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措施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67744163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青蟹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青蟹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青蟹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青蟹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蟹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措施(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青蟹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措施 神农网(水产渔业资讯频道)讯 青蟹发病率低、产量高,上门收购的陈蟹价格每公斤达80元以上,夏蟹也达每公斤40余元,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以下是青蟹的养殖技术: 一、青蟹的养殖技术 (一)青蟹苗种放养 1.苗种来源 青蟹养殖的苗种来源,一是人工育苗;二是捕捞海区的大眼幼体(蟹苗);三是捕捉天然蟹种。人工育苗苗种整齐、纯正,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大规模生产性育苗技术尚未全面突破。在人工育苗技术尚未生产性的突破前,捕捞自然海区蟹苗和蟹种仍是目前青蟹人工养殖的主要苗种来源。 (1)捕捞大眼幼体 蟹苗捕捞:青蟹产卵于盐度较高海区,孵化后的幼体变态成大眼幼

2、体后逐渐移向河口和内湾稍低盐度环境中栖息,此时即是苗汛季节。浙江沿海在411月都可捕到天然蟹苗,其旺季是56月和89月。蟹苗捕捞方法大多采用定置网,推辑网和手抄网三种。各地根据潮流、风浪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用。 蟹苗的鉴别:在捕捞的自然蟹苗中,常有其它蟹类的大眼幼体混杂,需要鉴别和挑选,鉴别分类详见表3-4。 幼蟹培育:幼蟹培育是指将天然海区捕捞或人工培育的蟹苗,强化培育成幼蟹的过程。经培育的幼蟹,个体增大,抵抗力增强,养殖成活率较高。 (2)捕捞天然幼蟹 天然幼蟹,个体大小不一,要求捕捞幼蟹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未受机械损伤和附着物少的青蟹,浙江沿海幼蟹集中苗发期在67月中旬(又称夏蟹、梅蟹)

3、和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称秋蟹),夏蟹可以在当年直接养成商品规格,秋蟹要经过越冬后才能养成商品规格。青蟹捕后的露空时间要短,特别是夏季闷热高温的情况下更不宜露空,一般气温在28C以上时,不超过半天,25C以下时也不要超过2天,从捕获到放养时间越短越好。过长会引起死亡。 (3)青蟹种苗质量鉴别与挑选 在当地海区自捕自养的蟹苗,因环境条件基本一致,露空时间短,一般成活率高,如经长途运输的种蟹,须经严格选择,淘汰病残蟹后方可放养,种苗挑选与鉴别的方法有: 选择体质健壮的种蟹。健壮青蟹苗的甲壳呈青绿色,十足齐全,躯体完整无损伤,感官反应灵敏,活动能力强,不易捕抓;游泳足和螯足不能缺少和伤残,步足缺

4、少不能超过3个,如果步足断了一截或受伤,可把剩余的足肢在基节与座节之间的关节处折断,新的附肢会在短时间内再生出来,若不折除,残肢会流掉大量体液而造成死亡。凡甲壳,腹部和附肢有异色(如深蓝色、红棕色、铁锈色等)受刺、钩、晒伤的蟹苗质量差,以不选用为好。 无病。辩别病蟹可以从步足基部肌肉的色泽来判断,其肉色呈蔚蓝色,肢体关节的肌肉不下陷,具有弹性者为健康苗,如肌肉呈黄红色或具白色斑点,肢体关节间肌肉下陷,无弹性,则不适宜用于养殖。 剔除蟹奴,有少数蟹苗的腹节内侧基部寄生1个及多个蟹奴,蟹奴呈卵圆形,体质软以吸取青蟹体内营养维持生活,受寄生的青蟹影响正常生长和发育,故选择时应及时将蟹奴剔除。 蟹苗运

5、输 幼蟹运输工具一般为硬箩框或木箱。在底部铺一层湿草,摆上一层蟹,再覆盖一层湿草,使幼蟹不致碰伤。不要重叠太多,最后盖上硬框纱窗布,便于途中淋海水,提高运输成活率。 2.苗种放养 (1)放养规格及时间:夏苗放养一般在67月,规格为1550克(平均25克)左右,经34个月养殖后,当年能达商品蟹规格;秋苗放养一般在910月,规格在1020克,越冬养殖至翌年56月份,可达商品规格。如越冬放养数量不足,可在第二年34月再补养50100克蟹种。育肥养殖,一般910月收150200克以上并已交配的瘦蟹,养殖3040天可达膏蟹。 (2)放养密度。45月份放养50100克/只越冬蟹,每亩放苗200500只为宜

6、,如规格偏小可适当增加放苗密度,约二个月可以轮捕。此时正是夏苗苗发季节,可以放养小规格夏苗,亩放养苗种数量为每亩10001500只左右为宜。育肥养殖放养时间在810月,放养密度视环境条件可掌握在500只/亩左右为宜。 (二)养成管理 1.投喂饵料 投饵是取得青蟹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青蟹的生活食性掌握合理的喂养技术,才能有效发挥滩涂围网养蟹的优越性。青蟹的食料要充分利用天然饵料在池内的繁殖或通过网目进入池内的饵料生物。青蟹以肉食性为主,喜食贝类和小型甲壳类,可投喂活体蓝蛤、短齿蛤、鸭嘴蛤等低值贝类,一些滩涂原先就是一些低值贝类的生长繁殖区,应加以保护和利用,同时还可移入一些环节动物(如沙蚕)

7、及小型底栖甲壳类,自繁能力强,青蟹又喜食,这些都是青蟹良好的活体饵料。另外,小杂鱼虾及淡水种的贝类(如螺蛳)、人工配合饵料等可作为缺饵时的补充。 根据青蟹昼伏夜出的觅食习性,人工投喂最好在傍晚进行。投喂量要视季节、潮流、水质和池内的自然饵料情况来掌握,一般来说海区水温适宜(1825C)时及大潮汛期间可以加大投喂量,可按池内蟹总重量的5%10%投喂,在小潮汛及多雨季节气候异常时应少量投喂。投饵场所应在边滩均匀播撤。投喂后要检查青蟹的摄食情况,第二天发现有剩饵应暂停投喂,查明原因。 2.水质管理 大潮汛期海水能自然进出,池内水体能得到充分交换,不存在水质问题,在小水潮到来前夕,检查修复土坝的渗漏水

8、,加高溢水口高程,蓄满水位,一般保持水位在滩面上0.5米左右,遇大暴雨时,让溢水坝溢出上层淡水,以防海水盐度突然下降而致青蟹发病。 (三)日常检查 滩涂围网养蟹的成败之关键是设施的抗风浪能力以及防逃措施和效果。因此,养殖者必须每天巡逻看管,在每次退潮后都要检查土坝有否渗水或漏水、围网桩是否有倒塌,围网有无破损,发现问题就应及时修复,青蟹在夜间活动频繁,涨潮时也容易刺激越网逃跑,当潮水溢坝时,青蟹绕围网四周转,如围网有破洞,成群青蟹向此逃跑,此时应立即修复破网衣。另外在小潮汛池内水质不良时也容易使青蟹挖洞逃跑,也要引起注意。 滩涂围网养青蟹的敌害生物主要有鰕虎鱼、中华乌塘鳢、指马鲅等,常在青蟹蜕

9、壳期间残食,所以在养殖期间,可在每个大潮汛期在退潮后干池捕捉,清除敌害,但可保留鲻、梭鱼类在池内,有利于清理池底油泥及残饵,并能与青蟹和平共处和增加额外产量。 (四)收获 潮间带围养青蟹要适时收捕,采取轮捕措施,捕大留小,捕肥留瘦的方法,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9月份是青蟹的交配季节,要适时将雄蟹收捕,因为雄蟹经多次交配后,肉质消瘦,降低肉蟹的食用价值,并随之出现大批死亡现象,交配后的雌蟹,约经3040天的饲养便可成膏蟹,若任其过熟会导致抱卵蟹,也会降低价值。另外海区水温下降,围养青蟹越冬比较困难,也要求适时收捕,一般年份要求要10月底前将池内青蟹收捕完毕,围养青蟹的收捕方法有:(1)灯光照捕,

10、根据青蟹在夜晚间喜欢爬池边或潮水习性,可用灯光照明,以抄网捞起的方法;(2)干池手捉和耙捕:徒手摸捕是古老而又实用的捕蟹技术,蟹体不会损伤,但要有熟练的技术。用蟹耙耙蟹。可将蟹基本收净,比较省时,但蟹易受伤,操作时要小心轻耙。捕起的青蟹要进行捆绑,防止互相钳咬致伤。夏天高温时应存放在荫凉潮湿的地方,天冷时则盖上水草保温。 (五)混养 近几年来,青蟹单养类型已不多见,特别是在潮间带围养青蟹者则是多品种混养,混养类型比较复杂,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适当混养其他经济种类,能起净化底质,形成和保持池内适宜的生物结构,创造一个宜于青蟹与混养品种共同生活和生长的生态环境,目前混养品种有鱼、虾、贝、藻10余种。(

11、1)虾类:如中国对虾、长毛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刀额新对虾和池内自繁的脊尾白虾等品种。虾苗的放养规格要求经暂养后的3厘米以上苗,放苗量一般在10002000尾/亩左右,生长速度比在潮上带虾池快,水温适宜时,放苗1个月后便可开始起捕。(2)鱼类:主要品种有:鲻、梭鱼类、黑鲷、弹涂鱼等,池内凝聚的有机物质为这些鱼类的优良饵料,一般放苗量在20500尾/亩不等;(3)贝类:主要是混养一些底栖性贝类,如缢蛏、泥蚶、毛蚶、菲律宾蛤子、青蛤等;如混养缢蛏为例,放苗滩涂面积以掌握在池塘面积的20%以下为宜,养贝涂面每年要轮休,选择平坦的中央滩面经深翻、平整后即可放苗,每亩涂面放苗量在3050千克为宜。(

12、4)藻类:台湾的青蟹与江蓠(台湾称龙须菜)混养比较普遍。混养适量的藻类,能吸收消耗水体大量的溶解有机质,并能增加水体的溶解氧,更有利于池内青蟹与其他经济动物的生长。 混养应注意的事项:(1)混养的密度不宜过高,品种不宜过多,应以养殖青蟹为主,日常管理方法也按养殖青蟹的方法进行,如混养其他品种过杂和过高密度,则成了喧宾夺主而影响青蟹生长。(2)选择混养品种时要根据池塘条件,特别是池底质条件类型是符合养殖品种的栖息,如跨年度养殖品种则不可取,特别是鱼类品种,一般不能在围养池内越冬。进行移养的伤亡会很大,只能是提高放苗规格,在低温来临前能够起捕者的符合混养条件。 二、青蟹病害防治 1。白芒病瘦蟹因为

13、海水盐度突然变低不适应,致使步足基节的肌肉呈乳白色,严重者步足流出白色黏液。 2。红芒病青蟹步足基节的肌肉呈红色,步足流出黏液。此病多涌现在卵巢较丰满的“膏蟹”中,也是因为池水突然变清,涌透压等生理机能不能适应引起的。 3。饱水病青蟹的步足基节和腹节的部位呈水肿状。 以上3种病,经调节池水的盐度,轻者能得到节制。 4。褐班病(甲壳溃疡病)病蟹甲壳上有数目不定的黑褐色溃疡性雀斑,腹部较为常见,溃疡处有时呈铁锈或被火烧焦的样子,所以也叫做壳病或烧焦病。早期病症为一些褐色雀斑,雀斑的中心都稍凹下,呈微红褐色。到晚期,溃疡雀斑扩展,互相连结成为形状不规矩的大斑,中心处有较深的溃疡,边缘变为黑色。溃疡通

14、常达不到壳下组织,在蟹子蜕皮后就可消散,但可继发性感染其余细菌病或真菌病,引起病蟹死亡。 预防办法:主要是在蟹的捕捞、运输、饲养进程中操作要细心,避免受伤,放养密度不要太大;发现蟹病后及时隔离治疗或除掉。 治疗方法:用氟哌酸0。05%混入饲料中,制成药饵,延续投喂5天左右。 5。蟹奴寄生在蟹的腹部,身体分蟹奴外体和内体两部分。前者通常称为孵育囊,暴露在宿主体外,呈囊状体柔软、形大,致于蟹的腹节不能将其包被而露在腹部之外。后者多数呈根状细管,伸入缩主身体各部分的组织中,用来吸收营养。被寄生的雄蟹躯体瘦弱,雌蟹卵巢发育不良,不能养成膏蟹。 防治方法:选种苗或检查蟹时,把蟹奴剔掉。在蟹池内发现有蟹奴

15、寄生时,用0。7微克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倾泻全池,进行消除。 6。名荷(儿)头状部侧偏,固着的一端称吻端,相反一端称峰端,两边由5片壳板组成。最顶端的一对称背板,生吻端基部的一对称盾板;峰端壳板一块包左右侧,其中线上有纵脊一道犹如山峰故称峰板。各壳板之间有软膜相连,间片盾之间有外套的启齿。体外观似白兰花蕾。茗荷常附着在青蟹鳃部,如果池水盐度较高,久未蜕壳的蟹,经常鳃附着很多茗荷,影响青蟹正常呼吸,严重者窒息死亡。 防治方法:青蟹池下降盐度,或加大换水量,投足饵料促使蜕壳,青蟹蜕壳时会将茗荷一起蜕掉。 7。蜕壳不遂症此症是指青蟹的头胸甲后缘与腹部接壤处已涌现裂口,而不能蜕去旧壳,导致蟹的死亡。在养殖中因此病,影响成活率。其基因大致有:水中氧气不足,青蟹蜕壳时耗氧要比正常时高好几倍。在水温25氧气充分时,每次蜕壳只需1015分钟。但氧气不足时蜕壳需延长12小时,甚至因蜕壳不而死亡。与青蟹蜕壳的必须物质,如钙质、甲壳素,蜕皮素等有关。池水盐度高,换水量少,久未蜕壳,而引起蜕壳艰巨。 防治方法:在蟹池中设法调节最适应的盐度,加大换水量,维持水质新鲜氧气充分。在池中投入少量石灰。在饲料中添加含钙丰盛的物质。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