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汇总大全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67674402 上传时间:2022-03-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艾灸疗法汇总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艾灸疗法汇总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艾灸疗法汇总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艾灸疗法汇总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灸疗法汇总大全(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艾灸疗法汇总大全 分类:艾灸养生 艾炙疗法汇总,艾灸的主要应用方法 一、艾炙疗法 1 肠胃不太好:艾炙足三里、神阙、关元。 2 扁桃体炎:用艾条炙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3 大便不爽:艾炙(悬空炙)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4 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炙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炙。 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炙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 6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再艾炙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用艾

2、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炙治疗,用四眼艾炙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炙,还有用单眼炙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炙。 8 糜烂性胃炎:用四眼艾炙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炙,还有用单眼炙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炙。 9 高血压:艾炙大椎和百会。 10 治疗便秘:炙神阙、关元、足三里。 11 早泄:可以艾炙关元、中级、八髎穴。12 霉菌性阴道炎:艾炙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效果很好,就可以隔天一次了。 13 宫颈糜烂:艾炙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艾炙治疗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14 子宫肌瘤:可以艾炙治疗,需要长

3、期坚持,可以艾炙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 15 肾虚:应该艾炙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 16 十二指肠溃疡:艾炙的话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 17 肩周炎:可以艾炙或直接炙更好,还可以炙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 18 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炙和通窜部位艾炙。 19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艾炙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 20 宫颈炎:可以用艾炙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 21 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

4、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 22 预防经常感冒,艾炙最有效果,艾炙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炙的方式或隔姜炙的方法。 23 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 采用按压方式治病的一种针)对面部美容也有较好疗效。 针刺时间,每次需留针15分钟左右,隔日一次,20次为一疗程。 灸法美容可单独运用,也可与针刺配合使用。灸法美容宜采用悬灸法,即用药物艾条间接灸,忌用直接灸法,如艾柱灸、隔姜灸等等。灸法有消除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美化肌肤,增强体质的作用。除面部穴位间接灸以外,还可配合保健灸,可选用肺俞、合谷、曲池、肝俞、膈俞、脾俞、肾俞、神阙、三阴交、阴陵泉、血海等

5、穴位。 三、保健灸法 保健灸法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灵枢经脉说:“灸则强食生肉”。说明灸法有增进食欲,促进机体生长的作用。“若要安,三里莫要干”。这一养生名言至今仍脍炙人口。灸法之所以保健,主要在于它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灸法是以经络、脏腑等理论为指导,利用某种易燃材料或药物,在穴位上或患处烧熏,借其温热性效能,通过经络的作用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外治方法。灵枢经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针、灸、药各具特点,各有其局限性,而灸法的特点在于弥补针、药之所不及。其对于使用针、药等方法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或用于保健方面,往往奏效乃至神效。正如明代李延医学入门中曰:“凡病

6、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保健灸法的常用穴位及方法: (1)足三里灸: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补脾益肾、调和气血的功效。多灸此穴,以预防中风,为中、老年人保健要穴。用于预防中风,在平时可单灸足三里,有中风先兆时可配合绝骨穴。古人多采用化脓灸,有“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的谚语。灸此穴有预防老花眼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艾灸足三里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白细胞、红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免疫力。 (2)神阙穴:神阙又名脐中,属任脉,为保健要穴,灸此穴,具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益气延年之功效。其方法有隔姜灸、隔盐灸,每次35壮,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次以感到

7、局部温热舒适,稍有红晕为度。 (3)气海穴:气海又名丹田,属任脉经,为保健要穴。常灸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作用。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 (4)关元穴:关元也称丹田,属任脉经,为保健要穴,具有温肾固经、补气回阳、通纳冲任之功效。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 (5)身柱灸:清心宁神,降逆止呕之效。多采用温和灸法,用烟卷大小的艾条,每次510min,隔日1次,每月不超过10次。 (6)风门灸:风门为足太阳膀胱经穴,有宣肺解表,祛风通络之功效,主治一切风证,多用于预防感冒,采用隔姜灸法,在感冒流行期间,每日灸1次,每次510min,连灸10天。 (7)中脘灸:中脘为任脉经

8、穴,胃的“募穴”,八会穴之一。具有健运脾胃,补中益气之功效。常用隔姜灸、温和灸。每日灸1次,每次59壮,连灸10天。 临床上保健灸法,除上述穴外,还有大椎穴、膏肓穴、三阴交穴、命门穴、肾俞穴、曲池穴、阳陵泉穴及“伏天穴”等。 从保健灸的几个主要腧穴来看,足三里一穴属阳明经,古代很多文献均谓其有强壮及助消化的作用。如中藏经曰:“三里主五劳羸瘦,七伤虚寒空”。其次如关元、气海穴,不少文献认为有强壮作用,医学入门:关元主诸虚损”。类经图翼:“关元主诸虚百损”。可见长期施灸上述穴位,能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培肾固本、强壮全身,从而达到保健延年的效果。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直下3寸,即小腿胫骨前缘外侧、膝关节

9、下四指宽处。中医认为,人体中的足三里是一个滋补强壮穴位。针灸该穴位,可治疗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高血压、贫血、虚弱、下肢瘫痪、膝关节疾病等。 拍打足三里,可以刺激穴位,除了起到与针灸相同的效果外,还能提高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由于人体的衰老与微血管闭塞、微循环障碍有关,因此拍打足三里还能起到防止衰老的作用。 古人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说的就是使用艾灸进行家庭自我调治。灸法四季皆可,尤以冬季为宜。孟子中曾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孔子也说过“无病自灸”的话,可见艾灸这种保健方法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存在了。宋史里还记载着一则故 a.化脓灸 也称瘢痕灸、着肤灸、打

10、脓灸。古代多用此法,因艾炷大,如枣核,要求一、二次灸成,令发灸疮,致皮焦肉烂,痛苦不堪,人多畏惧,不愿接受。现代仍有沿用此法者。如有些地方防治哮喘、慢性气管炎,专门在三伏天灸背部腧穴,大炷烧灼,致令成疮,称为打脓灸。效果虽好,但一般医者多不主张急于求成,而改为小炷多次的缓和方法,代替了大炷灸法。徐徐灸之,日久见功。 操作技巧:首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安置体位,审定穴道,用75%酒精棉球消毒,然后也可以用紫药水或红药水或用笔点个小点,打个记号,取极细之艾绒,做成麦粒大小 (比麦粒稍大也可以)的圆锥形艾炷,然后把它直立旋转于穴位之上,再用香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着,使之均匀向下燃烧,第一壮燃至一半,知热

11、即用手指按灭;第二壮不去艾灰仍在原处,燃至大半,知大热时即按灭。第三壮燃至将尽,知大痛时即迅速按灭;同时医生可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按摩或轻叩穴道周围,可以减轻痛苦。如灸数次,然后再灸就不太痛了。耐心灸至十余壮后感觉一热即过,却无甚痛苦了,连灸多次,不数日即能达到化脓之目的。或不化脓只要这样长期施灸,也同样收效,可免炮烙之苦,现在都采用此法。 临床上灸关元穴可治缩阳症,或遗精、早泄,一次可灸二、三百粒。用小艾炷灸至三百壮时,约有5厘米5厘米皮肤起红晕,3厘米3厘米组织变硬,2厘米2厘米(即中心部)被烧黑。初灸时尚觉灼痛,以后一热即过,没有痛苦,反觉舒服。每次少灸几壮, 只要长灸,照样有效。用这

12、种灸法,初灸之后,局部变黑、变硬、结痂。下次再灸就在硬痂上施灸。如果化脓,可以按压,排出脓液再灸,如果痂皮脱落,可以用敷料复盖,等结痂后再灸。至于灸疮化脓,多属无菌性,勿须顾虑,这和一般疮疖或创伤性炎症不同,未见发生过什么问题。只要溃疡面不弥漫扩大,就可连续施灸。如果化脓过多,溃疡不断发展,脓色由淡白稀薄,变为黄绿色的脓液,或疼痛流血,而且有臭味,即为继发性感染,可以用外科方法处理,很快就会痊愈。一般说灸疮化脓,是属于良性刺激,能改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千万不要一见化脓就顾虑重重,影响施灸,通常灸疮不加治疗,约30天左右就自然痊愈了。但化脓灸后要用敷料保护,以防继发感染

13、和摩擦。化脓灸适应症:哮喘,慢性胃肠病,体质虚弱,发育不良,慢性气管炎,肺结核,阳痿,遗精,早泄,缩阳症,其他慢性病、顽固性疾病均可使用,也可以试灸于癌症。尤其适宜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b.非化脓灸 取麦粒大小之艾炷,如上述方法在穴上燃烧,知痛即去掉或按灭,每穴一般灸三、五壮,局部发红为止,最多起小水泡,一般不致化脓,不须处理。如果施灸过重,起大水泡,可以用消毒针穿破放水,如需连续施灸,可在原处再灸,用这种方法比较方便,必须常灸,每次多灸几穴,才能收效。现代日本医者多用此法,应用很广,凡是灸法之适应症,均可用此法施灸。根据我们临床实践的体会,化脓灸和非化脓灸,只是程度上的不同,酌情使用,亦无需

14、严格区别。 2.间接灸法 也叫隔物灸,间隔灸,即利用其他药物将艾炷和穴道隔开施灸,这样可以避免灸伤皮肤而致化脓,另外还可以借间隔物之药力和灸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取得更大的效果。此法早已被广泛利用了,常用的有: a.隔姜灸法:是用姜片做间隔物。生姜入药,辛温无毒,升发宣散,调和营卫,祛寒发表,通经活络,治风邪寒湿。取新鲜姜和艾结合起来施灸,既能避免直接灸遗留瘢痕的缺点,又能和生姜发挥协同作用,有相得益彰之效。操作技巧:首先要选择大块新鲜生姜,切成比五分硬币略厚的大片(约一分多厚,太厚不宜传热,太薄易烧伤,厚薄要均匀。用针点刺许多孔,以便热力传导),艾炷不宜过大,如蚕豆或黄豆大即可,艾炷勿过于紧实

15、,过紧则燃烧时间长,热度过高,过于松散,则燃烧太快,易脱掉火星。每点燃一个,尚未烧完就在旁边接续一个,使之引燃,这样对于下一个艾炷就不必再点火了。随着久的面积不断扩大,就产生连续不断的温热刺激,热一大片。否则艾炷过大,先燃上部,下边不热,后来接近姜片则热力剧增,就会发泡。隔姜灸发泡,是技术错误,特别是颜面部更宜避免。每次可放23个姜片,灸23个穴道,灸妥后再换新穴,多则忙不过来了。如果灰烬和残艾积累过多,则予以清理,从新放艾炷施灸,在施灸中即便病人不叫痛,也应不时拿起姜片看看颜色,移动姜片,因为有些病人局部神经麻痹,知觉迟钝,最易施灸过度,发生水泡。一般每片姜烧过二、三壮觉热以后,更应当心,专

16、心致志,勤动勤看,以局部大片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17、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

18、进行。 9.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施灸取穴参考表 科名 病名 主穴 配穴 用法 内科 高血压 涌泉、百会、曲池、足三里 头痛头晕:风池、大椎; 温和灸:每穴灸 15-20分钟,每日、悬钟 健忘失眠:神门、肾俞; 肢麻:外关。 1-2次,15次1疗程。 脑动脉硬化 足三里、悬钟 头痛头晕:风池、大椎; 肢麻:

19、外关。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1次,15次1疗程。 中风后遗症 1.百会、天窗、肩与、 曲池、足三里; 2.百会、承灵、曲鬓、悬钟、阳陵泉 软瘫:气海、肝俞、脾俞 硬瘫:中脘、巨阙、肝俞 口角歪斜:地仓、颊车 肢麻: 隐白、神庭 温和灸:每灸15-20分钟,每日1次, 15次1疗程。两组主穴交替使用. 头痛 通天、悬钟、太冲、痛点 合谷、太阴、阳陵泉、涌泉.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钟每日1次,15次一疗程. 冠心病 内关、心俞、膻中、厥阴俞、曲泽 天突、中脘、神堂、鸠尾. 温和灸:每穴灸 15-30分,每日1-2次,10次1疗程。 低血压 百会、足三里 心慌: 心俞、内关. 温

20、和灸:每穴灸20-30分每日1次,外关 髋关节痛: 环跳、风市 内 科 类风湿性关节炎 大杼、曲池、血海、大椎 至腰俞段 可参照风湿性关节炎 温和灸:每穴灸 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 外科 冻疮 局部阿是穴为主、气海、膈俞、血海 腰膝酸软: 肾俞、腰阳关、大肠俞 少食乏力: 脾俞、胃俞、足三里 大蒜捣烂,敷患处,隔蒜灸,每穴反复5 次. 前列腺炎 中极、关元、会阴、气海 急性: 三阴交、阳陵泉、复溜 慢性: 肾俞、足三里、太溪、大敦 遗精: 精宫、命门 温和灸:每穴灸20-30分,每日1欠,10次1疗程 痔疮 长强、承山、二白、陶道、患处 合谷、太阴、阳陵泉、涌泉 温和灸:每穴1

21、5-3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 风疹 曲池、血海 奇痒: 风池、膈俞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6次1疗程. 湿疹 1.大椎、曲池、血海、患部 2.膈俞、委中、三阴交(两组换用) 剧烈刺痒: 风池、阴陵泉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 神经性皮炎 曲池、血海、患部 痒甚: 阴陵泉、三阴交 血虚: 隔俞、足三里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 痤疮 合谷、曲池、内庭、阳白、四白 生疮、便秘: 阴陵泉、天枢 支向月经不调生疮:血海、三阴交 雀啄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 妇 科 月经不调 关元、血海、三阴交 月经

22、先期: 归来、中极 月经后期: 气海、足三里 月经先后不定期: 行间 温和灸:每穴15-20 分钟,每日1次,5次1疗程. 痛经 地机、关元、三阴交 疼痛按拒按: 合谷、中极 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5次1疗程. 乳房胀痛: 归来、太冲 腹痛喜按: 肾俞、气海 闭经 关元、归来、三阴交 腰膝酸软: 脾俞、肾俞、足三里 情志抑郁、易怒: 太冲、肝俞 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5次 1疗程. 崩漏 隐白、大敦、关元、三阴交 血紫有块:血海、太冲 身倦无力: 百会、气海 血虚:膈俞、脾俞 腰膝腿软: 肾俞、太溪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 次,7次1疗程. 带下病

23、隐白、气海、带脉、次 白带清稀: 脾俞、命门、足三里 带下黄稠: 阴陵泉、行间 温和灸:每穴灸 15-3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 产后少乳 乳根、膻中、少泽 乳房肿痛: 期门、太冲 体质虚弱: 气海、足三里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5次1疗程. 妇 不孕症 关元、肾俞、月经量少、色淡: 气海、温和灸:每穴灸 科 足三里、三阴交 膈俞 经前乳房胀痛: 内关、太冲 形体肥胖: 丰隆、阴陵泉 15-2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 胎位不正 至阴、隐白、三阴交 每穴温和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灸至胎位转正为止. 绝经前后 肾俞、心俞、三阴交、脾俞 五心烦热: 太溪、然

24、谷 浮肿便溏肢冷: 关元、命门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 九、艾灸的现代应用 实践证明,人们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加人体抗病能力,以抵制病邪的侵袭。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由于灸能益气温阳,而人身的阳气有卫外而为固的作用,若能使阳气保持常盛,正气充足,则病邪不易侵犯,身体就会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经络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中医认为其主要作用是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补气益血, 协调脏腑,从而达到预防早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老年人多阳气衰退,应

25、宜施艾灸起到补火助阳,振奋精神的作用。正如扁鹊心书云:年四十气衰而起居乏,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六十阳气大衰,阳痿,九窍不利,上实下虚,涕泣皆出矣,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著名医学家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这是说三十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三里可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衰弱现象。由此可见,艾灸确为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的好方法。 艾灸足三里可增强人体脾胃消化功能、常灸肺俞和增强肺的功能,并可预防感冒和肺结核。常灸气海,可以补气。常灸大椎、管元、命门可以壮阳等。常灸膏盲,则可防百病,甚至具有抗癌、防癌作用。 冬春季用艾条熏屋,能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预防感冒,且杀菌无死角;夏秋季熏屋,能抑制虫卵滋生。(使用方法:15M2的房屋,封闭门窗,点燃3支艾条施熏,2小时后再开窗通风换气)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