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主要就是脾病

上传人:dus****log 文档编号:67549541 上传时间:2022-03-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糖尿病主要就是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糖尿病主要就是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糖尿病主要就是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糖尿病主要就是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主要就是脾病(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糖尿病主要就是脾病+糖尿病与脾失健运+ 试论糖尿病与脾的关系糖尿病主要就是脾病在我们中医看来,糖尿病是跟脾特别密切的病,简单地说,糖尿病就是脾病。脾胃为人的后天之本,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主肌肉四肢。“主,你可以理解为主要负责的意思。比方主运化,就是指脾的功能是把食物消化和运送到全身。我们说糖尿病是脾病,说法最早来自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有这样一段对白。黄帝问:“有的人生病,口中发甜,这是什么病,又是怎么发生的?岐伯答复说,这种病是由于脾气堵塞,脾里面的津液上升到嘴巴上引起的,病名叫“脾瘅。我们吃进去的五谷,先到胃里,再由脾将五谷所化的精气传输到五脏六腑,现在脾堵住了,精气津

2、液积在脾里面,满到嘴巴里,嘴就发甜。这是油腻的、甜的东西吃太多引起的疾病。生这种病的人,很喜欢吃油腻的食物,甜的食物,所以人很胖,肥胖容易使人产生内热(肥者令人内热);甘甜的食物,不容易消化,堵塞腹中(甘者令人中满),时间长了就变成消渴病。消渴的主要特征就是嘴巴干,老要喝水,这个特征跟型糖尿病吻合。“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这就是东汉以前,中医认识到的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现在我们也认为高热、高糖、高脂饮食是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之一。而这里的“内热与“中满,跟脾的功能直接有关,所以我们说,糖尿病是脾病。我们中医讲,胃是一个具备初步消化功能的器官,真正能把消化的东西转为精气的,是脾。“脾主运化,包

3、括两方面,一个是精微物质,就是气血,营养物质。这个营养物质没有到身体需要的地方去,反而排出去了,尿就变甜了。古时候的人发现,怎么你撒的尿,会招来那么多蚂蚁呢?一闻,有甜的感觉,而人却越来越瘦。这就是很严重的糖尿病了。那我们健康的人,怎么预防糖尿病呢?你小便的时候注意一下,如果小便泡沫特别多,那最好到医院查一查血糖;“脾主运化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水湿,把没有用的东西排出体外。但是如果运化水湿的功能降低的话,水湿就停留在体内,时间长了就会出现疾病,比方说血脂增高,肥胖,糖尿病,中医就会说你体内有湿,治疗的话,我们常用健脾化湿的方法。碰到糖尿病人,我们会跟他说,酒尽量少喝,因为酒会化湿;经常做力所能及的

4、活动,出点汗,去去湿;还有就是如果有不开心的事,尽快把它排解掉。不开心,我们中医叫肝郁,肝郁会导致气滞,气机不畅,影响脾的运化,“知肝传脾,领先实脾,肝跟脾的关系,我们说就跟树木与泥土,非常密切,心情不好,马上没有食欲,吃下去的东西就不消化,有糖尿病的人血糖就会失去控制。现在都市里的人,有两大亚健康最常见,一个是阴虚内热,一个是脾虚内湿。有的人虚胖,有的人脾胃功能弱,胃口不好,有的人长期大便不成形,有些女的身重乏力、手脚冰凉,都是脾虚的表现。原因是运动少,压力大。整天坐办公室的人,脑力劳动者,每时每刻在动脑筋,问题想着想着想不通了,情绪就变差,肝木一旺,脾土立即受灾,所以现在的都市人脾虚内湿的

5、多。中医怎么解释“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糖尿病人最典型的病症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当然现在门诊的时候,这样典型的糖尿病人很少见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三多一少?还是跟脾有关。多食:“肥者令人内热,内热可以理解为身体里面很热,身体里面一热,就会伤胃,等于胃的外围热了,导致消化加快。比方说烧一锅饭,如果火很旺,很容易被烧焦。在人体内的表现,胃里面的东西很容易被消化掉,它是“内热导致的。相反,如果下面火一点没有,那么饭肯定是生的,在人体叫完谷不化,完全没有消化。这是阳虚的表现,刚好跟“内热相反。多饮:口渴才会多饮,对吧?口渴是因为阴虚,如果有胃热,津液更容易被消耗,口渴就会越重,好比汤

6、锅里的水,火势越旺,水液被蒸发得越多,在体内表现的就是水分越少。这跟热天人容易口渴的道理是一样的;脾是升津的,脾不能升津,不能上输津液到口中,也会导致口渴,就像输送泵一样,压力不够就不能把水送到高楼上,楼上的人就没水喝;脾能产生气血津液,原本要不断补充人体津液,它的功能降低了,津液产生少了,身体出现阴虚,导致多饮。多尿:水液代谢,脾是主力之一,它主运化水湿,脾阳缺乏,运化无力,不能把我们吃下去的水谷转化成精微物质,也就是气血津液,反而导致水湿停蓄,往前阴走得多就是多尿,往后阴走得多了,就是泄泻,当然这也跟肾有密切关系,因为肾主二便,脾肾阳虚,肾失其合,过度的开,出现多尿,就像水闸不能关闭一样,

7、水就会无度地流失。形体消瘦:脾是后天之本,是产生气血的地方,脾出现问题,不能把食物转化成气、血、津、精、液,这些都是充养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缺乏必然出现形体消瘦,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说自己吃得很多,就是胖不起来,因为脾不能把吃进去的东西转化成有用的物质。比方热体的人消耗了气血,中医里讲“壮火食气;再比方过多的排泄,大便一天数次且不成形,都可能导致形体消瘦。糖尿病常见的三种类型一是气阴两虚型。这一类型往往形体消瘦,脸色苍白,舌质比拟淡,这是气虚;还有就是阴虚,口渴多饮,他自己觉得热,这个热从里往外发散,舌质发红,或者手足心热,这种气阴两虚型在临床上最常见,病人来的时候我们问有什么病症?他就

8、会说常常觉得自己很累,没力气,虽然用了降糖的药来治疗,血糖控制正常了,但是他仍然觉得累。二是阴虚胃热型。阴虚胃热,病症是口气热臭,哈出来的口气很臭,去口腔科也看了,说牙齿没有问题,但有口臭。还有一个可能常伴有牙龈出血。这个讲跟胃有关,不是跟口腔有关。有人说糖尿病常见有口腔疾病,比方牙龈炎,但在中医里讲,还是跟胃有关系,要清胃热,胃热清了以后,牙龈出血就会消失。我们知道天气比拟热的情况下,它是很容易把湿气带走的,很容易枯燥。那么在人体内,如果有胃热,它也会把湿气蒸发掉,这就很容易表现出阴虚。阴虚伴有骨蒸潮热,小便偏于短赤,为什么短赤?阴虚了。骨蒸潮热的病症是什么?就是病人觉得热是从里往外发的,有

9、这种感觉。我见到过这样的病人,40多岁,刚开始来的时候,我问他什么病症?他说胃不好,经常有口气,而且胃里面会有疼痛感,还顽固性呃逆,他来的时候血糖一直控制得不是很稳定,而且是两联用药了。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他的胃疼没有了,血糖也变得稳定。实际上我认为胃的烧灼感肯定是跟胃热有关,我就用石膏,这个石膏既能清胃热又可以养胃津,因为石膏是生津止渴的。三是痰瘀互结型。这个痰瘀互结型可能常见于糖尿病并发症的病人,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最主要是跟痰有关,有人会说痰跟脾有什么关系?有这么一句话叫“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我们能够看到的痰往往都是有形的痰,这里所讲的痰是无形之痰,能够确切

10、看到的比方说舌苔,舌苔看上去偏于白腻的,这跟痰有关。我们说了脾主运化,水湿不能被运化走,留在体内了,就形成了痰湿。痰跟湿是异名同源的物质。比方糖尿病肾病出现的蛋白尿、浮肿,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脂肪代谢异常,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块形成,血管容易闭塞,这样就容易出现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皮肤病的瘙痒等,中医认为这是痰阻气滞,血行不畅引起的,我认为都与脾不升清,不能健运有关,因此治疗时,常用健脾益气,祛痰化瘀的方法治疗,常常取得满意的疗效。糖尿病并发症未发生时,不会引起糖友的关注,但是一旦引起注意时,往往都比拟严重了。经常有糖尿病、慢性腹泻病人来找我看病。慢性腹泻跟湿有关,临床

11、当中会经常见到一些胃病病人,也是老拉肚子,西医让他做肠镜,绝大多数人做了后肠镜下是正常的,那么中医里跟什么有关?还是跟脾的运化水湿有关,用健脾利湿的方法来治疗腹泻,病症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我觉得糖尿病人在用中药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几点:一是不要擅自去停西药,我们不能单方面去说中药有作用,就把西药给停了;二是不要擅自用偏方验方,所谓的偏方验方是对某些病症是有用的,但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三是不能盲目崇拜或者排斥中药。太盲目地来推崇中药,说我就要用中药来治疗糖尿病,不对;完全排斥中医药,更不对。糖尿病与脾失健运治糖尿病莫忘健脾,究其原因其一:糖尿病与脾失健运关系密切。脾主运化,输市精微,升清降浊,开窍于

12、口,脾失健运,郁而化热,那么多食善饥。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虚肌肉四肢失养,可见倦怠乏力、肌肉瘦削。甘味即可生温又能助湿,湿邪既可作为新的致病因素而困遏脾胃,又可化热伤津,进而累及五脏,致精血阴阳俱衰,变生他疾,以致迁延难愈。其二:脾胃是津液气血生化之源。消渴主要是由于阴虚燥热所致,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养阴生津为其治疗大法。有道是“养脾那么津液自生。?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津液的生成,是通过胃对饮食的游溢精气“和小肠的分清别法“、上输于脾“而生成。津液有滋润和濡养的生理功能,津液生化有源有助于缓解糖

13、尿病人阴津耗损的状况。假设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化源缺乏,使肺失滋润,胃失濡润,肾失滋源,终致肺燥、胃热、肾虚同时存在,多饮、多食、多尿相互并见,甚者病人可见昏迷、四肢厥冷、脉微细等危象。故健脾助运乃是糖尿病人治本之法。其三,养阴生津药易碍脾胃。消渴病总以养阴生津、润燥清热为法,但养阴生津药中多味甘黏腻之品,更能滋补,但易碍胃,故临床使用时要注意患者的脾胃运化功能,如脾胃运化较差,可配伍行气健牌之药,如木香、砂仁、陈皮、茯苓等,到达补而不滞。临床经验告诉我们,饮食不节,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长期过食醇酒肥厚,形体日见肥胖,久那么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胃热炽盛,发为消渴。

14、对此治疗,不可一味清胃泻火、养阴生津,而应在治疗同时注意调理脾胃,假设一味重用滋阴生津之品,易酿成腹胀、纳呆、便溏、之力等脾运乏力、湿浊内蕴的病症。试论糖尿病与脾的关系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08-05 15:46:00 赵研 编辑:studa20【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本文通过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病症治疗的剖析,指出重视脾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强调重视益气健脾,从脾论治糖尿病的临床指导意义。【关键词】 中医;糖尿病;脾;理论探讨糖尿病是以高血糖、尿糖、葡萄糖耐量降低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传统上认为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近年来,随着各型糖尿病患者的增多

15、及认识的深入,出现了许多有关从脾论治消渴的报道。笔者现介绍关于糖尿病与脾关系的一点认识如下。1 糖尿病病因与脾1.1 情志伤脾 情志异常,影响气的运行,从而导致脏腑发病。肝主疏泄,能调畅气机与情志,假设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横逆犯脾,或因“思那么气结,忧思伤脾日久,导致脾失运化,精微未经利用,下趋膀胱,而成糖尿。1.2 饮食伤脾 糖尿病发病多由于后天生活习惯失宜而引起发病。本病多发生在生活水平较高的人群当中。这类人群多饮食肥甘厚味,生活过于安逸,缺乏必要运动。有报道称,摄食过多导致肥胖,肥胖与糖尿病的发病成正比,正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2 糖尿病病机与脾2.1 甘为脾味 按中医五味分属五脏理

16、论,甘味入脾,甘为脾味。中医辨证凡遇口甘,均辨为脾病,?素问奇病论?曾论及此1。同理,尿甜按五味归属理论,也应属脾病。?普及本领方?:“每发那么小便甜,?洪范?曰:“稼穑作甘,以物理推之,足明人食之后滋味皆甜。其言“稼穑作甘,而“土爰稼穑,道出了尿甜与脾土的关系。2.2 脾主四肢肌肉 ?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精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其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气血生化之源在脾,而脾所以化生精气津血以养肌肉2。糖尿病早期无“三多一少,但血尿糖已升高,询问病史可发现多数患者兼有体力下降,不耐疲劳,肢软乏力等现象,与中医脾虚证候相似。后期出现体重减少,消瘦等病症

17、,正如李东垣所说:“脾虚那么肌肉削。2.3 脾主散精 脾运化水谷精微到全身上下。?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太阴阳明论?又谓:“脾与胃以膜相连,而能为之行其津液。假设脾失健运,血中之精微不能输布于脏腑,营养四肢,反使血糖蓄积而增高,随小便排出体外,致使尿糖阳性。糖尿病正是由于葡萄糖未被有效利用即排出体外,是脾气散精功能异常的表现2。2.4 脾主运化水湿 脾主运化水湿,由转输和散精作用把水液上输于肺,在三焦和肺的协助下,通过经脉输布全身,完成正常的水液代谢过程。假设脾气不健,运化失司,加之精微不散,蓄于体内,

18、令人肥胖。故有“肥人多湿、“肥人多痰之说,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肥胖与糖尿病密切相关。3 糖尿病的病症与脾肾为先天之本,靠后天以善之,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化生无源,那么肾失充养,下焦虚衰,摄纳无权,津液外泄,小便味甘,如脂如膏;病症期患者口渴,乃脾气不升,津液不能上承;脾失健运,水液运行失常,水湿聚而成痰,痰阻血瘀生,上可蒙蔽清窍,发为偏枯;脾虚气滞,心血瘀阻,心脉不利,那么胸闷胸痛;下可及肾,脾肾衰败,水湿潴留,泛溢肌肤而出现水肿;气血不能上承于目,故视物不清;痰瘀阻于四肢,筋脉失养,那么四肢疼痛;痰湿之邪性多黏滞,假设发痈疖破溃,那么经久不愈,病程迁延日久,护理不当那么易内陷脏腑,危及生命;出现酮

19、症时,患者厌食恶心,是脾气败绝,胃失和降所致。4 糖尿病的治疗与脾脾为后天之本,精气升降的枢纽,故在糖尿病治疗上应以健脾益气为根本治法。脾健那么运化得行,水精四布,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不下趋膀胱,流失形成糖尿。脾属阴土,喜燥恶湿,用药宜温平之品。方用理中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近代名医施今墨认为“仅用苦寒、甘寒以折之,那么中焦之结不开,而温平益气之品能“回津滋肝肾,使阴阳协调,故其常用降糖药就有黄芪、山药配伍3。孙氏通过实验证实,健脾降糖饮主要药物为黄芪、山药、黄精、白术、枸杞、天花粉、丹参可以降低四氧嘧啶大鼠空腹血糖4。5 讨论现代医学认为,脾是消化吸收、营养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综合功能的系统。脾虚导致糖尿病的病机尚未得到动物实验验证,但在理论上已有阐释与探讨,并运用健脾之法获得了成功尝试2。脾是机体对饮食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精微的主要脏器,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主运化,涉及机体各个组织的生理功能活动,调节控制整体的新陈代谢。中医治病重视整体,糖尿病从脾论治正是基于整体观念的要求,临床应重视脾在糖尿病发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