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最新精选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7588017 上传时间:2022-03-31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648.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成都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最新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成都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最新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成都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最新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资源描述:

《成都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最新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最新精选(8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 十二五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成办发201251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成都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9月25日成都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成都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加快

2、建设重大项目,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2011年,我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500亿元。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011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18.48亿元,在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网络通信、电子元器件、信息安全、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建成全球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重要生产基地,计算机芯片封装全国第一,软件及信息服务西部第一,物联网领域的射频识别、视频识别、定位跟踪以及云计算领域的云安全、云存储、系统应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3、我市获得“中国软件名城”称号,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2.新能源产业。2011年,全市新能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9.60亿元,初步形成以太阳能、核能、风能、智能电网为主的产业体系。在晶硅、薄膜、聚光光伏等太阳能领域,核技术研发、核岛关键系统集成等核电领域,以及风电轴承、润滑液压、风电电机等风电领域具有较强优势。我市已成为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3.新材料产业。2011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8.61亿元,在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硅材料、稀土材料等

4、领域具有竞争优势,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芳纶、芳纶、玄武岩纤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玻纤产能居全国第四位,聚苯硫醚树脂和纤维技术全国领先,我市已成为国家高性能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镧系光学玻璃产能占全球近30%,TFT-LCD液晶玻璃基板填补了国内空白,粘结钕铁硼产能全球第三,碲化镉/硫化镉等材料技术属国内首创,骨诱导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钛金属磷灰石涂层材料等产品技术居全国前列。4.生物产业。2011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7.40亿元(不含化妆品、保健品),现代中药、疫苗、生物治疗技术、生物医学材料、诊断治疗设备等领域国际领先,拥有心血康、人血白蛋白、抗病毒颗粒

5、等近30个单品种销售过亿元的拳头产品,大输液、血液制品占国内市场的1/3。我市已成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生物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生物医药)、国家首批医药出口基地。在生物农业领域,我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杂交水稻种子主产区之一,油菜种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5.高端装备制造产业。2011年,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3.95亿元,在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形成了涵盖飞机研发、设计、制造、测试和维修的完整产业链,军机研制保持国内领先,民机成为C919和ARJ21机头定点研制基地以及波音、空客方向舵等部件

6、的全球唯一供应地,我市正加快建设国家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拥有北斗卫星导航芯片、终端和导航定位应用系统生产能力,北斗终端的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设立了轨道交通材料产业园,加快轮对、大功率电力机车电机等关键部件的研制速度;研制出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和汽车车身机器人柔性焊接生产线等设备。6.节能环保产业。2011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5.14亿元,在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汽车尾气处理、噪声治理和垃圾焚烧发电等领域具备自行设计及制造成套设备的能力,拥有脱硝催化剂、大直径离卧螺沉降式离心机、辊压机等拳头产品,废塑料深加工、粉煤灰、电子废弃物、危险废物等固废综合利

7、用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LED系列高效节能照明、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技术设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7.新能源汽车产业。2011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20亿元,拥有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16户,形成年产各类电动整车1500辆、锂动力电池6000万安时、镍氢动力电池3000万安时的生产能力,建成了一批充电桩、充电站,纯电动公交车、专用车投入示范运行。我市已成为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二)面临形势。1.发展机遇。2010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相关规划和配套政策正陆续出台。就全球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

8、于发展初期,国内外先进发达地区尚未形成牢固的产业壁垒,为我市在前沿技术领域和新兴产业领域与世界发达城市同起点竞争提供了可能,我市完全可以发挥科教、资源、市场等比较优势,高端切入、高点起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外资西进、内资西移步伐提速,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以及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也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2.面临挑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技术的逐步成熟和不断更新伴随产业成长,影响新产品市场推广,特别是在产业发展初期存在较大的技术风险、产业化风险和市场风险。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地区在部分战略性

9、新兴产业领域已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中西部城市正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受欧债危机影响,发达国家针对“中国制造”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越来越频繁,这对我市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外向型产业带来较大冲击。3.存在的问题。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核心技术掌握较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新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不够健全,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低。二是产业参与全球高端竞争的能力不足,高端项目不多,部分产业链存在突出瓶颈,系统集成能力不强,产业集群发展程度不高。三是市场培育进展较慢,示范应用推广体系尚不

10、健全。四是优势资源整合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体制机制创新不足。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取向,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抓住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和全球生产力布局调整的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区域为抓手,以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集群集约发展为路径,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集聚要素资源,在重点发展领域尽快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二)基本原则。1.坚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既要通过

11、促进新兴技术产业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要依托本地现有产业和现有企业在技术积累、制造能力和产业组织等方面已经形成的基础,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制度变革,实现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加快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2.坚持市场需求拉动与政府推动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切实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着力突破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3.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培育相结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基点,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强化原始创新导向,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同时,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注重引进消化

12、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利用好全球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形成合作发展新格局。4.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统筹规划、系统布局、协调推进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我市在科教、资源、市场、产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重点突破,进而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发展组织体系。5.坚持着眼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在明确当前产业发展重点和任务的同时,要准确把握世界科技、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的新趋势新动向,超前谋划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对重大前沿性领域及早部署,抢占发展先机。(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0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

13、比重超过20%;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6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超过8000亿元,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培育16户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打造50个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的重点产品;突破30项关键核心技术。三、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规划布局(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500亿元,年均增长约40%;力争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0户,50-100亿元企业7户,30-50亿元企业8户,10-30亿元企业23户,培育3-5

14、户企业成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2.发展重点。重点发展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一代移动通信、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信息安全等领域。物联网。重点发展射频识别(RFID)标签与读写设备、手持终端、内置射频通信模块手机、视频识别设备、卫星导航定位相关产品、新型传感器、短距离无线通信器件、数模转换器件、嵌入式通信器件传感节点(SoC)芯片、数据信号处理芯片、通用通信芯片、相关应用软件以及应用服务。云计算。重点发展基础软硬件设备、云计算服务和云终端应用产品,形成涵盖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服务(PaaS)、软件服务(SaaS)和数据服务(D

15、aaS)的云服务核心技术体系,推进云计算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智能生活和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应用。集成电路。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集成电路封装及测试、专用设备仪器及材料,鼓励发展面向网络、通信、数字音视频、信息安全等应用领域的核心关键芯片以及现场可编程芯片(FPGA)、功率半导体芯片、射频微波集成电路等特色芯片设计。新型显示。重点发展面板、模组及玻璃基板等关键材料、器件、专用设备及终端产品整机制造。促进新型显示整机与模组一体化设计制造,支持以主动矩阵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AMOLED)为重点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OLED)产业的研发和生产,积极发展发光二极管(LED)应用产品。新一代移动

16、通信。重点发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安全设备、关键零部件、电信运营服务、内容服务以及系统集成服务。支持具有本地特色的卫星通信、北斗导航以及空管、专网通信、雷达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移动通信智能终端产业、智能家电产业。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重点发展以中间件为主的基础软件,以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移动数据库、移动安全软件、移动中间件为主的移动互联网平台级软件,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CAD/CAM)、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过程控制系统(PC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管理、绿色制造等工业软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可信计算、安全测评等信息安全软件和云

17、计算软件。推动大型信息资源库建设,培育新兴服务业态,扩大软件信息服务出口。信息安全。重点发展数据加密、边界防护、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安全数据库、安全智能卡等信息安全产品,网络身份认证、安全运维、数据灾备、安全监控、安全测评等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形成支撑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应用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专栏1 “十二五”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主要任务 掌握关键技术。加快推进宽带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三网融合关键技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技术、被动式OLED显示技术、新型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服务产品化关键技术、高性能安全处理芯片技术、新型封装及测试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云计算、信息安全、薄膜

18、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AMOLED显示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应用软件和物联网技术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富士康成都光电显示产业基地、德州仪器集成电路、戴尔(成都)旗舰基地、仁宝笔记本电脑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基地、成都中光电高新区液晶基板生产基地、四川长虹高新区OLED基地、中电二十九所微晶园物联网高端研发制造基地、万国控股数据中心、联发科技嵌入式软件系统研发、杭州士兰控股有限公司西部LED芯片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推动实施智慧政府、智能城市管理、智能交通管理、城乡一体公民大系统等重大项目。 强化创新能力。大力支持企业建立各级技术中

19、心,组建产学研合作组织或技术联盟。引导企业争取国家“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消费电子”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以及省振兴行动计划项目。 加强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光网城市、无线城市、下一代移动通信、新一代广播电视网等泛在网络建设,提高光纤入户和无线宽带普及率,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准、节能环保、安全可控的新一代绿色云计算服务平台。 开展应用示范。积极支持智能交通、智能环保等领域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提升本地产业配套能力。积极开展政务云和社会云应用示范系统建设,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3.规划布局。构建“一核主导、一区承载、六地协作”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布局。“一核”即成都

20、高新区,是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主体载体,成都高新区(南区)重点发展以设计研发为主的企业总部,成都高新区(西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云计算、光电显示设备及器件、网络与通信设备、航空电子设备、高端计算机制造等;“一区”即天府新区,建设特色鲜明、集聚发展、国际化世界级的产业基地,其中,双流重点发展物联网产品;“六地”即武侯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崇州市、郫县、金堂县六个电子信息产业辐射区(市)县,结合各自产业基础打造特色园区。图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二)新能源产业。1.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新能源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50亿元,年均增长28%;力争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

21、亿元企业1户,50-100亿元企业2户,10-30亿元企业5户,1-2家有区域竞争力的系统集成企业;建设成为“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2.发展重点。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智能电网等领域。太阳能。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以及关键生产设备、关键原辅材料和系统集成关键配套产品。以槽式光热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水器等为主要应用领域,支持太阳能聚光、集热、传热、储热、发电等光热技术产业化。风能。重点发展风力发电机、变流器、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主控系统、风场管理软件、关键生产设备、关键配套产品,加快发展主轴轴承、制动器、风速计、齿轮箱、风电液压润滑设备、变频装置等产品,发展适用于二、三类风

22、场的直驱风力发电整机、高效率风电机组、小型家用风光互补发电整机。核能。重点发展核岛方面的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气控制部件、数字仪控设备、核级管道及配件、贯穿件、各类支承件等产品,常规岛方面的电气和流体系统、辅助冷却系统、暖通空调系统等核动力应用的关键配套产品,以及核医疗、核检测、辐照装置、工业用电子加速器、交联聚烯烃线缆、线束辐照材料、同位素及其制品等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产品。智能电网。重点发展数字化变电站、储能调峰电站关键配套产品,以及智能电网自动化调度系统、稳定控制系统、智能输变电装备。专栏2 “十二五”时期新能源产业发展主要任务 掌握关键技术。太阳能方面,支持太阳能晶硅电池、薄膜电池、聚光光伏设

23、备、高纯硅材料提纯、太阳能光热逐日跟踪、太阳能热发电集热和聚光、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与引进。核电方面,鼓励本地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第三代(AP1000、CPR1000)和第四代(高温气冷堆)先进核电技术研发,加快进入三代及以上核电产品供应体系,支持石墨制品、主风机、控制棒驱动机构、堆内构件、核废料处理设备等核心技术研发。风电方面,支持本地企业积极引进吸收大功率兆瓦级桨叶式风电整机、直驱式风力发电机、高效立式风电整机、变速恒频双馈感应电机等相关成熟技术和前沿技术,支持3兆瓦及以上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风场管理软件等核心技术研发。智能电网方面,支持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配网

24、自动化系统、电缆网监控系统、能源管理与智能表计、汽车充电设备等核心技术研发。 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汉能控股太阳能光伏产业研发制造基地、四川中汉太阳能电力公司太阳能聚光光伏产业园、中国军民两用核动力(非放)研发基地、旭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川锅产品升级及核电辅助设备、天威西南光伏产业园(三期)、成都天马精密风力发电机轴承技改(二期)、成都禅德太阳能聚光光热发电反光镜及光伏、天威1.5兆瓦太阳能光热试验示范电站、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多晶硅深加工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强化创新能力。建成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电设备综合试验中心、太阳能聚光应用工程技术中心、国家中低压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

25、中心。 加强载体建设。建设成都新能源产业功能区,打造以太阳能、核电、风电、智能电网等产业为主,涵盖研发、制造、商贸流通及相关生产性服务的综合性国家级新能源产业总部基地;完成功能区相关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完善功能区商务生活配套设施建设。3.规划布局。以成都新能源产业功能区(双流县)为核心发展区,以新津县以及青白江区、金堂县为两翼,构建“一核两翼”的产业发展格局。成都新能源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以太阳能、核能、风能、智能电网等产业为主的研发、制造、商贸流通、总部经济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新津县依托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青白江区重点发展风电和核电成套设备及配套产品,金堂县重点发展压力容

26、器等核电常规岛装备、核电环保处理设备等特色产业。图2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三)新材料产业。1.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34%;力争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2户,50-100亿元企业3户,30-50亿元企业2户,10-30亿元企业5户;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2.发展重点。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等领域。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重点发展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高性能玻璃纤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下游制品。先进高分子材料。

27、重点发展特种橡胶、工程塑料、高性能硅材料、高性能氟材料、功能性聚合物膜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重点发展稀土功能材料、稀有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及其他功能合金。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发展先进陶瓷、特种玻璃、人工晶体、新型建材。高端金属结构材料。重点发展高品质特殊钢和高强轻型合金。专栏3 “十二五”时期新材料产业发展主要任务 掌握关键技术。重点引进和研发聚丙烯腈碳纤维、玄武岩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合成纤维制备及材料复合技术,以及硅晶体及合金晶体核心提纯制备、光伏电池及组件、工程塑料新产品开发等领域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争取在玄武岩纤维生产新型关键设备、芳纶纤维及高性能含氟芳纶纤维产业化技术、碳纤

28、维及其混杂纤维与高性能工程塑料复合技术、高性能非线性光学晶体制备技术、电子陶瓷敏感器件(热敏、压敏)片式化技术、医用材料改性技术、生产节能建筑材料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巨石年产50万吨玻纤新材料基地、林海卫星电子信息材料、中蓝晨光新材料基地、台嘉成都玻纤年产6万吨电子级玻璃纤维丝和玻璃纤维布、南玻三期双流节能玻璃生产线、稀土新光源总部基地、中国化工西部高性能复合材料基地、SK西部新材料生产基地、中建材成都碳纤维基地、新筑轨道交通材料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强化创新能力。重点支持组建光电光伏关键材料、纤维复合材料、电子信息专用材料等产业技术研发战略联盟。重点支持得阳

29、化工、拓鑫实业、银河磁体、天威硅业等骨干龙头企业依托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共同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纤维复合材料检测检验中心、磁体晶体材料检验检测中心、化工新材料检验检测中心等检验检测和安全评价机构。3.规划布局。以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新津县)为核心发展区,以青白江区、成都经开区、成都高新区、双流县、彭州市、成眉工业合作园为专业园区,构建“一核六点”的产业发展格局。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电子信息领域新材料、轨道交通领域新材料,以及新能源、化工、生物医用等领域新型功能材料;青白江区重点发展高纤复合材料及其制品;成都经开区重点发展高纤复合材料及其制品、锂离子和稀

30、土镍氢电池新材料;成都高新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和生物医药领域新材料;双流西航港开发区重点发展聚苯硫醚(PPS)和新能源领域新材料;彭州市重点发展高端塑胶、特种工程塑料领域新材料及制品;成眉工业合作园重点发展改性合成树脂(塑料)、特种工程塑料领域新材料及其下游产品。图3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四)生物产业。1.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生物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20%;力争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户,30-50亿元企业2户,10-30亿元企业2户;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产业孵化中心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2.发展重点。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

31、工程、生物制造等领域。生物医药。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化学制剂和现代中药。生物技术药方面,重点开发防治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微生态制剂,治疗流行性呼吸系统疾病、艾滋病、肝炎等的新型疫苗、联合疫苗、治疗性疫苗,治疗创伤性及出血性休克、严重烧伤、低蛋白血症的白蛋白,预防麻疹、传染性肝炎、病毒性感染等的免疫球蛋白。化学制剂方面,重点开发治疗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等重大常见多发疾病、老年病、罕见病的新药、重大仿制药、大品种药物以及缓控释、速释等新剂型品种。现代中药方面,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中药保护品种、独

32、家生产品种,已取得临床试验、生产批件的中(藏)药新药以及中药消费品化产品。生物医学工程。诊疗设备方面,重点开发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高分辨率扫描磁共振系统、高频系列X射线机、数字投影线扫描X射线机,以及高强度聚集超声肿瘤治疗系统设备、新型透析器复用机等。诊断试剂方面,重点开发乙肝标志物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甲状腺功能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血吸虫抗体快速体外检测试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唾液/尿液快速体外检测试剂、结核病快速检测试剂、氧化体密度脂蛋白定量检测试剂等。生物制造。重点发展生物塑料、生物纤维以及木塑复合材料等生物基材料产品,生物化工醇、生物聚酯、生物树脂、生物乙烯等生物化

33、工产品,工业用糖化酶、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等关键酶制剂,以及四川泡菜发酵功能菌、L-乳酸、手性氨基酸等高端发酵产品。专栏4 “十二五”时期生物产业发展主要任务 掌握关键技术。重点开发无血清细胞培养基、单克隆抗体、蛋白三聚体等国际领先的生物技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免疫层析胶体金类快速体外检测、生物化学分析、分子顺磁的共振医学成像检测、持续离心分离的采供血集成自动处理、高强度聚集超声和医用诊断X射线技术、肿瘤早期诊断等分析检测技术,表面生物活化及抗凝血和组织增生改性、生物人工器官和器械的免疫原性消除及抗钙化、现代化灭菌包装技术,活性化合物高效合成、天然活性产物单体成分分离纯化、缓控释速释药系统、

34、药效学研究技术,天然药物、中药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改造技术等。努力突破单体合成、材料改性、成型加工等生物基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秸秆、甘蔗等非粮原料与纤维素酶转化关键技术,工业酶规模化表达、微生物代谢调控、发酵过程优化控制、生物产品分离与精制等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关键技术。 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新川创新科技园生物医药组团、远大蜀阳冻干粉针剂/低温乙醇法血液制品、欣科医药放射性体内用药品研发生产基地、太极中药产业化基地、升和医药产业园欧林生物疫苗研发生产基地、科伦药业无菌输液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奥泰医疗高场强超导磁共振医学检测系统等重大项目建设。 强化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成都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GM

35、P中试生产中心、天河生物医药科技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国家新药(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科伦药业新药研发中心等药物开发和安全试验平台建设,围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整合医药科研力量、加强创新药物研发、加快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和科研成果转化。 加强载体建设。抓好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生物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生物医药)、国家首批医药出口基地建设。3.规划布局。以成都高新区为研发核心区,以邛崃市为制造基地。成都高新区重点发展生物制品、高端化学制剂和现代中药的研发(含中试)以及高端诊疗设备研发,辐射带动双流县发展生物制品、高附加值的现代中药和中药消费品化产

36、品、高端化学制剂和高端诊疗设备研发生产。邛崃市重点发展生物制品、化学制剂、现代中药和保健品规模化生产。图4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五)高端装备制造产业。1.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90亿元,年均增长25%;力争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户,50-100亿元企业2户,30-50亿元企业3户;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2.发展重点。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航空装备。重点发展以喷气公务机、无人机为主的飞机整机制造,以机头、舱门、活动翼面和发动机机匣等部件和单元体为主的飞机大部件制造,以航空机载设备、航电

37、设备、空管设备为主的设备制造,以客机、运输机、直升机、通用飞机维修为主的维修服务,以及飞机改装和发动机再制造等配套产业。卫星及应用。重点发展北斗导航卫星运营服务系统及其应用项目,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度集成化的北斗射频芯片、北斗基带芯片等北斗关键元器件产品,发展定位、测速和授时等服务。轨道交通装备。重点发展城轨车辆、动车组、车辆牵引控制系统、机车牵引及配套电机、车辆与电网连接配件、轮饼、轮对等高速动车组运载设备及零部件,高速铁路耗材、信号控制和声(风)屏障等高速铁路线路设备,桥梁伸缩装置、桥梁支座和隧道施工各种密封件等高速铁路桥梁关键功能部件,以及高速铁路线路维修设备和工程施工机械装备等。智

38、能制造装备。重点发展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等智能测控装置;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滚齿机、坐标镗、坐标磨、数控专机等智能化成形和加工成套设备;高速精密重载轴承、高速精密齿轮传动装置、大型电液动力换档变速器、高速高刚度大功率电主轴、直线电机、丝杠、导轨、高压大流量液压元件、液压系统、高转速大功率液力偶合器调速装置、智能润滑系统、智能化阀岛、智能定位气动执行系统、高性能密封装置等关键智能基础零部件。鼓励发展智能化造纸及印刷装备,以及矿山、冶金、建筑智能专用设备等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设备。专栏5 “十二五”时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主要任务 掌握关键技术。重点掌握民用飞机总

39、体设计、总装制造、系统集成和实验验证技术,空中管制、通信、导航、监视技术,卫星通讯、导航定位、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应用技术,以及高速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制造技术、数字铁路及智能交通技术、高速精密机床制造技术、系统协同技术、故障诊断与维护技术、远程智能化加工技术等。 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成飞民用飞机、成都艾特航空高新区制造基地、611所迁建等重大项目建设。 强化创新能力。建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桥梁功能部件国家级工程检测试验中心、国家中低压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川省先进焊接及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航空航天重点试验验证设施、轨道交通装备标准体系建设。 加快市场培育。推进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

40、大力推进市场开发、航空租赁、维修服务等航空服务业发展。3.规划布局。以青羊区为核心发展区,以成都高新区、新都区和双流县为辐射区,重点发展航空装备。以成都高新区为核心发展区,以天府新区为辐射带,重点发展卫星及应用。以新津县为核心发展区,以成华区、龙泉驿区、金牛区为辐射带,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以新都区为核心发展区,以都江堰、金堂县为辐射带,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图5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六)节能环保产业。1.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50亿元,年均增长25%;力争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30亿元企业1户,超10亿元企业15户;建设成为国家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

41、。2.发展重点。重点发展节能产业、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领域。节能产业。重点发展余压余热利用装备、节能机电装备、节能锅炉成套装备、节能监测设备等高效节能技术装备,高效绿色照明、节能建材等高效节能产品。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专业能源计量和审计、能效测试、节能项目设计、培训咨询等专业化节能服务。环保产业。重点发展污染预防技术装备及产品、污染治理技术装备、环境监(检)测专用设备和产品以及环保材料、环保药剂、脱硫脱硝催化剂等环保产品。加快发展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清洁生产审核、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设计、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专业化运营、环境监测等环保服务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发展大宗固体废

42、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废旧电子回收处理以及建筑废弃物、餐厨废弃物、农林废弃物、废旧塑料制品等资源化利用的装备制造及其产品。专栏6 “十二五”时期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主要任务 掌握关键技术。重点掌握生物质能发电和供热、煤洁净燃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回收及综合利用、废旧车用动力电池及蓄电池回收及综合利用、高效机电节能、高效节能照明、节能锅炉(窑炉)设备制造与集成、烟气脱硫脱硝、烟气微量重金属去除、有毒有机废气处理、重金属污水处理、二恶英快速检测、光触媒污水处理、负载型光触媒小型污水处理、难以生物降解行业废水处理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 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成都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城、中昊

43、西南化工研究院环保设备制造、鑫炬矿业环保新材料生产基地、环能德美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及制造基地、德润环保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强化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以及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省市环科院、中节能、川锅锅炉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在高分子材料、烟气脱硫、节能环保、环境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在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建立节能环保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的研发能力。 加快市场培育。积极推进“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十、百、千、万”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建立集“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制造节能环保治理”于一体的战略合作联盟。建设由节能环保制造企

44、业、科研院所、节能环保治理监测服务企业等参与的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和产品交易市场。推进重点领域节能改造。3.规划布局。以金堂县为核心发展区,以成华区、郫县为专业园区。金堂县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设备制造、节能环保产品、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及产品;成华区重点打造以节能环保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招投标、能源消耗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和监测、相关金融服务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总部基地;郫县重点发展LED照明产品。图6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七)新能源汽车产业。1.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55%;力争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户,

45、10-30亿元企业6户;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2.发展重点。重点发展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电池及材料、驱动电机及电控系统、辅助系统、充换电设备等。整车。重点发展纯电动客车、轿车、专用车,插电式气电混合动力客车、轿车等。动力电池及材料。重点发展锂动力电池、镍氢动力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质、电解液、水性粘合剂等材料。驱动电机及电控系统。重点发展交流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电控系统、电驱动变速系统;驱动电机硅钢片、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关键传感器、高性能绝缘材料和永磁材料、电动化总成控制系统、整车分布式控制系统等。辅助系统。重点发展电动汽

46、车专用接插件、安全监控系统等。充换电设备。重点发展充电机、充电桩、有源滤波装置、电能监控系统等。专栏7 “十二五”时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主要任务 掌握关键技术。重点掌握纯电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轿车、专用车集成技术,超级电容、锂动力电池及材料、镍氢动力电池及材料等核心技术研发,动力电池总成、管理及监控技术,驱动电机硅钢片、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关键传感器、高性能绝缘材料和永磁材料生产技术,电动化总成控制系统、整车分布式控制系统等生产技术。 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四川鑫唐新能源公司储能动力型锂离子蓄电池及相关延伸产品、韩国SK集团锂电池隔膜、瑞声新材料发展(成都)有限公司新型锂离子电池

47、隔膜和水性粘合剂生产基地、成都瑞华特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电动汽车生产基地、成都卡倍亿汽车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生产基地、成都紫光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充电设备生产、成都客车气电混合动力及纯电动客车产业化、川汽新能源汽车生产及研发、重汽王牌新能源专用车等项目建设。 强化创新能力。建成成都瑞华特10000平方米电动车研发检测中心。推动成客公司与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华大学等的战略合作,力争建成我市首个国内一流的电动汽车实验室及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支持重汽王牌与电子科大共建电动汽车实验室。支持一汽川专与西南交大开展合作研究。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展安全技术试验与应用研究。 加快市场培育。积极推进

48、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整车融资租赁、动力电池租赁等商业模式创新,提升示范车辆和充电设施运行管理信息平台服务水平。3.规划布局。以成都经开区为核心发展区,以新津县为配套发展区。成都经开区重点发展整车和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新津县重点发展动力电池基础原材料。图7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四、工作重点(一)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强化原始创新导向,加大对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注重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促进新产品开发,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49、。重点支持企业引进和培养高端技术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机构;支持建立行业技术研究院、产品技术测试中心、工程化应用试验室等公共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一批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培育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相关标准制定,加大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二)着力加强市场培育和产品推广。制定符合产业发展阶段和市场需求的针对性政策措施,推动市场应用和标准制定,促使潜在市场需求加快成为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力量。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电池租赁、系统

50、集成总包等新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研发、生产、推广等环节融合发展;制定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推广应用示范计划,建立新产品推广风险分担机制,支持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方面的应用示范工程建设;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本地名优产品配套政策,鼓励采购本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三)着力推动重大项目引进和建设。搭建投资促进平台,拓展开放合作格局。针对产业链关键和缺失环节实施重点招商,引进和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加大项目促建力度,提高项目服务水平,迅速培育壮大一批带动性强、竞争优势明显的大型骨干企业,加快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大中小微企业结构合

51、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四)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入研究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探索突破和创新。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机制,加强区域技术市场建设,完善网络服务体系和市场运行机制,鼓励非上市企业充分利用场外交易市场进行股权交易,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建立科技型企业融资联合担保平台,鼓励商业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信贷支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要求,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建立科研机构、高校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机制,完善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加快科

52、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五)着力营造产业发展环境。加快产业载体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产业布局和产业基地建设,努力创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产业链完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研发服务、电子商务、策划咨询、现代物流、专业金融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发展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创新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增进交流、促进合作的纽带作用,不断提升企业市场推广、抵御风险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五、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保障。健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切实推动规划实施。成立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对重大决策进行咨

53、询论证。(二)落实规划任务。编制分领域重点行业发展规划、专项行动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出台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引导产业资源投入和优化配置。(三)加大资金支持。将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40%以上投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建立地方财政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投入增长机制。(四)做好统计监测。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及时发布产业发展信息,开展动态评估和中期评估,结合实际适时进行规划调整。(五)强化目标考核。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任务纳入对各区(市)县政府、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成都经开区管委会、产业功能区、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绩效考核指标

54、体系,加强督促检查。(六)营造舆论氛围。大力宣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相关规划及政策措施、创新创业创造成功典型,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舆论氛围。80(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朋友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2016年铁西区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12月28日在铁西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区长 程晓龙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一、2015年及“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回顾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区政府紧紧团

55、结和依靠全区人民,扎实推进改革创新、稳定增长、转型升级、改善民生、依法行政等重点工作,全区呈现经济趋稳向好、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区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亿元,下降3%,绝对值居全市第一;服务业增加值321亿元,下降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5亿元,下降26.4%,绝对值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503.3亿元,下降2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3亿元,增长6%;出口总额21.38亿美元,增长4%,绝对值列全市首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60元,增长6.5%。重点区域建设全面提速。中德装备园、中法生态城、铁西金谷“一园一城一谷”产城融合

56、、东西互动的发展格局全面形成。中德装备园10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全面启动,中德园成为国务院批复的首个以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合作为主题的战略平台、“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合作的重要载体。中法生态城规划建设、征地拆迁和招商工作全面展开。铁西金谷成为全市生产性服务业“三大战役”的主战场。新民屯、四方台、长滩三镇合署办公,西部新城建设全面启动。现代建筑产业实现产值294亿元,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三成以上。全年收储土地1042公顷,出让土地149.6公顷。全区整合整理土地72宗。区委、区政府、区政协等机关西迁的拉动效应开始凸显,新华印刷、红梅味精等地块接连热拍,华润、龙湖等地产商成功

57、摘牌,铁西迈入“新地产时代”。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区3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01个、竣工项目92个。40个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241.4亿元。宝马发动机、沈阳冶金机械、东方银座铂尔曼酒店、嘉泰工业装备博览城一期等项目竣工或试生产,华润万象汇正式营业,辽宁奇辉电子、金谷科技园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上线运营,新加坡智能物流、澳大利亚工业地产、纽卡特行星减速机等项目加快推进,宝马研发中心、库卡机器人工程示范中心、积水潭医院、兴华地下商业城等项目开工建设,中德工业4.0战略合作暨中德企业创新中心、美国江森启停电池、富士康汽车零部件等项目签约落地。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

58、,全年争取支持资金16.4亿元,其中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项目获批国家资金5897万元。对内对外开放成效明显。成功举办“沈阳慕尼黑装备制造产业推介会”、“辽宁省巴登符腾堡州装备制造产业合作推介会”,并在法兰克福设立中德装备园代表处。举办了德国企业沈阳行、中德并购论坛等招商活动。德国莱玛特高精度光电子设备、法国电力集团基础设施建设、日本IHI株式会社农机生产基地等50余个项目加快推进。西门子互联交通研发中心、德国劳仕领汽车注塑件等项目签约落地。北方重工盾构机代表我国同类产品首次打入南美市场。华利能源并购加拿大风电母线、沈阳和平子午线轮胎收购英国KRT公司等3个海外并购项目顺利完成。外贸出口势头良好,

59、沈鼓集团、三一重工出口分别增长3.2倍和3.1倍。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整合行政机构,将发改局与科技局合并、昆明湖与西三环合署。落实大部门监管体制,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组建两区行政审批局,启动企业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审批时限由120天减至30.5天,缩减74.6%。积极开展简政放权工作,承接省市下放的303项行政职权。建立权责清单制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1258项,“三证合一”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全面实施。成立城区、工业、服务业、外商投资4个企业服务中心。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北方重工与中建材签署联合重组合作协议,沈鼓集团上市通过证监会初审,机床集团与社会资本组建混合所有

60、制企业,华岳外贸等8户企业转制评估审计工作进入尾声。国资运营成效明显,国资收益实现13.3亿元。三生制药在香港上市,金昌蓝宇、递家物流、万合胶业等企业在新三板上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沈鼓集团10万空分装置、特变沈变换流变压器、北方重工镁合金成套设备等新产品打破国际垄断。沈阳铸造研究所获评国家重点实验室。税改工作成效明显,42户企业完成“营改增”。城乡面貌不断改善。投入28亿元,实施各类城建项目442项。新建改造道路41.4公里。迎宾路高架桥、开发大路跨化工园铁路桥、中德大街一标段、开发22号路宝马铁路专用线下穿桥等重点工程竣工通车,浑河四街、中德大街二标段、地铁九号线铁西段、中法大道等

61、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北一路、保工街等“三横两纵”快速路网建设全面启动,北一路快速路管网排迁工程完工。铁西金谷二号路、三号街竣工通车。嘉泰工业博览城电力配套等工程按期完工,铁西新城地下综合管廊、220千伏高花变电站等重点配套工程按期推进。建大公交港湾投入使用。全面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集中整治占道经营、露天烧烤等城管顽疾,我区道路交通秩序整治经验在全市推广。对铁西金谷、沈新路实施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全年植树42万株。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完成50台大型燃煤锅炉达标改造工程,拆除联网或取缔燃煤锅炉62台。沈化、东药搬迁及土地污染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勋望北校新教学楼投入使用,春晖学

62、校综合楼等11个新建项目按期推进,五十三中学北教学楼等36个维修改造工程如期完成。公办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全部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车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我区被列入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卫生信息化平台一期建设基本完成,长滩、新民屯卫生院主体完工。打造了森林体育公园,新建文体广场22处,改造街道(社区)文化站(室)11个,社区书屋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进展明显,42381名被征地农民纳入市级养老保险统筹。采取国资划拨、租赁、资源整合等方式,全面完成15个未达标社区办公用房改造任务。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7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个、助残阳光工场1个,完成残疾人家

63、庭无障碍设施改造165户,为2283名一级重度残疾人办理意外保险。城镇实名制就业达到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动态为零。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647人,带动就业7882人。扎实推进安居工程,安置居民3400户。年初确定的42项为民办实事工作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设施农业建设450亩。5个街镇26个村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改革工作进展顺利。稳步推进7个宜居示范村和42个达标村建设,朴坨子村荣获全市最佳村镇环境改善奖。投资2780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全部按期竣工。全区新增造林面积1605亩。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结人大代表建议230件、政协委员提案204件,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