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7228069 上传时间:2022-03-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7.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因境与出路张海梅(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摘要广东传铁.产业坎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不仅使得其自疥发展单以为为广东併一轮发展的 创的因索。什统产业“狸升鉞的本厦是韩变产业发展锲式,由式转变为集的型发廉模犬,从 敷量規楔型向品輝效整愛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枫升产业屋灵。关词广亲;传址产业;国戍;转型升圾【中图分类号F127 文就标识町A【文童集号)1003-7462(2009)05-01:5-04广东传统产业存在的问题不仅使得其自身发展难以为继,从长远来看,也难以承载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本质是转变产业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 模式,推动

2、传统产业从数fit规模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一、广东传统产业的特点与发展困境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传统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逐步成为国内的领头羊,形成了纺织服装、食 品饮料和建材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现阶段传统产业仍是提供广东财税和就业的主流,广东的传统产 业呈现出这样三大特点:一是产品规模优势明显,国内市场占有率髙,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食品饮 料、服装鞋帽、家用电器等产量优势明显,建材业的产值居全国同行业之首、纺织业产值居全国第二、 家电产品产量全国第一、产值约占全国的一半,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全国第一。但传统产业企业以 劳动密集、中小型为主。注册资金在500万以下,生产总

3、值在100万一5000万元,职工人数在500人 以下的中小企业占绝大部分比例。二是产业集聚度较高,产业集群模式专业镇化,但集群发展层次 较低。5广东传统产业己形成诸多产业集群,包括26个国家级待色产业基地、82个省级特色产业 基地、277个专亚镇。如中山古镇(灯饰)、东莞虎门(服装)、佛山石湾(陶瓷)、顺循伦教、龙江、乐从三 镇(家具)、湛江博铺(塑料鞋)、云浮新城(不锈钢)、潮州占巷(陶瓷卫浴)等特色产业集群地。珠三角 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待征的专业镇占了四分之一。(缎“集群企业行业技术门槛较低, 而且组织形式相似、技术同构。按照Lynn Mytelka和Fulvia Farin

4、elli的集群分类标准,大多数仍处于 “非正式集群”阶段,少数进入“有组织集祥”阶段,进入“创新型集群”阶段的几乎没有。三是 产业结构以轻型、外向为主,多处于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阶段。广东的传统产业大都是轻工业,市场 对外依存度高,如生产的箱、包、鞋,80%出口到世界各地。以加工贸易为主,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左丈系广东省软科学研允項目广耒加工貿禺的产业技水进步效圧凡对策研丸(编号:2007B070900068)和广忒 省社科規划項U珠江后三角测加工易产业选择与转移研兗:基于加工賈易产业技水进步败&的分析(Mt: 08GE08)的阶发性研究成果之一。后、新产品开发能力弱,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劳动密集

5、、低附加值加工环节。广东传统产业的上述待点利弊相见。从其弊端来看,它使广东传统产业面临如下困境:1、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素质不高、整体竞争力不强。广东传统产业的技术主要靠20世纪80年 代后大量引进设备形成。但没能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形成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目前大多数 企业仍靠技术引进维持增长,技术对外依存度达50%以上。传统产业中大中型企业建冇研发机构的 比例为16.8%,低于全国23.2%的平均水平,开发项目数、研发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比例都低于全国平 均水平,90%以上的小企业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不足10%。特 别是科技投入不足,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

6、额的0.75%。以企业为主休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 建立,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尤其对于能够推动结构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开发力度 不足。2、多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不高。改革开放后随着大凰外资的进入而 发農起来的广东传统产业,靠廉价劳动力、土地等资源成本优势从事生产加工环节,大部分传统企业 处于制适业产业琏“微笑曲线”的底部,左右两端则往往被外资企业控制。2007年广东工业劳动生产 率为10.7万元/人,仅相当于1995年美国的9.7%和1993年日本的9.1%,而制造业的70%属中低技 术和传统产业。由于产业发展缺乏技术支挥,难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目前

7、产业核心技 术和关键设备大多依赖进口或为外方所控制,相当一部分企业是跨国公司的OEM(原始设备制造) 厂商。广东是全国发明专利和名牌大省,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址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三位,中国 名牌产品数最居全国首位,以专业镇为依托的区域品牌数也居全国前列。但相对于广东传统产业的 规模,自主品牌的数量太少,传统产业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岀口不到10%,利润十分微薄。3、粗放型增长待征明显,资源约束加剧,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广东传统产业引进外资一直以香港 为主,而港资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污染严重、技术含童低、耗能和耗资源较多等局限性。使得广东 大多数传统企业规模俊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技术装备水平低同时,

8、众多中小企业的管理技术、 节能技术水平不窈,节能理念缺乏。目前,广东能耗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单位GDP能耗仍是世 界平均水平的1.9倍、淡国的4倍、日本的5倍。数据表明,珠三角地区家具制造、皮革、眼装鞋帽筹 行业用了全省用工的25%,但是只创造了 8.5%的增加值。这种长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以牺牲 资源、能源、环境,以劳动者低廉的价格、恶劣的劳动条件为代价。2008年全省平均灰瞪天气64天。 传统产业高度聚集的珠三角灰碱天气呈增加趋势,部分城市多达230天,化学需置最(COD)和二氧 化硫排放盘校高,珠三角9市有8个城市都是更酸雨地区。同心22广东是资源短缺的经济大省,目前 也已出现所

9、谓的刘易斯拐点”。生产要索成本不断增加,严靈的环境、资源问题,使传统产业发 展的不可持续性越来越明显。4、空间分布不平衡与结构趋同现象并存,产业布局不合理。由于经济发護的基础性自然条件不同,以及市场机制的“马太效应”,广东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和北山区四大区域间经济差距巨大, 产业结构水平亦呈现出巨大落差。从空间分布看,传统支柱产业主要集中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三大 传统产业产值占全省90%以上,其它地区所占比重很低,而粤西和粤北山区增加值中第一产业所占 比乘仍在20%以上,传统产业发展极其缓慢。同时,珠三角地区内传统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则比絞严 So从不同城市看,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肇庆、惠

10、州7市排在前4位的大体都是电器、服装、 纺织、食品加工等4大产业。这使得地方之间和行业内部竞争同构化,过度竞争,造成社会资源大董 浪费和利润空间相对缩小,不利于发挥专业化分工协作效应,削弱了地方生产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竞 争能力。二、促进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1、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自主创新体系,增强传统产业整体 116M乔学利2009年第5期经济与经济空理 竞争力。有观点认为,应用岛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主要途径有研发传统产业的孩心技术和关键技 术;应用高新技术待别是信息技术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按市场需求改造传统产品,提高产品技 术含匾和档次;加速鱒化转型,

11、淘汰落后企业等。映”其中,应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先进适 用技术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更为适合广东。广东传统产业层级较低,企业技术承接能力不强, 因此,在改造传统产业时,必须立足实际,对现代高新技术的采用应以适用为基本取向,采用先进适 用技术、公知公用专利技术,以原有的技术装备为基础进行改适,才能防止一味追求岛科技,与原有 的技术水平脱节。广东具有相当生产规模、市场前景尚好的传统优势产业主要包括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玩具、 陶瓷、建材、聖料、轻型机械等。还要用现代技术、设备和先进适用的工艺流程嫁接、装备传统企业, 以提高产品的技处含量和档次。必须改变过去依赖政府投入进行技术革新的传统科技

12、开发机制,尽 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市场经济中,产业升级必需有压力和 动力,形成约束与激励间的制衡关系,而其压力和动力都来自于市场;产业升级还要有与市场经济相 适应的先进、适用技术的创新和转化机制,没有这个机制作保证,有奇新技术也难以应用,技术创新 和转化的动机也来自市场。而企业与市场、产品和技术的关系最直接,既享受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的利益,也承担失败的风险,特别是有一定实力的大型企业,要鼓励其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 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逐步实现广东传统产业由“加工”到“制造”其至到“创造”的转变。2、以标准化推动品牌化,以现代服务业拉动制造业,拓展传统

13、制造业价值链。首先,规模和技术 水平不同的企业,应推广不同层次的技术标准。规模较大、实力较强、以国际市场为主导的企业,要 全面系统地采用国际标准,提升应对国外技术壁垒、进军国际市场的能力。以国内市场为主导的企 业,应先达到国家标准,并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培育品牌,完成品牌升级。其次,要鼓励支持一些行业 龙头企业参与制订、修订标准,注重提高企业核心技术、专利技术向国家或国标准的转化速度和效 率.拿控标准制订“话语权”。*放后,在专业镇产业集群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力培育区域品牌。一 方面,促进实力强的大企业实施标准化创立品牌实现由“贴牌”到“品牌”再到“名牌”的转变。另一方 面,利用广东传统产业已形成的

14、专业镇集群化发展趋势,采用冠以地域名称、注册集体商标等形式创 立区域品牌,由此解决中小企业的品牌问题。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间,眼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制造业会与 服务业呈现出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关系。广东经济总体上已处于工业化中期,2008年人均GDP突 破5000美元,因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是推进传统 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战略路轻。目肪,广东主要是以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其占整 个眼务业的比重超过50%,传统服务业中的批发与專售贸易餐饮业吸纳了第三产业60.6%的从业人 员,创造的增加值则仅占第三产业的

15、23.9%,金融、通信和信息等现代眼务业还不发达,生产性服务 业所占比更仅为22%0广东应把握住历史机遇,找准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行业切入点,着重发展 为生产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如为制造业服务的科技服务业、信息咨询业、中介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会 展业;为企业提供资金流通的金融业等。3、构建集约和、生态型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增强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经过30年的高 速发展,广东的经济环境已发生了根本变化,要索价格逐年上涨,新世纪以来工业发展综合成本已上 升了 50%,过去粗放型发展的经济条件不复存再。由于资源慣乏和环境容量有限,经济发展面临的 约束不断加大。传统产业过去主要依靠生产要索大量投

16、入和生产规模外延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已难以为继。囚此,发展慎戍向主妥依靠要素质故改进和注重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的集约型、生态 型经济增长模式皴变,是解决经济堆长与资源、环境矛盾,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首先, 应在传统产业中豉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技术和设备。对造纸、纺织、食 品、皮革、陶瓷、洗涤剂、电池等主要传统产业应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及设备进行改造,以降 低能耗和环境负荷,提高能效,实现工业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贏。同时加快高耗能、髙污染,破坏环境 企业的退出步伐。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循环经济“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资源”的模式,围绕 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

17、业,努力建立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循环利用和企业间的代谢交换系统,形成资源 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率。最后,用集约型、生态型经济发展理念指 导传统产业转移和顶有工业基地改造。珠三角传统产业在向辱东西北转移以及对转移后孵出基地 的使用,都必须摒弃原有的粗放型和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要集约用地,进行清洁生产、二次创业,粤 东西北山区对资源消耗低的产业转移项目则应给予朿点扶持。4、就地转型升级与转移和淘汰部分低端产业相结合,优化传统产业空间布局。广东已进入了必 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坚持“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 批,转移洶汰一批”是传统产业转型

18、升级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广东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布局。有 观点认为,广东应迁移淘汰传统产业,发展和引进高新产业,由广东“创造”韩代广东“制造”。本文认 为,无论从广东的相关政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还是创新能力、科技人才、风险投资水平等方 面来看,由广东“创造”替代广东“制造”都将是较长期的发展过程,现阶段对传统产业中不同类型企 业应采用不同的对策。具体来说,首先,传统产业就地转升级应是主导方向。对传统产业中的众多优势企业和潜力 企业,应通过技术改造,培育品牌,实现就地转屯升级,逐渐培育成高新技术企业或提升竞争力。对 那些潜力巨大且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产业,不应放弃,要扶持其发展,使之成

19、为强有力的出口产 业。日本政府依据筱原三代平理论制定的扶持若干幼小产业政策在实践中就取得了巨大成功。其 次,广东传统产业的升级,也要在全省、全国甚至更大的范围考虑分工与布局的问題,以更有效地在 更大范围利用、配蜀和整合资源。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内一些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企业,应向粤东 西北甚至周边成本更低的省份或东盟转移,以缓解要素压力、拉动粤东西北的工业化进程,聘出发展 空间。根锯广*各地传统产业的不同持点,在粤东地区打造以仙头、潮州、揭阳为主体的传统产业创 新升级圈,在粵酉地区打造以湛江、茂名、云浮为主体的粤西传统产业升级侵。最后,对传统产业中 落后的产能和企业只能淘汰。努力实现传统产业空间布局、

20、产业链布局和资源利用布局的最优化, 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考文献:1林承亮刘易斯拐点与我国沿海地区传统产业集群转5!升级卩技术经济.2008(5).2王可炜.谢林平聲论技术创祭与我省传统产业的再发展(耳广东科技,2008(7).3JMYTELKA L.FARINELLI F. Local Clustersv Innovation System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ness (CJ.Paper presented at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New Technologies, 2000【4毛蓝诗等.从广东实

21、践君我国产业的转取、升级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7)5工恒彦刘易斯棋枣及和关争论的评析卩技术经济.2007(9)【6)苏植权广东应用离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途径和模式研究几广东科技2007(7)P1小军传统产业发展空间:以标准化推动品牌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81日筱原三代平产业结构论M 北京:中風人民大学出版比1990(责任编辑:林先扬) 118 比笳学科2009年第5期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戸方暫掘作者:张海梅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刊名:岭南学刊英文刊名:LINGNAN JOURNAL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2009 (5)0次参考文献

22、(8条)1. 林承亮刘易斯拐点与我国沿海地区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2008(05)2. 王可炜.谢林平 论技术创新与我省传统产业的再发展2008(07)3. MYTELKA .LFARINELLI F Local Clusters,lnnovation System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ness20004. 毛蓝诗从广东实践看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2008(07)5. 工恒彦.刘易斯模型及和关争论的评析2007(09)6. 苏植权广东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途径和模式研究2007(07)7. 廖小军 传统产业发展空间以标准化推动品牌化2008(11)8. 筱原三代

23、平产业结构论1990相似文献(10条)1. 期刊论文 丘海雄.于永慧.丘晴.Qiu Haixiong . Yu Yonghui. Qiu Qing珠三角传统产业出路何在一一来自广东东莞虎门的调研报告-学术研究2008,(10)本文运用集群升级理论和实地参与式的调查方法通过对东莞虎门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经验的描述和分析探讨珠三角传统产业面对经济困境的出辭 者认为集群升级是珠三角传统产业面对经济困境的重要出路成功的集群升级有赖于地方政府扮演集群经营者的角培育区域品牌、建构公共服务平台 、完善生产配套和扶持行业协会等是地方政府推动集群升级重要和有效的举措.2. 会议论文戴勇以信息技术和企业信息化实现对传

24、统产业的改造一一基于广东邮政的案例研究2006在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的今天传统产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企业信息化改造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具实践性的课题本文 通过对广东邮政信息化改造实施过程的分t着重阐明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是一项系统性工龍应以理念创新为先导和动力再根据本行业具体特点 制定适合的实施战略同时需要对企业资源、流程、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与企业信息化改造后相适应的重构与整合.3. 期刊论文 戴春燕绿色化助推广东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国集体经济2010,(19)在金融危机、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等多重压力之炳重振经济世界各国试图转换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而兴起的第四次工业

25、革命新能源革命正引 导着人类迈入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时彳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醍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 需要是广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新跨越的一个具体要求.4. 期刊论文 苏植权 广东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途径和模式研究-广东科技2007,(7)广东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连年居国内首位但传统产业仍然是广东经济的主体.5. 期刊论文吴桐.李雄雁高新技术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一一访广东电白二建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公司、广东梁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亮-南方经济2001,(9)人物简介梁亮广东省电白县人广东电白二建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公司、广东梁

26、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名市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6. 期刊论文课题调研组广东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问题调研-岭南学刊2002,(3)最近,我们在广东省委党校学习期间对广东应如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问题作了专门的调查研究。现就这一问题谈些我们的认识。7. 期刊论文 王甦.胡志勇.唐晓华 企业集群对广东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现代管理科学2006,(9)文章通过分析传统产业中小企业集群的特個述了企业集群对广东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影卩分析表明中小企业集群能够克服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劣 势促进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升.8. 学位论文朱永华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2005在经

27、济全球化、知识与科技作用日益重要的背景下,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亮点。本文立足于我国传统产业中的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探索其形成、成长、优势培育和风险管理的演化机制。全文以经济学、系统科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典型案例,运用案例分析、系统动力学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试图揭示传统产 业型中小企业集群演化的机制,并针对我国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为九章:第一章:对集群研究中的形成、成长、竞争优势等文献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本研究依据的产业结构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第二章:对我国传统产业发展的历史与贡献进

28、行了回顾和总结,然后针对传统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传统产业未来发 展的方向。第三章:给出了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义、特征和发展的涵义,并结合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对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阶段作了简要分析 ,最后分析了我国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第四章:从宏观产业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分析了影响集群形成的因素,并且重点从集群形成的驱动机制角度分析了集聚效应、企业家精神、竞争与 协作机制、模仿学习机制、网络机制的作用原理。最后给出了沿海和中部地区集群形成的案例分析。第五章:主要分析了集群成长中集群学习、技术创新、竞争与协同等机制的作用机理,并重点结合理论与

29、案例分析了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成长 的成本路径、市场路径、政府路径和技术创新路径。第六章:首先分析了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优势的来源1)外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低技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我国目前最具竞争力的产业;(2)内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传统产业发展应在外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制度改进、组织试验等内生优势来发展結合企业资源观理论的经济学原 理分析了集群中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一即创造各种经济租金。本章的重点是运用分工与专业化经济学理论,结合系统动力学原理,创建了系统基模来分 析集群优势的形成机制;这些机制包括(1)集群内不同层次间竞争与协作机制创造集群优势系统基模2)集群内同层次企业间竞争与协作机制

30、创造集 群优势系统基模;(3 )集群内企业纵向集成创造集群优势系统基模(4)集群企业创新拉动效应系统基模等。第七章:在总结国内外集群风险研究理论基 础上,给出了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风险的定义,并从国家、集群和企业三个层面对风险进行了分类研究。分析了国家层面的周期性风险、结构性风 险、国际贸易壁垒风险,集群层面的网络性风险、组织性风险、集群品牌风险、过度竞争风险,企业层面的核心刚性风险、融资风险、资产专用性风险 等风险的表现、成因和规避。并建立了)集群路径依赖系统基模,(2)过度竞争系统基模,(3)集群内企业资源依赖的系统基模等。最后结合温州鞋业集 群规避质量和品牌风险,以及温州打火机集群应对

31、国际贸易风险的案例予以分析说明。第八章:对国外市场主导型企业集群的典型一一意大利的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与政府扶持型企业集群的典型一一日本的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对国内的浙江内生型的集群发展模型与广东外资嵌入型企业集群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给出发展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的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同时 也揭示出我国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九章:针对第八章中揭示的我国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存在的问题,从产业、集群和企业三个层面,从政府和企业的视角提出了治理建议和对 策思路。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论文率先从传统产业的产业属性、特征的角度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中小企业集群的演化规律,重点结

32、合内在驱动机制的角度分析了集群形成 、成长、优势培育和风险管理等阶段的作用原理,针对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这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其次,本文运用了系统动力学方法来研究集群问题,前人关于集群的研究方法很多:有数理分析、博弈论、图分析等,但运用系统动力学并建立相 应的系统基模的方法,是本文在方法上的创新。本文在对集群层面的三大机制形成集群优势的分析中,大量运用了系统基模的分析方法,建立了集群发 展的多个系统基模:这是集群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此外,本文较全面地从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风险研究的视角来研究其如何有效管理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将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的 风险分为国家宏观层

33、面及产业层面的风险、集群层面的风险和企业层面的风险,并从三个层面展开研究其风险涵义、成因和规避风险的措施等,这是本 文内容上的创新。9. 期刊论文 王可炜.谢林平.张伟良.刘长虹.李岱素 论技术创新与我省传统产业的再发展-广东科技2008,(13)本文在阐述技术进步是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的基础指出了目前广东省传统产业的特点和制约广东省传统产业发展的因并提出广东省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的五大对策.10. 期刊论文 陈发传加强技术创新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2)论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高度重提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问题是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本文链接:授权使用:华南理工大学(hnlgdx),授权号:7170bd87-09d3-4e9f-a540-9e3100fda11f下载时间:201(年11月17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