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平衡路试实验大纲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67591719 上传时间:2022-03-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2.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热平衡路试实验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热平衡路试实验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热平衡路试实验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热平衡路试实验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平衡路试实验大纲(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整车热平衡路试实验大纲1. 适用范围2. 本实验大纲适用于标杆车及样车测定汽车热平衡能力的道路试验方法。 本实验大纲适用于同时装有强制循环液冷式发动机和具有手动挡功能变速器的各类汽车,其他类型的汽车也参照执行3. 实验依据4. GB/T 12542-2009 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实验验证方法GB/T 12534 汽车道路实验方法通则GB/T 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实验方法3 . 整车热平衡实验相关术语和定义a)环境温度:汽车行驶时周围环境阴影下高处的空气温度。b ) 冷却介质 : 起冷却作用的物质,包括发动机冷却液、发动机润滑油、变速器润滑油、驱动桥润滑油等。本试验中只对发动机冷却

2、液和发动机润滑 油的温度进行测量。c ) 热平衡 : 系统 ( 零部件、总成、汽车) 各部分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达到 稳定状态。d ) 汽车热平衡: 汽车动力总成( 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 热平衡。e ) 冷却常数 : 汽车热平衡时冷却介质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f) 冷却介质许用最高温度: 汽车动力总成( 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 正常 工作所允许的冷却介质最高温度( 由生产厂给定)g) 极限使用工况:汽车低档位、全油门长时间输出最大扭矩或最大功率的情况h)常规使用工况:汽车高速行驶、高速爬坡、长时间怠速等汽车常见使用工况i)极限使用许用环境温度:极限使用工况下汽车受冷却介质许用最高温度的限

3、制而允许使用的最高环境温度。j)常规使用许用环境温度:常规使用工况下汽车受冷却介质许用最高温度的限制而允许使用的最高环境温度。4 .实验条件及所需工具无雨、无雾,环境温度不低于 30C,风速不大于3m/s。如果环境温度低于30C,则应详细记录实验时的环境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气象参数。实验道路按GB/T 12534的规定,要求路面坚硬、平坦、清洁、干燥,用混凝土或者沥青铺装,要有足够长的高速跑道,纵坡度小于轮胎充气压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在进行实验之前应使汽车轮胎充气压力在冷态的时候符合该车的技术条件规定,误差不得超出士10Kp&在实验过程中被试车辆所用的燃料、机油及冷却液应符合该车

4、技术条件或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采用制造厂规定的牌号。有挡风效果的“十”字挡风墙,一般长 4m高米,参见附录A。实验用主要仪器设备见表1。表1W号仪器设备名称用途故障诊断仪从ECU中读取发动机转速和车速流量计测量冷却液流量温度传感器测量冷却液及空气侧的温度压力传感器测量冷却液及空气侧的压力风速仪测量进气格栅及散热器后的风速数据采集卡对各测量点进行数据米集实验仪器、设备须经过计量检定、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在使用前进行调教,确保 功能正常,负荷精度要求。当使用汽车上安装的速度表、里程表测定速度和里程时,实验前必须按GB12548进行误差校正。实验装载质量按汽车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汽车总质量装载,成员质量可

5、以用相同重量的重物来代替。各种车型的成员质量要求和分布见表2.表2各种车型的成员质量要求和分布状态Kg车型每人平均质量行李质量座椅上座椅前的地板上吊在车顶拉手上行李箱(架)载货汽车越野汽车、专用汽车 自卸汽车、牵引汽车655510客车长途6013501013公共座客605010站客6055 (地板)5旅游6022501022轿车60550105载荷质量应均布分布,装载物应固定牢靠,实验过程中不得晃动和颠离;不应因 潮湿、散失等条件变化而改变其质量,以保证装载质量大小、分布不变。建议实 验可以用沙袋作加载物,将汽车装载至最大总质量。5 . 实验前车辆准备车辆准备按GB/T12534 进行。按汽车

6、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汽车总质量装载,载荷均布。应准备灭火器材并确保其工作正常。实验期间应按汽车使用说明书和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和要求对汽车进行技术检查和保养,尤其是节温器、冷却风扇、散热器膨胀阀等。 按汽车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型号、数量更换发动机冷却液、发动机润滑油、变速器 润滑油及驱动桥润滑油。根据汽车结构、原理选择测量点并安装温度传感器。具体安装位置见附表B 。如用其他等效设备代替负荷拖车进行实验,应选用实验汽车的同类车型。正确连接负荷拖车与被测车辆。如用其他等效设备代替,需确保该等效设备能 满足实验要求且安全、可靠。6 实验方法汽车预热方法为车辆累计预热行驶在10km 以上,或者发动机水温达到正常

7、行驶状态的温度。也可以按发动机出水温度在80C-90 C、发动机润滑油温度在50C-95 C、主减速器及变速器润滑油温度不低于 50 C。如汽车装有空调,实验时应使用外循环,温度调节开关置于最大冷却模式,风 量调节开关置于最大位置。根据实验规范要求,每种工况的实验时间持续 30 分钟。正反方向各做一次实验。极限使用工况发动机最大扭矩转速工况汽车以 H 档、油门全开的状态行驶(多轴驱动的汽车应处于多轴驱动状态) 。负荷拖车逐步对汽车施加负荷,控制汽车发动机转速稳定在最大扭矩转速,偏差在 2%或 50r/min (取两者中较大值)以内。实验开始后每 20s 的时间间隔测量 一次各点的温度并计算各冷

8、却介质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当连续 4min 各冷却 介质与环境温度差值无升高趋势且变化均在士 1 C 以内时,记录相关数据,计入表发动机最大扭矩转速工况实验记录表中。发动机额定功率转速工况汽车以 H 档、油门全开的状态行驶(多轴驱动的汽车应处于多轴驱动状态) 。负荷拖车逐步对汽车施加负荷,控制汽车发动机转速稳定在额定功率转速,偏差在士 2%或士 50r/min (取两者中较大值)以内。实验开始后每 20s 的时间间隔测量 一次各点的温度并计算各冷却介质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当连续 4min 各冷却 介质与环境温度差值无升高趋势且变化均在士 1 C 以内时,记录相关数据,计入表发动机额定功率转

9、速工况实验记录表中。常规使用工况模拟爬坡工况汽车选用在能爬上 7% 坡度的最高档。 负荷拖车逐步对汽车施加负荷, 控制负荷拖车的牵引力等同汽车爬 7% 坡度阻力, 偏差在士 5% 以内。再通过控制油门使汽车在3/4 额定转速的状态下行驶,偏差在士 2% 或士 50r/min (取两者中较大值)以内。实验开始后每 20s 的时间间隔测量一次各点的温度并计算各冷却介质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当连续 4min 各冷却介质与环境温度差值无升高趋势且变化均在士 1C 以内时,记录相关数据,计入表模拟爬坡工况实验记录表中。高速行驶工况不带负荷拖车,汽车以最高档 90% 最高车速的状态行驶,车速偏差在2km/

10、h 以 内。实验开始后每 20s 的时间间隔测量一次各点的温度并计算各冷却介质温度与 环境温度的差值。当连续 4min 各冷却介质与环境温度差值无升高趋势且变化均在1C 以内时,记录相关数据,计入表高速行驶工况实验记录表中。熄火浸置工况汽车在最高档状态下行驶了 60min 后迅速停车并熄火,车速偏差在士 2km/h 以内。 记录相关数据,计入表熄火浸置工况实验记录表中。发动机怠速工况汽车用直接挡以 50km/h 车速行驶 20min 后停放在“十”字挡风墙内,散热器迎风面向, 尽量靠近 “十”字挡风墙。 大灯全开, 发动机怠速运转。 验开始后每 20s 的时间间隔测量一次各点的温度并计算各冷却

11、介质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当连续 4min 各冷却介质与环境温度差值无升高趋势且变化均在士 1C 以内时,记录相 关数据,计入表发动机怠速工况实验记录表中。7. 注意事项 冷却介质(尤其是发动机冷却液)达到其许用最高温度应立即停止实验。 汽 车有异响、冒烟等现象时应立即停止实验。附录A:+?宇tS凤墙第构示虑图附录B:测量参数及温度传感器安装规定位置序号数传感器安装位置备注1X境温度随车安装在高、远离热源,通风且无阳光直射处必选2(油道机油温度机油压力感应塞连接腔中心处3“底壳机油温度油底先放油螺栓处4/动机出水温度发动机出水胶管中心处5/动机进水温度发动机散热器出水胶管中心处6,速器润滑油温

12、度变速器油底壳内7,动桥润滑油温度驱动桥油底壳内8士动机舱空气温度发动机前、后、左、右、上、下的中间位置及发动机机舱温度最高处(一般排气歧管位置)可选9,滤器入口温度位于管道中心10“压器出口温度11中冷器进口温度12中冷器出口温度13/动机进气管温度14H动机散热器进风温度位于散热器前面中部中心位置,正对进风方向15H动机散热器出风温度位于散热器后面中部中心位置,正对进风方向16M力转向润滑油位于助力转向润滑油储油罐内a.取主油道机油温度和油底壳机油温度中温度高者作为发动机机油温度。b.有单独分动器的应在分动器内安装温度传感器,以变速器润滑油温度和分动器润滑油温度者作为变速器润滑油温度。c.

13、根据总成结构,原理尽可能将传感器置于其温度最高处序号测量参数参考温度值(C)实际温度值(C)是否合格备注1环境温度2主油道机油温度3油底壳机油温度4发动机出水温度5发动机进水温度6变速器润滑油温度7驱动桥润滑油温度8发动机舱空气温度9空滤器入口温度10增压器出口温度11中冷器进口温度12中冷器出口温度13发动机进气管温度14发动机散热器进风温度15发动机散热器出风温度16助力转向润滑油序号测量参数参考温度值(C)实际温度值(C)是否合格备注1环境温度2主油道机油温度3油底壳机油温度4发动机出水温度5发动机进水温度6变速器润滑油温度7驱动桥润滑油温度8发动机舱空气温度9空滤器入口温度10增压器出

14、口温度11中冷器进口温度12中冷器出口温度13发动机进气管温度14发动机散热器进风温度15发动机散热器出风温度16助力转向润滑油序号测量参数参考温度值(C)实际温度值(C)是否合格备注1环境温度2主油道机油温度3油底壳机油温度4发动机出水温度5发动机进水温度6变速器润滑油温度7驱动桥润滑油温度8发动机舱空气温度9空滤器入口温度10增压器出口温度11中冷器进口温度12中冷器出口温度13发动机进气管温度14发动机散热器进风温度15发动机散热器出风温度16助力转向润滑油序号测量参数参考温度值(C)实际温度值(C)是否合格备注1环境温度2主油道机油温度3油底壳机油温度4发动机出水温度5发动机进水温度6

15、变速器润滑油温度7驱动桥润滑油温度8发动机舱空气温度9空滤器入口温度10增压器出口温度11中冷器进口温度12中冷器出口温度13发动机进气管温度14发动机散热器进风温度15发动机散热器出风温度16助力转向润滑油表熄火浸置工况实验记录表序号测量参数参考温度值(C)实际温度值(C)是否合格备注1环境温度2主油道机油温度3油底壳机油温度4发动机出水温度5发动机进水温度6变速器润滑油温度7驱动桥润滑油温度8发动机舱空气温度9空滤器入口温度10增压器出口温度11中冷器进口温度12中冷器出口温度13发动机进气管温度14发动机散热器进风温度15发动机散热器出风温度16助力转向润滑油序号测量参数参考温度值(C)实际温度值(C)是否合格备注1环境温度2主油道机油温度3油底壳机油温度4发动机出水温度5发动机进水温度6变速器润滑油温度7驱动桥润滑油温度8发动机舱空气温度9空滤器入口温度10增压器出口温度11中冷器进口温度12中冷器出口温度13发动机进气管温度14发动机散热器进风温度15发动机散热器出风温度16助力转向润滑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