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上使用便器护理操作流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7216852 上传时间:2022-03-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5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床上使用便器护理操作流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床上使用便器护理操作流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床上使用便器护理操作流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床上使用便器护理操作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床上使用便器护理操作流(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床上使用便器护理操作流程着装规范,洗手、戴口罩操作者准备便器、治疗巾、卫生纸、手消毒液等用物准备 评 估总体评价健康教育操作后处置洗手必要时记录使用便器环境准备 室温适宜、关闭门窗1.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生命体征、临床诊断、心理状态、合作程度等,病人骶尾部皮肤情况。2. 评估环境,用物及自身准备1. 与患者沟通,告知床上使用便器的目的及配合方法,取得患者的配合2. 调节室温,遮挡患者3.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脱裤至大腿,将治疗巾置于便器上方,将便器放于患者臀下4. 与患者沟通,询问患者有无不适5. 大便完毕,做好局部清洁卫生,取出便器6. 穿好衣裤,整理床单元1. 观察骶尾部的皮肤情况,

2、有异常及时正确处理2. 观察排泄物性质、颜色1. 患者会阴部或肛门清洁,皮肤无擦伤。2. 病人安全、舒适。3. 关心体贴患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正确处理。记录24小时出入量护理质量标准制定(修订):鹿丙荣、贾凌云 审核:黄世芳、陈芳 试用日期:2013.07批准: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日期:2013.10 起效日期:2014.02项目质量标准分值扣分及原因得分目的(5)1.准确记录患者出入量,为制定诊疗措施提供依据2.避免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5操作前(10)1.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2.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记录24小时出入量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3

3、3.评估: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饮食等,评估患者文化程度、合作程度,评估环境、用物及自身准备34.用物:笔、纸、量杯等 2操作流程(60)1.核对医嘱、床号、姓名、手腕带信息等52.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记录24小时出入量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103.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饮食、文化程度、合作程度104.根据患者的情选择合适的测量容器55.测量并记录进水量,包括每次饮水量、食物中含水量、输液量、输血量等106.测量并记录出水量,包括大小便,呕吐物,出血,汗液及引流液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处理107.每日07:00进行24小时总结并正确记录10操作后(10)1.安置病人

4、:清洁皮肤,观察皮肤情况,置平卧舒适体位32.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33.整理用物,终末处理24.洗手、记录2注意事项(5)1.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2.选择合适的测量容器3.准确测量并记录出入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5提问(5)见附理论知识点5总体评价(5)1.患者及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32.计量方法正确,结果记录准确3.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及时报告医师处理2附:理论知识点1、测量出入量时出量和入量各包括哪些内容?答:测量并记录进水量,包括每次饮水量、食物中含水量、输液量、输血量等。测量并记录出水量,包括大小便,呕吐物,出血,汗液及引流液等。记录24小时出入量护理工作流程

5、着装规范,洗手、核对医嘱、床号、姓名、手腕带信息等操作者准备笔、纸、量杯等用物准备 评 估总体评价操作过程操作后患者准备 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记录24小时出入量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1. 评估患者病情、生命体征、饮食等2. 评估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合作程度3. 评估环境,用物及自身准备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容器计划1. 测量并记录进水量,包括每次饮水量、食物中含水量、输液量、输血量等2. 测量并记录出水量,包括大小便,呕吐物,出血,汗液及引流液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处理3. 每日07:00进行24小时总结并正确记录1. 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清洁用物2. 洗手再次对

6、家属及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健康教育1. 各种出入量记录准确2. 患者隐私得到保护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护理配合质量标准制定(修订):鹿丙荣、贾凌云 审核:黄世芳、陈芳 试用日期:2013.07批准: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日期:2013.10 起效日期:2014.02项目质量标准分值扣分及原因得分目的 (5)协助医生安全、快捷更换气管切开导管,保持气道通畅5操作前(10)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患者:平卧位2评估:环境清洁、安静、光线适宜。评估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呼吸,SPO2,原有气切导管的型号3用品准备:气管套管,无菌手套,消毒物品,5ml注射器,负压吸引器,根据需要准备呼吸机3操作流程(60)

7、1.携用物至床旁,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配合方法52.协助医生润滑套管前端(涂液体石蜡或者碘伏)53.协助医生常规消毒颈前气管套管周围皮肤,铺无菌洞巾54.协助医生用2%利多卡因23ml沿气管切开管腔内表面麻醉55.充分吸痰及口腔内分泌物,原气切套管气囊彻底放气106.医生更换好导管后,协助冲气囊封闭气道107.根据患者情况连接吸氧108.妥善固定导管,松紧适宜10操作后(10)1.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32.安置患者,舒适体位33.洗手,记录4注意事项(5)1.清醒患者,要详细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流程,避免恐惧,紧张情绪12.整个操作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神志、面色、心律、心率、氧饱和度,并及时

8、报告给操作者23.如置管困难,失败,立即行气管插管术1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1提问(5)见附理论知识点5总体评价(5)1.配合操作紧密,流畅,熟练12.遵循无菌原则23.患者安全、能够及时观察患者病情2附:理论知识点1、怎样为气管切开手术病人摆放体位?答:一般取仰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后仰,使气管接近皮肤,暴露明显,以利于手术,助手做于患者头侧,以固定头部,保持正中位。2、气管切开的适应症?答:喉梗阻、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预防性气管切开、取气管异物、面颈部外伤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护理配合流程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安置患者,用物终末处理,洗手,记录充分吸痰及口腔分泌物,原气切套管气囊

9、彻底放气,医生更换好导管后,协助冲气囊封闭气道,根据患者情况连接吸氧,妥善固定导管,松紧适宜协助医生润滑套管前端(涂液体石蜡或者碘伏),协助医生常规消毒颈前气管套管周围皮肤,铺无菌洞巾,协助医生用2%利多卡因23ml沿气管切开管腔内表面麻醉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告知操作的目的,过程及配合方法放置口咽通气道护理质量标准制定(修订):祁美兰、韩英 审核:黄世芳、陈芳 试用日期:2013.07批准: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日期:2013.10 起效日期:2014.02项目质量标准分值扣分及原因得分目的(5)1.用于意识不清的患者由于颔部肌肉松弛引起气道梗阻时的气道开放12.用于通过其他方式开放气

10、道无效时气道开放13.患者通过简易呼吸器吸氧时,口咽通气道能抬起咽后组织,从而有利于肺通气和防止胃胀气14.易于清除口咽部分泌物2操作前(10)1.评估:患者的病情、年龄、呼吸道分泌物及呼吸情况、通气导管的型号:吸引装置备用状态32.患者准备:摇平床头,平卧位23.护士准备: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4.物品准备:吸引设备,口咽通气道,压舌板,开口器,固定带3操作流程(60)1.患者仰卧位52.吸除口咽部血液、分泌物及其他异物103.使用压舌板将舌向下向前推开,必要时使用开口器,口咽通气管弓背向上插入104.另一种方法是口咽通气道倒转(弓背向下)插入口中,当通气管的顶端触及硬腭的后方时

11、将口咽管转180,放置合适的位置105.口咽通气管的顶端位于舌根和喉的后方,管子的双翼置于双唇间舒适的位置106.用固定带固定在面颊部57.在使用期间反复评估气道是否通畅并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对称10操作后(10)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42.终末处理23.洗手,记录2注意事项(5)1.对于昏迷和半昏迷的患者插入口咽通气道可能因为刺激而导致呕吐和侯痉挛12.不正确的插入可能将舌推向咽部而导致进一步的气道梗阻13.口咽通气管太小会将舌推向口咽部而导致梗阻,假如口咽通气管太大,将阻塞气管24.放置前要清楚口咽部异物及分泌物1提问(5)见附理论知识点5总体评价(5)1.患者和家属了解应用目的并能够理

12、解配合32.呼吸道通畅,患者舒适安全2附:理论知识点1. 口咽通气道使用的适应症? 答:(1)麻醉诱导后有完全性或部分性上呼吸道梗阻和/或需要牙垫的意识不清的患者。 (2)需要协助进行口咽部吸引的患者。 (3)需要口咽通气道引导进行插管的患者。2. 口咽通气道使用的禁忌症?答:(1)清醒或者浅麻醉患者(短时间应用的除外)。 (2)前4颗牙齿具有折断或脱落的高度危险的患者。放置口咽通气道护理工作流程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告知操作的目的,过程及配合方法评估:患者的病情、年龄、呼吸道分泌物及呼吸情况、通气导管的型号;吸引装置备用状态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终末处理,洗手、记录在使用期间反复评估气道

13、是否通畅并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对称另一种方法是口咽通气道倒转(弓背向下)插入口中,当通气管的顶端触及硬腭的后方时将口咽管转180,放置合适的位置,用固定带固定在面颊部患者仰卧位,吸除口咽部血液、分泌物及其他异物,使用压舌板将舌向下向前推开,必要时使用开口器,口咽通气管弓背向上插入协助患者有效咳嗽护理质量标准制定(修订):祁美兰、韩英 审核:黄世芳、陈芳 试用日期:2013.07批准: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日期:2013.10 起效日期:2014.02项目质量标准分值扣分及原因得分目的(5)正确、及时协助病人有效咳嗽5操作前(10)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咳嗽能力、痰量。双肺呼

14、吸音和痰鸣音,肢体活动能力,伤口,引流管等。32.告知患者:操作方法、目的、指导患者配合23.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24.备齐用物,放置合理:听诊器、枕头、痰杯、必要时备吸引用物、简易呼吸器3操作流程(60)1.向患者解释有效咳嗽的方法和重要性,取得患者合作52.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肩放松上身前倾53.如有胸腹部及手术切口、胸痛,双手按压切口64.指导患者深呼吸34次,最后一次吸气后,憋住,用力咳出(缩进胸腹部,用力进行爆发性咳嗽,使痰液排出)105.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患者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叩击方法:五指并拢呈空杯状,利用腕力快速有力叩击背部;叩背原则:从下至上,从外至内,背部从第十肋间隙开

15、始向上叩击至肩部106。痰液粘者,可遵医嘱做雾化吸入67.观察病情,生命体征68协助患者予舒适体位,安置好患者69.再次评估痰液颜色、性状、量、患者主诉,肺部听诊与叩背前比较6操作后(10)1.整理用物32.处理用物43.洗手、必要时记录3注意事项(5)1. 注意患者安全,保护好各种管道2. 叩击时注意保护好伤口,避开伤口和心前区,女性乳房部位,力度适宜3. 操作过程中,注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呼吸状况,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4. 叩背时要有单衣保护,避免直接叩击皮肤发红,避开纽扣和拉链处5提问(5)见附理论知识点5总体评价(5)核对、解释正确、病人能够配合2患者能够及时有效的氧气吸入3附:理论知识

16、点1. 肺部听诊顺序?答:听诊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由前胸到侧胸(由腋窝向下),最后检查背部,并要两侧对称部位进行对照比较。2. 咳痰前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促进排痰?答:协助患者拍背,体位引流,雾化吸入等办法促进排痰。3. 排痰有效指标?答:痰量减少,每日25ml,病变部位呼吸音改善,无湿啰音,血氧饱和度好转,胸片改善。4. 拍背咳痰最好在什么时间?答:餐前30分钟,餐后2小时。操作后评价1. 评估痰液颜色、性状、量、患者主诉,肺部听诊与叩背前 比较2. 整理用物、洗手,必要时记录操作流程1. 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肩放松上身前倾,如有胸腹部及 手术切口、胸痛,用双手固定切口。必要时给予胸腹

17、带 保护2. 指导患者深呼吸34次,最后一次吸气后,憋住,用力 咳出(缩进胸腹部,用力进行爆发性咳嗽,使痰液排出)3. 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患者翻身叩背,促进排痰,叩击方 法:五指并拢成空杯状,利用腕力快速有力叩击背部4. 叩背原则:从下至上,从外至内,背部从第十肋间隙开 始向上叩击至肩部5. 痰液黏者,可遵医嘱做雾化吸入6. 遵医嘱调节氧流量,观察病情、生命体征7.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安置好患者1. 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2. 物品准备:听诊器,枕头、痰杯。必要时备用吸引物、 简易呼吸器1. 评估患者与环境: 病情、意识状态以及合作程度 咳嗽能力 痰量、双肺呼吸音和痰鸣音 肢体活动能 力、伤

18、口、引流管等2. 告知患者:操作方法目的,指导患者配合操作前评估协助患者有效咳嗽护理工作流程病人叩击排痰护理质量标准制定(修订):祁美兰、韩英 审核:黄世芳、陈芳 试用日期:2013.07批准: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日期:2013.10 起效日期:2014.02项目质量标准分值扣分及原因得分目的(5)对不能有效咳痰的病人,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5操作前(10)1.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22.评估患者:病人病情、咳痰能力、活动能力、有无约束、伤口、引流管、骨折、牵引等,听诊肺部呼吸音,确定痰液明显区域,病人心理状态与配合能力43.用物准备:听诊器、洗手液、翻身枕、

19、软枕24.环境准备:关闭门窗、屏风遮挡2操作流程(60)1.核对病人,放平枕头、床尾支架,松开背尾52.拉起对侧护栏23.检查患者伤口,将各种管道及输液管路安置妥当,放松约束84.将病人平卧,双手交叉于腹部35.移枕头至近侧26.翻身使病人背向护士或面向护士37.将枕头移至头颈部28.叩击背部:确认叩击手法、部位、顺序、力度、频次是否正确209.叩击同时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将痰液擦拭干净,同时观察病情1010.听诊评估咳痰效果5操作后(10)1.安置病人:妥善固定各种管道,检查伤口情况,必要时固定约束带52.终末处理,洗手,记录5注意事项(5)1.有咳血、胸腹部伤口合并气胸、肋骨骨折、肺水肿者,

20、禁止叩击2.叩击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特征变化3.叩击力量适中,部位正确,勿叩在肾区和脊柱处,避开乳房、心脏、骨突部位4有管道者,叩击前后将管道安置妥当,保持管道通畅5.协助病人翻身时,避免拖、拉、推、拽等动作,保暖、注意节力原则5提问(5)见附理论知识点5总体评价(5)1.卧位正确,病人安全、舒适、无损伤、注意保暖22.注意病情变化及皮肤情况,管道通畅23.病人和家属理解胸背部叩击的目的、注意事项1附:理论知识点1. 叩击背部手法及顺序?答:两手手指弯曲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自下而下上(从第十肋间隙开始向上叩击至肩部)由外向内,迅速有节奏地叩击背部。2. 叩击排痰的时间,频率?

21、答:叩击时间、频率:每一侧肺叶叩击1-3分钟,每分钟120-180次,每次叩击5-15分钟。3. 拍背的禁忌症?答:拍背前要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状况,有咳血、气胸、肋骨骨折、肺水肿、低血压等,禁止背部叩击。4. 拍背的原则?答:从下至上,从外向内,背部从第10间隙、胸部从第6间隙开始向上叩击至肩部,注意避开乳房及心前区,力度适宜。操作后评价操作流程操作前评估叩击排痰护理工作流程1. 病人病情、咳嗽能力、活动能力、有无约束、伤口、引 流管、骨折、牵引等2. 病人的心理状态与配合能力物品准备:听诊器、洗手液、翻身枕、软枕1. 放平床头、床尾支架,松开背尾,拉起对侧护栏2. 查患者伤口,管道安置妥当,放

22、松约束3. 病人平卧,双手交叉放于腹部,移枕头至近侧4. 翻身,使病人背向护士或面向护士5. 叩击背部:两手手指弯曲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 力量自下而上(从第十肋间隙开始向上叩击至肩部)由外 向内,迅速而有节奏地叩击背部6. 叩击时间:每一侧肺叶叩击1-3次,每次叩击5-15分钟7. 叩击频率:120-180次/分8. 叩击同时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将痰液擦拭干净,同时观 察病情9. 听诊评估咳痰效果10. 安置病人:妥善固定各种管道,检查伤口情况,固定约 束带11. 终末处理,必要时记录1. 卧位正确,病人安全,舒适,无损伤,注意保暖2. 注意病情变化及皮肤情况,管道通畅3. 病人和家属理解

23、胸背部叩击的目的、注意事项协助病人翻身护理质量标准制定(修订):祁美兰、韩英 审核:黄世芳、陈芳 试用日期:2013.07批准: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日期:2013.10 起效日期:2014.02项目质量标准分值扣分及原因得分目的(5)1.协助不能自行移动的病人更换卧位,使病人舒适2.减轻局部组织的压力,预防压疮,增进病人舒适感3.满足治疗护理需要5操作前(10)1.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12.病人:告知病人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技巧23.用物:手消毒液、翻身枕、软枕,必要时备透明贴.溃贴或减压贴24.环境:酌情关门窗、调室温,必要时遮挡病人15.评估:(1)评估病人病情、肢体活动

24、度、体重、有无约束、伤口、引流管、骨折、牵引等。(2)评估病人皮肤、翻身频次、间隔时间,选择合适的减压工具。(3)心理状态与配合程度4操作流程(60)1.两种方法核对病人,解释目的.请病人配合52.酌情关门窗、调室温,必要时遮挡病人23.固定床脚轮,放平床头、床尾支架,松开被尾34.拉起对侧护栏35.检查病人伤口,将各种管道安置妥当,放松约束36.将病人平卧,双手交叉于腹部27.移枕头至近侧28.翻身(考核任一种方法)总25(1)一人翻身法护士站在病人一侧A.移上身:将病人近侧肩部托起,一手伸入肩部,并用手臂扶托颈项部,另一手移至对侧肩背部,用合力抬起病人上身移至近侧10B移臀:双手平伸至病人

25、臀部,托起移至近侧5C.移下肢:双手平伸至病人双下肢,移至近侧并屈膝5D翻转:一手放于肩上,另一手放在臀下轻推向对侧,使之背向护士5(2)二人翻身A.移至近侧:甲、乙站在床的同一侧,甲:双手平伸托病人颈、肩及腰部;乙:双手平伸托病人臀部及腘窝。甲乙同时抬起移向近侧,予屈膝15B翻转:甲双手扶于病人肩.腰部,乙双手扶于病人臀和膝部,轻推病人转向对侧,背向护士10或甲乙两人分别站在床两侧,一人将双手置于肩、腰部,另一人将双手置于腰、臀部,两人同时推拉病人转向对侧(或近侧)(3)三人轴线翻身法(有颈椎损伤时):甲:固定头部,沿轴线向上略加牵引5乙:将双手分别置于肩部、腰部5丙:将双手分别置于腰部,臀

26、部,使头、颈、肩、腰、髋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5同时翻转(角度不可超过60度),背向护士109、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必要时使用皮肤减压工具510、安置病人:A、将枕头移至头颈部B、病人前后放翻身枕固定C、对侧肩关节稍向前伸展(若有偏瘫,偏瘫上肢和躯干呈90度前曲,手指伸展),双侧下肢伸展,膝关节略弯曲,近侧下肢弯曲(屈髋,屈膝)其下方放一软枕D、妥善固定各种管道,检查伤口情况,固定约束带10操作后(5)1、注意病人保暖,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终末处理32、洗手,必要时记录2注意事项(5)1、协助病人翻身时,避免拖、拉、推、拽等动作,动作轻稳,注意节力原则2、翻身时,注意观察病情、生命体征与受压部位情况

27、,并确定翻身间隔时间3、有管道者,翻身前后将管道安置妥当,保持管道通畅4、翻身前后体位应符合病情,确保肢体和关节处于功能位5提问见附理论知识点51、卧位正确,病人安全、舒适、无损伤,注意保暖42、注意病情变化及皮肤情况,管道通畅33、病人和家属理解翻身目的和注意事项并积极配合3附:理论知识点1、有特殊情况的病人更换卧位时,需注意什么?答:(1)颈椎、颅骨牵引者,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并使头、颈、躯干保持在同一水平,角度不超过60度。翻身后注意牵引方向、位置、牵引力是否正确。(2)颅脑手术者,应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翻身时不可剧烈翻转头部,以免引起脑疝,压迫脑干,导致病人突然死亡。(3)石膏固定者,

28、应注意患处位置及局部肢体的血运情况,防止受压。(4)术后病人翻身时应先检查敷料是否干燥、有无脱落,如分泌物浸湿敷料,应先更换敷料并固定后再行翻身,翻身后注意伤口不可受压。协助病人翻身护理工作流程1. 评估病人病情,肢体活动度、体重、有无约束、伤口、引流管、骨折、 牵引等2. 评估病人皮肤、翻身频次、间隔时间,选择合适的减压工具3. 心理状态和配合程度操作前评估1. 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2. 病人:告知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技巧3. 用物:手消毒液、翻身枕、软枕、合适贴膜4. 环境:酌情关门窗,调室温,必要时遮挡病人1.核对病人放平床头、床尾支架,松开背尾,拉起对侧护栏2.查患者伤

29、口,将告种管道及输液管路安置妥当,放松约束3.将病人平卧,双手交叉放于腹部,移枕头至近侧4.翻身:一人翻身法移上身:将病人近侧肩部稍托起,一手伸入肩部,并用手臂扶托颈项部, 另一手移至对侧肩背部,用合力抬起病人上身移至近侧移臀:双手平伸至病人臀部,托起移至近侧移下肢:双手平伸至病人双下肢,移至近侧并屈膝翻转:一手放肩上,另一手放在臀下,轻推向对侧,使之背向护士两人翻身法移至近侧:甲、乙站在床的同一侧,甲双手平托病人颈、肩及腰部;乙 双手平托病人臀部及腘窝;甲乙同时抬起移向近侧,予屈膝。 翻转:甲双手扶于病人的肩、腰部,乙双手扶于病人臀和膝部,轻推病 人转向对侧,背对护士或甲乙两人分别站在床两侧

30、,一人将双手置于肩、腰部,另一人将双手 置于腰、臀部,两人同时推拉病人转向对侧(或近侧)三人轴线翻身法(有颈椎损伤时)甲:固定头部,沿轴线向上略加牵引乙:将双手分别放置于肩部、腰部丙:将双手分别放置于腰部、臀部使头、颈、肩、腰、髋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时翻转(角度不可超过 60度),背向护士5.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必要时使用皮肤减压工具6.安置病人:背后放翻身枕,膝关节略弯曲,近侧下肢弯曲其下方放一软 枕。妥善固定各种管道,检查伤口情况,固定约束带操作流程1.注意病人保暖,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终末处理2.洗手,必要时记录操作后评价昏迷病人翻身流程质量标准制定(修订):祁美兰、韩英 审核:黄世芳、

31、陈芳 试用日期:2013.07 批准: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日期:2013.10 起效日期:2014.02 项目质量标准分值扣分及原因得分目的(5)1.协助不能自行移动的病人更换卧位,增进舒适12.减轻病人局部组织受压,防止褥疮发生23.减少并发症14.适应治疗护理的需要1操作前(10)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12.病人:告知病人家属操作目的、过程及配合技巧,必要时协助排便13评估:(1)病人的体重、病情、意识状态、躯体活动能力、咳嗽、咳痰情况、配合程度等2(2)各管道位置及固定情况2(3)病人的病损部位,伤口情况24.用物:护理车、软枕若干、中单、听诊器、手消毒剂2操作流程

32、(60)1.至病人床旁,核对。听肺部情况32.移开床旁桌椅,移去枕头,松开被尾。检查预翻身侧皮肤情况43.拉起对侧床档,夹闭管道,松开引流袋34.协助病人翻身法:一人协助翻身法1)病人仰卧,双手放于腹部,两腿屈曲42)先将病人两下肢移向远离护士一侧的床缘63)一手扶肩,一手扶腰,轻轻的将病人拉向己侧,使病人面向护士6两人帮助病人翻身法:1)病人侧卧,两手放于腹部(对躁动病人注意适当约束双手),两腿屈曲62)护士两人站在床同一侧,一人托住病人的颈、肩、及腰部,另一人托住病人的臀部及腘窝,两人同时将病人抬起移向自己63)一人将双手分别置于肩部,腰部,另一人将双手分别置于腰部、臀部,二人同步轻推病人转向对侧6病人有颈椎损伤时,需采用轴向翻身法,即另需一人固定病人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随躯干一起缓慢移动85.依病情决定拍背,促进病人排痰,翻身后病人背部垫软垫,两膝之间放软枕,双膝呈自然弯曲状,使病人舒适安全8操作后1.安置病人,协助取舒适体位4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92 / 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