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一轮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二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文言断句)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7499750 上传时间:2022-03-31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1.5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语文第一轮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二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文言断句)教师用书配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二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文言断句)教师用书配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二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文言断句)教师用书配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第一轮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二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文言断句)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第一轮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二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文言断句)教师用书配套课件(1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二 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文言断句)考向一考向一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精析考点精析】 文言翻译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文言翻译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1)“理解理解”是指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并在理解文意与翻译句子中加以运用。活用现象,并在理解文意与翻译句子中加以运用。“与现代汉与现代汉语不同语不同”是指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相比

2、较而体现出来的差异是指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相比较而体现出来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性和特殊性。 (2)“(2)“不同的句式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和固定句式。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和固定句式。 (3)“(3)“不同的用法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词类活用。文言文中,一个主要是指词类活用。文言文中,一个词往往会有多种词性,有的词还会在特殊语境下临时活用。活词往往会有多种词性,有的词还会在特殊语境下临时活用。活用的形式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动词的活用,一用的形式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动词的活用,一种情况是

3、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相互活用,另一种情况是句种情况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相互活用,另一种情况是句子中出现的使动、意动、为动以及名词作状语等现象。子中出现的使动、意动、为动以及名词作状语等现象。 2.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1)“理解理解”是指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是指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文句;文句;“翻译翻译”是指能用现代汉语把古人文章的内容准确传达是指能用现代汉语把古人文章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出来;“文中文中”是指试卷所给你的是指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

4、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理解”之列。之列。 (2)(2)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用现代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从字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从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文言翻译是高考文言文阅读最重要的考点,是准确理解文言翻译是高考文言文阅读最重要的考点,是准确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所在,更是每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题目。文章内容的关键所在,更是每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题目。如:如:试卷试卷重点实、虚词重点实、虚词文言句

5、式文言句式20132013年福建卷年福建卷焉、若、高阔、步、为、白、焉、若、高阔、步、为、白、下、之下、之省略句省略句20122012年福建卷年福建卷其、下、飞、引、以、庖、其、下、飞、引、以、庖、适、而、信适、而、信省略句省略句20112011年福建卷年福建卷为、新、其、题、观、意、为、新、其、题、观、意、少、见少、见省略句省略句【规律总结规律总结】 近几年皆采用主观题形式,要求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近几年皆采用主观题形式,要求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这些句子一般为:语句。这些句子一般为:(1)(1)在文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句子,考在文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句子,考生要反复斟酌,甚至要通读全文才能

6、理解该句;生要反复斟酌,甚至要通读全文才能理解该句;(2)(2)含有关键含有关键词词( (重点实词、虚词重点实词、虚词) )的句子,考生应对关键词的词性和词义理的句子,考生应对关键词的词性和词义理解把握,才能准确地翻译,关键词是采分点;解把握,才能准确地翻译,关键词是采分点;(3)(3)句式较为特句式较为特殊的句子殊的句子( (常见的文言句式常见的文言句式) ),从表达方式上看,多为叙事性的,从表达方式上看,多为叙事性的句子,少有议论性句子。句子,少有议论性句子。 近几年,翻译考查越来越趋向于全面,实词、虚词、特殊近几年,翻译考查越来越趋向于全面,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皆涉及,而且重点也尤为突出

7、,注重考查对实词、虚词在句式皆涉及,而且重点也尤为突出,注重考查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推究把握能力。具体语境中的推究把握能力。【典例剖析典例剖析】【题题1 1】(2013(2013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I I改造改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文后题目。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

8、最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居,非

9、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节选自明史明史马文升传马文升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10分分) )(1)(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5(

10、5分分) )(2)(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5(5分分) )【解题点拨解题点拨】句句(1)(1)表明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年高德劭,皇上表明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年高德劭,皇上也真心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谁能和他相比。关键内容有:也真心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谁能和他相比。关键内容有:“班列班列”,位次;,位次;“耆硕耆硕”,“耆耆”,泛指年老,泛指年老,“硕硕”,大,大,“耆硕耆硕”引申为年高德劭;引申为年高德劭;“推心推心”,用真心待人;,用真心待人;“莫莫”,没有谁;没有谁;“望望”,比得上;省略句,比得上;省略句,“( (文升文升

11、) )在班列中最为耆在班列中最为耆硕硕”。 句句(2)(2)表现马文升晚年在家闲居,不再过问政事。关键内表现马文升晚年在家闲居,不再过问政事。关键内容有:容有:“语语”,在这里作动词,谈、说;,在这里作动词,谈、说;“时事时事”,当时政事;,当时政事;“辄辄”,总是;,总是;“颦蹙颦蹙”,皱眉头;省略句,皱眉头;省略句,“( (文升文升) )家家居居( (文升文升) )辄颦蹙不答辄颦蹙不答”。将以上关键内容译出后,根据现。将以上关键内容译出后,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对词序进行微调,使其表述既准确表达原意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对词序进行微调,使其表述既准确表达原意又符合语法规范。又符合语法规范。【解题

12、指导解题指导】解答本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解答本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读第一步:读理解文句大意理解文句大意 将所要翻译的文句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将所要翻译的文句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 第二步:审第二步:审确定考查重点确定考查重点 要通过审题,结合题目赋分领会命题意图,确定考查重点。要通过审题,结合题目赋分领会命题意图,确定考查重点。 第三步:切第三步:切划分翻译单位划分翻译单位 将所要翻译的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然后逐一加以翻将所要翻译的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然后逐一加以翻译。译。 第四步:连第四步:连连缀词义成句连缀词义成句 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

13、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注意个别句式语序的调整及省略内容的补充。注意个别句式语序的调整及省略内容的补充。 第五步:誊第五步:誊书写规范清楚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认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把草稿纸在确认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把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试卷上,做到书写规范清晰。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试卷上,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请你组织答案请你组织答案】_(1)(1)(马文升马文升) )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

14、人敢望其项背。( (关键关键词词“班列班列”“”“耆硕耆硕”“”“推心推心”各各1 1分,分,“莫莫”“”“望望”1 1分,省略分,省略句式和句意句式和句意1 1分分) )(2)(2)(马文升马文升) )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 (他他) )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关键词关键词“时事时事”“”“语语”“”“辄辄”“颦蹙颦蹙”各各1 1分,省略句式和句意分,省略句式和句意1 1分分) )【点拨点拨】 翻译句子是对考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综合考查,考生一定翻译句子是对考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综合考查,考生一定要坚持要坚持“

15、直译为主直译为主”,因为高考的得分点往往是那些一词多义、,因为高考的得分点往往是那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考生要特别留意。在平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考生要特别留意。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要注意多积累文言词汇知识,有了储备,时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要注意多积累文言词汇知识,有了储备,才有实力,在做题时才可以加以贯通。还有平时要多读一些文才有实力,在做题时才可以加以贯通。还有平时要多读一些文言短文,借以增强语感。言短文,借以增强语感。附附【译文译文】 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异很有气力。景泰二年,考中进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异很有气力。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

16、历任山西、湖广巡按,作风果断非常有士,被授予御史之职。历任山西、湖广巡按,作风果断非常有名。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名。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皇帝都完全接纳。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皇帝都完全接纳。( (马马文升文升) )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南京、凤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

17、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拔起,马文升请求皇帝减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拔起,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饮食撤去歌舞音乐,修养德行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少饮食撤去歌舞音乐,修养德行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并不紧急的事务,停止额外织造,赈济饥游玩和宴饮,停办并不紧急的事务,停止额外织造,赈济饥民,捕捉盗贼。事后,文升又奏陈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民,捕捉盗贼。事后,文升又奏陈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表示赞赏并接纳。正德年间,朝政已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都表示赞赏并接纳。正德年间,朝政已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接连上疏要求离开,皇帝答应

18、了。年老,接连上疏要求离开,皇帝答应了。( (马文升马文升) )在家闲居,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 (他他) )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五年后去世,终年八十五岁。文升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擅长五年后去世,终年八十五岁。文升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擅长应变,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来做决定。他在边疆建立功应变,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来做决定。他在边疆建立功勋,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尤其看重气节,砥砺操守勋,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尤其看重气节,砥砺操守( (厉,同厉,同“砺砺”。廉隅,棱角,比喻端方的行为、品性。廉隅,棱角,比喻端方的行为、品

19、性) ),行事坚守正,行事坚守正道。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道。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放弃了那里离开了。即放弃了那里离开了。【题题2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傅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中山王英之征义阳,傅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南门。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贼俯射永,洞其左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

20、。仙琕烧营卷甲而遁。英曰: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琕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公伤矣,且还营。伤矣,且还营。”永曰:永曰:“昔汉祖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永每言曰:“马援马援、充国、充国,竟何人哉?,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治

21、民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然于治民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迁左将军、南衮州刺史。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年逾八十,后迁左将军、南衮州刺史。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年逾八十,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 (节选自节选自北史北史傅永传傅永传,有删节,有删节) ) 【注注】汉祖:汉高祖刘邦。马援: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汉祖:汉高祖刘邦。马援:东汉开国功臣之一,为当时名将。充国:即路充国,西汉朝臣,曾出使匈奴被扣为当时名将。充国:即路充国,西汉朝臣,曾出使匈奴被扣十余年,后回归。十余年,后回归。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2、(10(10分分) )(1)(1)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5(5分分) )(2)(2)永每言曰: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郡!”(5(5分分) )【解题点拨解题点拨】句句(1)(1)表现傅永以大局为重,虽受伤而不愿停下表现傅永以大局为重,虽受伤而不愿停下追击的步伐。关键内容有:追击的步伐。关键内容有:“虽虽”,连词,虽然;,连词,虽然;“微微”,形,形容词,低微、卑微;容词,低微、卑微;“伤伤”,射伤;文言固定句式,射伤;文言固定句式,“奈奈何何”,怎么,怎么、怎能、怎能 句

23、句(2)(2)表明傅永年老仍渴望能驰骋疆场,为国效劳。关键表明傅永年老仍渴望能驰骋疆场,为国效劳。关键内容有:内容有:“每每”,副词,常常;,副词,常常;“何何”,疑问代词,什么;,疑问代词,什么;“白首白首”,人老发白,引申为年事已高;被动句,人老发白,引申为年事已高;被动句,“吾独白首吾独白首见拘见拘( (于于) )此郡此郡”。【请你组织答案请你组织答案】_(1)(1)我虽然地位低微,但也是国家的一个将我虽然地位低微,但也是国家的一个将帅,怎能给贼寇留下个射伤我朝大将的名声呢!帅,怎能给贼寇留下个射伤我朝大将的名声呢!( (关键词关键词“虽虽”“微微”“”“伤伤”各各1 1分,文言固定句式

24、分,文言固定句式1 1分,句意分,句意1 1分分) )(2)(2)傅永常常说:傅永常常说:“东汉的马援、西汉的充国,究竟是什么东汉的马援、西汉的充国,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唯独我这老将被拘束在这里!人?为什么唯独我这老将被拘束在这里!”( (关键词关键词“每每”“何何”“”“白首白首”各各1 1分,被动句式分,被动句式1 1分,句意分,句意1 1分分) )【点拨点拨】 文言翻译必须重视的两个要点文言翻译必须重视的两个要点 1.1.从宏观上,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从宏观上,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本着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本着

25、“词不离句,句不离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的原则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原则来翻译文言文语句。 2.2.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即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直至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特殊句式、通假现象,直至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特殊句式、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准确把握,特别要注意译出重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准确把握,特别要注意译出重点实、虚词和有活用的词语,灵活地翻译指定的句子。点实、虚词和有活用的词语,灵活

26、地翻译指定的句子。附附【译文译文】 中山王元英征讨义阳,傅永是宁朔将军、统军,他担当包中山王元英征讨义阳,傅永是宁朔将军、统军,他担当包围任务来阻遏义阳的南门。齐将马仙琕扎营相连,逐渐挺进,围任务来阻遏义阳的南门。齐将马仙琕扎营相连,逐渐挺进,谋划着解救围困。傅永于是分出一部分军队给长史贾思祖,命谋划着解救围困。傅永于是分出一部分军队给长史贾思祖,命令他坚守兵营堡垒,自己率领骑兵和步兵一千多人,向南迎击令他坚守兵营堡垒,自己率领骑兵和步兵一千多人,向南迎击马仙琕。贼人从上面用箭射傅永,射穿了他的左腿,傅永拔出马仙琕。贼人从上面用箭射傅永,射穿了他的左腿,傅永拔出箭再次冲进敌阵,于是大败敌军,马

27、仙琕烧毁营寨卷起盔甲逃箭再次冲进敌阵,于是大败敌军,马仙琕烧毁营寨卷起盔甲逃跑。中山王说:跑。中山王说:“您受伤了!还是回营寨吧。您受伤了!还是回营寨吧。”傅永说:傅永说:“以以前汉高祖摸着脚指头,是不想被人知道自己受伤了。我虽然地前汉高祖摸着脚指头,是不想被人知道自己受伤了。我虽然地位低微,但也是国家的一个将帅,怎能给贼寇留下个射伤我朝位低微,但也是国家的一个将帅,怎能给贼寇留下个射伤我朝大将的名声呢!大将的名声呢!”于是和众将士一起追赶敌人,深夜才回。当于是和众将士一起追赶敌人,深夜才回。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三军将士没有不认为这件事情是豪壮的。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三军将士没有不认为这件事

28、情是豪壮的。 后来他担任恒农太守,但这不是他心里所喜欢的职务。当后来他担任恒农太守,但这不是他心里所喜欢的职务。当时,中山王元英向东征伐钟离,上奏请求让傅永担任将军,朝时,中山王元英向东征伐钟离,上奏请求让傅永担任将军,朝廷没有接受。傅永常常说:廷没有接受。傅永常常说:“东汉的马援、西汉的充国,究竟东汉的马援、西汉的充国,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唯独我这老将被拘束在这里!是什么人?为什么唯独我这老将被拘束在这里!”但他在管理但他在管理人方面不太擅长,所以在任时没有特别好的名声。后来担任左人方面不太擅长,所以在任时没有特别好的名声。后来担任左将军、南衮州刺史。还能驰骋射箭,骑马挺矛,年纪已经过了将军

29、、南衮州刺史。还能驰骋射箭,骑马挺矛,年纪已经过了八十,经常避讳说老,总说自己是六十九岁。八十,经常避讳说老,总说自己是六十九岁。【方法归纳方法归纳】文言翻译常用的八种方法文言翻译常用的八种方法 1.1.保留法保留法 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琵琶行并序) )这这里除了里除了“予予”“”“左迁左迁”之外,都可保留不译。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2.2.替换法替换法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

30、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游褒禅山记褒禅山记)“)“瑰瑰”换成换成“珍贵珍贵”,“观观”换成换成“景象景象”。 3.3.加字法加字法 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例:天下事有难易乎?

31、( (为学为学)“)“难难”和和“易易”可用加可用加字法翻译。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字法翻译。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4.4.删略法删略法 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公将鼓之。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曹刿论战) )句中的句中的“之之”是个音节助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词,可不译。 张良曰:张良曰:“谨诺。谨诺。”( (鸿门宴鸿门宴) )句中的句中的“谨谨”表谦称,表谦称,可不译。可不译。 5.5.补充法补充法 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

32、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成分补充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这一句不但省略了主语,还省略了谓语,翻译时必须补出。本这一句不但省略了主语,还省略了谓语,翻译时必须补出。本句可译为:句可译为:“不行,不行,( (那些人那些人) )只是没有只是没有( (跑跑) )百步罢了,但这也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是逃跑呀。” 6.6.调序法调序法 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

33、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应先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规范的句序后再翻译。构成倒装句,应先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规范的句序后再翻译。 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这这是一个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该把状语调整到它们应在的位置是一个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该把状语调整到它们应在的位置上,可译为:上,可译为:“原因是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依附于晋的原因是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同时又依附于楚。” 7.7.拆分法拆分法 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

34、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这时翻译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这时翻译就要使用拆分法。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就要使用拆分法。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语句中的语句中的“妻子妻子”要使用拆分法,拆分成要使用拆分法,拆分成“妻子儿女妻子儿女”。 8.8.转述法转述法 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使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使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语。 例: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例: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雾雾”“”“星星”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雾一样像雾一样”

35、“”“像星星一样像星星一样”。 文言翻译口诀文言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要心细。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要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紧密联系。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紧密联系。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惯例。人名地名,

36、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惯例。 “ “吾吾”“”“余余”为我,为我,“尔尔”“”“汝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备考指导备考指导】文言翻译复习备考中的五个注意点文言翻译复习备考中的五个注意点 1.1.要进行一定的积累,以便知识迁移要进行一定的积累,以便知识迁移 (1)(1)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包括词类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包括词

37、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专有名词和习惯用语、通假字、多义词、活用、古今异义词、专有名词和习惯用语、通假字、多义词、偏义复词等,识记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偏义复词等,识记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 (如官职的升降、地理如官职的升降、地理知识等知识等) )。 (2)(2)掌握掌握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但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但不是孤立地去死记硬背,而是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了解文言虚词不是孤立地去死记硬背,而是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的用法。 (3)(3)掌握常见文言句式掌握常见文言句式( (包括特殊句式、固定结构包括特殊句式、固定结构) )。积累。积累时,要记例句,决不能脱离

38、语境去孤立记忆。只要能记住例句,时,要记例句,决不能脱离语境去孤立记忆。只要能记住例句,能准确翻译例句,无论是实词、虚词,还是文言句式、固定结能准确翻译例句,无论是实词、虚词,还是文言句式、固定结构,都能准确翻译。构,都能准确翻译。 2.2.整体把握句子是关键整体把握句子是关键 要想翻译正确,必须要对考查句前后的几句话全面理解。要想翻译正确,必须要对考查句前后的几句话全面理解。如果断章取义,可能顾此失彼,使翻译不完全符合文意,语意如果断章取义,可能顾此失彼,使翻译不完全符合文意,语意的得分就丢掉了。另外,在文言文翻译中,应首先把握简单的的得分就丢掉了。另外,在文言文翻译中,应首先把握简单的语句

39、,再来推敲其他重点字词的意义。语句,再来推敲其他重点字词的意义。 3.3.关键字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关键字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在文言文阅读中,常常因为对句中关键字词不能准确把握,在文言文阅读中,常常因为对句中关键字词不能准确把握,从而影响对全句的理解。对于关键字词,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从而影响对全句的理解。对于关键字词,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推断,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推断,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4.4.遵照原文的语境、语气遵照原文的语境、语气(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 ) 在文言文翻译中,有些部分常常要遵照原文的风格翻译,在文言文翻译中,有些部分常常要遵照原文的风格翻译,否则要么词不达意,要

40、么损害文意。这就要求在翻译时尽可能否则要么词不达意,要么损害文意。这就要求在翻译时尽可能将这些部分予以保留,不要改动原文的标点符号。将这些部分予以保留,不要改动原文的标点符号。 5.5.避免常见的一些错误。常见错误主要有:避免常见的一些错误。常见错误主要有: (1)(1)不必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不必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 (2)(2)古义当今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古义

41、当今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扩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化了,有的词义扩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确定词义。 (3)(3)字词翻译不到位。这主要是指实词、虚词翻译不够准字词翻译不到位。这主要是指实词、虚词翻译不够准确。实词应尤其注意它的一词多义现象,挑选最恰当的义项进确。实词应尤其注意它的一词多义现象,挑选最恰当的义项进行翻译。虚词也应注意它的不同用法,尽量翻译准确、到位。行翻译。虚词也应注意它的不同用法,尽量翻译准确、到位。

42、 (4)(4)随意增删句子的成分。在翻译时,有的同学可能会增随意增删句子的成分。在翻译时,有的同学可能会增删句子的成分。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应分清哪些是省略句,需删句子的成分。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应分清哪些是省略句,需要适当地添加成分;哪些是不需要翻译的语气词或辅助成分,要适当地添加成分;哪些是不需要翻译的语气词或辅助成分,可以不翻译,切不可随意增删。可以不翻译,切不可随意增删。 (5)(5)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些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

43、式。的正常句式。 (6)“(6)“雅雅”的意识淡薄甚至缺乏。有些文句有一定文学色的意识淡薄甚至缺乏。有些文句有一定文学色彩,运用了互文、铺排、对偶等表达技巧,翻译时要讲求译句彩,运用了互文、铺排、对偶等表达技巧,翻译时要讲求译句整体效果。整体效果。考向二考向二文言断句文言断句【考点精析考点精析】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此断句是衡量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面的常识,因此断句是衡量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断句能力的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能力的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

44、一个重要标志,文言断句也是考查高频点之一。以浙江省高考为例,见下表:文言断句也是考查高频点之一。以浙江省高考为例,见下表:年份及选文年份及选文题型题型分值分值设问方式设问方式20132013年浙江卷年浙江卷送丁琰序送丁琰序主主观观断断句句题题3 3分分用用“/”/”给给文中画波文中画波浪线的部浪线的部分断句分断句20122012年浙江卷年浙江卷与荆南乐秀才书与荆南乐秀才书20112011年浙江卷年浙江卷新唐书新唐书张文瓘传张文瓘传20102010年浙江卷年浙江卷魏书魏书胡叟传胡叟传【规律总结规律总结】 高考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题型主要有两种形式:主观题,高考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题型主要有两种形式:

45、主观题,给出选文中或选文外的一段文字,让考生根据自己的语意理解,给出选文中或选文外的一段文字,让考生根据自己的语意理解,用用“/”/”标出停顿;客观题,答案提供四个选项,要求选出标出停顿;客观题,答案提供四个选项,要求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断句正确的一项。 近几年来一直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让考生用近几年来一直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让考生用“/”/”断句,断句,不要求标注标点符号,分值一般是不要求标注标点符号,分值一般是3 3分。命题人注重考查的是分。命题人注重考查的是考生的理解和诵读能力。考生的理解和诵读能力。【典例剖析典例剖析】【题题3 3】(2013(2013重庆卷重庆卷) )用斜线用斜线(/)(

46、/)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3(3分分) )岁岁 饥饥 丐丐 者者 接接 踵踵 县县 无无 室室 庐庐 以以 居居 之之 往往 往往 穷穷 冬冬严严 寒寒 蒙蒙 犯犯 霜霜 雪雪 冻冻 饿饿 而而 死死 者者 相相 藉藉 于于 道道 矣矣 州州 县县倘倘 能能 给给 数数 椽椽 以以 安安 之之 岂岂 不不 愈愈 于于 创创 亭亭 榭榭 广广 园园 囿囿 以以 为为 无无 益益 之之 观观 美美 乎乎(宋宋) )陈襄陈襄州县提纲州县提纲卷二卷二) )【解题点拨解题点拨】本题考查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及正确断句的能力。本题考查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及正确断句的能力。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

47、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如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如“矣矣”“岂岂”等,谓语动词和做主语或宾语的名词、代词等,根据句等,谓语动词和做主语或宾语的名词、代词等,根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子意思进行断句。【解题指导解题指导】解答本题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解答本题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旨。如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旨。如本文段主要是通过陈述灾年人们居无定所来表现对建造亭子水本文段主要是通过陈述灾年人们居无定所来表现对建造亭子水榭扩大园林的反对意见。榭扩大园林的反对意见。 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

48、句末虚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修辞手法、特殊句式等。如词、修辞手法、特殊句式等。如“丐者丐者”“”“之之”“”“往往往往”“”“矣矣”等。等。 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 (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拿不准的部分拿不准的部分) )。 第四步:通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第四步:通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答案:答案:岁饥岁饥/ /

49、丐者接踵丐者接踵/ /县无室庐以居之县无室庐以居之/ /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雪/ /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 /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 /岂不愈于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附附【译文译文】 这一年大饥,讨饭的接连不断。县里没有房子来供讨饭的这一年大饥,讨饭的接连不断。县里没有房子来供讨饭的居住,乞丐们往往在寒冬严寒冒着霜雪,冻饿而死的人互相堆居住,乞丐们往往在寒冬严寒冒着霜雪,冻饿而死的人互相堆在道路上,州县如果能够给几间房子来让他们安居下来,难道在道路上,州县如果能够给几间房子来让他们安居下来,难道

50、不比建造亭子水榭扩大园林来做没有益处的观赏之景更好吗?不比建造亭子水榭扩大园林来做没有益处的观赏之景更好吗?【题题4 4】(2013(2013广东卷改造广东卷改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目。 ( (张咏张咏)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各归田里。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

51、的一项是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3分分) )( () )A.A.正由是决行深入正由是决行深入/ /大致克捷大致克捷/ /时寇略之际时寇略之际/ /民多胁从民多胁从/ /咏移文谕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以朝廷恩信/ /使各归田里使各归田里B.B.正由是决行深入正由是决行深入/ /大致克捷时大致克捷时/ /寇略之际寇略之际/ /民多胁从民多胁从/ /咏移文谕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以朝廷恩信/ /使各归田里使各归田里C.C.正由是决行深入正由是决行深入/ /大致克捷大致克捷/ /时寇略之际时寇略之际/ /民多胁从咏民多胁从咏/ /移文谕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以朝廷恩信/ /使各归田里使各归田里D.D.正由

52、是决行深入正由是决行深入/ /大致克捷时大致克捷时/ /寇略之际寇略之际/ /民多胁从咏民多胁从咏/ /移文谕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以朝廷恩信/ /使各归田里使各归田里【解题点拨解题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题时,先把文意大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题时,先把文意大致梳理一下,确定所选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旨;再细心研读所致梳理一下,确定所选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旨;再细心研读所给文句,先标出时间、人名、动作行为等主要因素,再根据语给文句,先标出时间、人名、动作行为等主要因素,再根据语句中的一些标志词句中的一些标志词( (如名词如名词“正正( (上官正上官正)”“)”“寇寇”“”“民民”“咏咏”,动词

53、,动词“深入深入”“”“克捷克捷”“”“略略”“”“胁从胁从”“”“使使( (使令性使令性动词动词)”)”,句首句末关键词,句首句末关键词“时时”“”“际际”“”“民民”“”“咏咏”) ),紧扣,紧扣文句意思进行断句选择;对照四个选项,关键是文句意思进行断句选择;对照四个选项,关键是“时时”和和“咏咏”,“时时”如和前面连接,就解释为如和前面连接,就解释为“的时候的时候”,与,与后面相连,就理解为后面相连,就理解为“当时当时”或或“这时这时”,根据上下文显然与,根据上下文显然与后者相连顺畅;后者相连顺畅;“咏咏”应指张咏,根据上下文,百姓并不是被应指张咏,根据上下文,百姓并不是被张咏胁迫,所以

54、张咏胁迫,所以“咏咏”应该属于后一句的主语;根据应该属于后一句的主语;根据“先易后先易后难难”的原则逐步断句,最后把断好的文段回归原文,加以验证。的原则逐步断句,最后把断好的文段回归原文,加以验证。答案:答案:A A。附附【译文译文】 ( (张咏张咏) )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作乱,王继恩、上官正统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作乱,王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却停留不前进。张咏用话激励上官正,勉励他亲自出兵攻讨,却停留不前进。张咏用话激励上官正,勉励他亲自出击,并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意出兵深入,击,并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意出兵深入,终于大获全胜。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民众有

55、很多人被胁迫跟终于大获全胜。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民众有很多人被胁迫跟随叛军的,张咏下达公文向他们晓谕朝廷的恩德和信义,使他随叛军的,张咏下达公文向他们晓谕朝廷的恩德和信义,使他们各自回到乡里。们各自回到乡里。【方法归纳方法归纳】1.1.读文段,通文意读文段,通文意 (1)(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如一遍读完不能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2)对题中所给的断句文段按照先后顺序,从头到尾进行对题中所给的断句文段按照先后顺序,从头到尾进行剖析,分清层次,分出若干个句子,整体把握段意。剖析,

56、分清层次,分出若干个句子,整体把握段意。 2.2.找名找名( (代代) )词,定主宾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名词、代词一般做句子的主语和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名词、代词一般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大致断出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大致断出句读。如:句读。如: 沛公北向坐沛公北向坐/ /张良西向侍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范增数目项王/ /举所佩玉玦以示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之者三/ /项王默然不应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范

57、增起/ /出出/ /召项庄召项庄/ /谓曰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若入前为寿/ /寿毕寿毕/ /请以剑舞请以剑舞/ /因击沛公于坐因击沛公于坐/ /杀之杀之/ /不者不者/ /若属若属皆且为所虏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庄则入为寿/ /寿毕寿毕/ /曰曰/ /君王与沛公饮君王与沛公饮/ /军中无以为军中无以为乐乐/ /请以剑舞请以剑舞/ /项王曰项王曰/ /诺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 /常以常以身翼蔽沛公身翼蔽沛公/ /庄不得击。庄不得击。( (鸿门宴鸿门宴) ) 以上加点词均为名词、代词,这些词处根据语意都需要做以上加点词

58、均为名词、代词,这些词处根据语意都需要做断句处理。断句处理。 3.3.看虚词,找位置看虚词,找位置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1)对话、引文定句读对话、引文定句读紧紧抓住紧紧抓住“曰曰”“”“云云”“”“言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如上文中对话最易被发现。如上文中“召项庄谓曰召项庄谓曰”中的中的“曰曰”。 (2)(2)句首发语词: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句首发语词: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

59、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用在句首,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耶、与( (欤欤) )、邪、邪( (耶耶) )、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与、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

60、结构之后,一般可构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5)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使、向使、假使、苟、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然则、或、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故、是故、然则、或、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6)(6)其他的:以、于、为、则、而等,往往用于句中,在其他的:以、于、为、则、而等,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它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而”表转折而且后面

61、为一个比较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而”字前面要断开字前面要断开) )。 4.4.辨句式,明语法辨句式,明语法 (1)(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固定结构一般不能拆开。如: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固定结构一般不能拆开。如:判断句式判断句式“者者也也”“”“为为”“”“乃乃”“”“则则”“”“即即”等等反问句式反问句式“不亦不亦乎乎”“”“孰与孰与乎乎”“”“其其乎乎”“安安哉哉”“”“何何为为”等等被动句式被动句式“为为所所”“”“受受于于”“”“见见于于”等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如如何何”“”“无乃无乃乎乎”“”“可得可得欤欤”等等 (2)(2)琢磨词性词义,用

62、语法结构来帮助断句。文章中有些琢磨词性词义,用语法结构来帮助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也就是说,在进行断句时,可抓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也就是说,在进行断句时,可抓住文言文词性的组合特点,找句子主干成分。住文言文词性的组合特点,找句子主干成分。【备考指导备考指导】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 总原则:是否需要总原则:是否需要“断句断句”,取决于句子的语气。,取决于句子的语气。 在整句或分句的结尾处要自然断句。因为整句或分句的在整句或分句的结尾处要自然断句。

63、因为整句或分句的句末是句子语气完备的地方。断句与句子的长短没有直接的句末是句子语气完备的地方。断句与句子的长短没有直接的关系。如:关系。如:“与秦军遇与秦军遇/ /九战九战/ /绝其甬道绝其甬道/ /大破之大破之/ /杀苏角杀苏角/ /虏王虏王离。离。”( (项羽本纪项羽本纪) ) 以下几点虽是特例,但都和以下几点虽是特例,但都和“语气语气”有关:有关: (1)(1)主语较长时,其后要断句主语较长时,其后要断句 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皆白衣冠以送之。皆白衣冠以送之。( (刺客列刺客列传传) ) (2) (2)句首状语后要断句句首状语后要断句 如:久之如:久之/ /荆

64、轲未有行意。荆轲未有行意。( (刺客列传刺客列传) ) 明年明年/ /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屈原列传屈原列传) ) (3) (3)即使主语较短,但当出现表示停顿的词语即使主语较短,但当出现表示停顿的词语( (如如“者者”) )时,其后要断句时,其后要断句 如:项籍者如:项籍者/ /下相人也下相人也/ /字羽。字羽。( (项羽本纪项羽本纪) ) (4)(4)句中出现表示语气延长的词语句中出现表示语气延长的词语( (如如“也也”) )时,其后要时,其后要断句断句 如:野马也如:野马也/ /尘埃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逍遥游逍遥游) ) (5)

65、 (5)对话的提示语对话的提示语( (如如“曰曰”) )后,要断句后,要断句 如:子曰如:子曰/ /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不亦说乎?( (论语论语学而学而) ) (6) (6)主谓倒装时,中间要断句主谓倒装时,中间要断句 如:甚矣如:甚矣/ /汝之不惠!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 (7)(7)独立成分前后,应该断句独立成分前后,应该断句 如:赐如:赐/ /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孔子世家孔子世家) ) (8) (8)词与词之间并列时,不必断句;但短语之间并列时,词与词之间并列时,不必断句;但短语之间并列时,中间有较大的停顿,两者之间则需要

66、断句中间有较大的停顿,两者之间则需要断句 如:此地有崇山峻岭如: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茂林修竹。(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 )这一句这一句中中“崇山峻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茂林修竹”内部不必断句。内部不必断句。失误类型一失误类型一 重点实、虚词理解不到位,抓重点实、虚词理解不到位,抓“采分点采分点”意识差意识差【误区解读误区解读】对文言语句中的重点实、虚词,在翻译时,不能根据语对文言语句中的重点实、虚词,在翻译时,不能根据语境,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来正确理解词义和用法。而这些却往境,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来正确理解词义和用法。而这些却往往是高考翻译题重要的采分点。往是高考翻译题重要的采分点。 如如【题题1 1】(1)(1)句中的句中的“班列班列”“”“耆硕耆硕”“”“推心推心”“”“莫莫”“望望”,(2)(2)句中的句中的“语语”“”“时事时事”“”“辄辄”“”“颦蹙颦蹙”,对这,对这些实、虚词的正确理解和翻译,是准确翻译两个文言语句的些实、虚词的正确理解和翻译,是准确翻译两个文言语句的前提和基础。若对其中的有些词理解不够确切,自然也就无前提和基础。若对其中的有些词理解不够确切,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