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新医改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7680879 上传时间:2022-03-3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6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行业报告新医改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行业报告新医改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行业报告新医改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行业报告新医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业报告新医改(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行业报告:新医改目标:通过研究新医改,分析医改演变路径,弄清医改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分析未来可能存在的投资机会。目录第一部分:回顾历史,分析新医改背景21.医药卫生行业基本情况21.1医疗服务行业基本属性21.2制药行业基本属性31.3医药流通行业基本属性32.医改回顾42.1 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医改第一阶段:让权放利42.2 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医改第二阶段:医改深化42.3 2003-今:新一轮医改43.全球对比53.1市场主导代表:美国53.2政府主导代表:英国64.新医改背景74.1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导致看病难74.2政府卫生费用投入不足导致看病贵74.3非典触发94.4医改转折

2、点-20069第二部分:新医改政策解读111.已经出台的重要医改政策112.政策简要解读112.1 本轮医改的亮点和突破点112.2 本轮医改的基本框架和内容112.3 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6第三部分:新医改对医药行业的影响181.对行业需求影响:政府支出增加,医改政策刺激医药消费需求181.1 回顾,近几年政府对医药卫生投入逐年增加181.2 未来三年五项重点改革:投入8500亿元补需方、补供方201.3 医保扩容保证未来需求201.4 判断:新医改背景下,需求将保证中国药品市场将迎来黄金十年212.分子行业进行分析,寻找值得投资标的242.1 医疗器械:受益于基层医疗机构带来扩容242.2

3、医药商业: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高242.3 中药饮片:行业日趋规范262.4 化学药、中成药、生物制品:结合疾病谱的变化寻找投资标的26第一部分:回顾历史,分析新医改背景1. 医药卫生行业基本情况行业中的经营实体构成:1.1 医疗服务行业基本属性医院和医生在产业链中具有极强的议价能力1)70%以上药品通过医院渠道流向最终消费者,医疗服务供给不足,导致了医院和医生在整个行业垄断地位,医疗服务的供应商制药企业、医疗器械等相对于医院和医生议价能力不强。中国药品终端市场格局:70%以上药品通过医院渠道流向最终消费者医疗服务供给不足:19782008年间,中国卫生总费用增加了101倍,其中个人的卫生开支增

4、加了225倍,而同期医生和护士数目的增加却分别只有1.8倍和3.1倍。年份卫生总费用(亿元)人数医疗机构合计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个人卫生支出执业医师注册护士执业医师注册护士1978110.2135.4452.2522.52609608405223609608405223200711289.502297.103893.725098.6617146701653297171467016532972)医生和患者具有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特点,医生具有的专业技术水平导致了医院和医生相对议价能力极强。3)分管部门设立了很高的行业准入门槛,导致新进入者的威胁很小。对外,基本没有国外的医疗机构能够获准进入中国;

5、对内,民营医疗机构数量少,监管部门设立较高标准。4)医疗服务特殊属性:不仅是商品更是权利。生命是无价的,资源是有限的。医疗卫生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假设,由于公共品、外部性、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垄断等将引起市场失灵,医疗卫生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因而需要政府介入。医药卫生服务特点:a.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b.较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c.消费者的不理性;d.自然垄断和规模效益;e.机构以非盈利为主;f.宏观效率和微观效率不尽一致;g.健康关系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参与政策制定者李玲观点)1.2 制药行业基本属性1)集中度不高,行业内部竞争较为激烈;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共有4696

6、家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但销售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了数量上的80.09%;销售规模上10亿元的企业在数量上只占了1.52%。 中国制药业的集中度远低于世界资料来源:SFDA2)对外开放程度极高,全球前二十大企业均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占据了高端医药市场。2009年样本医院销售金额前20位中:外资企业有13家,平均增长39%;合计份额为19.5%资料来源:SFDA2009年样本医院销售金额前20位中:国内企业有7家,平均增长42.8%;合计份额为8.6%;3)制药行业的下游有零售和医院两个方向。对于医院方向,医药行业处于弱势,议价能力不强1.3 医药流通行业基本属性1) 集中度不高,行业竞

7、争极为激烈;我国现有药品批发企业1.3万家,营业额超过5000万元的只有500家,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的只有32家。中国医药商业的毛利率高,但是费用率也很高,利润率水平偏低,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比重就远远高出美国。2) 由于历史原因,国内市场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市场,各个区域龙头多为当地企业;3) 无论面对上游制药厂商和下游医院,均没有太大的议价能力。2. 医改回顾30年医疗卫生改革与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粗略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比较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又是和当时改革开放的整体战略和阶段性特征紧密联系的。2.1 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医改第一阶段:让权放利1979年,时任国家卫

8、生部部长的钱信忠号召“卫生部门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这已被认为是启动医改的第一句话。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和其他领域的改革一样,核心思路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的自主权,基本上是复制国企改革的模式。由于当时的大背景是百废待兴, 医疗卫生还不能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政府财力也极为有限,于是改革的手段从最初就十分明确 “给政策不给钱”。经济改革背景:a.人民公社制度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型;b.企业以扩大自主权为方向的改革医改:a.人民公社解体,使得之前发挥巨大作用的合作医疗失去基础,使得占总人口70%的农民,在医疗保障出现长达20年的真空,直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广在结束这种状况。b.扩大自主权也应

9、用到全国卫生机构,医院的趋利机制越来越强。在财务补偿机制方面,大幅缩小财政补偿的比例,增加业务收入的比重,医院院均业务收入1980-1987年增加了4.1倍,1987年医院业务收入占院均总收入73.5%,远高于1980年的57.34%,国家支付院均差额预算拨款1980年占总收入23.87%,而到了1987年仅占10.18%。评价:解决了医院微观效率低下、服务供给不足问题;增加了医疗服务的有效供给,医院数量增多。但是负面影响也存在,即政府放弃了对医疗卫生投入的责任;医院营利动机越来越强;农村医疗服务能力薄弱。2.2 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医改第二阶段:医改深化1992年春。随着新一轮的改革浪潮

10、的掀起。国家卫生部再次号召“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医院要在“以工助医” 和“以副补主” 等方面取得新成绩。此后。点名手术、特殊护理和特殊病房等新事物像雨后春笋般在医疗系统涌现 同时。卫生系统的内部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改革的争论日渐兴盛。经济改革:1994年分税制、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医改:分税制的实施,加剧各地区间医疗卫生不公平,农村卫生相对进一步弱化。国企改革,推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2005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38亿人。评价:此阶段正是看病贵的形成阶段,1996-2000年本来时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人均卫生费用增长却是最快。而2003

11、年非典彻底暴露这一时期问题。2.3 2003-今:新一轮医改背景:从2002年的“十六大”开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中国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即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长到3000美元的阶段定位为“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 医改:看病难和看病贵矛盾不断突出,强化政府责任成为医改指导思想,政府大幅提高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 全球对比医疗卫生体制模式,基本可分为两种: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3.1 市场主导代表:美国美国是全球最市场导向的医疗卫生体制。1980年以来美国医疗费用迅速增长,20

12、07年美国医疗卫生费用占到GDP16%,人均医疗费用超过7000美元。但是美国医疗体制的效率是比较低的,首先其健康指标在发达国家中比较落后,其次医疗保险覆盖人群有限,目前仍有50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占总人口的20%。尽管美国的医疗体制是发达国家中最市场化的,但是在其卫生费用中政府支出占46%。目前,美国政府为穷人和老年人提高的医疗保险已经难以为继,政府财政负担越来越重,一方面由于在市场主导的医疗服务体系下,政府无法控制医疗服务的成本和价格;另一方面反正是政府买单,医院和患者都有过渡消费倾向。简单刻画美国医疗体系的三个特点。一是昂贵,2007年美国医疗支出占GDP的比重约为16%,为OECD主

13、要成员国中最高并且支出的上升速度也为主要发达国家中最快;二是尚未实现全民覆盖,目前约有4700万人尚无医疗保险,约占总人口的15%。个别州实现了全民医保覆盖,例如马萨诸塞州提供医疗保险的补贴并要求所有居民必需参加医疗保险;三是商业保险主导,注意到接近60%的人群依靠商业保险,而商业保险支付的医疗支出占全部医疗支出的36%,为OECD国家中最高。政府保险主要通过Medicare和Medicaid等项目,针对老弱残孕穷以及急诊医疗需求。人均医疗卫生支出(美元,2006)美国医疗保险覆盖情况(亿人)注:Medicare 是美国政府主导的主要面向65 岁及以上人口的医保计划。Medicaid 是美国政

14、府向低收入人群提供的医保计划。美国医疗保健开支去向(10亿美元) 3.2 政府主导代表:英国政府医疗保险模式,政府来举办保险,向医疗机构购买服务,加拿大、瑞典、挪威、台湾地区都是这样的模式。还有政府医疗服务模式,政府直接举办医院为公众提供医疗服务,但也并不是全免费的,而是老百姓支付起的服务,像英国、丹麦、希腊、香港都是这样的模式英国实行全民医疗服务体系,即国家直接办医院,为公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有钱人需要特殊服务可以去私立医院。这种模式下,英国实现了全民免费医疗,普及面广费用也低。此办法虽然注重公平,但是效率比较低,排队是普遍现象,看病需要等很长时间。4. 新医改背景4.1 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导

15、致看病难截止08 年,我国共有医院19244家,床位403.87 万个,平均每千人0.015 个医院,0.31 张床位,医疗水平和设施配备较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医院数量、床位数以及医生和护士的数量增长都较为缓慢。现有医院数量情况我国医务人员和医疗设施情况大量医疗需求未得到满足资料来源:中投4.2 政府卫生费用投入不足导致看病贵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政府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仅为20%。为保证公立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政府允许医疗机构通过药品加成销售的方式,弥补其运营成本的补偿不足。加上不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从而形成了普遍存在的“以药养医”的医院补偿机制。卫生总费

16、用构成(单位:%)数据来源:卫生部欧美绝大部分国家的药品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在10%14%之间;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这个比例达到25%,在我国,药品费用在门诊费用中占比达到50%,在住院费用中占比也超过40%。在目前我国医院收入结构中,财政补助比例小于10%,医疗服务收入约占50%,药品收入一般占医院总收入的40%左右。我国公立医院收入结构资料来源:中投证券人均卫生费用占消费支出翻番30年来,我国人均消费支出增长了27.64倍,人均卫生费用增长了64.13倍,人均卫生费用占消费支出的比例由78年的3.59%提升到2006年的8.16%,翻了两番。4.3 非典触发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并

17、没有直接带来医疗卫生的发展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领域存在较大问题。SARS的爆发凸显了卫生领域问题的严峻性。4.4 医改转折点-2006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抓紧研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医改在2006年转向,决非偶然。首先,2006年医改方向的重大转折。是我国改革指导思想的转变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直接结果。改革开放三次大争论:第一次1984年,争论焦点,要不要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成果体现在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积极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二次1990-1992年,争论焦点,要不要搞市场经济,成果体现在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上;第三次2004-20

18、06年,争论焦点,国企改革、收入差距、医疗卫生等,成果体现在十六大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伴随改革整体指导思想的调整,2006年医改方向出现重大转变。高层为医改定调:“以公益性为方向”、“政府主导”。其次。2006年医改方向的重大转折,也是应对20多年来积累的社会矛盾的一个突破口。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健康。当前。医疗领域存在的问题,绝非单纯医院或者卫生系统一个部门的责任。实际上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多方面积累的社会矛盾在卫生领域的综合反映。片面地追求GDP的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职业病泛滥和传染病卷土重来:市场监管不力造成的食品卫生问题泛滥;收入

19、分配不平等造成的医疗服务不公平;转型期的社会问题带来的人群生存压力过大和健康透支等等。这些都在客观上加重了医疗领域问题的严重性。第三。 医改之所以在2006年出现转折。是因为在这一年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都已凸显在人们面前。经过20多年来的市场导向改革。在医疗事业总量迅速发展的同时。 “看病难” 和“看病贵” 的结构性矛盾不断突出,市场化导向改革的优势已经充分显现。缺陷也充分暴露。第四。医改之所以在2006年发生转折,还取决于我国已经具备足够的财力。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接近40 000亿元。 比上一年增长8 000亿元,这一增长数字已经超过20世纪80年代1年的财政收入总额。根据我们的估算

20、,即使按照“英国模式” 建立全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每年的政府支出也不到3 000亿元。只占财政收入的7。这一年重大事件:2006年3月1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为题。以数倍于前几次计划(规划)的篇幅,系统地阐述了发展卫生事业的规划目标。强调“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强化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责任。建立各级政府间规范的责任分担与资金投入机制”;调整了“九五计划” 中“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社会化” 的方向。2006年6月。 中央正式批复成立多部委医改协调小组;2006年9月,该小组由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及财政

21、部等l1个部委联合成立。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和卫生部部长高强任双组长2006年l0月l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和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2006年l0月23日, 国家卫生部有关医改新方案制定的9个研究课题面向全国进行招标。2006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35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就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

22、标,“强化政府责任”。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06年l1月23日。国家卫生部部长高强撰文指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保证人民群众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程度的重要标准。必须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2006年12月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第二部分:新医改政策解读1. 已经出台的重要医改政策2008.10.14 国家发改委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进行公示。2009.4.6中共中央 国务院

23、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4.7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2009.8.18 卫生部联合其他9部委,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2010.2.23 卫生部联合其他5部委,发布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同时卫生部印发了关于确定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及有关工作的通知2. 政策简要解读2.1 本轮医改的亮点和突破点第一个亮点是在定位上回归到健康本位,将健康作为民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过去的主要为解决看病问题,到现在为保障人民健康,这应

24、该是一个非常大的战略转型。第二个亮点是从医疗卫生本身的规律出发,强调“公益性”。以前在医疗领域的改革一定程度上主要照搬了经济领域的经验,违背了医药卫生本身的规律,所以这些经验在医疗卫生领域常常并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这一轮的医改强调“公益性”,无论是改革方案的设计,还是卫生制度的建立和服务体系的建立,都要以维护公益性作为一个出发点。第三个亮点是立足国情,“双管齐下”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我国现有的医疗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也存在很多问题。比较好的方法是“双管齐下”,也就是说一方面扩大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和覆盖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对基本医疗卫生的投入。所以目前的定位就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由政府提供

25、,大病医疗通过社会医疗保险,包括职工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第四个亮点是强调改革方案的综合配套,强调制度的建设,并不是某一个单项的政策。这一次的改革俗称“一个目标、四梁八柱”。目标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四个体系的建设和八项配套的措施。第五个亮点是有一些新的举措和新的决策方式。这次的方案提出了一些以前没有提出的措施,比如,提出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过去我国只有基本药物目录,没有基本药物制度。2.2 本轮医改的基本框架和内容一个目标、四梁八柱、五项近期重点一个目标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四梁: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1、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26、建设。2、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3、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4、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八柱:完善体制机制1、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2、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3、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4、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5、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6、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7、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8、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五项近期重点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一个目标建立覆盖城乡

27、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基本步骤是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当务之急入手,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再到2020年实现总体目标。四大体系四大体系是本轮新医改的主体内容,它们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四大体系包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以及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2.2.1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工作的核心是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强调的是政府的公共卫生职能,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划等原则,

28、体现了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责任的基本思路。我们认为这一体系的建设将全面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卫生执法监督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并切实提高初级卫生保健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和健康教育水平。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倾斜及提高公共卫生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将促进城市医院、专科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对医药行业而言将极大地推动疫苗行业及诊断试剂行业的发展。2.2.2 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是此轮新医改中的一个难点,究竟由谁来提供公众基本医疗服务、各层级医院职能如何定位分工,是新医改重点讨论的部分。方案此次明确提出“坚持非营利性

29、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以及“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改革思路,确立了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采取分级医疗的方式,使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网络。医疗服务体系中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将是未来政府财政投入的主要方向,包括基础设施及医疗设备的采购,因此首先受益的将是医疗器械行业。随着未来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对医药商业渠道广泛、配送能力强的医药企业和普药生产企业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2.3 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目标是以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为原则,从重点保

30、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提高保障水平,核心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此次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缩小各保险之间的保障水平差距,解决各类最需要医疗保障的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具体措施包括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覆盖就业人口,重点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及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重视解决老人和

31、儿童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水平,适当增加农民缴费,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困难人群参保及其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提供补助,筑牢医疗保障底线;有条件的地区还将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将体现政府责任,大幅增加我国医疗卫生费用的投入,进而由支付能力的提升带动医药消费市场容量的扩大,也即新医改带来的市场扩容效应。医药生产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及医疗器械制造企业都将是受益者。另外对大病的重点保障也使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特药、专科药生产企业受益。2.2.4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改革是除医疗

32、服务体系改革外的另外一个重点和难点,新医改对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案指出,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由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我们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将对医药行业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产品能否进入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如何定价、如何在各省参与招标,这些问题都将是企业面临的新挑战。总的来说,药品供应体系的

33、改革将有利于普药生产企业和医药流通业的全面整合,快速提升医药行业的集中度。八大支柱八大支柱主要解决新医改过程中所面临的机制和体制问题,是实现四大体系和总体目标的必要支撑。八大支柱具体包括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其中,强调由政府主导的投入机制及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等关键改革方案是成功建立四大体系、实现新医改最终目标的重要途径。近期

34、五个重点新医改将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入手,在2009-2011年要重点解决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明显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第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报销的体系。2009年,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

35、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第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用年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第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从2009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到2011年不低于20元。第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

36、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这些重点既是当前的工作任务,也是具体的改革措施,将对医药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和行业格局变化产生直接的影响。近期五项重点的具体内容五大改革内容措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一、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1.三年内,城镇职工、居民、新农合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用两年时间,将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实现医疗保险待遇与企业缴费脱钩3.2009年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将大学生纳入其范围。二、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1.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至120/人/年。2.将城镇职工医

37、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三、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1.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2.2011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1.简化救助资金审批发放程序2.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3.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五、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1.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2.允许参加新农

38、合的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简化到县域外就医的转诊手续。3.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探索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就地就医、就地结算办法。4.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六、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1.2009年初公布基本药物目录七、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1.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机构公开招标采购,并由招标选择的配送企业统一配送。2.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在国家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基本药物统一采购价格,其中包含配送费用。3.

39、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八、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1.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由卫生行政部门规定。2.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3.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九、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1.三年内,2000所县医院建设2.2009年完成,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改扩建3.三年内,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新建、改造4.对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

40、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十、医务人员培养1.乡镇卫生院,36万人次2.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6万人次3.村卫生室,137万人次十一、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2.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药品收入不再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的补偿渠道十二、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1.大力推广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2.鼓励地方制定分级诊疗标准,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十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1.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

41、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3.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4.2009年开设中央电视台健康频道十四、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2.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3.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4.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5.农村改水改厕十五、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1.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十六、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1.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十七)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1.鼓励地方探索注

42、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十八)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1.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2.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十九)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1.要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2.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3.公立医院改革2009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2.3 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第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公立医院改革。一方面,公立医院改革是重中之重。公立医院改革是整个医改关键的环节,所有其他体系的建立和配套

43、政策的落实,都依赖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成功,因为我们现在公立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力量,看病难、看病贵和老百姓的抱怨,最直接体现在医院这个层次,而且医院改革和其他各项医药卫生改革都有密切关系,绝大部分医药卫生改革的措施,最终都要通过医院这个平台来实现。对于医疗保障制度而言,提高覆盖面和覆盖水平,要靠制度的建设,但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靠公立医院的改革。否则保险方和医院方不断在博弈,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最佳的利用,保障水平越高,资金浪费越多。对于基本药物制度的改革,研发、生产和供应要靠相关政策解决,但是最根本问题是,医院要有动力主动使用基本药物和控制药物费用,这要靠医院改革来实现。如果便宜的、廉价的

44、、可靠的药生产出来,医院不用,这个制度也是形同虚设。而发展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涉及现有医疗资源的重新布局,重新调整公立医院的职能,尤其是医院是发现传染病等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载体,也是基层医疗的后盾。 另一方面,公立医院的改革也是难中之难。为什么现在还要试点呢?就是因为医院改革的方向还没有非常明确,到底给公立医院的定位是什么?而这个不明确来源于这次医改方案其实没有确定中国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模式,我们只讲了需要哪些体系,比如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医疗服务,药品供应等,而任何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都有这些东西,这些体系如何组织起来,也就是医疗卫生制度的模式更为关键。而这一点在这次医改方案中是没有明确的,只

45、是明确了短期内“双管齐下”,也就是同时抓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但未来的医疗卫生制度的模式是什么,在医改方案里没有明确。没有明确当然有其难处,因为各个方面的争议太大,很难达到共识。第二个重点和难点是农村医疗发展。“三农”问题是长期困扰中国发展的问题。促进农村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如何让农民有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不仅仅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而且为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健康的人力资本。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是全面发展的瓶颈,因此发展农村医疗是这次医改的又

46、一重点。第三个重点和难点是方案落实的综合配套。医改涉及面太广了,是一个系统社会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一个环节没有处理好,就可能影响其他方面,以往改革成效受限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落实中综合配套不足。因此这也是此次医改的一个重点。但是综合配套是非常难的,因为涉及到的利益方多,协调的难度非常大。这次医改的方案,本身体现了综合配套,是整体改革,但是都是原则性的,每一个提法都有专业的研究背景,同一个原则也可能有不同的解读,可能带有部门的利益,都可能以其认为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解读。医改落实的关键是各项配套政策的综合协调,目前还没有看到具体的实施政策,这将会是非常大的挑战。这次医改方案的设计由16个部委共同

47、参与完成,几乎研究了2年的时间。这一方面说明审慎,也一定程度上说明部门协调的难度。执行应该比设计涉及更多的协调问题,尤其是细节问题,医改能否顺利推进,就要看各部门如何来配套协调。第三部分:新医改对医药行业的影响1. 对行业需求影响:政府支出增加,医改政策刺激医药消费需求1.1 回顾,近几年政府对医药卫生投入逐年增加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近30年来,我国卫生费用逐年提高,平均年增长17.6%,到2008年,医药卫生总费用13216亿元,同比增长20.52%。卫生总费用(亿元)及增长率数据来源:卫生部2000年以后政府卫生支出绝对值和占总卫生费用比例齐增长个人支出占总卫生费用的比例在2001年达到最高

48、,为60%,随后不断下降,到2007年降低到45.2%。与此同时,社会支出和政府支出在总卫生费用占比中不断提高。政府支出在总卫生费用占比最低点为2000年的15.5%,此后不断提高,到2007年政府支出已经提高到20.4%政府卫生支出(亿元)及占总卫生费用的比例数据来源:卫生部总卫生费用占GDP比例未来可能继续提高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不低于5%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要求。发达国家如英国为8%、德国为11%、美国则超过了15%。30年平均来看,我国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大概在4.07%,到2008年已经占到4.52%。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2007年发达国家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据WHO

49、统计:当政府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小于20%时,其卫生系统绩效也比较差, 我国相当长时间低于20%。在新医改阶段,这个比例已经达到20.13%,这有利于刺激医药消费需求的增长。1.2 未来三年五项重点改革:投入8500亿元补需方、补供方未来三年医改用于五项重点改革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入3318亿元,其他资金需要地方政府投入。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181亿元,将根据医改工作进展陆续下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也要尽快安排并及时拨付资金。未来三年中央政府投入的比重在明显加大增加的8500亿投入,有三分之二是用于需方,三分之一用于供方。投入供方的钱,其着力点也主要是

50、用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人员的服务能力与水平,使供方能够更好地向需方提供服务。投入重点向中西部倾斜,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逐步均等化,这是一个明显的特点。同时,越来越多的补助项目也对东部地区进行了补助。1.3 医保扩容保证未来需求医保覆盖面扩大政策背景:7月13日,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中医药局等五部委联合签署下发了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的文件2004-2008年新农合参合人数8.14亿,2009年增加到8.3亿。医保支付水平提高2008年新农合资金来源2010年新农合筹资水平上调到每人每年150年,由此带来的资金扩容量约415亿元。从2009年下

51、半年开始,新农合补偿封顶线(最高支付限额)要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2009年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 如果按目前城镇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以后的医保报销上额将达到10万元左右。降低医保基金的结余率,提高医保统筹效率2008年,城镇基本医保支出2084亿元,同比增长33.4%。2008年,医保基金的结余率达到31%,自2001年以来,平均结余率为26%,超过发达国家控制在10%以内的平均水平。政策背景:7月13日,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中医药局等五部委联合签署下发了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

52、疗制度的意见的文件新农合当年基金使用率必须达到85%,结余不能超过15%,累计结余不能超过当年的25%。如果结余太多,就要用出去,比如可以进行“二次补偿”。1.4 判断:新医改背景下,需求将保证中国药品市场将迎来黄金十年过去10年,整个药品市场规模从1572多亿增长到6194亿,CAGR(00-09)约16.46%,但是08、09年药品销售增速加快,分别达到24.4%、21.5%。近十年我国药品终端市场规模及增幅(单位:亿元)资料来源:SFDA08年以前整个药品市场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97年、98年启动的2亿多城镇职工医保。而08年以后的高速增长,则来源于1)从07年开始,启动了城镇居民医保,

53、每个居民大概是300元,2亿多人有600-700亿城镇居民的医保,也会在今后带动城市社区药品消耗;2)03年开始的对8亿多没有医保的农民逐步覆盖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每个老百姓交20元,中央政府交40元,地方政府交40元,构成了新农合资金,拉动了8亿多农民的药品消耗,参合人数也是在07年得到较大提高。年份地区参保人数(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保收支(亿元)合计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基金收入基金支出累计结存在职职工退休人员200412404904533595780.0 4627.0 4493.0 2005137831002237616969.0 5401.0 6066.0 20061573

54、21158041521747.1 1276.7 1752.4 2007223114291180201342046002214.2 1551.7 2440.8 20083182211826199961498850083040.0 2084.0 3432.0 年份开展新农合县(市、区)(个)参加新农合人数(亿人)参合率(%)当年基金支出(亿元)补偿支出受益人次(亿人次)2004 333 0.80 75.20 26.37 0.76 2005 678 1.79 75.66 61.75 1.22 2006 1451 4.10 80.66 155.81 2.72 2007 2451 7.26 86.20

55、346.63 4.53 2008 2729 8.15 91.53 662.31 5.85 SFDA预测在2010年-2019年未来的10年药品市场增速为18%-20%,到2019年将达到3万多亿。支撑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为:人口老龄化,人均用药水平不断提高,疾病谱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扩大药品消费需求,新医改政策刺激医药消费需求。1)人口老龄化。在目前6千亿药品消耗里有接近60%是老年人在消耗,上65岁以上的老人有1亿多。我们看2020年65岁以上老人会从现在的1亿多增长到2.48亿,2050年会达到4个亿。未来10年老年人口上升到2亿多,整个药品消耗基数则增长一倍多。2)人均用药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

56、药价水平不高, 97%的药品是仿制药,10年中国人均用药水平可反映药价,在50美元左右,相当于是美国、日本的七分之一。整个人均用药水平在未来10年会持续上升。现在很多企业特别是大的上市公司,也不断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在1万多家公立医院鼓励创新,临床的急症、重症、疑难杂症只有创新药才能缓解痛苦。中国创新药的加大使用,使得药价的平均水平也在提高。3)疾病谱变化。在10年以前,用药最多的是感冒药、胃肠道药、皮肤病用药。而近年来,发现很多农民用高血压药,会得中风,得肿瘤,发现很多村或者县用药量支出提高非常快,这就是疾病谱变化,大城市更是这样。我们知道感冒发烧、胃肠道和皮肤用药都是便宜的药,不会花很多钱

57、,但是提到肿瘤、高血压、脑血管的药价很贵。近年在肿瘤,心脑血管、神经系统也比较容易诞生出创新药、现代中药,所以我们看到在辉瑞、罗氏跨国公司很多重磅炸弹药都是出自这些领域。4)城镇居民医保的扩大,以及新农合8亿多农民医保扩容。根据以上四个因素,我们觉得未来的中国药品市场将迎来黄金十年。重点关注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扩容带来的需求在整个药品市场里面,主要有三个终端,1)医院终端是指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市场,2)药店终端是指所有城乡的零售药店,3)第三终端是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所等医疗机构和社区终端(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我国已建成农村药品供应网点55.4万个,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8、(站)2.6万个,乡镇卫生院3.9万家。随着基层医疗体系的完善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启动实施,社区医疗机构的药品消费还将出现明显增长。2009年,据南方所测算,我国药品第三终端的销售额约为1014亿元,同比增长约26.7%。历年药品第三终端市场规模(单位:亿元)资料来源:SFDA随着政策的支持,基本药物使用、转诊制度、政策支持设备配置,包括人员的工资待遇改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未来10年医院保持增速的同时,医疗保障制度将以较低水平覆盖8亿多农民和2亿多社区居民,这将提高这部分消费者就诊率和支出,所以面向这些消费者的第三终端的收入面临高速增长可能。而为了达到低水平覆盖的目的,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必不可少

59、,因此基本目录药物在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将快速增长。总的来看,整个药品市场在新医改形势下,将在未来保持较快增速,结构上则可关注第三终端。得益于新医改政策,对8亿多农民,2亿多城镇居民有了医保之后,将拉动常见病、多发病,包括康复性慢性病药品急剧增长。2. 分子行业进行分析,寻找值得投资标的2.1 医疗器械:受益于基层医疗机构带来扩容对于医疗器械行业,医疗机构是医疗器械的主要需求方。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分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诊所。其中占总医疗结构数量7%的医院,接受了50%就诊份额;社区服务中心(站)、卫生院以及诊所接受了另外50%的就诊份额。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医疗消费分配非常的

60、不合理。医疗消费不合理的背后是医疗资源布局的不合理,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占到了90%以上,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资源较为匮乏,医疗器械的匮乏就是突出的例子。而从目前医改的政策取向上看,未来将有大量的患者从医院转移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因此,社区服务中心站和卫生院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重点放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上。我们认为这部分需求为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两个增长点,一个是原有医疗机构仪器的更新换代的需求;另一个是新增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国内的医疗器械供应商的产品恰恰是针对这部分市场。总体来讲基础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的政策对医疗器械行业是利好,但是我国医疗器械市场非常分散,上市

61、公司不多而且资质一般。万东医疗的X光机和新华医疗的消毒灭菌设备在国内低端市场的占有率第一,而这两类设备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配备设备,因此这两家公司有望在国家加大投资中收益;鱼跃医疗的听诊器、血压计以及部分康复设备和科华生物的部分诊断仪器也是基层医疗机构的配备设备;科华生物诊断仪器的毛利率不高,但可以拉动高毛利率配套诊断试剂的销售。医疗器械市场分析资料来源:卫生部、国家发改委2.2 医药商业: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高医药流通行业现状医药商业是医药制造业和医院等终端之间的桥梁,靠赚取流通环节的价差来赢利。而以药养医和药价虚高成为医疗体制的主要矛盾后,打击医药商业贿赂和限制药价业成为政策治理的主要手段。

62、可以看出,目前一方面政府严格限制部分药品价格,另一方面原材料、人力成本上涨导致药品出厂价的上涨,同时制药公司纷纷建立自己的销售商业公司。因此我们判断,中小医药流通企业的经营压力较大,未来将走向倒闭或者被商业巨头合并。当然这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在美国和日本,医药分销企业的集中度非常高,实现了规模化的集约式经营。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集中度却很低,经营的效率低下,表现为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平均毛利率高于美国的流通企业而净利润率却低于它们。可以判断未来医药流通企业的整合在所难免。我们认为由于政府限价措施严厉,整合后的商业公司赢利点将有可能由赚取中间差价转换到一种类似于现代商业物流公司的模式,依靠数量取胜。因此我们认为医药商业行业面临一个转折点。我国医药商业企业集中度变化中、美、日三国医药分销企业集中度比较资料来源:SFDA南方所2.3 中药饮片:行业日趋规范中药饮片行业是一个较小的行业,上游是中药材,下游是医院、药厂、快速消费品等。多年来,饮片行业一直处于无序竞争中,不过今年饮片企业GMP认证的强制推行,小包装中药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