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研究(共3527字).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67638913 上传时间:2022-03-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研究(共3527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研究(共3527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研究(共3527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研究(共3527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研究(共3527字).doc(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研究(共3527字)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研究 摘要:歌唱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由于近年来招生取消了歌唱的面试考核,学生入学时歌唱水平参差不齐,给歌唱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保证小学和幼儿园师资培养的高质量,应该借鉴国内外学校音乐教育的先进理念,从学前教育专业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以及音乐教育的特点出发,从节奏、律动、音准等音乐基础能力的训练着手,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以达到提高歌唱教学的效果与水平的目标。关键词:学前教育;歌唱;节奏;律动;音准近年来,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取消了音乐面试考核环节,因此,入学的学生中有40%的学生出现歌唱走调,不会听伴奏,有的甚至

2、不敢张口唱歌等问题。为什么这么多的学生不会唱歌呢?其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1)有70%的学生在中小学的音乐课中从来就没有好好的唱过一首歌,因为觉得音乐课不重要,唱与不唱影响不了升学。2)有90%的学生对乐理知识根本不感兴趣,觉得枯燥无味,因而对节拍、节奏、音的长短都一窍不通。3)在中小学音乐课考试中,学生可以随便唱一首歌曲,不论唱得好不好,老师都会给个高分,无需当心音乐课不及格。4)中学音乐课以欣赏课为主,学生多是模仿、跟唱学会唱歌的,由于无人指点,往往不能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5)有30%的学生出现音准问题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发声方法,在歌唱时都是用“白嗓”来发声的,因此,当音域到达小字二组的d或e

3、时,就出现了喊叫或走调的现象。针对以上种种原因,教师应在低年级的歌唱教学方法和内容上做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系统设置安排,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在学生们进入幼儿园实习之前解决歌唱问题。一、合理设置歌唱教学课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学前教育专业的歌唱教学课程目前都是以集体课的形式进行的。教师面对四五十位学生,要在课堂上了解和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其难度可想而知。如何合理进行歌唱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教学:首先选择小学或幼儿园歌唱教材中难易程度适中的歌曲,通过老师范唱、自弹自唱的方式,引起学生歌唱的愿望,然后按照传统歌唱教学的方法通过朗读歌

4、词、教唱歌谱、教唱歌曲,采用听唱、教唱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歌曲。教师可将入学的新生根据班级人数分为68组,每组68人进行分组的小组唱。这其实是一种隐形的摸底测试,其目的是筛选其中优秀者作为组长,同时将每位学生私下分为好、中、差,进行分组并固定下来,为此后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有关节奏、律动、识谱视唱等综合课的集体课打下基础。通过集体课,小组分组练习,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练习来提高歌唱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二、通过游戏与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节奏与音高识谱视唱的基础训练音乐节奏与识谱视唱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当然也是歌唱教学、学习与技能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与技能训练环节。我们通常所说的节奏训练其实是音

5、乐的节拍训练。我们可以借鉴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动性、原本性的教育理念与节奏第一教学方法,并根据学前教育歌唱教材面向小学和幼儿园的特点,“多采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小切分音符、二分音符”的特点进行节拍训练。具体的训练方法可以采用拍手、跺脚、捻指,提取语言、诗歌、朗读中的节奏,并通过开展各种节奏填空、问答,节奏乐句的变化、组合、即兴创作等趣味活动,及无音高简单打击乐器的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节奏反应、感知与表现能力,以及耳朵、手脚、眼睛、大小组织的肌肉与大脑的反应与协调能力、身体运动的协调能力。总之,教学要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完

6、成初级的节奏训练(音的长短)之后可以进入音的高低训练。五线谱教学,其实可以考虑从一线谱跟节奏谱一起训练的方式,消除学生畏难情绪,然后逐步增加到二线谱,三四线谱,熟练后进入正规的五线谱教学。可以借鉴早期欧洲的圭多手(用左手的手掌跟五根手指作为无线谱),相当于随时携带的五线谱,以及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教育理念,从民族五声调式入手,借助柯达伊手势,进行音的高低、长短的读谱练习与训练。借助民族语言音调从小三度mi、sol入手逐步发展到四度、五度,然后过渡到五声音阶、七声音阶的训练,以及采取首调唱名法,逐步建立音程关系与调式的概念。三、注重体态律动以及综合音乐感的高级训练体态律动是瑞士达尔克罗兹音乐

7、教育家初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内容包括视唱练耳、体态律动与即兴创作三大部分。其音乐教育思想认为“人的情感是表达音乐的源泉,而人的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节奏训练是体态律动的核心。我国汉代的董仲舒指出“声发于和,而本于情”,其观点明确指出了音乐本质是人的情感。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家李贽的观点“发乎心情,由乎自然”也是认为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我国音乐教育学博士林能杰教授指出,“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没有体态律动学说,而古代毛序诗中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8、也就是说,人的心中情感一旦产生,就要表现出来,起先是用语言表达;而感不足之时是故嗟叹吟哦用诗词表达;进而用歌唱表达;咏歌之不足时在情不自禁的情况下,自然本能地就用人原始本能的肢体语言动作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感了。这就是我国古代哲人的体态律动学说,而且比西方的更有理论层次”。在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借鉴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关于“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并综合成一个整体。音乐教育应通过综合音乐材料资源,以及通过演唱、演奏、分析、创作等方式,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水平和程度上,能建立起音乐概念相互间的联系,并促进他们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发展”理念。歌唱教学也应该强调音乐的综合

9、性,音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四、强化“运动觉”与“内心听觉”的构建“运动觉”指的是“由理性思维的大脑与身体肌肉运动之间传输信息的活动即运动觉”。那么音乐运动觉可以理解为“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律动来体验节奏感,即音乐听觉身体感情头脑之间建立起的相互协作与反应”。因此,可以认为“音乐的节奏与律动的学习,必须要依靠身体肌肉的运动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又必须与个人内心对音乐的反应紧密地联系。”歌唱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这种动觉与感觉的结合所产生的情感,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外在的感觉和由大脑支配的内心活动来完成听、看、模仿等表象思维到音乐的记忆、判断和想象思维的传输过程。“音乐的内心听觉”是外部听觉感知和记忆与心理活动

10、的结合,即凭借大脑对音乐的记忆表象和思维所构成内心的意象。歌唱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内化动作和歌曲旋律、节奏等感知觉等运动觉能力。音乐的“运动觉”与“内心听觉”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可以认为,不同的歌唱以及音乐练习、音乐游戏与音乐的听觉的所有实践活动,都与学生有意识的即兴肢体运动是紧密相连的,都应该提高到学生的身体、心理、情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的理论高度。歌唱过程中运动觉与内心听觉的相互关系,应该是所有参与歌唱的客体器官和主体器官借助于气息与肌肉运动与它们相适应的神经系统来实现的动作技能。它是一种无形的技能,是通过肢体语言动作的展示来达到记忆的,只有在无意识的提取之后,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而音乐运动觉是一种外在表象,与内心听觉相互贯穿并循环作用。总而言之在歌唱教学和学习感知音乐各种要素的过程中,强调对音乐的整体感受能力,即从整体上感受、体验音乐要素的能力,而音乐运动觉与内心听觉是互相作用、密不可分的循环作用体。参考文献1教育部.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曹理等.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4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