, 新建防雷工程必须经过两项 防雷行政许可。一是防雷装置设计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报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审核; 二是防雷装置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规定 的条件和程序报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验收。 未经审核和验收的防雷 装置不得施工和投入使用,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是政府为了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 具有强制性的行政 监管作用,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3、防雷装置的检查检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 在防雷装置投入使用后, 防雷装置的所有者或者 使用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须对防雷装置进行定期检查检测, 以 对防雷装置作出公正、科学、准确的评价,确保其质量及安全性能达 到国家规范、标准的要求, 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从而避免因质量问 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