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阅读分析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67647563 上传时间:2022-03-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0年高考阅读分析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年高考阅读分析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年高考阅读分析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2010年高考阅读分析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高考阅读分析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0年高考阅读分析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吉林省特级教师 赵秋羽(一)高考文言文选材特点:近五年选材均是以二十四史为主的人物传记,但是,选材重点由前几年的史记汉书转向南北朝及唐宋史书,难度有逐年增强的趋势。全国卷I卷卷新课标卷宁夏2005年北史史记2006年南史史记2007年后汉书新五代史新唐书韦丹传2008年宋史廖刚传宋书王昙首传晋书嵇绍传2009年北史魏德深传宋书郭原平传宋史朱昭传2010年史传类(稍难)史传类(稍难)史传类(稍难)(二)人物传记的结构特点1.介绍人物身世,概述人物性格;2.讲述具体事例,图解性格特点;3.直接间接评论,表明作者观点。例如:

2、2008年全国2卷:三、阅读文言文,完成810题。 (介绍人物身世,概述人物性格:)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译文】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王弘的小弟弟。年轻时有学问和品德,被授予著作郎,不去就任。兄弟分割财物,昙首只拿图书

3、而已。被征召为琅邪王大司马的属员,跟从大司马修复洛阳园陵。与堂兄王球一同拜见高祖(曾良策注:刘裕);当时谢晦坐在高祖旁边,高祖说:“这个人既是贵族又有大德,却能够在军营里委屈他的志向。”昙首回答说:“已经跟从了神明英武之师,自然使得懦弱的人树立志向。”谢晦说:“仁慈的人果真有了勇气。”高祖听了高兴。来到彭城高祖在戏马台大会宾客,参加宴会的人都写诗;昙首最先写好,高祖看完后,于是问王弘:“你的弟弟与你相比怎么样?”王弘回答说:“如果只让他做平民百姓,家里怎么能住得下他。”高祖大笑。 (讲述具体事例,图解性格特点:)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

4、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

5、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译文】昙首有见识、智慧和气度,喜、怒不表现在脸上,闺阁之内和和睦睦的样子。自己手里不拿金子和玉器,家里妇女也不得以此作为装饰和玩物,如果不是俸禄和赏赐所得到的,不从别人那里接受一丝一毫的东西。太祖任冠军将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任府功曹。太祖镇守江陵,昙首自功曹迁为长史,又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非常赏识他,对太祖说:“王昙首深沉刚毅有器量局度,具有宰相之才。你遇事都应

6、该同他商量。”等到即位后,任命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人,以及讨平谢晦叛乱,昙首出力最多。谢晦被平定后,皇上想要封赏昙首等人,正赶上宴会聚集在一起,皇上举杯劝酒,乘机抚着座椅说:“如果没有您兄弟二人,这个座椅就没有今天。”当时封赏的诏书已经写成,拿出来给昙首看,昙首说:“近日的事情,叛乱将要形成,凭借陛下英明快速决断,所以罪人才被诛杀。我等虽然得以仰借天光,报效微薄之力,怎么可以乘国家发生灾难之时,以此作为自身的幸运。陛下虽然想要偏袒我,面对秉笔直书的史臣怎么办?”皇上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所以封官的事就搁置了。当时王昙首的哥哥王弘担任录尚书事,又担任扬州刺使,昙首被皇上宠爱信任,在两宫任职。彭城王

7、义康与王弘在一起任职,心里常常怏怏不乐,又想得到扬州刺史的职位,在言语上也表现了出来。因为昙首在朝廷任职,义康担心他分了自己的权力和职位,更加不高兴。昙首一再乞求皇上到吴郡任职,太祖说:“哪有想要建造大厦而遗失栋梁之材呢?贤兄接连多次称自己有病,坚决辞去州官职位,将来如果同意了你的请求,这个职位不是您又是属于谁呢?哪有到吴郡任职的道理。”当时王弘长期生病,多次请求辞职,皇上不答应。昙首劝王弘分出府中一半的兵力给义康,义康才高兴起来。 (间接发表评论,高度赞扬人物) 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译文】元嘉七年,昙首去世。太祖为他

8、的死而悲恸,中书舍人周纠在一旁侍侯,说:“王家将要衰败,所以贤能的人先死了。”皇上说:“简直是我家衰败罢了。”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三)试卷考查内容1. 实词虚词的词义(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8年全国2卷)A. 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 (实词)B. 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实词)C. 乃能屈志戎旅 乃:于是 (虚词)D .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但:只是 (虚词)【答:C。却,表示转折关系】2.通假字(2009年全国2卷)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飧盐饭

9、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译文】郭原平,字长泰,宋朝会稽郡永兴县人。他生性孝顺,为人正直宽厚,乐于行善,总是处处先人后己,不贪图计较个人的私利。郭原平很孝顺,他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侍养父母。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

10、:赐与。(禀性)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闲娴:熟习。)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直值:价钱,报酬。)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爨:做饭(爨:做饭(项脊轩志殆诸父异爨)【简析】A禀:禀受 禀性 禀告。3.词类活用:例1:2006年高考(全国卷)(11)把第1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简析】(1)“一人之毁而去臣”,“去”是使动用法,使我离开。例2:2008年宁夏卷(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译出大意只给50%分,另外50%分赋在解词上。)。(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

11、,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2)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诺驰诣行在所。【不久朝廷又有向北征伐的战役,征召嵇绍。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蒙受风尘,接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北征”的“北”,译成向北,属于名词作状语。例3:夫食为民天,民非食而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2006年湖北卷)(3)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粒”应该名词作动词解,为吃饭、吃粮食之意。(4)光武难其守。(2006年天津卷)译文:光武认为防守河内很难。难,意动用

12、法,认为很难。(5)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2006年天津卷)译文: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降,使动用法,让投降。4.文言特殊句式例1:2006年高考(全国卷)(11)把第1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2)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翻译成“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它的结果呀。”例2:2009年高考(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

13、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

14、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

15、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省略句:因从(之)而居住者数百家。答:馆陶境内的老百姓,全都悲伤乃至下泪,于是跟随他到贵乡居住的有几百家。例如3:吾为物(虫)所苦,亟起索烛照。(2006年浙江卷)我被小虫咬得难受,(你)赶快起来拿蜡烛来照照!用“为所”作标志的被动句,其他语言标志的以及无标志的被动句,在翻译时都要给予注意。5.人物性格的分析例1:2009年高考(全国1卷)(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D)常为诸县之最(

16、叙述兵器数目之多的客观事实)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未尝辄敢出门(叙述他人之事)诣阙请留德深以贵乡文书为诈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使者所为,非百姓事)A. B.C. D.【简析】考察百姓拥戴处,其余则不合题意。兵器数目、赵君实、使者均非百姓。6.文章内容的理解(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A. 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B. 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象无事

17、一样。C. 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D. 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简析】本题名为“分析和概括”,实乃翻译的对号入座。试比较原文: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

18、。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 C. 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可知错在“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7.文言语句的翻译例1:2009年高考(宁夏卷)(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译文: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高尚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低下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简析】翻译正确,才给一半分;另一半是词语的确切解释。如本句“所以”“垂” “不朽”“大行”“细名”(四)文言文阅

19、读解题方法1.了解基本词义:120个实词实词:文言的阅读的关键,是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其测试重点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出题范围虽然很难确切划定,但是大致以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为基础: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

20、、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2.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主要考查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已知信息(如教材中信息)进行科学的猜测、选择、推演,从而破译出文言语境提供的未知信息,考察课内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推断能力。文言文试题选材内容多为人物传记,所以,其中多有共同之处。一些实词在各种选段中反复出现:如有关官职任免升贬的:拜、迁、除、擢、转、调、徙、谪、左迁、征、召、举、辟、起家、贬、黜、罢等;有关拜见的:觐、拜、诣、造、访、谒、过等。文化常识词语,如弃市、坐罪、用事、当国、孝廉、丁忧(遭遇丧事)等。3.课内外知识的迁移:(课外问题努力与课内知识相联系)例如:200

21、6年高考(全国卷1)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萧)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译文】何远,字义方,是东海郯县人。梁武帝即位后,何远为后军将军鄱阳王萧恢的录事参军。何远与萧恢的关系一向很好,在府中竭尽心力,知无不为,萧恢也推心置腹,倚仗他处理事务,关系亲密,十分信赖。他迁任武昌太守。何远本来风流倜傥,喜好行侠仗义,到这时才杜绝交游,对亲朋的馈赠,丝毫不受。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

22、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译文】调任东阳太守。何远处理政务时,对豪强富户恨如仇敌,对贫民百姓视如子弟,因此,特别为豪强所畏惧。他在东阳任职一年多,又被受罚者所诬告,因此被免职还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译文】他的清廉公正,确实是天下第一。他先后出任数郡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当他离开东阳归家,数年间口不谈荣辱,士大夫们更以此赞赏他,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B远本倜傥,

23、尚轻侠 尚: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解析】答案:(C)A项:善:友好。正确,有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一句为证。B项:尚:崇尚。正确,有促织“宫中尚促织之戏” 一句为证。C项:视:爱抚。错误,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 一句当“对待”讲 。D项:多:称赞。正确。结合语境推断:何远做官时,妻子饥寒如下贫,归家后,口中不谈荣辱,所以,士人因此更加称赞他。所以,课内知识的迁移则是回答此类问题的关键。虚词: 2009年考试大纲规定,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共计18个。例如:高考(全国卷)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

24、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B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因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D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文言虚词主要靠结合语境来推断虚词含义。【解析】答案:(B)。两个“之”,虽然都是助词,但用法不相同。“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翻译为“担任宰相的职务获得审查官吏的名声”,“之”表明是偏正关系;“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翻译为“想要不给秦国,又担心秦兵到来”,“之”表明是主谓关系。所以选(B)。所以,课内知识的迁移同样是回答虚词问题的关键。4.推断生僻词语意义的方法对有些生

25、僻的词语只好采取推断的方法来理解含义,最终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1) “负箧曳屣”借字形推求词义。汉字是表意性质的,象形、会意、指事及形声等造字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字形推求词义。如 “箧”,看“箧”字形,有竹头,有匡形,形近字有“筐”,箧当是与筐相类的竹器,意思为“小箱子”。如:“负箧曳屣”。(2) “管仲正衿再拜曰”借成语推求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常见成语(或词语)的语素来推求古汉语实词词义。如“管仲正衿再拜曰”,联系成语“正襟危坐”,则可理解“严肃地端正而坐”,因为“襟”“衿”相类也。(3) “论道陈谟(m)而已,不宜复烦以剧职”借互文修辞来推求词义。文言文中,词句结构整齐划一,相互对称呼应的情况

26、甚是多见,所以可联系上下文看其意义相近或相反而推求词义。如“2008联考卷”11题中的“论道陈谟(m)而已,不宜复烦以剧职” 。“论道”的意思比较清楚,谈论治国的方法;“陈谟”的意思比较含糊。但是,“陈”的意思好理解,陈述、论述,与“论”同义, “道”“谟”也应该同义。果然,“谟”的意思“谋略”。(4) “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借句子结构推求词义。借助句子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个词语的词性,进而推求该词词义。如北京卷7题中的“若”。“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若”字,是做连词“假如”还是做代词“你”。“若一人有疾”这一分句中,已经有了主语“一人”,因此可以断定,“若”不可能充当主语

27、,由此可以判断“若” 翻译为“假如”。(5)“太子课民稼穑”依靠上下文语境脉络和逻辑,以已知信息猜测、推求未知信息。如“2008联考卷”11题中的“太子课民稼穑”,“课”怎么翻译?与我们上课相关联,是学习,还是教导?逻辑上不通。因为太子既不会学习种地,更不会教人种地,但是太子可以督促人种地,这样理解就完全正确了。3.翻译文言语句的方法:从考查的特点和目的出发,高考中的文言文翻译总是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只能是一种次要的方式。这里说的直译,是指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包括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和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而意译,则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和

28、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高考固然要求考生能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文言材料的内容,但更要求考生能从微观上理解文言文字词句式等语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因此要采用直译的方式,但遇到难以直译或直译后表达不出原文意蕴时,也可酌情采用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讲究的是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准确无误,忠于原文,不随意增删内容和改变风格;所谓达,指的是译文语句通顺,语意明确,行文规范;所谓雅,指的是文句流畅,鲜明生动,具有文采。对考生来说,信和达是主要的、基本的要求,雅是较高的要求。目前高考中的文言文翻译多是从前面阅读材料中选几个句子进行翻译,因此翻译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通读文言阅读材料,并借助选择题的选

29、项整体把握文意,为翻译局部的语句打好基础,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第二步,按照词序,逐词落实,进行一句句对译。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第三步,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翻译具体方法可以概括为“留、补、换、删、调”五个字。(1)留: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古代国名、朝代名、年号、人名、地名、官名、政区名,以及器物、度量,典章制度等专名之称。这些词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例如:2009全国1卷。11.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

30、麾者。译文:有个狡猾的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互相往来勾结密切,先后来到馆陶做令长的人,没有不受他们指挥差遣的。其中,员外郎、赵君实、郡丞、元宝藏这些词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2)补文言中的省略句,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补出省略的内容。如:“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安徽卷)其中“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省略了主语“君王”,翻译时需补出来:(圣明的君王在位而百姓不受冻不挨饿的原因,不是君王能亲自耕种使他们有饭吃,亲自织布使他们有衣穿,而是能为他们开辟增加财富的途径。)如: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全国2卷)(其)父丧既终,(郭原平)自起两间小

31、屋,以(之)为祠堂。(3)换:1)文言文中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已变成复音的要换成复音词。如:奚足以语文事?哪里够得上谈论文章的事情?(湖南卷)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要误合单音词。例如上例中的“语文”,就不能当作现代汉语中“语文课”的“语文”,在例句中它是两个词,“语”是谈论,“文”是文章。2)文言文中与今已有差距的简练说法,要参照文中语句的含义换成今天的说法。如:焚百家之言。不宜把“言”译为“话”,而应译为“记载言论的著作”。又如: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里的“言”不是“说”,而应译为“用文字表述、记载”。文言中有不少用语,现代虽然还用,但已不是古代的意思,翻译时都应换用与之相应的现代说

32、法。如:先帝不以臣卑鄙(译为地位低,见识浅),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译为旧事,前例)。“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2006全国卷(在几个郡待过,遇见会引发贪欲的事,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心性,妻子儿女挨饥受冻,如同极贫穷的人一样。)其中“妻子”译为“妻子和儿女”是一个重要的给分点。诸如:藩篱(边防)、布衣(平民)、三尺(法律)、会猎(会战)、更衣(上厕所)、山陵崩(死)、填沟壑(消灭)、金城千里(钢铁般城防),如果照直译出,反而不顺,甚至与原意不符。这时就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换种说法,以使译文前后衔接,上下贯通。(4)删:文言中有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没有和它相当的词,

33、或者没有必要译出,勉强翻译反而不顺,对这样的虚词就可以删去不译。例如句首的发语词、句中的语助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的助词等虚词,均可略去不译。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课文)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课文)一些铺叙繁笔,可凝缩删减来叙述。如:席卷天下、囊括四海、包举宇内、并吞八荒。可缩译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5)调:近年来高考文言文翻译十分重视古汉语特有句式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的考查,翻译这些语言考查点时,都要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要求调整过来。例如: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课文)(3)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2006年全国卷)译文: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未之有”,宾语前置,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用法,依“未有之”的顺序来译。这是文言文高考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倒装句,还有一些其他的类型,复习时都要给予注意。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