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深中医总结材料-治则+病机

上传人:feng****ing 文档编号:67442412 上传时间:2022-03-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深中医总结材料-治则+病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深中医总结材料-治则+病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深中医总结材料-治则+病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精深中医总结材料-治则+病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深中医总结材料-治则+病机(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治疗原则概述1、治疗原则的含义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简称“治则”。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辨证为基础,以四诊收集的资料为依据,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从而针对不同的病情,确定相应的的治疗原则。2、治则与治法的关系治则(principles of treatment )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治法(methods of treatment )是在治则指导下的具体治疗方法,是治则的具体化,并从属于一定的治疗原则。3、治则的基本容标本治则同异治则虚实治则寒热治则一、标本治则是指根据疾病过程中病理变化的标本的主次不同而确立治疗的基本原则。治病求本标本缓急正治与反治标与本本(Ben)

2、本质,含有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意义。标(Biao)-现象,含有次要方面和次要矛盾的意义本标正与邪正气邪气病因与症状病因症状新病与旧病久病、原发病新病、继发病(一) 治病求本( Concentrating treatment on the primary cause of a disease)是指找岀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是辩证论治的基本原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治病求本举例:才血热凉血止血血证 J血瘀化瘀止血气虚补气摄血(二) 标本缓急由于疾病变化的复杂性,标与本在疾病中的主次地位常有不同,因而在治疗上就有先后缓急的区别。 急则治标标本缓急 Y缓则治本标本同治1、

3、急则治标(Treating the secondary under urgent situation)是指在标症甚急,如不先治其标症,可影响对“本病”的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时,采取的一种暂 时的急救法则。2、缓则治本(Treating the primary in chronic condition)是指在一般情况下,标病不急,或缓解之后,应针对该病的本质而治。用于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的 病人的治疗。3、标本同治(Treating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at the same time)是指标症本病俱急,在治疗上不允许有先后,只可采取同治之法。(三) 正

4、治与反治正治与反治,是指疾病逆从的病情征象而言的。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1、正治(Routine treatment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又称“逆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一致的病证。如口:“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2、反治(Contrary Treatment )是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施治的一种方法,又称“从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一致,甚至相反的 病证。女口:“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同异治则病治异同同异治则三因制宜(一) 病治异同同病异治 (Treating the Sa

5、me Disease with Different Methods)其表现岀的证不同,同一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而应采取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异病同治 (Treating Different Diseases with the Same Method)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病机,表现相同的证,则应采取相同的治法进行治疗。(二) 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简称。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 不同,制定相适宜的治疗方法。1、因时制宜( Trea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seaso

6、nal conditions)是指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2、因地制宜( Trea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local conditions)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3、因人制宜( Trea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hysique of an individual)是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用药的原则。三、虚实治则是根据疾病过程中邪正力量的消长盛衰变化而制定的治疗原则扶正祛邪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一) 扶正祛

7、邪 (Strengthening vital qi and eliminating pathogenic factors)正即正气,是人体对疾病的防御抵抗和再生能力。邪一一即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扶正祛邪,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使其有利于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是指导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 法则。1、扶正(Strengthening vital qi):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正气存,邪不可 干。适用症:正气虚、邪不盛的虚证。2、祛邪(Eliminating pathogenic factors):即使用药物或其它疗法,祛除病邪,以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祛邪以扶正”。

8、适用症:邪气亢盛,正气未衰的实证。经“实则泻之”3、扶正兼祛邪:即扶正与祛邪并举。适用症:正虚邪实的“虚实夹杂”病证。总原则:“扶正不留邪,祛 邪不伤正”(二) 塞因塞用(Treating obstructive disease with tonic method)用补益药治疗由于虚损而引起的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适用症:真虚假实证(三) 通因通用(Treating outthrust with dredging method)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适用症:真实假虚证四、寒热治则寒热治则是根据疾病的性质而制定的治疗原则。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因寒用、热因热用(一)寒者

9、热之 (Treating cold syndrome with hot natured drugs)用温热性质药物治疗具有寒象的病证。适用症:感受寒邪或阴寒盛的寒证。(二)热者寒之 (Treating heat syndrome with cold natured drugs)用寒凉性质药物治疗具有热象的病证。适用症:感受热邪或阳热盛的热证。(三) 寒因寒用 (Treating false cold syndrome with cold-natured drugs)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症: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真热假寒证。如: 热厥证(四) 热因热用(Treating

10、 false heat syndrome with hot-natured drugs)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症:阴寒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如:戴 阳证 治疗方法一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简称治法汗法-解表法吐法一催吐法下法-攻下法常用八法和法-和解法温法-温里法十一法(清法清热法 消法-消散法补法-补益法涩法一固涩法 匕法-开窍法镇法-重镇法一、解表法 (Resolving Exterior Method )是运用解表发汗的药物开泄腠理、调和营卫,以达到驱除表邪、解除表证目的治疗大法。主要适用于一切外感表证,某些水肿和疮疡病初起,以及麻诊透发不畅等兼表证者。(一)、

11、临床应用1、解表:通过发汗,可以祛除表邪,解除表证。表寒 辛温解表:麻黄汤表证 表热一一辛凉解表:银翘散2、透疹:通过发散,可以透发疹毒。麻疹初期,疹未透发或透发不畅。透疹之发散只宜辛凉不宜辛温,方 如:升麻葛根汤3、祛湿:通过发散,可以祛风除湿外感风寒而兼有湿邪者,风湿痹证者,可酌用本法,方如:神术散、羌 活胜湿汤。4、消肿:通过发汗祛湿,宣肺利水以消肿。水肿实证兼表证者,方如:越婢加术汤或五苓散(二)、注意事项1. 发汗应以邪去为度,不可发汗太过,宜防伤津耗气;2. 身体极度虚弱,剧烈吐泻,自汗、盗汗、失血者禁用,如确有表证需用汗法,宜配益气、滋阴药物;3. 解表剂不宜久煎;4. 根据季节

12、、地区不同,选用适当的解表药二、催吐法 (Emetic Method )是利用药物催吐的作用,引导病邪或有毒物质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疗大法。 本法主要适用于痰积、宿食停留胸膈胃脘者,或误食毒物尚在胃中者。(一)、临床应用1. 催吐痰涎,用于喉科急症,如痰涎壅盛,阻塞气道;2. 误食毒物,尚在胃中未被吸收时;3. 食积停滞胃脘,胀满疼痛,欲吐不能。(二)、注意事项1. 催吐法是一种急救的方法,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用之得当,一吐为快;否则易伤正气,故不宜反复使 用。2. 病势危重者、失血者、喘息者以及老、幼、孕妇、产后及气血虚弱者均不得使用。三、攻下法 (Purgative Method )是运用具有

13、泻下作用的方药,通过泻下大便,攻逐体积滞和积水,解除实热蕴结的一种治疗大法。 主要适用于寒热燥湿诸邪结肠道,大便不通,以及水饮、宿食、痰积和瘀血等实证。(一)、临床应用1. 寒下一一里热积滞实证。方如:大承气汤2. 温下一一寒邪凝滞胃肠的里寒证。方如:温脾汤3. 润下一一肠道津液不足、阴亏血少的大便秘结。麻仁丸4. 逐水一一肠道津液不足、阴亏血少的大便秘结。麻仁丸5. 攻瘀一一有淤血而体质尚实者。方如:桃红四物汤(二)、注意事项1. 凡病邪在表或半表半里者不可用下法;2. 老人阳衰体弱、脾胃虚弱者、妇女月经期、妊娠期慎用或禁用;3. 下法易伤正气,须根据体质和病情掌握适当剂量,以邪去为度,不可

14、过量和久用。是运用具有和解与疏泄作用的方药、以达到和解少阳、驱除病邪、调整脏腑、扶助正气的一种治疗方 法。主要适用于半表半里之少阳证,以及肝胃不和、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诸证。(一)、临床应用1、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证。方如:小柴汤2、调和肝脾:用于肝胃不和证,肝旺脾虚之腹痛、泄泻。方如:四逆散3、调和胃肠:用于邪在肠胃,寒热互结证。方如:夏泻心汤(二)、注意事项1. 凡病邪在肌表,未入少阳;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或虚寒证,均不宜用和法。2. 邪入少阳,病在半表半里,但有偏表偏里、偏寒偏热之不同,处方用药宜适当加减使用。五、温里法 (Warming Interior Method

15、)是用温热性质的方药,以祛除寒邪,回复阳气,治疗里寒证的一种治疗大法。主要适用于寒证,治疗寒邪侵脏腑所致的实寒证,以及阳虚而寒从中生的虚寒证等。(一)、临床应用1. 温中祛寒:适用于里寒证(实寒证、虚寒证)。方如:理中汤2. 温经散寒:适用于寒痹证或寒凝血脉证。方如:乌头汤,温经汤。3. 回阳救逆:适用于阳衰欲脱、阴寒盛之亡阳证。方如:四逆汤。(二)、注意事项1. 治疗阳虚证,重在补阳,可兼温里法,温里仅为治标,应分主次。2. 温法所用药物性多燥热,易伤阴液,当中病即止。3. 凡热证、阴虚证及血热妄行之出血证慎用或禁用。六、清热法 (Clearing Heat Method )是运用性质寒凉的

16、方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热邪的一种治疗大法。 主要适用于各种里热证。(一)、临床应用1. 清气分热:热在气分之里实热证。方如:白虎汤2. 清热凉血:热入营血证。方如:清营汤3. 清热解毒:时疫瘟病、热毒疮疡痈肿。方如: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4. 清脏腑热:邪热盛于某一脏腑,或某一脏腑的火热证候。(二)、注意事项1. 清热法所用药物多为寒凉之品,常损伤脾胃阳气,一般不宜久用。2. 里热证兼有表证者,应配用解表药,以达到表里双解;气分热证与血分热证并见者,宜清气分药和清 血分药同用,以求气血同清;热证挟有湿邪,应配合祛湿药。七、消散法(Resolving Method )是运

17、用消食导滞、行气化瘀、化痰散结的方药,使积聚之实邪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气、血、痰、湿、食所形成的积聚、症瘕、痞块、瘰疬痰核、水湿肿满等病证。(一)、临床应用1. 消食导滞:适用于食滞证。方如:枳实导滞丸2. 行气活血:适用于气滞血瘀证。方如:血府逐瘀汤3. 消痞化积:适用于积聚、症瘕、痞块、瘰疬痰核。方如:鳖甲煎丸等4. 消水散肿:适用于水湿肿满。方如:五苓散5. 消石排石:适用于砂石结之证。方如:排石汤6. 消痰化饮:适用于痰饮停聚上中焦之病证。方如:清气化痰汤(二)、注意事项1. 消法属攻邪法,实证者宜、虚证者慎之;2. 根据病位不同,选用适宜药物;3. 积滞有食、痰、气、血之别及

18、寒、热之分,根据病因不同,对因而治方能取效;4. 本虚标实之证,当消补合用,标本兼顾;5. 消散药物多属攻伐之品,一般不宜久服。八、补益法(Invigoration Method )是运用具有补养作用之方药,消除虚弱证候的一种治疗大法。主要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血阴阳脏 腑虚损等病证。(一)、临床应用1.补气:气虚证。方如:四君子汤2.补血:血虚证。方如:四物汤3.补阴:阴虚证。方如:六味地黄汤4.补阳:阳虚证。方如:肾气丸(二)、注意事项1. 外邪在表以及一切实证忌用;2. 补血、补阴药多滋腻,脾虚、消化不良者慎用;3. 补气、补阳药多温热,阴虚热、肝阳上亢者慎用。九、固涩法(Astring

19、ing Method )是运用具有收敛、固涩、止遗或摄血的药物,以治疗精气血津液外遗或滑脱之证的一种治疗方法。 主要适用于气脱、久泻、久痢、遗精、遗尿、自汗、盗汗、各种岀血等证。(一)、临床应用1. 益气固脱:适用于元气亏虚之气厥、血厥等脱证。方如:独参汤2. 固肠止泻:适用于脾肾虚寒、滑脱不禁之久泻久痢、五更泻等。方如:四神丸3. 益气升阳:适用于中气下陷之脏器下垂。方如:补中益气汤4. 固精缩尿:适用于肾虚不固之滑精、遗尿。方如:金锁固精丸5. 固表敛汗:适用于卫气不固或阴虚火扰之自汗、盗汗。方如:玉屏风散、牡蛎散6. 固冲摄血:适用于脾气虚弱、冲脉不固之崩漏或经血过多。方如:举元煎7.

20、健脾止带:适用于脾虚肝郁、湿浊下注之带下病。方如:完带汤8. 收敛止血:适用于各种原因的出血证。方如:槐花散、小蓟饮子9. 安胎固胎:适用于脾肾亏虚或气血不足之胎动不安。方如:胎元饮、寿胎丸(二)、注意事项1. 仅用于久病虚证有脱象者,实证决不可用;2. 单纯固涩非治本之法,应审证求因,治病之本。临床使用涩法多与补法相结合使用。十、开窍法 (Inducing Resuscitation Method )使用辛香走窜,具有开窍作用的药物,以治疗窍闭神昏病证的治法。(一)、临床应用1. 凉开法:适用于温病邪热陷心包,或中风、中暑、疫毒痢等神昏闭证属痰热者。方如:安宫牛黄丸2. 温开法:适用于寒湿痰

21、浊蒙蔽心包之神昏证。如中风、气郁、痰厥等属寒闭者。包括温通开窍及豁痰开窍法。方如:苏合香丸(二)、注意事项1. 只适用于邪盛气实之神昏闭证,各种脱证禁用;2. 需辨清热闭、寒闭才能正确运用凉开或温开法;3. 凡表证或阳明腑实之热盛神昏,亦不宜轻易使用本法;4. 开窍药多辛香走窜,孕妇慎用;5. 本类药不宜加热煎煮,宜入丸散、剂用之。十、重镇法(Sedative Method )是使用重镇安神、平降肝阳、镇痉息风类药物治疗神志不宁,惊悸怔忡,热极生风,肝阳上亢,肝风 动等病证的治法。()、临床应用1. 镇惊安神:适用于心阳偏亢,火热扰心所致的烦乱、失眠、惊悸、怔忡、癫狂等。方如:磁朱丸、朱 砂安

22、神丸。2. 清热熄风:适用于热盛动风之狂躁、四肢抽搐。方如:羚角勾藤汤。3. 平肝熄风: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目眩晕、胀痛、面红等症。方如:天麻勾藤饮。4. 镇肝熄风:适用于肝风动所致的抽搐、震颤、角弓反等症。方如:镇肝熄风汤。(二)、注意事项1. 本法专于平降镇潜,对本虚标实之风证尚需结合滋阴养血之法以治其本;2. 对于风痰上扰证,尚需结合祛痰药物治疗;3. 外风引动风者,也需用本法治之。病因与病机病因与病机的概念:病因是指破坏人体平衡状态而引发疾病的原因。病机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病因 病机*病症女口: 血热迫血妄行 出血证一、病因(Pathogenic Factors )中医探求病

23、因的方法:直接询问一一了解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辨证求因一一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取象比类) 病因的分类:外感病因六淫和疠气。伤病因一一七情、过劳过逸、饮食失宜。病理产物水湿痰饮、瘀血。其他病因一一外伤、虫蛇咬伤等。(一) 夕卜感病因( The Exogenous Pathogenic Factors )来源于自然界,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而发病的病因(又称外邪)。包括六淫和疠气等。1、六淫(The Six Exogenous Factors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六淫一一气候变化异常,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导致疾病的发生,

24、此时的六气称为六淫。即成为致 病因素的六气。六淫致病特点:外感性:六淫之邪多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而发病,六淫所致疾病称为外感病。季节性:春一风、夏一暑(火)、长夏一湿、秋一燥、冬一寒。地区性:西北高原一寒病、燥病;潮湿地区一湿病。相兼性:六淫可单独或数邪相兼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热感冒,风寒湿痹。转化性:一定的条件下,其证候可发生转化。如口:感受风寒之邪,可以从表寒证转化为里热证。2、疠气疠气一一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疠气又称为“疫气”、“疫毒”、“戾气”、“异气”、“乖戾 之气”等。疠气引起的疾病称为疫病、瘟病、瘟疫病。疠气致病特点传染性强,易于流行。发病急骤,病情危急。一气一病,

25、症状相似。(二) 伤病因(The Endogenous Pathogenic Factors )伤病因指因人的情志或行为不循常度,直接伤及脏腑而发病的致病因素。包括七情、过劳过逸、饮食 失宜等。1、七情(The Seven Emotional Factors )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致病条件: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生理活动的调节围,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 致疾病的发生,此时的七情便成为致病因素。七情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脏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七情致病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一一肝

26、气上逆喜则气缓心气涣散不收思则气结一一脾之气机郁结恐则气下一一肾气不固,气泄于下悲则气消肺气消耗惊则气乱心气紊乱,神无所归(3)影响病情变化情志的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2、过劳过逸长时间的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可成为致病因素而致人发病。(1)过劳劳力过度:损耗机体正气。(证见:少气懒言,四肢困倦,精神疲惫,形体消瘦等症。)劳神过度:暗耗心血,损伤脾气。(证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及纳呆,腹胀,便溏等。)房劳过度:损伤肾中精气。(证见: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或遗精、早泄、阳萎,或月经 不调,或不孕不育等。)(2)过逸过度安逸 气血运行不畅 气滞血瘀证见:精神不振,食少乏力,肢体软弱,甚则形体虚胖,动则心悸、气喘、汗岀等。3、饮食失宜饥饱失常饮食不洁饮食偏嗜4、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成为新的病证发生的原因,称为可致病的病理产物,又称为继发性病 因。痰饮瘀血结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