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和现代日本文化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67606974 上传时间:2022-03-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信息化和现代日本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信息化和现代日本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信息化和现代日本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信息化和现代日本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和现代日本文化(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信息化和现代日本文化日川崎贤一郭洁敏译肖荣校信息化和信息社会言自、社会这一概念, 出现于80 年代中期, 现己犷勺常用语固定下来了。然而,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汇是日本发明的和式英语。它的语源大致来日两个方面: 一是60 年代末未来学盛行时, 作为井不土会论的一个内容被使用, 另一个是进人80 年代后, 作为现实的社会目标被提出的。 何谓信息社会? 在许多场合下, 它的语义模栩不清。狭义地说, 罗杰斯( E M. R og e rs ) 的定义很确切, 他说信息社会“ 是这个国家大多数劳功者从事信息生产, 而且信息是最重要的要素” 。然而, 日本人根据常识, 常常对信息

2、社会有更广义的理解。例如, 认为信息化是由信息处理扭、信息媒介构成的信息环境的发展过程, 将信息社会定义为信息化程度高的社会。这同西方园家的理解不同, 更直率地认为“ 信息社会= 信坦技术” 。信息化的本质1 . 两个世界并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我们的日常世界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 社会知识的取得( 电视、收音叹) ; 第二, 传播手段( 电话、传真、微机通店) ; 第三, 智能性信息操作。我们的社会正进人一个新的、两个世界并存的时期。这一世界具有两大性质不同的主客体关系( 见表) 。现在的日常世界新的日常世界( 主体一现实的标、准式客体) 关系重视实际经验重点置于

3、原有意义只感情信自为基础( 主体一疑眼的标准式客体) 关系重视象征经验重点旦于变换意义以智能信自为基础这一新的日常世界的出现, 似乎超越了情感( 喜恶) 、价值判断( 好坏) 等。问题在于这两个世界如何变化? 旧的世界被新的世界否定? 还是在某种程度上得以保留? 结论是: 这两个世界同时并存。2 . 信息革命的内容当信息化的发展给当代社会带来深刻影响时, 或许应称其为信息革命。这一革命基于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 在宏观上可表现为经济竞争和国家间的政治、军事纷争; 在微观上将引起媒介革命、通信革命和认知革命。例如, 新的通信技术正打破传统新闻媒介的界限( 一个方向; 人量; 同时) , 据罗杰斯说

4、, 它具有相互性、非大众化、非同时性三个待点。3 . 信息化的社会影响信息化通过对精神领域的影响, 使社会秩序、文化发生重大变化。这里从构成社会秩序基本要素的自我、关系、秩序三个方面谈谈这一变化。( 1 ) 新的复合关系所谓的新媒介, 尤其是计算机、人工智能的使用, 产生了新的主客体整合。一般来说, 这种主客体整合有三种类型: 人与人关系的整合; 人与机器的整合; 机器与机器的整合。( 2 ) 新的人际关系这些整合是社会性存在, 由于所形成的关系, 成为社会性力量。当然, 这也就构戍若干种新的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 传播媒介、计算机能够加强协助的人际关系, 棍据协助媒介和程度的不同, 可以呈现

5、各种形态。例如, 电话拨盘Q : 既能发出声音, 形成这方面的人际关系, 又能以计算机通信、传真作为媒介, 构成公共联网这种新的社会关系。总之, 在受空问、时问制约到取得相对自由这一点上, 是与以往的关系大为不同的。( 3 ) 新的社会扶序信息的流动和贮存, 构成了社会性力量。高变信息化确实对认识以往2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 9 9 3 年第期一2 3 一的社会阶级、阶层作出了贡献( 例如, 电视节目、电影将迄今为止不为人知的各阶级, 尤其是上流社会和下层社会这两个对照鲜明的阶级的生活公开化了) 。然而另一方面, 信息的流通在原则上虽是公开操作、处理的, 但只要信息不公开, 它就能够保密。

6、通过秘密化、集中化, 可以说构成了一个新的看不见的社会阶层, 并有可能形成新的社会范畴。现代日本文化的类型1 . 日本文化的类型论论述现代日本文化的基本类型, 当然各有侧重, 而且观点各异。但是, 在此想从政治学家丸山真男和评论家加藤周一的学说谈起( 因为它们是15 年战争之后日本文化论的主要观点之一, 其重要性至今依然) 。分析日本人文化类型, 必须着眼于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特别从历史的观点看, 关键在于弄清其一贯的精神支柱。丸山1 9 7 2年曾指出, 作为日本历史意识的本土特色, “处于不断演变的势头之中” 。加藤继承了这一划时代的发现, 说: “ 日本人世界观的历史变迁, 与其说以

7、众多外来思想的渗透为特征, 不如说是以本土世界观执着地延续, 以及为此而反复的外来体系的 日本化 为其特征的” 。这里所说的日本化, 意味着其方向和结果是一致的。即, 大部分外来的世界观, 在本土世界观的碰撞下, “抛弃抽象的、理论的一面, 向着包容性体系的解体和其实际的特殊领域还原, 排除了超越性的原理, 因而使彼岸的体系在此岸得到重新解释, 缓和了体系的排他性。” 而且, 这一方向几乎未曾有过逆转。以这一世界观为背景的日本文化的类型, 按加藤的说法是并列的和附加的。首先, 日本本土的、社会的行为最终是在并列构成、附加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列是共时性的, 附加是通时性的。前者意味着矛盾的要素经过

8、否定和妥协, 不是转变为别的形态, 而是同时并存。后者从时间上看, 新的东西并没有否定旧的东西, 而且有着不断补充进去的倾向。问题是加藤没有对其理由多加阐释。当然, 要分析这一理由, 无疑有着各种因素和各种立扬, 特别需要从历史学、人类学进行跨学科研究。不过, 在此我想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 作一重要说明。假如采取直接而简单的方法, 不考虑好与坏, 那么有下面两个原因。第一, 日本文化在极其漫长的时间中属边缘文化( 相似的国家有土耳其、埃塞俄比亚、泰国等) 。边缘文化可大致分为第一轴和第二轴。第一轴有受到中心文化直接影响, 并受其统治的情况和间接受到影响, 处于孤立状态的情况。第二轴, 从历史上

9、看, 有以强大的实力进入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国家和仅勉强进入其间的国家的区别。当然日本文化在第一轴和第二轴都属后一种情况。国土狭小、政治上不强悍, 地理位置孤立, 可以说是一种罕见的类型。然而, 历史上的日本社会却与此不同, 是中等规模的社会, 社会制度、文化者g 仿效中国, 又经过折中性的洗炼。结果它在宗教上是泛灵主义, 是以多神教的宽容性为基础的, 而且这一点从未丧失, 社会按照共时性的并存和通时性的附加这一逻辑发展至今。一般来说, 维持自身文化, 分析其主体是谁和维持的方法是重要的。这一点同第二个原因有关。从结论上说, 日本以武士为代表的军事文化在历史上的作用极为重大。在平安时代

10、后期崭露头角的武士团, 经过镰仓时代和室叮时代所谓的二重政权, 到江户时代掌握了实权。延续6 0 年以上的军事文化, 对日本文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其影响之一是过分重视型与形的倾向。通常人们都在儒学儒教的伦理中寻找形式主义舫原因。这是不够的, 应当考虑到军事文化制造了喜好形式、样式的倾向。其结果, 这一倾向成为日本文化的基本模式之一。但过份强调的话, 就导致了喜欢从形式着手, 并拘泥于形式, 忽视与实体的对应以及现实等现象。与第二个原因相关的另一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美国占领的影响。确实, 这期间有过若千重要的变革, 但未曾达到改变日本文化类型的程度。占领对日本文化的贡献之一是肯定和支持日本人对军事行

11、动、军事动机的否定和厌恶。现在这些情感已扎根于我们心中。第二个原因的这两个方面, 乍一看似乎是矛盾的, 但要是只说明一个方面就必然失之片面。2 . 现代日本文化的新面目论述现代文化, 必须首先提及的重要事件是始于60 年代、以甲壳. 一2 4 一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 9 9 8 年第2 期虫乐队为象征的都市大众文化的国际性传播。这一传播在60 年代的学潮中达到高潮。在欧美.社会, 由此产生的影响对其以后的价值观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但是日本并非如此。其原因不是单一的, 但是可以说原因之一是没有充分确立都市的消费文化。这一文化直至70 年代后期才形成。日本在1 9 7 5 年以后, 大都市出

12、生的人超过半数, 经济也繁荣起来, 农民、武士、军人所具有的传统文化急速地日薄西山。此后, 对日本现代文化来说, 重要的事是80 年代, 尤其是8 。年代后半期以来, 同急剧增加的外国人和外国文化直接按触的经验。本土出身的日本人开始大量移居海外, 这不同于以往的移民, 时代已进入80 年代, 来日的海外旅行者也在这一时期急剧增加。当然, 各种经验都有着局限性。但是, 在这之前, 各个领域明确地有国内、国外之分, 只有一部分日本人( 商社职员、高级官僚、学者等) 或者是友好的外国人来来往往地将海外的东西、信息带入日本。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这对习惯于间接接触海外文化的日本人来说意义重大, 可以说开

13、始有了质的变化。分析现代日本文化, 另一不能忽略的问题是日本文化的对外影响。仅从日本的都市文化来考虑, 这一影响虽说是局部的, 但已开始萌芽。例如, 偶像文化、卡拉O K 等。它们全都属于大众文化, 或许与主流文化距离甚远, 然而必须意识到它的影响力。日本人在历史上和实质上对自己文化的对外影响感觉迟钝。即, 一面期望给予对方影响, 一面对考虑对方的思想和感情等漠不关心。这一点必须在对等交往的基础上加以对待, 我们必须改变自己。3. 日本文化的位置从结论来说, 日本文化在现代不再是边缘文化, 而是具有中间性质的文化。例如, 关于思想、信念, 从个人主义与集团主义这一对照性观点来看, 根据调查,

14、日本在作为调查对象的5 3个国家中居2 位。即从美国、西欧方面看, 日本确实属集团主义, 而与居4 4 位的台湾、37 位的香港比较, 就不属集团主义。在论述战后日本文化的观点中, 有加藤秀俊的“ 中间文化论” 和加藤周一的“ 杂种文化论” 。我认为刨门的中心论点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而且, 伴随高度信自化而来的新的信息、文化, 将在这一中间文化的延长线上占有一席之二地。与以往的共同点在于新文化的主力仍是中产阶级, 新的情况是文化的承担者不仅是人, 信息机器也加入其间。信息化与文化类型1 . 信息杜会的文化类型首先一般地论述一下信息社会中的文化模式。直截了当地说, 这一模式具有以下四种性质:

15、( 1 ) 连续性。从信息或信自、处理的观点看, 所有存在的东西都是连续的, 能够作为连续性的东西加以操作。( 2 ) 客观性。信息在原则上能够展示, 信息处理就是操作程序。即信息( 处理) 被认为是客观性的东西。例如, 通过计算机制图法等, 可将内在、无意识、想象等历来被认为属于主观、不可知领域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客观地显示出来。( 3 ) 并立性。作为连续和客观的结果, 人、信息、机器开始同时并存。人, 一般来说, 总是将信息视为幻影, 将机器还原为疑似物。然而, 机器生产的信息不是幻影, 而是新的、人造的现实。譬如镜子式的存在( 即并存) 。( 4 ) 压缩性。指复杂的信息处理的简单化过程

16、。M 马克尔汉指出, 媒介的发达扩展了人的能力和感觉。实际上, 从人的角度看是扩展, 而从机器及其信息处理的观点看, 就是复杂处理的简单化。这些模式, 假如具有以上性质, 只能提出问题。但是, 现代社会的文化是受到如下两个决定性因素的影响的。一是由于与现代社会中典型的、个人主义的文化程序相矛盾处颇多, 迫切需要变换或修正; 二是从全球文化的观点看, 意味着样式化和形式化整体上在进步。2 . 日本文化的相容性最后谈谈现代日本文化和信息社会中文化模式的关系问题。在这两者之间, 比较刚才的四点, 能看到类似性, 似乎起着相容性的作用。不类似的, 是客观性。这也就是说, 日本文化中, 在行动、交流方面

17、主观性很强。除此之外的性质不妨可以视为相类似。假如是这样的话, 可以说在推进信息化的基础上, 日本文化具备了有利条件。但是也有应当克服之处。第一, 因为具有相容性, 可能会出现信息社会文化模式的过剩现象。即, 容易倾向于( 下转第6 页) (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 9 9 3 年第2 期一2 5. 一荣圈” 。这一日本的新战略是由对投资和贾易分散化的需要所推动的。由于8 。年代已元升值和害怕欧洲和北美竞争集团可能会限制日本对重要市场和供应的获取, 使这一发展势头得到了加强。这一战略也被日本的一种模彻的对亚洲领导权的渴望所推动护( 4 ) 日本是国际政治事务中一个不可捉摸的角色。原因是第二

18、次世界大战以来它几乎完全致力于经济目标, ; 以至它目前没有能力推行一项座标明确的政洽目标。日本外务省被战后培育起来的反应性办事作风所束缚, 缩手缩脚。它还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外交政策决策机构, 以祸合到前摄目标上去。现在日本还不能决定这个国家的正在往外萌发的力量该用到什么目的上去。时间也许会克服这种不足。但在此之前, 用派尔( K 。Py le ) 的话来说, “ 日本问题将重重地压在这一地区人们的心上” 。在日本被不是人们意志所能控制的事件推向世界事务的舞台中心之前, 东京能否确立其目标或建立一个能起领导作用的官僚机构尚是一个未定数。如果能建立起成功的政治、经济结构, 东山再起的俄罗斯也可能

19、成为这一地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除纯军事力量外, 俄罗斯要想成功地获得使其能具有与日本、乃至中国相匹敌的那种影响力的太平洋大国地位看来尚需很多年。如果说在本世纪余下的时间里, 美国和日本是第一层次的亚太国家的话, 中国居第二层次, 而俄罗斯则是远远落后的老三。几乎可以肯定俄罗斯将被国内发生的从共产帝国到某种形式的政治多元化和市场经济的过渡的巨大挑战所吞没。存在着如下可能性: 俄梦斯内部的混乱可能诱使俄远东部分再次与俄罗斯分离。这也许会导致中国人企图重新控制目前是俄国的, 但历史上属于中国的领土。在今天看来, 这种威胁十分遥远, 但它可能发生。如果那样的话, 日本可能不会袖手旁观。俄罗斯可能分裂的

20、冲击波也可能波及中华帝国的非汉族地区。在经受多年经济崩溃和民族耻辱之后, 一个俄国拿破仑可能乘仇外的风浪出现在俄国大地上, 并最终可能威胁亚洲的和平, 然而欧洲会首当其冲。亚洲和美国的国防计划人员是不能忽视这种可能性的。美国是否有极其重要的理由卷入进对付这种可能性的安排中去, 很自然将决定于那时的环境、我们的洞察力和能力。由于中国、日本及西太平洋其他一些国家的野心与潜力的增长, 这个地区争夺影响力的竞争还会加剧。中国什么时候能显露头角很难预测。但假如其经济发展强劲, 并成一功地吸纳了香港, 在2 。0 年至2 0 1 0 年之间我们可能可以看到一个很白信的中国, 它会将其注意力明显地转向地区事

21、务, 并感到不需要和美国进行紧密合作。届时, 美国和日本可能再次有进行合作的明确的战略基础。但如果中国脚步踉跄, 它的软弱也会对这一地区的和谐带来重大影响。美国人应当考虑如何在未来20 年至3Q 年时间里处理好亚洲问题。在这段时间里, 如果中国停滞不前, 或因其他一些原因而使其更加远远地落后, 日本将取得完全的主宰地位。( 待续) ( 上接第25 页) 喜好过度的形式或样式。同时, 它可以反弹, 有可能否定过度形式化倾向。这是第二点。第三点, 总而言之是如何维持形式、样式同实质、本质的平衡。这恐怕是最大的课题。要说以前有重视形式的倾向, 那么为了恢复实际精神, 需要相当的努力。而且必须将主观性质改为客观性质。总之, . 关键在于高度信息化和. 日本文化类型之间的存在着类似性, 可以相容地发展。然而比这更重要的是, 它们虽然相容, 但两者不会混同。现在, 国际社会要求我们在正视日本文化形式性或形式同实体不平衡的基础上, 如何产生创造性的信息文化, 以及如何以此为基础, 对日本以外的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而且这须以消灭南北差别和防止地球环境破坏为前提。( 摘自日本思想1 9 9 2 年第7 期) 6 一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 9 93 年第2 期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