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的术中护理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7218043 上传时间:2022-03-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急性心梗的术中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急性心梗的术中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急性心梗的术中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急性心梗的术中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心梗的术中护理(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章内容: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7)?2409?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配合莫雪玲,付万红(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广东中山528400)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介入手术;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473.6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88492006)17240902近年来,随着心导管技术的迅猛发展,心导管术的介入性治疗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我院心血管内科从去年开始开展心脏介入手术至目前为止,已完成各种心脏介入手术进行诊断和治疗百余例,尤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共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共28例,手术效果均佳,为成功地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现将手

2、术配合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心内科在导管室共施行手术共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4576岁;其中1支病变16例,2支病变8例,3支病变4例,手术均获成功.2护理配合2.1术前患者准备2.1.1心理准备向患者介绍的目的,方法及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因患者对手术过程的不了解,对手术存在着担心,恐惧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因此术前护士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必要的解释,对手术中患者需要配合的事项,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地回答,以减轻其疑虑恐惧和紧张的心理状态,消除不安情绪,避免因心情紧张而诱发心绞痛,从而使患者顺利接受手术.2.1.2患者身体方面的准备急诊+支架术最适宜时间是胸痛发作46,因

3、此一旦确诊并具备手术条件者应立即争分夺秒做好术前准备,术前做手术区(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皮肤备皮,并做好碘及抗生素过敏试验,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连续心电监护.术前训练患者平卧位作有效的咳嗽,吸气,呼气和屏气动作,以利术中必要时作咳嗽动作,以促进造影剂迅速从冠状动脉排空,恢复心肌缺血.2.2导管室的准备2.2.1导管类物品准备准备所需要的各种型号的导管,内支架,球囊及各种功能的导丝等分门别类放置好,方便随时取用,检查并准备好手术用的器械包,敷料包.2.2.2抢救器械准备检查并准备好心电监护仪,导管压力检测仪,除颤仪,中心吸氧,吸引器,临时起搏电极,气管插管等抢救器材,使

4、之处于备用状态.各种导管尺寸性能及其应用的适应证,及时准确地为医生递送合适的导管及其附件,以确保手术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2.2.3药品准备将手术常规用药及重点急救药品如利多卡因,地塞米松,阿托品,阿拉明,多巴胺等及其针剂用注射器抽吸好置于治疗盘内易取处备用,将优维显造影剂和配制好的肝素盐水(0.9%1500加入3000肝素)分别挂于输液架上,将硝酸甘油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0/浓度备用,以便发生意外时及时有效地抢救,做到防患于未然.2.3术中监测和护理2.3.1一般护理患者进入导管室后,协助患者仰卧于导管床上,在左上肢(或左下肢)建立静脉通道,以确保急救药品及时输入,连接心电监护及压力检测系统,

5、连接中心吸氧,予患者中流量吸氧并观察患者的基础心率,如患者基础心率低于50次/时,可在术前静脉注射阿托品0.5,并在手术台上备起搏电极.如患者属过敏体质,可于术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并协助调试临时起搏器,使之处于待用状态.2.3.2严密观察心电图变化行时,由于导管的机械性刺激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心前区疼痛,血压下降,心电图段压低或抬高,此时应仔细观察并记录,并及时告知医生.立即导管内注入硝酸甘油100200,舌下含服硝苯地平10,必要时按医嘱肌注吗啡23.2.3.3心导管压力变化的检测行时球囊导管对冠状动脉的堵塞,可引起冠状动脉内压力降低,若压力明显下

6、降或曲线不正常时应及时提醒医生,必要时按医嘱给予多巴胺100200加入生理盐水250静脉点滴,以维持压力在正常范围.2.3.4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做时,患者常见有心前区疼痛,若疼痛明显时可予加大吸氧量,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1,球囊扩张时,疼痛会加剧,术中应随时了解患者疼痛性质持续时间,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处理.当心率小于60次/,可嘱患者做猛烈咳嗽动作,以促使造影剂迅速从冠状动脉排出,必要时可静脉注射阿托品0.51.2.3.5肝素的应用行时,患者必须处于全身肝素化,肝素首剂量是3000,以后每持续1追加肝素1000,准确记录每次注入肝素的剂量和时间,通知医生按时追加肝

7、素,并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2.4术后护理术后的常规护理除定时测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及肢体肤色变化外,还应注意伤口的观察,患者一般术后4内拔管,拔管后局部压迫20,无出血后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局部压沙袋6;绝对卧床24,并保持术侧肢体伸直,不可屈曲,防止血肿形成和易造成穿刺点出血;嘱2410?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7)患者72内避免剧烈活动,注意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是否良好,防止动脉血栓形成,定时观察术侧肢体的肤色,温度及感觉,以了解供血情况,若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更换敷料时,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和血肿的形成,鼓励患者多饮水,一般68饮水10002000,以促

8、进注入体内的造影剂通过肾脏排泄,减少造影剂停留在体内的时间.3小结本组28例行均获成功,4例出现心率下降(4050次/),瞩患者做猛烈咳嗽动作后,2例恢复心率正常,1例予阿托品1静注,患者5后心率恢复正常.2例出现室性心动过速,迅速拔出造影管后自行恢复正常心率.通过百余例的心脏介入手术,虽然例数不多,但却让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导管护士应具备高度责任心,对工作要有一丝不苟的认真负责态度,有一定的应急能力,由于术中医嘱均为口头医嘱,所以要求护士一定要掌握药物的剂量,药物特性,认真做好注意三查七对工作,严格按菌操作原则进行各项技术操作,了解手术的各个环节和步骤以及术者的意图,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的功能和性质

9、,术中应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反应敏捷,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主动的处理术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和完成.急性心肌梗死介入诊疗术后的临床护理进展文章作者:魏贞来源:新护理浏览次数:295添加时间:2009-11-3 11:07:55管理员:admin字体:大 中 小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200031 魏贞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作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发达国家已位于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首。在我国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AMI已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1。经过20年的发展,介入治疗已经成

10、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2。介入诊疗术是一种通过导管术,将诊断或治疗用的各种器材送入心脏或血管内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方法3。因此,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改进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降低病死率、改善远期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现就近几年来,在AMI介入治疗术后临床护理方面进行的研究与取得的经验予以综述。1. 心脏介入诊疗术的分类1.1 介入诊断技术包括:心导管检查术、冠状动脉造影(SCA)、外周动脉或经脉造影。1.2 介入治疗技术包括3: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n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nary angioplasty, PTCA)、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交界分离术(

11、PBMV)、心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冠状动脉内斑块消除术、心内起搏术、肥厚型心肌病无水乙醇化学消融术等等。其中PTCA术最为常用,因为其再通率高,再闭塞率低,缺血复发率少。根据Grines,Weaver 等实验报道4 ,AMI患者PTCA术后30d病死率为4.3,溶栓治疗术后30d的病死率为6.9,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另据Heitzler的研究表明, AMI病人急诊行PCI术的再通率高达910、雹状动脉开通时问早、残余狭窄小、并发症少5。2. 介入诊疗术后的并发症和护理2.1血管路径并发症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各种大管径导管,血管鞘的应用及围手术期抗

12、凝药物的使用,使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所致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6。有研究表明,术后肝素使用时间超过6h,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提高3倍78。2.1.1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 是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其中6880发生在导管室内,18发生在术后30min至6h,20发生在11h内,14在21h内9。病人表现为持久而严重的胸闷、大汗、严重者血压下降、室性心律失常、室颤甚至死亡10。护理要点9:A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心律、心率、血压的异常变化,注意病人的意识状态,倾听主诉。当病人胸痛加剧,心电图ST段迅速抬高、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情况时,提示有冠状动脉血管闭塞,应立即通知医

13、生。B吸氧,氧流量46L/min,使氧饱和度达到96以上。C镇痛、止痛。可遵医嘱给予派替啶50mg经脉推注,以缓解病人疼痛和紧张情绪。2.1.2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1 多由于拔管时局部麻醉不佳引起明显疼痛及手术时间、禁食时间过长,患者情绪紧张等引起。病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闷、恶心、呕吐、大汗、血压及心率下降。护理要点:A术前术后应向病人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情绪。B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关心病人主诉、血压变化。C建立经脉通路,备好多巴胺、阿托品于床边,做好抢救准备。2.1.3 出血12(皮下淤血、血肿、腹膜后血肿) 引起出血的原因很多,如用抗凝药物抗凝过度、溶血凝血机制不良;术后肢体过早活动

14、、活动不良;腹压过高;穿刺部位不当、不顺利、多次重复介入手术;压迫时间不充分、止血时间过长、压迫方法不对等6。护理要点:A生命体征的观察。B加强病情观察,做到视、触、听(视:局部是否有皮肤青紫、苍白、肿胀,有包块、渗血、肢端皮肤颜色等,注意是否有肢体活动障碍13;触:局部是否有明显压痛,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听:倾听患者主诉,用听诊器听局部有无杂音及心肺听诊)。C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检测血常规、注意WBC、Hb的动态变化,以便及早发现活动性出血并及时处理。D给以穿刺口适当的加压包扎,限制患肢的活动,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2.2 低血压 其发生的原因与冠状动脉痉挛,导管插入过深,应用过量血管扩张剂及低

15、血容量有关。预防的关键是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管迷走反射、大出血、心包填塞和急性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14 。护理措施:A术中及时补充液体,保持滴速100120gtt/min,补液5001000ml;术后在大量饮水的同时,适量补液,适当进食,以防低血容量性休克。B密切观察病人,回病房后每15min测血压一次,在连续平稳后改为30min一次,并做好记录,必要时给予多巴胺治疗。C及时与病人沟通,做好心理护理。2.3 心包填塞 多在术后3060min易发生,常由导丝操作不当引起冠状动脉穿孔或球囊扩张引起血管破裂所致。胸闷和气促往往是心包填塞的首发症状15,可伴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心包填塞是介入诊疗过程中危急

16、的并发症,充分的术前指导是提示患者及早主诉不适症状的前提;术中和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正确判断心脏填塞的发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大量快速输液、输血,同时配合心包穿刺术或外科修补手术是抢救心脏填塞的有效护理措施,同时要加强术后各项护理。2.4 心功能下降2.4.1 心律失常 PTCA术后发生的心律失常16,主要是在拔出动脉鞘管时,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的心动过缓1。因此,密切观察心电监护仪上的心律、心率、PR间期,注意P波与R波的形态及其关系17。拔出动脉鞘管前,应询问患者有无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并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避免因疼痛或紧张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护理:A.手术过程中要准确、及时向术者报告

17、病人心电图波形改变情况,做好除颤及急救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旦发生室颤,立即给予电击除颤。B.术中配台术者尽量减少造影剂的用量,总量宜控制在300 ml左右。C.冠状动脉介入操作时更要密切观察心电监护情况,及时提醒术者,必要时静脉推注阿托品05 mg,以提高心率18。2.4.2 心肌顿抑 指心肌短时缺血尚不足已造成心肌坏死,但再灌注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流后,其机械功能障碍却需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才能完全恢复的现象19 。当介入诊疗术后出现急性左心衰,应用升压药后血压不升,应首先考虑为心肌顿抑20。护理措施:A持续动态监测血压、CVP、SpO2、呼吸、心率及心律。注意瞳孔改变,观察胸闷气促,肺部湿

18、罗音等心衰表现。B嘱病人注意休息,尽量消除一切可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保持心境平稳。2.5 排尿困难21 术后排尿困难多与术前未训练卧床排尿或前列腺增生有关。护理措施:A术前做好解释工作。B嘱患者放松心情,采取诱导排尿措施,如腹部按摩、热敷,听滴水声等。C术后可根据医嘱服用利尿剂或按需要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量,并做好每日的基础护理。3. 介入诊疗术后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所谓康复护理是使患者尽可能的确保一种良好的身体、精神、社会状态,而且具有必备的行动总合。在康复护理中,心理护理尤为重要22。可向患者告知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以便取得患者的合作,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告知,同时可减轻焦虑情绪。鼓励患者对

19、治疗应充满信心,并可向患者介绍典型的康复病例。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运动,术后第一天绝对卧床,协助生活护理,被动活动肢体12次,每次10分钟;术后第二天可在室内慢走,肢体可做伸展运定;术后第三天可到室外做轻微活动。心梗患者的康复是一个整体的康复问题23,家庭因素对整个康复起重要作用24,此期患者尽管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已建立。心功能有所恢复,但任何时问、情况下,突然刺激,都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冠状动脉强烈收而再次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发生。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指导和二级预防:A.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B.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进展,如合理安排饮食、戒烟、戒酒,治疗

20、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25;C. 对患者定期进行复查。4. 小结将治疗、健康教育、预防融为一体的护理方法,有利于降低AMI的再次患病率、病死率,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1。在患者受益的同时,作为护理人员自身理论水平、表达沟通能力也应相应提高。AMI的发展过程比较复杂,抢救时必须争分夺秒,因此推广心脏病患者的自我监测和自救能力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建议在社区搭建与疾病相关的保健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疾病,预防疾病,使形成一个社区保健、临床诊治、医护科研的完整体系。参考文献1 王蓓, 施雁.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的进展. 临床护理杂志, 2004,39 (12):925-9272 姚彦红. 经皮冠脉

21、介入治疗及护理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5,14(5): 414-4183 尤黎明. 内科护理学. 2003年第3版:1904 Grines C, Patel A, Zijlstra F, et al. Primary coronary angioplasty compar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ix-month follow up and 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g data from randomized trials.Am Heart

22、 J, 2003,145 (1): 47-575 Heitzler VN, Babic Z, Manola S, et al.Cardogenic shork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therapeutic approachJ.Acta Mcd Croatica, 2004.58(2):101-106.6 于桂香. 介入诊疗术后血管路径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进展.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 20(11):51-537 Heintzen MP,Strauer BE.Peripheralarterial complications after heart cath

23、eterizationHerz,1998,23(1):4-208 Nasser TK, Mohler ER 3rd, Wilensky RL et al. Peripheral vascular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coronary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Clin Cardiol, 1995,18(11):609-6149 郑凤兰, 王晓莉, 王琳, 等.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护理学杂志, 2004,19(19):19-2010 金海君, 朱艳华, 马玉民, 等. 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及护理.

24、 护理学杂志, 2004,19(7):25-2611 黎健梅.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J. 华夏医学, 2006, (3): 196-19712 史俊珍, 杨振冬.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护理体会 J. 河北医药, 2004,(4): 4413 于艳青.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床上活动时间的探讨. 实用护理杂志, 2004,18(9):114 李凤春, 柳春艳, 安晓霞. 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2(2):359-36015 叶悦娥, 游群芳, 张小玉. 心肌病患者行多项心导管介入术的护理1例. 实用护理杂志, 2004, 19(8):5-716 梁翠

25、微. 急性心梗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观察和护理.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29(23): 293217 刘淑媛, 李雪梅, 杜桂芳. 109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的监护. 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6):419-42018 赵凤珍,顾苏滨. 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术中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5,6(2):113-11519 鲍淑婿. 1例PCI术后心肌顿抑的急救护理. 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10):5720 王京荣.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进展. 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1):57-5821 赵梅霖.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护理. 浙

26、江预防医学, 2005,17(ll):78-8022 林琳, 陈静, 杨洁. 急诊与择期介入治疗对心梗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现代护理, 2007,13(36): 6423 鲍艳萍. 浅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1(27):33-3524 段莹. 以家庭为中心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J. 中国全科医学, 2005, 8(14):119525 胡维静, 于莉, 杨贵凤. 121例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中外医疗, 2009, 28(8): 138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双击自动滚屏本刊: 2010年第期类别:综合作者:刘晓清 发布时间:2010-3-12

27、 阅读:54次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公司中心医院心内科277011刘晓清 李玲 孙敏 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心梗)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而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所致心肌坏死。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预后与抢救时间紧密相关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渴求在急危重病的发展初期就能得到及时、高质量的救治,而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明显使急性心梗病人的死亡率下降2。PCI术是应用机械的方法直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是一项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再灌注疗法之一3。我科2009年7月2009年12月对2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急诊冠状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

28、,获得良好临床效果,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065岁,平均52.5岁。发病时间38小时,平均5.5小时 。 1.2结果 :住院时间为1015天。20例介入全部成功,术中顺利,术后未发生血肿、栓塞、感染,均康复出院。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重,发展很快,大多数病人发病后精神紧张,任何刺激都可能加重病情。因此手术前责任护士应首先安慰病人,必要时请示医生使用药物帮助病人减轻痛苦,缓解紧张情绪。然后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的优点,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和注意事项,简单介绍手术操作过程,对术中可

29、能出现的意外及术后并发症,向病人家属讲明白。指导病人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手术。 2.2 术前准备:术前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常规做青霉素皮试、碘过敏试验,以及出凝血时间等必要的辅助检查。做好腹股沟部的备皮(也可选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此时应加做右前臂和手腕部的备皮),请病人或家属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3 术中护理 3.1 心理护理:嘱病人排尿后协助上手术台,确认病人口腔无义齿、异物,无术前饮水,此时应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分散其注意力,避免谈论不利于病人或与工作无关的话题,以免使病人产生不安全感而加重恐惧心理。 3.2 生命体征的监测:接好心电监护导联,备好除颤仪,临时起搏器。术中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

30、及有无心律失常,呼吸、意识的监测,询问病人有何不适,注意术侧肢端有无温度、颜色变化。 3.3 药物监测:术中肝素化,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输液通畅,抢救药品准备妥当,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3.4 并发症护理:(1)股动脉(或桡动脉)痉挛:由于导丝及导管操作的刺激有可能引起血管痉挛,因此手术操作要熟练、轻巧,可常规鞘管内给予硝酸甘油。(2)低血压和心源性休克:术中冠状动脉痉挛,低血容量,冠状动脉再灌注,血管扩张药应用过多,均可导致低血压,因此术中应严密监测血压,备好升压药,如有变化应及时报告医生。对已经出现低血压的病人应给予补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低,应给予多巴胺静脉滴注。 4 术后护理 4.1 严密监

31、测心电图和血压动态变化:严重心律失常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持续心电监护对早期发现一些并发症相当重要,尤其是术后24小时内,须在CCU监护系统下进行连续心电监测和记录。严密观察有无频发室性早搏、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以及ST段、T波心肌缺血性改变等。一般术后容易发生低血压,但有的病人因有高血压病史及手术造成的精神紧张而出现一过性高血压,因此要密切监测血压的动态变化。 4.2 穿刺点观察: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渗血,随时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注意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变化。如果出现肢端浮肿,为静脉回流不畅所致,属正常情况;如出现肢端发麻、颜色发紫,说明压迫过紧,严重影响静脉回流

32、,需松开弹性绷带。一般加压包扎处可逐渐减压,以减轻病人不适和肢端肿胀,24小时可拆除弹性绷带。如果出血不止,应监测病人血压,并注意弹性绷带应用是否合适,必要时应重新加压包扎。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无菌,避免局部感染,防止血肿。 4.3 体位:经股动脉途径术后病人应卧床休息,肢体适当提高,限制术肢活动,禁止在术肢行静脉穿刺,鼓励病人进食饮水,给予低盐低脂饮食,进食不可过饱,少食多餐,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而经桡动脉途径病人术后无须长时间卧床。 4.4 拔管综合征:拔管综合征是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反射性心动过缓,回心血量减少,血压降低,甚至发生休克,与术中应用造影剂及血管扩张药

33、有关。临床上经股动脉途径进行的需46小时后拔除动脉鞘,经桡动脉途径进行的,即刻可拔除动脉鞘。拔管前要保持输液通畅,告之病人拔除鞘管时会疼痛,嘱病人深吸气,轻轻拔出一点,看是否有痉挛,如果没有痉挛可顺利拔除鞘管,并用纱布卷压住穿刺点,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随时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渗血等情况。 4.5 抗凝治疗期间的护理:术后有效抗凝治疗可防止血栓形成,可常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硫酸氢氯吡格雷等口服,但有引起出血并发症的可能,因此要严格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观察有无穿刺部位活动性血肿形成,皮肤或输液穿刺部位淤血、牙龈出血等低凝状态表现。观察尿液颜色、大便颜色、血压、意识、瞳孔的改变。早发现,早治

34、疗。5 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出院后的康复,主要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心功能的维护及心律失常的防治三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需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控制体重,适当体力活动,最好进行运动试验以指导运动强度,坚持每天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控制饮食,适当限盐,增加蔬菜、水果和低脂肪等食物摄入,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几乎所有心梗病人都需要终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除非有这些药物的禁忌证。且要定期随访,同时让患者掌握本病的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能力,如有病情变化,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等应及时就诊。

35、 6 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疗法成功率高,能达到90%95%以上,并且血管开通充分,血管腔内残留窄小,近期发生再次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很小,而且临床效果及远期的预后都很好。但有手术较复杂,专业技术性强,价格昂贵,手术风险等缺点,因此我们要把握好适应证,加强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十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442.颜红兵,柯元南美国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A北京:环境与科学出版社,2004.3173.周淑英,田芳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8):6364急性心梗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 陈佳 欧一雯摘要

36、 目的:总结急性心梗行心脏介入手术时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方法: 结果:关键词 急性心梗 介入手术 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心梗)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而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所致心肌坏死。心脏介入治疗可在最短时间内开通闭塞血管,有效恢复心肌细胞的血液供应,最大限度减轻心肌细胞损害。1.临床资料我院从2008年11月开展心脏介入手术治疗至今,完成急性心梗介入手术45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为83岁,最小为26岁,平均年龄61岁。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2.术前准备2.1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的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减轻患者顾虑,

37、减轻其紧张情绪,从而使患者顺利接受手术。2.2术前做手术区备皮,吸氧,心电监护,使用留置针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急查心电图、心肌酶、肾功、电解质。 2.3给加强抗凝、抗血小板改善循环支持治疗。替罗非班负荷量10ml静推后每小时6ml泵入,波立维600mg、阿托伐80mg、阿司匹林300mg嚼服。3.术中护理3.1连接监护仪,有创血压监测系统、吸氧、检查液体通路、检查除颤仪,吸引器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准备临时起搏器、起搏器电极、检查电池均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准备好抢救药品。3.2各种导管导丝分类放置,熟悉各种球囊,支架的型号,方便取用。3.3手术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主诉、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心电图情况

38、,液体是否通畅。严密观察心电图变化行时,由于导管的机械性刺激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心前区疼痛,血压下降,心电图段压低或抬高,此时应仔细观察并记录,并及时告知医生.3.4认真做好查对工作,各种用药、一次性物品需重复一遍,确定无误后方可执行。3.5根据手术的进度做好准备,肝素的应用行时,患者必须处于全身肝素化,肝素首剂量是3000,以后每持续1追加肝素1000,准确记录每次注入肝素的剂量和时间,通知医生按时追加肝素,并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球囊导管对冠状动脉的堵塞,可引起冠状动脉内压力降低,若压力明显下降或曲线不正常时应及时提醒医生,必要时按医嘱给予多巴胺

39、100200加入生理盐水250静脉点滴,以维持压力在正常范围.4.术后护理4 术后护理 4.1 严密监测心电图和血压动态变化:严重心律失常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持续心电监护对早期发现一些并发症相当重要,尤其是术后24小时内,须在CCU监护系统下进行连续心电监测和记录。严密观察有无频发室性早搏、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以及ST段、T波心肌缺血性改变等。一般术后容易发生低血压,但有的病人因有高血压病史及手术造成的精神紧张而出现一过性高血压,因此要密切监测血压的动态变化。 4.2 穿刺点观察: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渗血,随时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注意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变化。如果

40、出现肢端浮肿,为静脉回流不畅所致,属正常情况;如出现肢端发麻、颜色发紫,说明压迫过紧,严重影响静脉回流,需松开弹性绷带。一般加压包扎处可逐渐减压,以减轻病人不适和肢端肿胀,24小时可拆除弹性绷带。如果出血不止,应监测病人血压,并注意弹性绷带应用是否合适,必要时应重新加压包扎。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无菌,避免局部感染,防止血肿。 4.3 体位:经股动脉途径术后病人应卧床休息,肢体适当提高,限制术肢活动,禁止在术肢行静脉穿刺,鼓励病人进食饮水,给予低盐低脂饮食,进食不可过饱,少食多餐,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而经桡动脉途径病人术后无须长时间卧床。 4.4 拔管综合征:拔管综合征是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41、,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反射性心动过缓,回心血量减少,血压降低,甚至发生休克,与术中应用造影剂及血管扩张药有关。临床上经股动脉途径进行的需46小时后拔除动脉鞘,经桡动脉途径进行的,即刻可拔除动脉鞘。拔管前要保持输液通畅,告之病人拔除鞘管时会疼痛,嘱病人深吸气,轻轻拔出一点,看是否有痉挛,如果没有痉挛可顺利拔除鞘管,并用纱布卷压住穿刺点,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随时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渗血等情况。 4.5 抗凝治疗期间的护理:术后有效抗凝治疗可防止血栓形成,可常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硫酸氢氯吡格雷等口服,但有引起出血并发症的可能,因此要严格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观察有无穿刺部位活动性血肿形成,皮肤或输液穿刺部位淤血、牙龈出血等低凝状态表现。观察尿液颜色、大便颜色、血压、意识、瞳孔的改变。早发现,早治疗。 5.小结 急性心梗的急诊介入手术治疗为心梗患者提供了急救的绿色通道,可在短时间开通闭塞及狭窄的血管,恢复心肌的有效血液供应,减轻心肌细胞的损害,利于心功能恢复,我们必须争分夺秒,要求我们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熟悉各种手术用物,熟练配合手术及术中的抢救配合,为患者赢得时机。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9 / 1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