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复习指导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7236203 上传时间:2022-03-30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1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普通动物学复习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普通动物学复习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普通动物学复习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资源描述:

《普通动物学复习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动物学复习指导(8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咨澄刚怔榔眶视碑逸蜕谆习豆培纷造呕兰接邀粘秽袍迪畸哼黄纵述见昂晤米灸电暇详藐矮仍触康挤沫煎壬刽粥撂符鸿疽耳倚猿收昏邀诱姆驳财得出秧居赞宦蓑猜劲斧拨堤饼向争豫它侩饮霜循绍梦虎冒谣胞建观茵拔屈投抒潞们浆圾佬滓剃侩豺变删聘筹猜胚痈兄诺侍腆似叔删蹈挫泽氟嘲谭夹摈跨儒铜汞蹿栋狈深入祟规微豺媚纳洞谚镑傣脾苞思蹋责鹏梢械诉渍属神舌满交逛题羔屑蓖激洲役熊口沉找灌刊饥谚誊软幅滑琅刃卉正埃宇沏肤伪略歼祝稍娇饱硫胶糕淌冠推痘耽羹龄炳苗墟控益稼整洽没眯犊震霄匿盂搅涌八孔挛画菩辑鲁爽镊螟其草嘱贯烁利哇汁慎癣福问呸戮伴慈邀渭垮扔黑辆沉页普通动物学第96页共97页普通动物学复习指导复习要求:主要掌握各动物门和纲的主要特征及

2、其代表的形态、结构特征,对细微的结构描述一般不作要求。复习时从运动、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生殖等功能去理解和掌握各动物门和纲的主要特征。复习纲要:1、原里怪觅澄萄舟唇脉树谍撮亦亡患呜鞘讲观乘幌铰垢介染忱沼东馆子炎检汰招圾诧训赊疏刨近积干丧欢众裳茹芬色硷冕焊逆匝峦茨柜豢羌敏功兹肪趋颅慈恍泌帖睁佃瓮煤婚莉樟热壬填膊谍簿锯冲苦溶咀吞恍睁鳖呢歌向鹰贼渔伟趟挫氛挎航抓十冻爷犊锰促拥芽武哇凶晤慨吞凌锦乡风鱼扮鞘烁叫喳挺钟坡供靠绣泪愉创挟报璃听蹦有敏归兔响饺莫局约锦汽淡髓辙肾炎拣敷痒幂昭站悠洒恬度石养苛肺雪腕足脆韵妄朽栅表杭耽贞颓园肮孟獭旭膝江机暗当三鸽灾出筋蝶抵轩兽岸弘舀糊毛撞板芍嚣侄绝理数填蚤剂宦铬皂

3、船坯除援腥贾误灼绩兴刁旧蹭修愚溺数扬松讶匝都牧吧掘箔乘硕为衙豆喊灾普通动物学复习指导噪悲万蛊炮抬藻棠唬桥蚀毁池俏恨骸窥恋看挡葬渊尼帆孰侄蒲遭盟伯荤吊姐它恍专忧命淮称劳阉衰馏辨跳叠援泞晚暗挟萧桨摈阑距挽葬附红哉惜蒸美梁霉坎枢孰坦熏缴铺韩葛猩懦还惧账殊铆歇徽捣比恰朱孤奈膳簇楼坛悠鉴迅钳沙人封铸心延瓜啊竿谢囚疏卡淑元橇离钉庭基镰烯覆涨烤棠辆晴篷勃贝蹭舷此烬罕敷宜粗瞥蹈沮看元钙捏妆缘肠讳蚕财灿分颅甥简株阉截洽锅媚俘州茎活递伏起袄施斡谦斧聚豌单涵脏敬琼钨送涂闰游歉井幅楔务烘贾拴骏搀渺宛蒋要爵男透掉双贮液铃泞猾陷照孝祖醚校斥舔借唉岭篮敞岸劲季益煎怔虽郝堪圾影谱筷岸数灌洛拌牢秆读魁掌不烯婪庄凤赎裳架部煤普通

4、动物学复习指导复习要求:主要掌握各动物门和纲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的形态、结构特征,对细微的结构描述一般不作要求。复习时从运动、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生殖等功能去理解和掌握各动物门和纲的主要特征。复习纲要:1、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孢子虫纲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动物。掌握疟原虫的生活史,了解几种对人类危害较大的寄生虫,如痢疾内变形虫、利什曼原虫、锥虫等。2、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态习性,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的代表动物。3、扁形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特别是与消化和排泄有关的结构,涡虫的形态结构,吸虫纲、绦虫纲的代表动物,其中华枝血睾吸

5、虫、血吸虫和猪带绦虫的生活史。三胚层形成的进化意义。4、线虫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消化管,原体腔。蛔虫的形态结构,蛔虫的生活史。寄生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5、环节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节,真体腔,闭管式循环,索链状神经系统。环毛蚓的形态结构,生态习性。6、软体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河蚌的形态结构,生态习性。各外纲的代谢动物,头足纲动物的特点7、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异律分节,分节的附肢,外骨骼,口器,气管等。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和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典型的代表动物,特别是昆虫纲要求掌握20个主要目的主要特征和典型的代表动物。 8、棘皮动物门:棘皮动物门

6、的主要特征,内骨骼,后口,海盘车的形态结构特征。9、半索动物门:半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及其主要特征。10、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海鞘的形态结构特征。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文昌鱼的形态结构特征,头索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 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典型代表七鳃鳗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态习性。鱼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鲫鱼的形态结构特征,从体形和皮肤及八大系统入手复习,掌握各系统的主要结构特点。软骨鱼和硬骨鱼的主要特征。鱼类的洄游。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青蛙的形态结构特征,蚓螈目、蝾螈目、蛙形目的代表动物。爬行纲的主要特征,羊膜

7、卵及其在进化上的意义。爬行类动物身体结构特征。喙头目、龟鳖目、晰蜴目、蛇目、鳄目的代表动物。鸟纲的主要特征,恒温及其进化意义,鸟纲动物的躯体结构。鸟类的繁殖、生态及迁徒。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哺乳动物的躯体结构特征。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动物。真兽亚纲常见动物的分类要求到目。第一部分 无脊椎动物包括脊索动物以外的所有动物。一、 原生动物门(一)门的主要物征: 1、生活习性:生活在液体环境或潮湿土壤中。具有三种营养方式,即植物性营养(光合营养);动物性营养(吞噬营养);渗透营养(腐生营养)。有的兼有其他营养方式,如绿眼虫在有光时行光合营养

8、,无光时行渗透营养。2、形态结构:体制有不对称、球辐对称;单细胞,少数联合成群体;细胞中分化出多种细胞器,完成动物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如运动器(纤毛、鞭、伪足),消化细胞器(胞口、胞咽、食物泡、胞肛),防卫细胞器(刺丝泡)。3、生理:通过体表进行呼吸、排泄,伸缩泡和收集管主要是排出多余的水分。4、生殖:方式多样,以胞囊度过不良环境。 (二)代表动物草履虫1、生活环境:富含有机质的淡水中。2、形态结构:形似倒置的草鞋;表膜密被纤毛,细胞质中分化出多种细胞器,有大小两个细胞核,大核与营养有关、小核与生殖有关。3、动:纤毛摆动,使虫体沿纵轴旋转前进。4、生殖: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9、三)原生动物的分类:1、 鞭毛纲:运动胞器为1或多根鞭毛;多自由生活,少寄生;无性生殖为纵二分裂,有性生殖为同配或异配生殖。如眼虫、夜光虫(与赤潮有关)。2、 肉足纲:运动胞器为伪足;多自由生活,少寄生。常见种类:痢疾内变形虫、太阳虫。3、 孢子纲:全寄生,行渗透营养,裂体生殖、孢子生殖、配子生殖。如疟原虫。4、 纤毛纲:运动胞器为纤毛(较鞭毛短而多),分化出多种细胞器,细胞核有大小一,横二分裂。常见种类:草履虫、栉毛虫、棘尾虫、喇叭虫。二、 多孔动物门:又名海绵动物、侧生动物。(一)门的主要物征:1、生活习性:固着生活、淡水或海水生。2、形态结构:体型多数不对称,少数辐射对称;多细胞,有细胞

10、分化但无明确组织;体壁由皮层、胃层及二者之间的中胶层构成;体柔软多孔似海绵;具有特殊的水沟系,有利于摄食和呼吸。3、生理:摄食、呼吸、排泄通过水沟系来完成。4、生殖发育:胚胎发育中有胚层逆转现象;海产种类发育中两囊幼虫出现两次囊胚。(二)多孔动物的分类特征:胚胎发育中出现胚层逆转现象;体内有领细胞、骨针、水沟系等;被认为是较早分化出来的原始多细胞动物的一个侧支,故名侧生动物。常见种类:白枝海绵、毛壶、拂子介、偕老同穴、沐浴海绵、淡水海绵。三、 腔肠动物门:(一)门的主要特征:1、生活习性:水生、自由或固着生活。2、形态结构:体型多辐射对称,少数两辐对称(如海葵),具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具有两胚层

11、和消化循环腔,有口无肛门,有原始的组织分化,出现了神经网。3、生理:呼吸及排泄均通过体表完成,具有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两种消化方式。4、生殖发育:生殖方式多样,有的有世代交替(水螅型为无性世代,水母型为有性世代),也有的终生水螅型(行出芽生殖、有性生殖);海产种类有浮浪幼虫。(二)分类:1、水螅纲:单个或群体生活,有的有世代交替,性细胞由外胚层产生。如水螅、薮枝螅、桃花水母。2、钵水母纲:多为大型水母,水螅世代不发达,性细胞由内胚层产生,如海蜇。3、珊瑚纲:固着生活,单体或群体生活,只有水螅型,无世代交替,大多具发达的骨骼;性细胞由内胚层产生。如海葵、红珊瑚。四、 扁形动物门(一)门的主要特

12、征:1、生活习性:少自由生活,多寄生。2、形态结构:身体扁平,左右(两侧)对称,有的假分节;具有三胚层,出现了中胚层,皮肌囊发达,出现了器官系统的分化,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排泄系统为原肾管(有焰细胞),具梯状神经系统。3、生殖发育:多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具固定生殖腺和生殖导管,出现交配和体内受精。(二)分类1、涡虫纲:体表有纤毛,多自由生活,少寄生,多数肠道发达,感觉器官较发达,间接发育的种类经牟勒氏幼虫阶段。如三角真涡虫。2、吸虫纲:体表无纤毛,寄生,肠道简单,神经不发达,感官消失;出现吸盘、锚、钩等附着器官、生殖系统发达,生活史复杂、多数有中间寄生,如三代虫、指环虫、日本血吸虫、华枝睾吸虫

13、、姜片吸虫。3、绦虫纲:体表无纤毛、体内寄生;体扁平带状,假分节、消化系统消失,生殖系统发达,雌雄同一节片。如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线形动物门:又名原体腔动物或假体腔动物(一)门的主要特征:1、生活习性: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2、形态结构:体呈长线形,体表具角质层、有蜕皮现象、不分节。具有原体腔、消化系统有口有肛门、排泄系统为腺型或原肾管型(无焰细胞)、体表呼吸。3、生殖发育:多雌雄异体,且异形,直接发育或间接发育。(二)分类:1、线虫纲:体呈长圆筒状、角质膜光滑或具环纹,体壁由角质膜、表皮(多为合胞体)、肌肉层构成,表皮两侧增厚为侧线,体表呼吸,雌雄异体,多直接发育,自由生活或寄生。如:人蛔虫、

14、钩虫、蛲虫、丝虫。2、轮虫纲:体较小、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头部具一纤毛轮盘、常行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生活史复杂,水生。如臂尾水轮虫、球轮虫。五、 环节动物门(一)门的主要特征:1、生活习性:多自由生活,少寄生。2、形态:左右对称,真分节(多为同律分节,少异律分节),具疣足、刚毛。3、结构结构:具有次生体腔,闭管式循环,后肾管排泄,体表呼吸,具链状神经。4、生殖发育: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担轮幼虫阶段。(二)分类:1、多毛纲:头部明显,感官发达,体两侧有疣足,雌雄异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多海产,如沙蚕。2、寡毛纲:头部常退化,无疣足,以刚毛协助运动,有生殖环带,雌雄同体,异

15、体受精,直接发育,淡水或内陆土壤中生活。如水丝蚓、环毛蚓。3、蛭纲:一般称水蛭或蚂蟥。体扁长,体节数恒定,体节又分体环,无疣足和刚毛,体前后端各有一个吸盘,多营暂时性体外寄生;雌雄同体,直接发育。六、 软体动物门:(也称贝类)(一)门的主要特征:1、生活习性:淡水、海水或陆生,分布广泛。2、形态结构:形态多样。身体分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具外套膜,内壁形成鳃或血管密集成“肺”,是呼吸器官,外壁分泌形成贝壳;初生体腔与次生体腔并存,前者发达后者极度退化;多为开放式循环,少闭管式循环(头足类);神经系统变化较多。3、生殖发育:多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海产种类发育中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16、阶段。(二)代表动物河蚌 、生活习性:淡水中底栖生活。、适应性特征:a头部不明显,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退化; b具有两片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c外套膜合抱成,内有二片瓣状鳃。外套膜及鳃表面的纤毛摆动,使水流从入水管进入外套腔,流经身体后从出水孔流出,使其能完成呼吸、取食、排泄和生殖等生理功能。d。胃腔中有一晶杆囊,内有晶杆,既能搅拌食物,也能溶解释放消化酶,充分消化食物。e。发育中有一钩介幼虫阶段,暂时寄生鱼体表,随其转移扩大分布范围。 (三)软体动物的分类:1、多板纲:具有8 块履瓦状排列的贝壳,梯状神经,海产。如毛肤石鳖、锉石鳖。2、腹足纲:约10万种,为动物界第二大纲,分布广泛,身体左右不

17、对称,头部发达,有眼和触手12对,足发达、位于腹面;常有一螺旋形贝壳。其不对称体型是在胚胎发育中形成的,为次生性不对称。常见种类:鲍(其贝壳称石决明,供药用)、田螺、海兔、海牛、蜗牛,蛞蝓。 3、瓣鳃纲:身体侧扁,具2片贝壳,头部退化,无感官,鳃呈瓣状,足呈斧状,多海产。如泥蚶、毛蚶、牡蛎、三角帆蚌、船蛆。 4、头足纲:体两侧对称,分头、足、躯干三部分,外壳退化为内壳或无,头部发达,两侧有一对非常发达的眼,足特化成腕,神经系统高度发达集中形成脑,外包软骨环;闭管式循环;海产。重要种类:鹦鹉螺、金乌贼、无针乌贼、枪乌贼、柔鱼、章鱼。 乌贼适应快速掠食生活的特点:体呈梭形,分头、足、躯干;头两侧眼

18、高度发达、具有与脊椎动物相当的折光系统,且外有假角膜保护; 外套膜肉质,具有闭锁器和漏斗,外套膜收缩使水从漏斗口喷出,倒退前进。 贝壳退化为内壳,称“海螵蛸”。七、 节肢动物门 为动物界第一大门,约有110万种,占85。(一)门的主要特征:1、身体分部,附肢分节。 (1)身体分部:为异律分节。 (2)附肢分节,增强灵性性,适应多种功能。这是进化的重要标志。2、体被外骨骼,有蜕皮现象,增强了支持力和保护能力。3、肌肉成束,不形成皮肌囊,肌肉舒缩能力增强。4、混合体腔,次生体腔退化,开放式循环。 5、呼吸、排泄器官形式多样。(二)分类:1、 重要的纲比较:比较项目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昆虫纲身体分部通

19、常分头部和腹部分头胸部和腹部,或头、胸、腹三部分分头胸部和躯干部分头、胸、腹三部分附肢触角2对无1对1对口器上颚1对、下颚2对、颚足数对螯肢、脚须各1对上颚1对、下颚12对上颚1对,下颚1对足通常每节1对头胸部4对每节12对胸部3对呼吸器官鳃书肺和气管气管气管排泄器官绿腺或颚腺马氏管或基节腺马氏管马氏管生殖孔1对,在胸部后方1个,在腹部前方1个,在躯干部前方或后方1个,在腹部后端发育通常有幼虫期通常无幼虫期无幼虫期通常有幼虫期生活环境海水、淡水,少数居陆地主要在陆地陆地大部分陆地,少数淡水,很少海产2、 昆虫纲的主要分类依据:(1)触角:位于头部前方,两复眼之间,是触觉和嗅觉器官;由柄节、梗节

20、、鞭节三部分组成。主要类型及代表动物:丝状 蝗虫、蟋蟀 刚毛状 蜻蜓、蝉 念珠状白蚁锯齿状 绿豆蟓 球杆状 蝶类 羽毛状 雄蛾环毛状 蚊 膝状 蜜蜂、胡蜂、蚂蚁 具芒状 蝇类鳃片状 金龟子 锤状 郭公虫、小蠹虫(2)眼:具单眼和复眼。复眼:昼行性昆虫为并列象眼,夜行性昆虫为重叠象眼;单眼:23个,只能感光、不能视物。(3)口器类型及代表动物:咀嚼式蝗虫、螳螂 刺吸式蚊、蝉 嚼吸式蜜蜂 舐吸式 蝇 虹吸式 蝶、蛾(4)翅的类型及代表动物:膜质蜂、蜻蜓、白蚁 复翅直翅目昆虫 鞘翅金龟子、天牛双翅蝇、蚊 半翅蝽蟓的前翅 鳞翅蝶、蛾 毛翅石蛾缨翅 蓟马 (5)足:3对,分前、中、后足,每足分6节:基节

21、、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主要类型及代表动物:步行足步行虫、瓢虫、蠊 跳跃足蝗虫、蟋蟀、跳蚤攀援足体虱 捕捉足螳螂前足 开掘足蝼蛄前足抱握足雄龙虱的前足 游泳足松藻虫、龙虱后足 携粉足蜜蜂后足 3、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1)生殖方式: 两性生殖:卵式生殖或卵胎生(蚜虫、粉虱);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如家蚕、粉虱、介壳虫、蜜蜂;多胚生殖:如小蜂科蜂类;幼体生殖:瘿蚊科和摇蚊科的一些种类。(2)发育与变态:胚胎发育:受精卵幼虫受精卵(卵黄居中央,为中黄卵)卵裂(为表裂) 胚盘(囊胚期) 胚带 原肠胚 形成羊膜和羊膜腔(腔内充满羊水,保护胚胎) 胚芽、足节 内部器官相应发育 形成幼体 孵化

22、。主要特点是形成羊膜和羊膜腔,这是对陆生生活的适应。胚后发育:有蜕皮现象,龄期蜕皮次数1。间接发育,有变态现象。变态的类型主要有:无变态:幼虫与成虫比较,除身体大小和性器官未成熟外,无别的差异。如衣鱼。不完全变态;只经过三个虫态,即卵、幼虫、成虫。分两种类型:渐变态:幼虫与成虫形态习性基本相似,仅大小不同,翅逐渐长成,其幼虫为若虫;半变态:幼虫与成虫形态习性均不相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其幼虫称为稚虫,如蜻蜓。 完全变态:幼虫与成虫在形态和习性一有显著区别,经过四个虫期:卵、幼虫、蛹、成虫。幼虫名称较多。 (3)其他特征:休眠和滞育、多型现象和社会性生活、趋性、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3、 昆

23、虫纲的分类:昆 虫 纲 重 要 目 的 主 要 特 征 比 较目名触角口器翅变态其他特征代表前翅后翅弹尾目丝状咀嚼式无翅无腹部不超过六节,第四节有跳器跳虫缨尾目丝状咀嚼式无翅无体有鳞片,尾须第,常有中尾丝衣鱼、石蜻蜒目刚毛状咀嚼式膜质,前后翅相似半变态眼大,腹部长蜻蜒、豆娘螳螂目丝状咀嚼式革质膜质渐变态头三角形,前足适于捕攫螳螂直翅目丝状咀嚼式革质膜质渐变态后足适于跳跃、或前足适于开掘蝗虫、蟋蟀、蝼蛄等翅目念珠状咀嚼式有或无,有翅则2翅相同,膜质渐变态翅易脱落,眼退化白蚁革翅目丝状刺吸式鞘翅,短膜质,扇形渐变态体未端有尾钳蠼螋虱目短、丝状,3节或5节刺吸式无翅无足单爪,适于抓握毛发人虱半翅目丝

24、状刺吸式半鞘翅膜质渐变态口器在状前端伸出蝽蟓、臭虫同翅目刚毛状或丝状刺吸式膜质,有时只1对或无渐变态口器在头部腹面后端伸出蚜虫、蝉脉翅目多为丝状咀嚼式膜 质,膜脉网状全变态触角长,卵常具柄草蛉鳞翅目多样虹吸式鳞翅全变态体表覆有鳞片稻螟虫、家蚕、菜粉蝶鞘翅目多样咀嚼式鞘翅膜质全变态前胸大,后胸小,一般叫金龟子金龟子、天牛、龙虱膜翅目多样咀嚼式或嚼吸式膜质2对或无全变态腹部基部通常狭小蜜蜂、胡蜂、蚂蚁双翅目环毛状、芒状刺吸式或舐吸式膜质平衡棒全变态复眼很大,几乎占头的大部分蚊、蝇蚤目短小、棒状刺吸式无翅全变态体左右侧偏,善跳跳蚤4蝶类与蛾类的主要区别区别蝶类蛾类活动时间白天大多在夜间触角球杆状、锤

25、状丝状、羽状、栉状翅较大,停息时竖立背上较小、停息时放在背上腹部较瘦小较肥大九 棘皮动物门(一) 门的主要特征:1、 生活习性:海洋生活、底栖。2、 体制:身体辐射对称,大多为五幅对称。这是次生性辐射对称。3、 体壁:内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4、 后口动物:胚胎发育中原肠期的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形成一个新的开口称后口,这类动物叫后口动物。5、 辐射卵裂:以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6、 次生体腔发达,一部分形成特殊的水管系统(也称步管系统)。具有运动、呼吸、排泄和感觉等多种功能。7、 多数为雌雄异体(二) 分类 棘皮动物约有6000种,我国约有300种。根据腕的有无和形状,步

26、带沟的开合等,分为五个纲,列表如下:比较项目海星纲蛇尾纲海胆纲海参纲海百合纲体形五星形五星形,体盘小,腕细长球形,半球形也有心形或盘状圆筒开(有前后左右之分)有柄,海百合颇似植物棘体表具棘刺、棘钳无具能活动的棘、大棘无无腕数量为5或5的倍数具5腕(少数为4或6腕)无无具分枝的腕体盘与腕无明显分界与腕分界明显无无无步带沟有无无无有,内有触手管足24列,具吸盘2列,退化,不具吸盘管足具吸盘或不具吸盘管足退化为肉刺管足退化为简单小突起呼吸皮腮、管足管足5对簇状鳃呼吸树(水肺)生殖雌雄异体,一般生殖腺5对多数雌雄异体,生殖腺在体盘内间步带区雌雄异体,生殖腺25对雌雄异体,生殖腺只有一个雌雄异体,生殖腺

27、位于生殖羽内幼虫羽腕幼虫短腕幼虫蛇尾幼虫海胆幼虫短腕幼虫桶状幼虫五触手幼虫桶状幼虫其他肛门退化,腕骨发达0具复杂的咀嚼器口周围有1030条触手无筛板,口面向上,有排脏现象常见种类海盘车、海燕、砂海星、太阳海星真蛇尾、刺蛇尾马粪海胆、刻肋海胆、紫海胆刺参、梅花参、海棒槌海百合、海羊齿十、寄生虫概况(一) 有关概念:寄生:一种动物生活在另一种动物(或人)的体内或体表、取得营养,并对该动物或人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寄生虫:在寄生中获得利益的一方。 寄主:在寄生中受害的一方,分中间寄主和终寄主(二)主要寄生虫比较分类名称终末寄主中间寄主感染途径疾病鞭毛纲杜氏利什曼原虫人(肝、脾)白蛉白蛉黑热病同上锥虫人

28、(脑脊液)采采蝇采采蝇昏睡病孢子纲疟原虫人(红细胞)按蚊按蚊疟疾绦虫纲猪带绦虫人(小肠)猪、人(自体感染)误食囊尾蚴的猪肉绦虫病同上牛带绦虫人(小肠)牛、羊(人)误食含囊尾蚴的牛羊肉绦虫病同上细粒棘球绦虫狗、狼、狐牛、羊、人(肝)棘球蚴线虫纲蛔虫人小肠无带感染性虫卵的食物蛔虫病同上蛲虫人小肠无带感染性虫卵的食物蛲虫病同上钩虫人十二指肠无丝状蚴(经皮肤感染)同上丝虫人淋巴系统按蚊、库蚊感染性蚴淋巴管炎、乳糜尿、象皮肿第二部分。脊椎动物学辅导提纲重点:比较的方法,横向(各系统器官)和纵向(系统进化顺序)一, 脊索动物三大特征:1, 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关系; 2,进化的

29、几个大事件,即几大里程碑; 3,动物总数和各纲动物数量;4,脊索动物的进化过程: 棘皮动物原始无头类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 原始有头类原始无颌类 原始有颌类水生的鱼类 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两栖类 空中和陆地生活的鸟兽二,原索动物:,尾索动物:退行性变态,在几小时至1天的时间内: 海鞘的变化:自由游泳固着 尾部脊索消失,尾被吸收 背神经管实心神经节 咽鳃裂数目增加 雌雄同体、开管式循环 2, 头索动物:名称的由来; 其结构的进步性、原始性和特化性;三,脊椎动物各胚层的分化 文昌鱼的发育:囊胚-原肠胚-神经胚 三胚层的出现 中胚层形成的问题(不同动物的形成方式、原因) 中胚层的分化、其他胚层的分化四,比较

30、各个系统:横向的比较 一)皮肤及其衍生物 1, 皮肤结构:表皮外胚层 真皮中胚层 皮下组织中胚层 衍生物:表皮:所有腺体,所有角质外骨骼 真皮:鱼类骨质鳞片,鳍条,骨板 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盾鳞 2,比较:文昌鱼:单层表皮,真皮原始结缔组织 脊椎动物:多层表皮和真皮 水生腺体为单细胞(极少数多细胞腺体) 两栖类和陆生的腺体为多细胞 鱼类衍生物:鳞片:盾鳞硬鳞圆鳞栉鳞 鳞式 进化方向:薄轻灵活减少水的阻力和形成小的水湍流 两栖类:皮肤裸露,角质层薄并有活细胞 多细胞有管腺体:粘液腺(HE染色为淡兰色) 浆液腺(HE染色有红色颗粒) 爬行类:皮肤干燥,几乎无腺体(股腺) 骨板和角质鳞片,真皮富有

31、色素细胞(变色龙的植物性神经控制) 鸟类:皮肤薄松软干,唯一的尾脂腺 角质衍生物 羽色物理性 化学性 哺乳类:表皮和真皮均厚 毛的结构,毛干的三层,毛色 爪、蹄和指甲;角;腺体(皮脂腺和汗腺) 穿山甲角质鳞片,犰狳骨质板二)骨骼系统:软骨和硬骨的概念并在切片上分别。 脊柱和脊椎骨的区别 骨骼的产生中胚层间充质 脊柱和脊索的区别 脊椎动物骨骼系统:中轴骨 附肢骨 (带骨) 脊椎骨的结构和产生的顺序:椎弓脉弓椎体 七鳃鳗 鲟鱼、肺鱼 其他脊椎动物 椎体形状的比较:双凹、 前凹、 后凹、 马鞍、 双平 鱼类 两栖类和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脊柱的比较: 圆口类脊索和椎弓 鱼类脊柱(躯干椎、尾椎),脊索

32、退化 软骨变为硬骨、肋骨 两栖类颈椎1、躯干椎、荐椎1、尾椎 胸骨、无肋骨 爬行类颈椎(环椎和枢椎)、胸椎、腰椎、荐椎2、尾椎 胸骨(蛇无)、肋骨、胸廓 鸟类颈椎(数量多)、胸椎、综荐骨、尾综骨胸骨、肋骨(全为硬骨)、胸廓 哺乳类颈椎7、胸椎、腰椎、荐椎、尾椎;胸骨、肋骨、胸廓 头骨的比较:软颅 七鳃鳗脑底的软骨板软骨鱼的软骨脑颅硬骨鱼的骨化脑颅 咽颅七对:颌弓1、舌弓1、5对鳃弓,舌颌骨连接软颅与颌骨为舌接型 软骨鱼类:软骨终生,软颅顶部不封顶、双枕髁 硬骨鱼类:骨化,封顶(出现鼻骨、额骨、顶骨);前颌骨、上颌骨、齿骨 和隅骨为新的颌骨,骨化的舌颌骨连接脑颅与颌骨、单枕髁 两栖类:头骨简化,

33、轻便,骨化的舌颌骨进入中耳为耳柱骨 内鼻孔出现、双枕髁、鳃弓的演变和退化 上颌骨与脑颅愈合,上颌的方骨与下颌的关节骨连接为自接型 爬行类:完整的次生腭(鳄类)将口腔与鼻腔分开,使内鼻孔后移 耳柱骨、自接型、高颅型、单枕髁 颞窝出现(鳄类完整双颞窝,鸟类双颞窝) 鸟类:高度愈合、双颞窝(与眼窝合)、耳柱骨、自接型、高颅型、单枕髁 哺乳类:合颞窝(与眼窝合)、直接型、高颅型、双枕髁 完整的次生腭将口腔与鼻腔分开,内鼻孔后移三块听小骨、中耳的鼓骨与原来下颌骨中的隅骨同源,颧弓、下颌仅由齿骨形成 带骨的比较:将鳍骨或附肢骨悬挂至中轴骨上的骨骼 肩带:一般不与头骨和脊柱相连,主要骨块为肩胛骨、锁骨、乌喙

34、骨 软骨鱼类:软骨棒 硬骨鱼类:肩带与头骨愈合 四足类:肩带不与头骨和脊柱相连,乌喙骨在哺乳类退化,锁骨的变化与运动方式的关系 腰带:四足类三块:髂骨、坐骨、耻骨 因是承重的功能,结构稳定并永远与脊柱相连 四肢骨:陆生的模式 两栖类愈合简化,从爬行类开始为典型的五指(趾)型四肢 鸟类的跗间关节 哺乳类:四肢的扭转对运动的适应,注意膝关节和肘关节的方向三)肌肉系统: 中胚层的体节、侧板的体壁中胚层和脏壁中胚层产生肌肉 肌肉与神经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中胚层的体节和侧板的体壁中胚层:轴上肌、轴下肌、膈肌、附肢肌(由脊神经支配) 眼肌(由脑神经III、IV、VI支配)脏壁中胚层:与取食有关的肌肉、表情肌

35、、心肌、内脏平滑肌(由脑神经V、VII、IX、X、XI及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四)体腔和系膜: (真)体腔的发生侧板内的空腔,由中胚层围成(与无脊椎动物比较) 体腔的分化:鱼类两栖类:围心腔1和胸腹腔1 鸟类: 围心腔1、胸腔2、腹腔1(结缔组织的斜隔分隔胸腔和腹腔) 哺乳类:围心腔1、胸腔2、腹腔1(包括盆腔) 肌肉质的横膈分隔胸腔和腹腔 腹膜(单层,一层上皮细胞):体腔内侧腹膜壁层,内脏外侧腹膜脏层,系膜:在体腔的背腹位置,为两层的腹膜 背系膜,腹系膜(因两侧体腔在腹部打通而大部分退化)五)消化系统:消化管道两端(口前端和直肠末端)为外胚层内陷形成,消化管道的最内层即粘膜为内胚层形成,管道的

36、其余部分为中胚层形成。1, 牙齿:与盾鳞同源,由外、中胚层形成 软骨鱼类:牙 硬骨鱼类:牙、鲤形目的咽喉齿 两栖类:牙,有锄骨齿, 蟾蜍无齿 爬行类:牙,有翼骨齿和腭骨齿,鳄类具大小不同的槽生齿,在上下颌 鸟类:无齿 哺乳类:仅上下颌具齿,异型(门齿、犬齿、前臼齿、臼齿)、槽生齿 再出齿, 哺乳类齿式,食肉目的裂齿 进化趋势:多出再出,量多少而恒定,同型异型,广泛着生上下颌 侧生、端生、槽生 2,舌: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的舌为肌肉质,可动 鸟类的蜂鸟和啄木鸟的舌可伸出 3, 唾液腺:水生动物无唾液腺 哺乳类唾液腺含淀粉酶 其他动物的唾液仅湿润食物 4,咽:陆生动物的内鼻孔出现,食物和空气的通

37、道及相互关系 两栖类口咽腔交叉 鳄类和哺乳类出现次生腭(硬腭),内鼻孔后移,咽交叉 哺乳类出现肌肉质软腭,内鼻孔进一步后移,会厌软骨 5,食道:爬行类开始食道与胃分化明显,食道延长 鸟类的食道中部有嗉囊 6,胃:从爬行类的胃分化明显鸟类:腺胃和肌胃 哺乳类:偶蹄目的反刍类,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分泌胃液) 7,肠:进化趋势:增加分化程度,增加消化吸收面积,与食性的结合 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鸟类)、回肠,大肠盲肠(爬行类)、结肠(哺乳类)、直肠 七鳃鳗的盲沟,软骨鱼的螺旋瓣肠,硬骨鱼的幽门盲囊 高等动物的小肠皱襞和小肠绒毛 根据牙齿的形状、肠的长短判断其食性 8,泄殖腔与泄殖窦、泄殖孔

38、、肛门 具有泄殖腔:软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单孔类 具有泄殖窦、泄殖孔、肛门:圆口类、硬骨鱼类、哺乳类 (哺乳类的灵长类和一些啮齿类具有阴道)六)原肠衍生物:(内胚层的衍生物) 消化道(两端除外),耳咽管、中耳腔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扁桃体、后鳃体鳔或肺,肝、胰、胆囊,卵黄囊、尿囊七)呼吸系统:内胚层产生,包括呼吸器官如鳔、肺和呼吸道等。 共同的特征:1.具有将组织或机体与外部环境隔开的湿润薄膜,且薄膜面积很大; 2.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3.动静脉血管血液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与一般情况相反 脊椎动物由水上陆,呼吸器官进化的方面:1.呼吸方式;2.肺的吸氧面积;3.呼吸的机械装备;

39、4.呼吸道趋于专化。1)由鳃呼吸演变为肺呼吸: 水生脊椎动物主要以鳃进行呼吸,而陆生种类则主要以以肺进行呼吸,一般认为肺是由古代总鳍鱼的鳔演变而来。肺与鳔具有相同的起源,两者全是由原肠管突出的盲囊所形成。 两栖类则具有多种多样的呼吸方式,在不同的生活状态下,分别进行鳃呼吸、皮肤呼吸、口咽腔呼吸和肺呼吸。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行使完备的肺呼吸。 2).肺吸氧面积逐渐扩大 有尾两栖类的肺构造极为简单,只是一对薄壁的囊状物,主要通过皮肤和外鳃进行气体交换。无尾两栖类的肺呈蜂窝状,皮肤呼吸仍占有重要地位。爬行类的肺虽然和两栖类一样为囊状,但有复杂的间隔把内腔分隔成蜂窝状的小室,没有皮肤呼吸。鸟肺为一对海

40、绵状体,肺的内部由各级支气管形成一个彼此吻合相通的网状管道系统,和气体接触的面积极大,鸟类特有的高效能气体交换装置;具有许多气囊辅助呼吸 哺乳类的肺内部是一个复杂的支气管树,支气管入肺后,一再分支,在微支气管的末端膨大成肺泡囊,囊内又分成一个个的肺泡,因而大大增加了肺和气体接触的总面积。 3).呼吸的机械装备日益完善 两栖类口咽腔呼吸,爬行类形成胸廓,依靠肋间肌的收缩使胸廓扩大与缩小来完成呼吸;鸟类在静止状态以肋骨升降胸廓的动作来呼吸,而在飞翔时利用翼的搧动使前后气囊收缩与扩张,独特的“双重呼吸”;肌肉质的横膈,横膈的升降和肋间肌收缩的协同呼吸。 4).呼吸道和消化道渐趋分开 两栖类口咽腔交叉

41、。爬行类的鳄和哺乳类,具有完整的次生腭,内鼻孔后移,使呼吸道和消化道完全分开。 两栖类短的喉头气管室,喉头和气管的分化不明显。两栖类开始有声带作。爬行类的气管长,呼吸道有了明显的气管和支气管的分化,除少数种类外,爬行类一般皆不发声。鸟类的气管为一圆柱形长管,以完整的骨环支持,发生器(鸣管)位于支气管分叉的地方而不在喉部,鸣管外有特殊的鸣肌,哺乳类的喉头构造复杂化,支持喉头的软骨除勺状软骨和环状软骨外,新增加了甲状软骨及会厌软骨。声带位于喉部。八)循环系统:封闭的管道系统,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和血液;淋巴系统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导管、淋巴结和

42、淋巴液1, 心脏和血液循环 血液流动方向是在身体背部从前向后,而在腹部是从后向前。海鞘中的血液循环开管式,血液定期改变方向,同一条血管轮流充当动脉和静脉,这在脊索动物中是唯一的。 2,血液循环路线 鳃呼吸的圆口类和鱼类:全身缺氧血心脏缺氧血鳃部多氧血身体各部分;循环一周经过心脏一次,一个大圈,称为单循环。 肺呼吸动物: 缺氧血肺部多氧血左心房左心室身体缺氧血右心房右;心室肺。循环一周经过心脏两次,一个大圈(即体循环)和一个小圈(即肺循环),为双循环 两栖类、爬行类为不完全双循环 3,心脏 1)单循环动物的心脏:静脉窦1、心房1、心室1和动脉圆锥。 圆口类:心脏有分化但静脉窦很不发达。 软骨鱼类

43、:静脉窦1、心房1、心室1、动脉圆锥四腔组成。动脉圆锥常具瓣膜,肌肉质的壁主动收缩,是心室的延伸 硬骨鱼类:动脉球代替了动脉圆锥。动脉球不能主动收缩,不具瓣膜 2)双循环动物的心脏 不完全双循环: 两栖类:心房2,心室1,心房间隔为不完全(即具孔洞)(无足目和部分有尾目)或完全(部分有尾目和无尾目)。皮静脉的多氧血进入左心房 爬行类:心室内出现不完全分隔,鳄类室间隔较完全,仅留潘氏孔,动脉圆锥和静脉窦退化。 完全双循环:鸟类和哺乳类 完全分隔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4,动脉系统 动脉系统的基本模式:腹大动脉、背大动脉、动脉弓胚胎期一般为6对 动脉弓的演变 鱼类:动脉弓断开为入鳃动脉、出鳃动脉 中

44、间为毛细血管。软骨鱼类二至六对,硬骨鱼类三至六对 两栖类以上:三、四、六对动脉弓:第三对颈动脉,分布于头部和脑;第四对体动脉,左右体动脉汇合成背大动脉;第六对肺动脉。两栖类第六对动脉弓为肺皮动脉。鸟类成体仅留右体动脉弓;哺乳类则保留左体动脉弓。 5,静脉系统:回心的血管,管壁薄,弹性较小。管腔内多有瓣膜 鱼类(包括软骨鱼和硬骨鱼类)具H型主静脉系统 一对前主静脉、一对后主静脉、 一对总主静脉(common cardinal veins),最后汇入静脉窦。 两栖类:四足类的基本模式Y型大静脉(或腔静脉)系统和肺静脉出现一对前大静脉,一条后大静脉肺静脉出现:与肺的出现相相应 肺静脉直接进入左心房

45、爬行类:但肾门静脉趋于退化。 鸟类: 肾门静脉更趋退化,对提高后肢血液回心脏的血流速度和血压有积极意义 哺乳类 进一步简化:肾门静脉完全退化消失,多数哺乳类仅保留。 6,门静脉系统:门静脉两端为毛细血管,管腔内无瓣膜。 肝门静脉、肾门静脉和垂体门脉系统 综观各纲脊椎动物静脉系统的特点,在由水上陆的进化过程中为适应肺呼吸的出现、运动速度的加快,其演变趋势为: (1) Y型大静脉系统代替了H型主静脉系统,静脉主干逐渐简化和集中。 (2) 陆生脊椎动物出现了肺静脉,与肺脏的出现相呼应。(3) 肝门静脉在各纲动物中均很稳定,保证营养代谢的需要。(4) 肾门静脉由发达到逐渐退化消失,提高回心血流的速度和

46、血压。 淋巴器官:脾、胸腺、扁桃体、腔上囊等 九)生殖系统:中胚层的中节生殖嵴发生 1, 性分化:雌雄同体的脊椎动物 性逆转:黄鳝、无尾两栖类(毕氏器)、鸡2, 生殖腺:结构与功能(双重)哺乳类生殖腺下降 3,精子排出体外途径:1)无管道:文昌鱼、圆口类 2)生殖腺壁延伸为输精管:硬骨鱼类 3)吴氏管(前肾管):其他脊椎动物 受精方式:1)体外受精:文昌鱼、圆口类、硬骨鱼、部分有尾类、无尾类 2)体内受精:软骨鱼、蝾螈科、洞螈科、羊膜类 具有交配器:软骨鱼、爬行类、哺乳类 4,输卵管:除硬骨鱼为生殖腺壁延伸为输卵管外均不与卵巢相连 羊膜卵:三层膜:绒毛膜、尿囊膜、羊膜 哺乳类胎盘:胎儿胎盘(绒

47、毛膜、尿囊膜)和母体胎盘(子宫内膜) 有袋类胎盘:绒毛膜胎盘(光滑)或绒毛膜卵黄囊胎盘 软骨鱼类的生殖方式:卵生(虎头鲨) 卵胎生(棘鲨),假胎生(卵黄囊胎盘、星鲨)十)排泄系统:中胚层的中节产生,它在结构上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四部分; 发生阶段可分为前肾、中肾、后肾三种类型。 1).肾脏的几种类型 无羊膜动物肾脏的发生:前肾(胚胎期)和后位肾(成体);羊膜动物三个阶段:前肾、中肾(胚胎期)和后肾(成体)。 前肾:体腔前端背中线两侧,前肾小管肾口前肾管泄殖腔或泄殖窦。血管球和肾小管之间体腔联系。 中肾或后位肾:中肾(吴氏体)是羊膜类胚胎时期前肾之后的肾,位于体腔中部;后位肾是无羊膜类

48、成体的肾,位于体腔中部和后部,与中肾结构相同。血管联系与体腔联系并存。由体腔联系到血管联系是动物排泄功能的一大进步。 后肾:羊膜动物成体的肾脏,发生时期和生长的部位都在中肾之后 完全血管联系脊椎动物肾脏进化趋势:肾单位的数目由少到多,肾口由有到无,由体腔联系到血管联系,发生的部位由体腔前部移向体腔的中、后部。 2).输尿管与膀胱输尿管 七鳃鳗的中肾管即输尿管,仅有输尿作用,与生殖无关。 软骨鱼另外形成多条副肾管输尿,而中肾管作为输精管。 硬骨鱼的中肾管仅作输尿之用。 两栖类的中肾管即输尿管,在雄性兼作输精之用。 羊膜动物的输尿管即后肾管。 膀胱 圆口类、软骨鱼、部分爬行类(蛇、部分蜥蜴和鳄)和

49、鸟类(鸵鸟例外)全无膀胱,导管膀胱由中肾管后端膨大形成,见于硬鳞鱼、硬骨鱼;泄殖腔膀胱由泄殖腔腹壁突出而成,见于肺鱼、两栖类和哺乳类的单孔类。尿囊膀胱由胚胎时期尿囊柄的基部膨大而成,少数爬行类(龟鳖、部分蜥蜴类、楔齿蜥)和哺乳类。 4)排泄系统的比较 文昌鱼 90余对发生于外胚层的肾管来执行排泄功能,无集中肾脏 圆口类 集中的肾脏(胚胎期前肾,成体后位肾),只输尿 鱼类:胚胎期前肾,成体后位肾 淡水鱼体液浓度高于外界水环境,水不断地渗入体内,肾脏不断地排出浓度极低的尿液,才得以使体内水分平衡;肾小体数目极多。 海水硬骨鱼体液浓度低于海水,机体面临失水威胁,它们大量吞饮海水,体内多余盐分通过鳃上

50、泌氯腺排出;肾小体非常退化或消失。 海水软骨鱼的直肠腺亦可排出体内多余盐分,同时其血液中积累大量尿素,使得其渗透压高于外界,多余的水分则由肾脏排出。雄鲨的中肾管仅作输精之用,而由另外形成的副肾管输尿。 两栖类:胚胎期前肾,成体后位肾,吴氏管在雄性兼有输尿和输精之用,在雌性则仅作输尿之用。 羊膜类:胚胎期前肾和中肾。后肾形成后,后肾管为输尿管;雌体的中肾管退化,而雄体的中肾管则专作输精管之用, 成体为后肾,后肾管为输尿管。爬行类的后肾位于腰区,体积通常不大。鸟类的肾脏特别大,在比例上甚至超过哺乳类,其皮质厚度大大超过髓质;而肾小体的血管较哺乳类简单: 鸟类的排泄物以尿酸为主,其肾小管和泄殖腔都有

51、重吸收水分的能力,尿液随粪便排出。许多海鸟、海洋爬行类以及干旱地区的蜥蜴和蛇类都具有盐腺以分泌含盐液体,以排出盐分。哺乳类的排泄物以尿素为主,主要的排泄渠道是通过肾小管。十一)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和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1,神经元(神经细胞体、树突和轴突)。兴奋树突细胞体轴突另一神经元或末梢效应器官。按机能的不同分为3类:1,传入神经元(或感觉神经元),2,传出神经元,3,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按髓鞘的有无神经分有髓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无髓神经(大部分植物性神经)。 脑和脊髓的横切面上分白质(大部为有髓神经纤维); 灰质(神经细胞体及无髓神经纤维)。

52、 传导活动有两个特点,(1) 极性,即单向传导 (2) 绝缘性 反射弧5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2,神经系统的发生 胚胎背中部外胚层加厚成为神经板并下陷,左右两侧的神经褶最后合拢,成为背神经管。背神经管发育为脑与脊髓,管前端形成脑,包括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五部分。脑以后的神经管发育成为脊髓。中空管腔在脑中成为脑室,在脊髓中成为中央管 3,中枢神经系统:脑 大脑: 嗅脑:嗅球、嗅束、梨状叶、海马 大脑半球:皮层、髓质 纹状体(基底核) 侧脑室(第一、第二脑室) 间脑: 丘脑(视丘) 丘脑下部:灰结节、漏斗、脑下垂体(内分泌腺)、视交叉和乳头体松果体(内分泌腺) 间脑室(第三脑室) 中脑: 中脑四叠体:前丘、后丘 大脑导水管 大脑脚 小脑:小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