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7386338 上传时间:2022-03-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浅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国培研修论 文“国培计划(2013)”甘肃省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项目初中语文研修班论文标题: 浅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作者姓名: 樊 国 军 指导教师: 赵 晓 霞 论文时间: 2013 年 11 月 3 日 浅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 樊国军 (酒泉敦煌市转渠口中学 736200)【摘 要】:阅读文章,首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整体感知” 以学生为主导,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不理解的疑难问题作为教学重点,以达到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程改革新形势下,作为语文教师应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探究,不断地改进自己的阅读教学方式,我们认为应从重视诵读

2、、初步感知,把握整体 深入研读,归纳抓眼,点睛感知来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关键词】:阅读教学;整体感知;策略 整体感知是通过阅读整体把握课文,而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是一个对阅读材料的认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所以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把阅读材料看做一个有机整体,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整体认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形成虽说粗浅但完整的印象,并能提出疑问。然后引导学生深入研读,以初步感知为基础,把初步感知的信息具体化、明确化,把各要素深入探讨,最后归纳升华形成一个整体认识。我们由此培养学生的“自能读书”的能力,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3、的目的。一、整体感知的含义王荣生先生认为:“整体感知的完整表述应该是:用整体感知的方式阅读适宜于整体感知的文本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则明确指出:“整体感知(感受)课文是阅读理解的起点,也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读物的一种近乎直觉的认识。”“阅读一开始就进行感知能力的训练,是要确认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体。”据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整体感知就是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思想,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对课文的内容、语言、结构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疑问和看法。阅读是基础,而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时“读者先用视觉感知文字、符号,然后通过分解、综

4、合、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对感知的材料进行加工。把经过理解、鉴别的内容归入或并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储存起来,根据需要随时提取并加以运用。”简言之,“整体感知”就是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几个要点。二、 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的基本策略阅读文章,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那么,我们可从哪些方面加以整体感知呢?第一,重视诵读、初步感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学生若在学习时与课文产生共鸣,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当前的语文教材选文多是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气息的美文,

5、内容更是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教师要使学生对教材产生兴趣,肯去钻研,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整体感知便是架起老师、学生和教材的桥梁。而诵读(即为有声之读),它是感知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是读者与文本的情感“交融”。诵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直觉性,一般不需要理性思维作中介,就能敏锐地识别语言的内涵与情味,正误与优劣;就能清晰地看到作者的神思匠心及文章的要义。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不仅如此,对于文章的精美语言,也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真正感受其艺术魅力;对于各种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6、也只有依靠抑扬顿挫、轻重疾徐的反复诵读,才能瓜熟蒂落,自然生成。因此,整体感知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必须把诵读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诵读的各种方式,在读中领悟了语文学习的乐趣,还语文学习以真正魅力,还语文以本来面目。学生通过诵读先有对教材感情上的认可,才会积极思考,将所想所学的知识反馈给老师,再通过教师的细心指导,形成自己的知识,这一途径也可以看做是由“要我学”转到“我要学”的有效方法。如在教驿路梨花时设计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你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些地方?你从文中要学什么?”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产生兴趣,接下来再具体分析文中是如何表现这些内容的。整个教学过程,老师主要以学生的喜爱的

7、内容为教学目标来进行,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借助诵读教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逐步养成学习的习惯,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形成了。第二,把握整体 深入研读。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语文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点应放在教会学生学与思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整体的把握,研读是一个关键阶段,是从感知到理解,从整体转入部分深入探究阶段,主要任务是将前一阶段感知的信息加以具体化和明确化。学生在老师的的引导、启发下,或集体讨论,通过对段、句、词的精读,掌握内容和中心。将整体认读“读”出来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加以

8、解决。研读中,要突出重点、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研读。如朱自清的背影,在学生感悟了课文开头用很多笔墨来交代家境惨淡的原因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深入研读:为什么略写在南京的逗留,却不厌其烦地交代父亲对茶房的叮嘱?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这样,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方法。特别是针对一些普通中学的中下生而言。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三个环节:首先,课前要让学生有时间浏览一遍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值得学习的内容;其次,上课时,教师多让学生发问,将学生的问题集中成本单元要重点解决的教学内容;最后,让

9、学生通过互相探讨的方式得出答案。这三个环节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意义,这比孤立地让学生跟着上课教师的教学思路上课所取得的学习效果更好,传统的教学思路总是以教师在备课时的设计的那一条为主,通过由部分到整体的演绎法表现在课堂上,整体感知一改以往的思维模式,采取由整体感受再具体演绎的归纳法,一步步地开启学生的思路,这种教学过程可谓是“窥一斑略见全豹”。自然学生也就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会思考。所以通过整体感知,局部阅读的目标才更明晰;有了深入的局部阅读的基础,整体感悟才更深刻、更完整。第三,归纳抓眼,点睛感知。通过前两个阶段的阅读分析,了解了“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那么在这一阶

10、段,要引导学生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归纳抓眼,点睛感知,对文章做出整体性判断。抓眼就是从文本的文眼入手,引导学生从一点突破,不枝不蔓,持一点而握全局。所以抓文眼就是抓点,目的是以点带面。要抓文眼,需“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自己安置在“情动而辞发”的“点”上,引导学生顺着文路揣摩,循着笔意思索。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平中见奇、朴中见巧的散文精品,开篇就揭示主题,点出“文眼”。在本文中“背影”作为“文眼”,在篇首、篇中和篇尾多次出现,前后呼应,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表达上造成一种回环之美,内容上深化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教师授课时就应该始终抓住文眼,顺理成章,举纲带目,入情披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

11、文。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和理解,最初自然是零散的、缺乏条理的,所以,阅读过程中必须要有归纳、整理的概括提炼。只有把最初分散的理解作适当的归纳提炼和正确的概括,才能达到对作品内容、作者意图和文章表现形式有个较完整、全面的理解,实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如阅读皇帝的新装时,我们若要能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情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一个字概括全文内容是一个好方法,因为要找到一个能够概括全文的字眼,就必须认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全文的中心。如从“蠢、笨、新、骗、变、伪、假”几个字中,去掉了那些不是概括全篇情节的字,最后用“比较法”筛选出了那个既能概括全篇情节,又能突出本文情节

12、特点的“骗”字。通过这个活动,既训练了学生把握情节的概括能力,又自然地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这是部分回到整体的深化,是部分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由分析到综合有了条理化的系统理解,形成整体认识,在认识上产生了能力的飞跃。我们知道,语文阅读整体感知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作为语文教师的必须紧密地结合学科特点,掌握科学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创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讲:“老师自始不必多讲,应致力于导。” 在课程改革新形势下,我们语文教师应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探究,不断地改进自己的阅读教学方式,教学和课外指导双管齐下,只有我们重视,不断给予学生指导、训练,我们的学生才能提高阅读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参考文献:【1】、中学语文教学法钱威、徐越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语文教学心理学蔡起福,语文出版社,1994年版【3】、中学语文教学指导书冯钟芳、张鸿苓,人民教育出版社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