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资料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教法解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7496873 上传时间:2022-03-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师培训资料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教法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师培训资料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教法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师培训资料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教法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教师培训资料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教法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培训资料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教法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教法解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题目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包括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1课 北伐战争;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活动课二 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共五课的内容。其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

2、党反动统治,进行了工农武装革命,并创建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为此,历史课程标准为本单元制定了如下内容标准:.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在掌握以上基本历史史实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如课

3、本60页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如课本46、47页的五四爱国学生的传单;形成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如学习完中共一大后,让学生注意归纳“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通过学习,让广大学生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从而树立为中华民族而读书的使命感和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以上我从单元整体角度分析了本单元的三维教学目标,但真正落实这些目标,必须把它们细化到每节课中,依托45分钟来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

4、度价值观的形成。接下来我就对本单元每一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谈谈自己的做法。每个单元都有学习主题和将要学习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单元学习主题是单元的总领,老师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以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单元学习内容,便于生成知识体系。如本单元学习主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八年级的学生很难明白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时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明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革命。和以前学习过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加以区分。特别强调领导者为无产阶级,那么无产阶级做为革命新生力量又是何时登上历史舞台的呢?答案“五四运动”,刚好导入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

5、的成立。这样用了分钟既解读了单元提示,又过渡到新课,可谓一举两得。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解读课标课标规定本课的内容标准为: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从而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诞生。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属于抽象概念,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较难理解,所以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五四精神和党诞生的历史意义。二落实课标在上课之初,老师可以引领学生一起回顾:在民族危亡之际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民族危亡

6、之际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林则徐:虎门销烟洋务派: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没有改变半殖民和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在民族危亡之际,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为救亡图存做了不懈的努力,结果都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随之登上政治舞台的是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无产阶级,导入新课。学习五四爱国运动这一问题时,老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五四传单”,例如“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等资料。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战胜而不可以低头!外争国权 内除国贼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

7、 五四精神引导学生感同身受,来体会同样做为学生的五四青年那种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帮助学生解决本课难点之一,在学习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这一问题时,老师可以展示下列几个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革命。 2.斗争的目标?外争国权 反帝内除国贼 反封建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1.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军? (无产阶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加强了理解,难点也就不攻自破。接下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问题的学习,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概括中共一大的内容:纲领、任务、领导,以便于学生记忆。

8、同时,明确告诉学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就是中共一大的召开。关于党诞生的意义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前面所学习的知识: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斗争的最终结果都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要求学生关注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胜利的历史史实来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一结论,以增强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信心,也解决了本课的另外一个难点。第11课:北伐战争一解读课标课标规定本课的内容标准为: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黄埔军校的创建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而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对全国的

9、统一也是建立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是本课的重点。在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北伐战争为何会节节胜利,成为学生难以理解的难点。二落实课标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展示给同学们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老师可以利用答案中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一结论过渡到中国革命马上迎来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导入新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历史线索。本课第一目是“黄埔军校的建立“,老师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0小字第一自然段,从而明确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合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创办了黄埔军校

10、,并共同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本节课第二目为“北伐胜利进军”,教师可以利用知识框架 北伐胜利进军1、时间2、目的3、对象4、主战场5、重要战役6、战果 同时充分利用P51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来辅助学习,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以此来解决本课的重点 。 关于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这一难点的解决,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以下三点:1、当前是新民主主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是革命的目的,而北洋军阀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代表,所以北伐的目的是正确的,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2、引导学生阅读P51小字部分,指引学生从中挖掘出北伐战士英勇作战,特别是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3、补充上海工人为配合北伐胜利进军而发动起义相关史料,说

11、明北伐得到了广大工人群众的支持。 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上海工人为配合北伐,先后举行三次武装起义。图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司令部上海市总工会。通过这样的分析,既解决了本课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本课第三目是“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代表的是工人阶级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南京国民政府(国民党右派)中国共产党1927-1936经过这一对比,使学生很自然的知道国共两党为何在此后十年进行殊死的斗争。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解读课标课标规定本课的内容标准为: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

12、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因此,它是本课的重点之一。秋收起义创建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所以它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说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二落实课标教师可利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其原因是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但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他们依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在各地发动起义,使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发展壮大为燎原

13、之势,从而导入新课。本课的第一目为“南昌起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教师应着重强调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者和意义,并配合P54的南昌起义的插图来加深学生对起义领导人的认识。 1927年8月1月南昌起义老师应及时补充8月1日被定为新中国的建军节,由此使学生更加理解南昌起义的重要性,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P54的小字部分,便自然过渡到本课的第二目“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同时使学生也了解了秋收起义的背景,关于秋收起义的经过,老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当时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城市数量少,但敌人力量主要集中城市,加上起义部队武器装备差,缺乏作战经验中国农村广阔,敌人力量非常薄弱,广大农民饱受地主

14、阶级的压迫,革命热情高涨你如果是起义的领导者,应该怎么办? 放弃攻打城市,向农村进军这样既解决了本课难点,又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秋收起义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补充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所以,起义中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革命的火种在此聚集,不断发展壮大 井冈山会师并在此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老师引导学生读P56小字部分,正是由于采取了正确革命道路,才使星星之火,成

15、燎原之势。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解读课标课标规定本课的内容标准为: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本节课重点为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难点为长征的历史意义。二落实课标由于本课的内容从第五次反“围剿”开始,老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应补充前四次反“围剿”的情况;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实力不断壮大,为了消灭红军,蒋介石调集兵力对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围剿”, 由于毛泽东等人采用了正确的作战方针,红军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在学习红军长征这一问题时,应充分利用 会宁(1936年10月)遵义会议(1935年1月)瑞金(1934年10月

16、)1933年10月,蒋介石卷土重来,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正是由于此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导入新课。使学生明确红军长征路线和红军将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并重点强调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 。关于本课另一个重点遵义会议,采取对比的学习的方法,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使学生明确遵义会议召开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用遵义会议前后斗争的史实以加深学生对此次会议意义的理解。关于长征的历史意义,教师应从长征的原因开始分析: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面临着被消灭的境地,为保存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

17、新局面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活动课二 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诵读毛泽东诗词,重走红军长征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从此,中国革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一首七律 长征把我们带进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征程。长征途中,戎马倥偬之间,毛泽东挥笔写下了一批雄奇豪迈的诗篇。让我们高声诵读毛泽东的长征诗篇,重走红军长征路,重回当年的战场,重温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一、活动目标1通过查阅、选取毛泽东长征时期写的诗词,联系课本知识,适当拓展、延伸课外知识,感受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2通过诵读毛泽东的长征诗词,加深对诗

18、词内容的理解,学习老一辈革命家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博大的胸怀。3文史相通,通过以诗入境、以史佐证,加强历史和语文课程的融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这两门课程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诗词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通过导游的形式,培养学生收集、提取、整理有关地理、旅游等信息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集体合作的意识。二、活动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毛泽东诗词,界定在长征时期所写的诗词。可在历史或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朗读,理解诗词的意境。2选定其中易于学生朗读、背诵、理解的诗词(见附录)。可配乐朗诵或选用为诗词谱曲的歌曲。3把学生分为三组,确定小组的主持人、朗诵诗词的同学、担任导游的同学。明确分工,做

19、好各项准备工作。4担任导游的同学可一人也可多人,拟好介绍诗词中提到的有关地点的概况、红军长征时发生在当地的战斗或事件、故事等文字材料。三、活动过程1由总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先带领大家朗诵毛泽东七律 长征,介绍本课的活动内容和具体方法。2分组活动。先由第一组朗读十六字令三首,主持人介绍词牌、写作时间、背景等,导游带领大家重温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经过的省份,着重介绍红军翻越的主要山脉及其概况,特别是翻越山势险峻、终年积雪的山峰和红军战胜恶劣自然条件的事迹。3由第二组朗读忆秦娥 娄山关,主持人介绍词牌、写作时间、背景、诗人的情感等,导游介绍娄山关的地理位置、发生在这里的战斗等。有条件还可介绍娄山关油

20、画及发行的特种纪念邮票。4由第三组朗读清平乐 六盘山,主持人介绍词牌、写作时间、背景、诗人的情感等,导游介绍六盘山的地理位置和中央红军在宁夏南部的主要活动,翻越六盘山的意义等。5由学生评出最佳导游和最佳小组。同时,由学生选定最喜爱的毛泽东诗词名句。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到长城非好汉”等。6教师点评,肯定优点,弥补不足,鼓励今后继续搞好类似活动。通过活动课,使学生身临其境,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和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通过今昔对比,让同学们更好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真理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