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基本放大电路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7435536 上传时间:2022-03-31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8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整理基本放大电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整理基本放大电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整理基本放大电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整理基本放大电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基本放大电路教案(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章基本放大电路第一节放大器概述基本放大电路也叫放大器, 它是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将微弱的电信号(电压信号、电流信号)进行有限的放大,得到需要的电信号。一、放大器的基本概念放大器输入端输出端1、特点1) 输出信号的功率比输入信号的功率要大此时我们说电子信号得到了放 大2) 输出信号的波形与输入信号的波形要相同即信号不产生失真2、组成有源器件:三极管 场效应管等无源器件:电阻 电容电感变压器等3、基本要求1 )足够的放大倍数2) 一定宽度的同频带信号范围内的频率应得到同样的放大3) 非线性失真小由于非线性元件引起的波形畸变叫非线性失真4) 工作要稳定各项参数不随工作时间、环境而改变,同时

2、放大器本身不 产生自激信号5)输入信号的电压、电流及功率不能超过放大器的最大允许值否则会损坏 放大器6 )放大器允许输出的输出信号的最大功率应小于由电源提供给放大器的功率。】、三极管的连接方式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Q1Q2Q3R1输入输出R2输入R3特点:各种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信号从基极输入,集电极输出;公共端为发射极 共基极放大电路:信号从发射极输入,集电极输出;公共端为基极共 集电极放大电路:信号从基极输入,发射极输出,公共端为集电极举例:VcRL上图为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右图为电路图的另一种画法,其中的“丄”为公共接地,是电路中的电流、电压

3、的零参考点,称为接地端。各元件的作用:C2为输出信C1、C2 : C1为输入信号耦合电容,为输入信号提供交流通路;号耦合电容,为输出信号提供交流通路。它们同时起隔断直流作用,避免影响三 极管的静态工作点。R1、R2 :基极偏置电阻,电源电压经这两个电阻分压给基极提供偏置电压,使发射结处于正向导通状态。R1叫上偏电阻,R2叫下偏电阻。它们一般为几千欧姆。Rc叫集电极供电电阻,它起两个作用,其一是将放大的电流信号转为电压 信号,其二是电源 Vc通过它给集电极供电,使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状态。其阻 值一般为几欧姆几千欧姆。Re为发射极负反馈电阻,其作用是稳定静态工作点。Ce为发射极交流旁路电容,其作用

4、是提高交流信号的放大倍数。V是放大管,起电流放大作用,是放大器的核心元件。第二节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如图,是另外一种基本放大电路形式。VCCViRCRbQ2 C4RLVCC在上图中,V BB为基极偏置电源,为发射结提供正向偏压;V CC为集电极直流电源,为集电结提供反向偏压。这两个电压共同作用,使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在右图中,省去了基极电源,由集电极电源V CC通过Rb分出一部分提供基极电压。二、放大器电流电压符号使用规定大大 表示直流分量。如:V B表示三极管的基极的直流电压;Ib表示基极的 直流电流。小小表示交流分量。如:ib表示三极管的基极的交流电流;ub表示三极管的

5、基极的交流电压。大小 表示交流分量的有效值。如:V b表示加到三极管基极的交流电压的有效值。小大 表示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的叠加。女如: iB表示三极管的基极的直流电流叠加有交流电流分量。即iB=ib+|B 。三、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1、放大器的静态:当放大器的输入端没有信号输入时所处的状态叫放大器 的静态。当放大器无交流信号输入时,它的工作 状态 可以由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的直流电压VBE和基极直流电流IB、集电极与发射极的 直流电压V CE和集电极直流电流NIc四个参 数来确定。这四个直流参数在三极管的输入 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上确定了一个点, 这个点就叫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即:静态工作点由

6、上面的四个参数来确定。在三极管的放大状态中,根据输入特性曲线, 发射结电压几乎不变,所以只需要确定其他三个参数。在右图中,VBE =0.7V (硅管)|B=VCC/RbIc= 3 IbVce= Vcc- IcRc学生练习:1、在上图中,V cc=12V,三极管3 =50,Rb=220K,Rc=2K,求静态工作 点。2、右图为另一种具有稳定工作点的共射放大电路,求静态工作点。47k QRb1C1ViLX1:V7010k QRb21500 QReCeRLV =12VCCri3k QLJrcT2-C2DO2、放大器能否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放大器在工作时, 其基极和集电极的电流、电

7、压值是直流和交流的瞬时值叠加而成,而放大器的核心元件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的条件是: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所以加在三极管的基极发射结的瞬时电压应大于死区电压,而且要使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如图,当三极管的基极没有加静态偏置时的信号处理情此时,输入的交流信号因为负 半周使三极管进入截止状态,从而 集电极输出的放大的交流信号也只 有正半周输出,从而造成严重的失 真。所以要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使输入的交流信号处于负半周时三极管也能工作在放大状态从而避免输出波形的失真四、放大原理三极管对信号是怎样进行放大的?这个过程可以用下图进行说明:图中的C1、C2为输入信号耦合电容和输出信号耦合电容,对交

8、流信号而言相当于短路,所以交 流信号电压从基极和发射极间输入,而处理后的交流信号从集电极和发射极间输出。变化的交流信号电流叠加在基极的静态直流电流上,形成变化的既有交流又有直流分量的基极电流i B(iB=ib +Ib ),变化的基极电流又使集电极电流发生更大的变化(也既有直流又有交流分量),从而在Rc上的压降也在发生相同的变化;而集电极电压VCE=V cc-icRc,这样往相反方向发生更大变化的交流信号电压从集电极输出由上图可以看出, 输出电压的相位与输入电压的相位刚好相反 (输入电压上 升到正的最大时,输出电压下降到负的最大) ,故这种共发射极的单管放大电路称 为反相器。五、直流通路与交流通

9、路因为放大器放大信号时,既有直流成分又有交流成分,为了分析的方便, 常将直流静态量和交流动态量分开来研究,女口:分析静态工作点时,只考虑直流量;而计算放大倍数时又只考虑交流量。所以要会画放大器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1、直流通路的画法zo(m)wGBQLthBBQ它是放大器的父流等效电路。200 knRRlJftw黠+輔出回略4(a)交流通路:是放大器交流信号的流经途径画法:将容量较大的电容视为短路,将直流电源(内阻小,可忽略不计)六、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2、交流通路%(一)放大器常用指标1放大倍数(1) 电压放大倍数 Av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有效值Vo与输入电压有效值Vi的比视为短路,其余元件照

10、画。如下图。彳 直流通路:是放大器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直流电流的流经路径。因电容的隔直流的特性,将电容视为开路,其它不变。常用于静态工作点的分析,如下图。值称为电压放大倍数Av=Vo(2)电流放大倍数 Ai放大器输出电流有效值I。与输入电流有效值I i的比值称为电流放大倍数Ai=10Ii(3)功率放大倍数 Ao放大器输出功率 Po与输入功率Pi的比值称为功率放大 倍数P0Ap =Pi2、放大器的增益放大倍数用对数表示叫做增益G,电子技术对增益作如下规定:(1) 功率增益将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取对数它的单位为贝尔 B,因贝尔单位较大,常用十分之一贝尔分贝(dB)来度量。即1贝尔=10分贝= lf

11、AF= W Ig y (dB)(2) 电压增益(3) 电流增益Cr|=20tdB)3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 :放大器输入端加上交流信号电压Vi,将在输入回路产生输入电流i i。这如同在一个电阻上加上交流电压将产生交流电流一样。这个电阻 叫做放大器的 输入电阻,用ri表示。在数值上等于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之比ri =vi / ii输入电阻也可理解为从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 如图3 12左边所示。这个电阻 值越大,则放大器要求信号源提供的信号电流越小, 信号源的负担就越小。在应用 中总希望放大器输入电阻大一些。放大器的 输出电阻ro :是从放大器的输出端(不包括外接负载电阻RL)

12、看进去的交流等效电阻,如图右边所示。输出电阻越小,放大器带负载能力越强,并且负载变化时,对放大器影响也小。所以输出电阻越小越好。4 .通频带放大器在放大不同频率的信号时, 其放大倍数是不一样的。 通常放大器的放 大能力只适应于一个特定频率范围的信号。 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放大器的放大倍 数高且稳定,这个频率范围为中频区。离开中频区,随着频率的升高或下降都 将使放大倍数急剧下降。下限截止频率f l :信号频率下降到中频时的0.707倍所对应的频率叫 下限截 止频率。上限频率f h :将信号频率上升使放大倍数下降到中频时的0.707倍所对应的频率叫上限频率.通频带BW : f L与f H之间的频率范

13、围称为通频带。例1图所示的放大电路中,Vcc=12 V,三极管3 =50,其余元件参数见图,试估/(二)放大器的估算法在分析小信号放大器的工作状况时,常用近似估算法。1 静态工作点的估算算静态工作点V =12VCC例2图为另一种具有稳定工作点的共射放大电路,求静态工作点。2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估算(1)三极管输人电阻r be的估算公式26mVr =300+(1+3 )beI eq mA 上式中,I为静态发射极电流,因II,所以可用I 代替。一般,r的值EQ CQCQbeEQ在几百欧至几千欧之间三极管的输出电阻:一般为几百千欧以上,通常认为X。(2)放大器的输人电阻r i和输出电阻r o的估算

14、 放大器的输入电阻为r be和Rb的并联值,即: r i =r be / Rb一般Rbr be,上式可近似认为r i =r be放大器的输出电阻:因三极管输出端动 态电阻很大,所以输出电阻近似等于集电极 电阻。r o Rc3. 放大器放大倍数的估算 如图,因为Rb与r be并联则有因Rbr be,所以Vi =ib . r bes输入回賂壬输出回路7饴=i i f盘濟be】在输出端有:因为 ic= 3 ib 所以 v=ic R = 3 ib RLL由于Vo与Vi相位相反,因此V。=- c Rl =- 3 ib Rl根据电压放大倍数 A = vo,可算出A :VVVi跖一 -仗R 一 L4L海 一

15、“ .J. /V WZb beIk j - j5例3在图所示的电路中。设三极管3 =50,其余参数见图。试求:(1)静态工作点; r be(3) A v ; r i ; (5) r。解:(1)静态工作点VCCVbe=0.7V I B= .12V. =44.4uARb 270KIc= 3 Ib=50 X 44.4uA=2 .2mAVce=V cc-I cRc=12V-2.2 mA X 3K=5.4V求r ber be=300+(1+ 3 ) 26 mV =300+ ( 1+50 ) 26mV =903 Q2.2mA(3 )求 Av求输入电阻r.I eq mAn=混fee=0*9 kl求输出电阻r

16、。r o Rc=3k Q第三节具有稳定工作点的放大电路-分压式偏置电路分压式偏置电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一)电路结构图为分压式偏置电路。Rbi为上偏流电阻,Rb2为下偏流电阻(它们的取值均为几卜千欧姆),电源电压Vcc经Rb1、Rb2分压后得到基极电压 VBQ,提供基极偏流I BQ , ReO +是发射极电阻,Ce是Re的旁路电容,At作用是提供交流信号的通道,减少信号的Bbl7* TKJBQ IN4EQ损耗,使放大器的交流信号放大能力不致 因Re而降低。Ce的取值一般为50100UF由图可见,I 1 = I 2+I BQ,而I 2| BQ,所以I 1 I 2,基极静态电压:Rb 2VBQ 爲

17、2由上式可见,在分压式偏置电路中Vbq的大与三极管的参数无关,只由Vcc和Rbi、Rb2的分压决定(二)工作原理温度变化时,三极管的I CBO、B、Vbeq等参数将发生变化,导致工作点偏移I实验证明,温度升高时,三极管穿透电流I =(1+)I将大幅度增加,使CQCEO3CBO增大。分压式偏置电路能使I CQ的增大受到抑制,自动稳定工作点。在上图中,有Vbeq=VbQ-V EQ 而且I EQ=| CQ + 1 BQ I CQ当温度升高时, 稳定值,因而I CQ将增大,则I EQ流经Re产生的电压VEQ随之增加,V =V -V将减小。根据三极管输入特性,基极电流BEQBQEQVbq是一个减小,IB

18、QCQ亦必然减小,使工作点恢复到原有状态。上述稳定工作点的过程可表示为:IQ静态工作点的计算例1在图所示的两个放大电路中,已知三极管3 =50 , Vbeq=07V,电路其它参数如图所示。试求:(1)两个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若两个三极管的3 =100,则各自的工作点怎样变化560r亠,一 +ccI性加鞍di nJ LJSkQ GooknlJ LI-hifII_ II w广15i_Kv” 1+eIW5knuTIIa;解:(1)先求两个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先画直流通路, 略)(a)为固定偏置电路I VCC -VI BQ=BEQ =12V 0.7V =0.02mARb560K Q=3 I =50

19、 X 0.02mA=1mACQBQV ceq =V cc-| cqRc =12V-1mA X 5K Q =7V(b)为分压式偏置电路V VRbi= 12V XBQCC120K120 K 560K=2.1VV EQ= Vbq V BEQ =2.1V-0.7V=1.4VVEQ 1.4VI cq=| eq=0.52mARe 2.7KVceq =VCC -I cq(Rc + Re )=12V-0.52mA X (5K+2.7K)=8V(2)若两个三极管p =100时(a)中,因 I bq 仍为 0.02 mA,所以 I cq= p I bq=100 x 0.02mA=2mAVceq =V cc-I c

20、q Rc =12V-2mA X 5K Q =2V可见,p增大,导致I cq增大,使Vceq降低。(b)中,由于该电路为分压式偏置电路。工作点稳定, p增大时,Vbq、V EQ、I EQ、ICQI cq基本不变,则Vceq也不变,只是I bq= p,因而,p增大一倍,使I bq减小一 半。总结:计算静态工作点时,固定偏置电路是先算I BQ.再算I CQ,最后算Vceq ,分压式偏置电路则是先算I CQ,再算I bq,最后算VCEQ。三 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计算例2 在图中,已知三极管 p =50,Vbeq =0 . 7V,其余电路参数如图示。试计(1)静态工作点;(2)电压放大倍数

21、 Av,输入电阻r i和输出电阻r ifM解:(i)计算静态工作点(画直流通路略)R blBQRb1Rb2CC=12V x10K10K 20K=4VV EQ= V BQ V BEQ =4V-0.7V=3.3VVEQ 3.3VI cq=I eq=1.65mARe2KV CEQ =V cc-l cq(R c+ Re )=12V-1.65mA x (2K+2K)=5.4V2 4=1.33K Q+4(2)计算电压放大倍数Av,输入电阻r i和输出电阻r。先画出电路的交流通路,如右图r=300+(1+ B )be26mV =300+ (1+50) 26mV =1.1K QI eq mA1.65mARl

22、=Rc / Rl= Rc RlRcRl2AV=-50 1.33K=-60.5be1.1Kr i =Rb1 / Rb2 / r be=20 / 10 / 1.1K=0.94 Qr o = Rc=2K Q总结:在具有稳定工作点的放大电路中,根据公式八卩RA=-一, Re 的接入,rbe会使r be变大,这样,就降低了放大倍数;但是,由于交流旁路电容 入,又使放大倍数增大。Ce的接第四节 多级放大器- 两个两个以上单管放大电路组成的放大器叫多级放大器。一 多级放大器的耦合方式放大电路的“级”:在多级放大器中,每个单管放大电路称为“ 级 ”。 耦合(级间耦合):各级之间的信号传递称为 级间耦合,简称耦

23、合 。多级放大器的耦合方式一般有 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和直接耦合 三种。 ( 一 ) 阻容耦合 利用电阻和电容把前级和后级连接起来的耦合方式叫做阻容耦合。 典型 电路如下图。它是一个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输入信号通过第一级电路放 大后,在集电极电阻 Rc1 两端的输出电压再经过耦合电容 C2 把信号电压送出 , 加在第二级的输入电阻两端。 由于 C2 的隔直作用, 前后级的静态工作点互不干扰,彼此独立,因而给分析和调整电路带来很多方便Qiooin12 V(二)变压器耦合特点:1、变压器有隔直作用,使前后级静态工作点互不影响利用变压器把前级和后级连接起来的耦合方式叫 变压器耦合。典型电路如下 图

24、。变压器能利用电磁感应, 把交流信号从变压器的原边感应到副边, 将信号从 前级传到后级2 、可实现电路间的阻抗变换进行阻抗匹配,以获得最大的输出功率。(三)直接耦合前级的输出端和后级的输入端直接相连的方式叫做直接耦合。典型电路如下图。特点:交流信号畅通无阻, 但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 广泛应用于直流放大器 和集成电路中。二 多级放大器的分析多级放大器的分析包括: 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通频带及非 线性失真等内容。( 一 ) 电压放大倍数多级放大器对被放大的信号而言, 属直联关系。前一级的输出信号就是后一级 的输入信号。设各级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依次为 AV1、AV2、 ?、 AVn

25、则多级放大器总电 压放大倍数为各级电压放大倍数的乘积。Av= A V1 A V2? AVn若用分贝表示法,则总增益为各级增益的代数和。GV(dB)= GV1(dB)+ G V2(dB) ? +GVn(dB)( 二 )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它的输入电阻就是第一级的输入电阻 , 它的输出电阻就是最后一级的输出电 阻。( 三 ) 频率特性与通频带多级放大器总的通频带比任何一级放大器都窄。 多级放大器提高电压放大倍数 是以牺牲通频带为代价的, 因此,为了满足多级放大器对通频带的要求, 必需把每 个单级放大器的通频带选得更宽些。( 四 ) 非线性失真 、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均不是直线,这就导致了输入输

26、出特性的非线 性输入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输出波形将产生非线性失真。在多级放大器中,由于各级均存在着失真, 则输出端波形失真更大, 要减小输出波形的失真, 应尽力 克服各单级放大器的失真。第五节放大器的三种基本组态前面讲的是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由于在三极管电路中输入和输出回路公共 端的选择不同,所以放大器还存在另外两种电路形式 -共基极放大电路和共 集电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典型电路如下图,右图为它的交流通路。由于被放大的信号从发射极输 出,所以又叫 射极输出器,简称射随器。电路特点:基极只有一个偏置电阻;集电极没有接电阻;信号从发射极 输出。放大器分析:1、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从图可以看

27、出,输出电压的极性和输出相位相同,即输出电压总是跟随 输入电压而变化,所以叫 射极跟随器,简称射随器。同时即:Vi=Vbe+VoVo vi所以输出电压略小于输入电压。电压放大倍数略小于1且近似于1。对电流而言,ie仍为基极电流的(1+ 3 )倍,具有较强的电流放大能力。2、输入电阻IIii/ ii= ii x rbe3 i X R / ii = rbe3 Rr = v+(1+) i l+(1+) l由上式可见,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比较大。所以放大器要求信号源提供的信号电流较小,信号源的负担较小3、输出电阻根据电路计算,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比较小,一般只有几欧到几十欧。所以放大器带负载能力较强,

28、并且负载变化时,对放大器影响也小。由于射极输出器的上述三个特点,它广泛应用在电路的输入级、多级放大器的输出级 或用于两级共射放大电路之间的隔离级。4、静态工作点的计算:Vcc =1 BQ Rb+V BEQ + I EQ Re=IBQRb+VBEQ + (1+ P )| BQRe整理后得V VCC _ BEQI BQ= Rb - (1 P )Re发射极有:I EQ = (1+ P )I BQV CEQ V CC- EQRe例:射极跟随器电路如下图,已知三极管B =50 , Vbeq=0.7V,估算其静态工作点12VCC30uFRe 10k Q o解:画出直流通路(略)对于输入回路,有:Vcc =

29、I BQ Rb+V BEQ + I EQ Re=I BQRb+VBEQ+(1+ P )1BQRe整理后得I BQ =V Vcc _ BEQ _12_ 0.7 = =11uARb - (1P )Re510k (50)10 k发射极有:I eq=(1+ p )| bq= ( 1+50 ) X 11=561uAV=V-ICEQCCEQ e6R =12-561 X 10 X 10K=6.4V二、共基极放大电路电路如图,右边为其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a)WM电容器Cb的作用是:对于交流通路,它是共基极放大电路。它是一个宽带放大器。第六节调谐放大器前面分析的阻容耦合放大器能对一定范围内的频率信号进行逐级放大

30、,技术上把这种放大器称为宽频带放大器。在无线电广播的接收装置如电视机和收音机中, 需要从含有多种频率的信号中,选出某一个频率的信号并加以放大,而将其他频率的信号衰减,这就需要放大器具有选频功能。我们把具有选频放大性能的放大器称为选频放大器。本节介绍的调谐放大器是利用 LC回路的谐振特性来实现选频放大 的。在电路结构上,它用LC并联回路取代了阻容耦合放大器的集电极电阻 Rc.一、预备知识1、电容器:其特点是:1有充放电的特性。OO2隔直通交,阻低频,通高频O3对电流有阻碍作用,频率越高,阻碍越小。我们把电容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容抗。1X C=2 n Cf2、电感器:其特点是:01能阻碍电流的变

31、化。O2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O3对电流有阻碍作用,频率越高,阻碍越大我们把电感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感抗。X L= 2 n fL我们把电阻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电阻,那么元器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我们就把它叫阻抗3、LC振荡电路振荡:在没有交流成分的参与下,将直流电变为交流电的过程I- J如图,由于电容器和电感的电能和磁能的不断转化,便形成了振荡,得到频率为f一的交流信号。这个频率是由电路的C和L共同决定的,所以叫2 n C这个LC电路的固有频率。当电路同时加有交流信号而且频率和这个固有频率相等时这个LC电路所处的状态叫做谐振。4、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电路串联谐振电路:如图,为串联谐振电路电

32、路的固有频率: 12 n LC特点:O 1当谐振时,合阻力最小,允许通过的电流最大,此时电路呈阻性。O2当不处于谐振时,合阻力大,允许通过的电流小。所以,只有外加信号频率与固有频率相等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而合阻力最小并联谐振电路:如图为并联谐振电路特点:O1当谐振时,合阻力最大,允许通过的电流最 小,此时电路呈阻性。O2当不处于谐振时, 合阻力小,允许通过的电 流大。所以,只有外加信号频率与固有频率相等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而合阻力最大。二、LC并联回路的选频特性A、LC回路的阻抗频率特性图为LC并联回路的阻抗随频率变化的曲线,从图可以看出:O 1当外加信号频率等于f 0时,回路阻抗最大

33、,此时电路呈纯电阻O2当外加信号频率大于fo时,回路阻抗迅速 减小,此时电路中的电容起主要作用,电路呈容性。O 3当外加信号频率小于fo时,回路阻抗迅速 减小,此时电路中的电感起主要作用,电路呈感性。B、LC回路的相位频率特性由于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及电感器能阻 碍电路中电流变化的特性,回路的电压和电流的相位不一定相同, 即:电压和电流到达最大 值的时刻不相同。图为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与频率的变化关系曲线。特点:O 1当外加信号频率等于fo时,此时电路呈纯电阻,相位差为零。O2当外加信号频率大于fo时,此时电路中的电容起主要作用,电路呈 容性,相位差为负值。O3当外加信号频率小于fo时,此时电路中

34、的电感起主要作用,电路呈 感性,相位差为正值。由以上可以看出:利用LC回路的阻抗特性或相位频率特性,可以把交流 信号中的特定频率的信号选出来,即 LC回路具有选频作用。C、LC回路的选频能力1、以品质因数来衡量回路的选频能力品质因数:回路谐振时,回路的感抗X L或容抗X C与回路的等效损耗电阻R之比2nf o LX C1Q ,=R 2 n f oCR右图为品质因数与回路阻抗关系曲线:To由上述知,电路损耗电阻 R越大,品质因数越小,阻抗特性越平坦,选频能力越 差;电路损耗电阻R越小,品质因数越大,阻抗特性越尖锐,选频能力越好。2、选频特性曲线表示选频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与信号频率的关系曲线叫做选频

35、特性曲线。右图,可知,放大器对于频率为 f o的信号,具有最大的放大倍数。0fD、典型电路原理:01当外加信号频率等于fo时, 此时电路发生并联谐振, 使得并联回 路的阻抗最大,回路两端的电压最大,从而选出了频率等于 f。的信号。O 2由公式Av=-Rl知,频率等于rbe大器的放大倍数也最大f。的信号放E、单调谐放大器电路特点:电感线圈采用中心抽头的方式,使谐振阻抗可调,实现放大电路与负载的阻抗匹配,提高了传输效率。F、双调谐放大器:一般有变压器耦合和电容耦合两种电路特点:o 1采用了 LC回路代替了单调谐回路的副边的耦合线圈。O2改变Li和L2的距离或磁芯的位置, 可以改变耦合的松紧程度,而

36、改变通频带和选择性;或调节 Cb的大小,从而改变耦合程度,从而改变通频带和选择性。原理:首先,调节原边和副边的LC回路调谐于信号频率,输入信号经三极管放大,集电极电流在原边LC回路发生并联谐振,经耦合在副边产生串联谐振, 使回路电流达到最大值,经中心抽头引出,加到第二级放大管的输入端。由此可见,互感耦合的双调谐回路中,是利用原边回路的并联谐振和副边 回路的串联谐振实现选频的。双调谐回路的谐振曲线:M(ej图(a)为松耦合,图(b)为临界耦合,图(c)为紧耦合,由双调谐回路的谐振 曲线,可见:当耦合较弱时叫松耦合,谐振曲线呈单峰;当耦合强时叫紧耦合,谐振曲线呈双峰且谐振中心频率为对称轴,耦合越紧双峰间距越大凹陷程度越大;若耦合程度介于临界状态称为临界耦合,其谐振曲线在中心频率附近较为平坦,接近于矩形。这种曲线不仅同频带好,而且选择性好,凡是进入同频带内的信 号,放大倍数接近于相同;在同频带外的信号,将大幅度衰减。所以,适当调节两个回路的耦合程度,使谐振曲线接近于矩形,可以较好的兼顾同频带和选择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