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7169104 上传时间:2022-03-30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9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时22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一、 书本基础知识整理1 基因突变概念类型原因特点时间意义2 基因重组概念类型意义二、 思维拓展1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与遗传密码的特点之间的联系 (1) 遗传密码是连续的。两个密码子之间没有任何其他核苷酸予以隔开,正确地阅读密码必须从一个正确地起点开始,以后连续不断地一个一个往下读,直至读到终止信号。假设在密码上插入一个或删除一个碱基,就会使从这一密码子起的以后的密码全部发生错误(移码突变)。(2) 密码子的简并性。密码子有64个,氨基酸只有20个,因此多数氨基酸都有几个密码子,如亮氨酸有6个密码子。密码子的简并性对遗传的稳定性有一定意义,如UUA

2、变为UUG时,依然是亮氨酸。(3) 密码子的专一性。氨基酸主要由前2个碱基决定,第3位碱基的改变,常不引起氨基酸的改变,也就是密码子第3位发生改变时,密码子的意义不变。如UUA改为UUG时,其决定的氨基酸仍是亮氨酸。(4) 64个密码子中有3个密码子不编码任何氨基酸,是肽链合成的终止密码子。AUG既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5) 密码子的通用性。无论是病毒,还是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密码子都是通用的。2 与基因突变相关的知识点3 与基因重组相关知识点课时22 跟踪训练(一) 选择题1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正常基因 精氨酸

3、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突变基因1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突变基因2 精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突变基因3 精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A. 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B. 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C. 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D. 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2将纯种小麦种于生产田,发现边际和灌水两侧的植株总体上比中间的长得好。产生这种现象得原因是( )

4、A. 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B. 环境引起性状变异C. 隐性基因突变成为显性基因D.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改变3某男子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其细胞中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是( ) A.神经细胞 B.精原细胞 C.淋巴细胞 D.精细胞4下面列举几种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其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 A.射线的辐射作用 B.杂交 C.激光照射 D.秋水仙素处理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地区,带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人(Aa)很多,频率也很稳定。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5、 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 B.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 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 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6进行有性生殖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生活条件改变7果树的叶芽若在早期发生突变后,可以长成变异枝条,但其长势一般较弱或受到抑制。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 ) A.随机性 B.稀有性 C.多方向性 D.有害性8下列实例中,能够说明突变对生物本身的利与害具有相对性的是( ) A.玉米绿色苗中出现白化苗 B.晚熟水稻中出现早熟植株 C.高秆作物

6、中出现矮秆植株 D高梁作物中出现雄性不育株9人发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变,其突变方式是( ) A.增添或缺失了某个碱基对 B.碱基发生替换性改变 C.缺失了易小段DNA D.增添了一小段DNA10(多选)下图为马的生活史,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史( )A. 有丝分裂发生在 、 B. 基因重组发生在 之间C. 基因突变可发生在 、 、 D. 为新个体发育的起点11(多选)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是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B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并且引起表现型的改变C 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不能遗传给后代D 基因突变大多有害,其余都是好的 12(多选

7、)据调查统计,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有所增加,与此现象无关的是( ) A.基因突变 B.营养素供给充足 C.食入生长激素(蛋白质类化合物)较多 D.染色体变异 13(多选)下列哪项不是由于基因突变所引起的伴性遗传病( ) A.人类的白化病 B.人类的血友病 C.人类的多指症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二)非选择题14昆虫学家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昆虫产生基因突变,导致酯酶活性升高,该酶可催化分解有机磷农药。近年来已将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分离出来,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它导入细菌体内,并与细菌内的DNA分子结合起来。经过这样处理的细菌仍能分裂繁殖。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人工诱变在生产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

8、有,因为它能提高 ,通过人工选择获得 。(2)酯酶的化学本质是 ,基因控制酯酶合成要经过 和 两个过程。(3)通过生物工程产生的细菌,其后代同样能分泌酯酶,这是由于 。(4)请你具体说出一项上述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 。15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弗来明发现了青霉素,直到1943年青霉素产量只有29单位毫升。后来科学家用X射线、紫外线照射青霉菌,结果大部分菌株死亡了,其中的菌株不但生存下来而且产量提高了几十倍。请解释:(1)用射线照射能杀死微生物但能得到 。这是由于射线使微生物发生了 。(2)射线照射使青霉菌的 分子中的 ,从而产生了新的性状。16人类的正常血红蛋白(HbA)链第63位氨基酸是组氨

9、酸,其密码子为CAU或CAC,当链第63位组氨酸被酪氨酸(UAU或UAC)替代后,出现异常血红蛋白(HbM),导致一种贫血症;链第63位组氨酸被精氨酸(CGU或CGC)所替代而产生的异常血红蛋白(HbZ)将引起另一种贫血症。(1)写出正常血红蛋白基因中,决定链第63位组氨酸密码子的碱基对组成 。(2)在决定链第63位组氨酸密码子的DNA三个碱基对中,任意一个碱基对发生变化都将产生异常的血红蛋白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1、A 2、B 3、D 4、B 5、A 6、A 7、D 8、C 9、B10、ACD 11、AC 12、ACD 13、ACD14、(1)基因突变频率 人们所需要的突变性状(仅答突变性状

10、不可) (2)蛋白质 转录 翻译 (3)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随着细菌DNA分子复制而复制,并在后代中表达 (4)用于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磷农药,以保护环境15、(1)高产青霉素菌株;基因突变 (2)DNA;某些基因的个别碱基发生了改变16、(1)GTA或GTG (2)不一定。原因是当 GTA或GTG中的第三对碱基A G或G CAT CAC CAT CAC T C C A变化后,产生的遗传密码位CAC或CAU,仍然是组氨酸的密码子,因而不影响产生正 T常的血红蛋白。课时23 染色体变异(一)一、书本基础知识整理1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概念类型2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组的概念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多倍体和单倍

11、体形成的原因多倍体和单倍体植株的特点秋水仙素在育种中应用及原理二、思维拓展1 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一般来说,动物和多数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即生物体细胞中含有两组同样的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成为一个染色体组,其特点:(1)在一个染色体组中,所有染色体在形态、大小方面各不相同,即不含同源染色体;(2)不同生物,其染色体组数和每个染色体组所含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大小都是不同的。二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这些概念很容易混淆,可以由下列方法区别:2

12、单倍体植株有什么特点?怎样进行单倍体育种?(1) 单倍体的特点:植株弱小;高度不孕,本身没有使用价值;染色体上基因是成单的,在育种方面具有特殊意义。(2) 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其方法是: 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花药 单倍体 正常纯合体3.染色体组与染色体组数目的判别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几条: (1) 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2) 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3) 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要确定某生物体

13、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中的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有4条,此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 根据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基因型为AaaaBBbb的细胞或生物体含有4个染色体组。 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来推算,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如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分为4种形态,则染色体组的数目为2个。课时23 跟踪训练(一)选择题1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42条,指出下列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1)六倍体小麦的花粉 ( )(2)六倍

14、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发育成的植株 ( )(3)六倍体小麦的胚 ( )(4)六倍体小麦的胚乳 ( )(5)六倍体小麦的珠被 ( )A21 B.42 C.63 D.842 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为XY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A18+XX B.18+XY C.18+XX或YY D.18+XX或XY3.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 )A. 单倍体的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B. 单倍体经染色体加倍后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C. 单倍体高度不孕,不发生性状分离D. 单倍体育种免去了费时的杂交程序4.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

15、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A.N/4 B.N/8 C.N/16 D.05.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番茄所得到的无子番茄是( )A.二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单倍体6.某地区一些玉米植株比一般玉米植株早熟、生长整齐,而且健壮、果穗大、籽粒多,因为这些植株可能是( )A单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杂交种7.四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中,所含的染色体组数是( ).A.1组 B.2组 C.3组 D.4组8.下列四个细胞图中,属于二倍体生物精子细胞的是( )。9人类单倍体基因组是指存在

16、于多少条染色体上的全部遗传信息?( )。A 22条常染色体B 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C 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D 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10(多选)下列与多倍体形成无关的是( )。A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C个别染色体增加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11(多选)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有关普通小麦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含21条染色体B.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C.胚乳含3个染色体组D.它的花粉产生的植株表现高度不育12(多选)下列关于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 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

17、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C 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D 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13(多选)在适宜时期取材,下列实验材料不能观察到植物细胞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的是( )。A根尖 B.茎尖 C.花药 D.种子(二)非选择题14石刀板是一种名贵蔬菜,为雌雄异株,属于XY型性别决定,其雄株产量与质量都超过雌株.请你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提出两种合理方案繁殖推广。15将基因型为AA和aa的两个植株杂交,得到F1植株再进一步作如下图解所示的处理,请分析回答:(1)乙植株的基因型是 ,属于 倍体。(2)用乙植株的花粉直接培育出

18、的后代属于 倍体,其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 (3)丙植株的体细胞中有 个染色体组,基因型有 种。16请分析下列两个实验: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精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籽番茄。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给其雌蕊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子房发育成无籽西瓜。试问: (1)番茄的无籽是否能遗传? ;若取这番茄植株的枝条扦插,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是否有种子? 。(2)三倍体西瓜无性繁殖后,无籽性状是否遗传? ;若取这植株的枝条扦插,长成的植株的子房壁细胞含有 个染色体组。17 下图是我国育种学家培育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过程图。试分析回答:(1)A、B、D、R四个字母代表 。(2)

19、F1之所以不育,是因为 。(3)F1人工诱变成多倍体的常用方法是 。(4)八倍体小黑麦的优点是 。参考答案1、(1)A (2)A (3)B (4)C (5)B 2、C 3、B 4、D 5、A 6、D 7、B 8、D 9、D 10、ACD 11、ABD 12、ABC 13、ABD14、15、(1)Aaaa 四 (2)单 AAAaaa=141 (3)3 416、(1)否 有 (2)是 317、(1)来源于四个物种的4个染色体组(2)它产生配子时,染色体不能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3)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的生长点,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4) 耐土壤贫瘠、耐寒冷、面粉白、蛋白质含量高课时24 染

20、色体变异(二)二、思维拓展4.可遗传变异的三种来源比较变异来源比较项目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多倍体单倍体变异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新的基因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加,产生新的基因型染色体组成倍地减少,产生新的基因型产生过程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或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复制过程种,基因中碱基对的增减、替换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后,不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有性生殖过程中,配子不经受精作用而单独发育成个体特点后代中重新产生的变异类型有一定的比例规律发生频率低,有害变异多,是变异的主要来源,进化的重要因素器官大,养分多;成熟迟,结

21、实少举例黄圆与绿皱豌豆杂交,后代产生黄皱与绿圆个体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普通小麦(六倍体)雄峰、单倍体玉米(见上表)5、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比较方法比较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处理杂交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处理生物用秋水仙素处理刚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花药离体培养原理通过基因重组,把两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后代中用人工方法诱发基因突变,产生新性状,创造新品种或新类型抑制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加倍后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诱导精子直接发育成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加倍成纯合体优缺点方法较简便,但要经过长年限的选择才能获得纯合体(指显性性状的选育)加速育种的进程,大幅度地改

22、良某些性状,但突变后有利个体往往不多,故需要处理大量材料器官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但方法复杂,成活率较低例子高秆抗病与矮秆染病小麦杂交产生矮秆抗病品种高产量青霉菌菌株的育成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抗病植株的育成方法比较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处理杂交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处理生物用秋水仙素处理刚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花药离体培养原理通过基因重组,把两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后代中用人工方法诱发基因突变,产生新性状,创造新品种或新类型抑制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加倍后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诱导精子直接发育成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加倍成纯合体优缺

23、点方法较简便,但要经过长年限的选择才能获得纯合体(指显性性状的选育)加速育种的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突变后有利个体往往不多,故需要处理大量材料器官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但方法复杂,成活率较低例子高秆抗病与矮秆染病小麦杂交产生矮秆抗病品种高产量青霉菌菌株的育成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抗病植株的育成课时24 跟踪训练(一)选择题1.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和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是(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通过具有相对性状的植株(或动物)杂交培养新品种,主要来自于下列哪种变异( )A基因突变 B.单倍体育

24、种 C.基因重组 D.多倍体育种3(2004年广东高考)将纯种小麦播种于生产田,发现边际和灌水沟两侧的植株总体上比中间的长得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B.环境引起性状变异C.隐性基因突变成为显性基因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4.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共有的优点( )A 提高变异频率B 改变育种方向C 加速育种的进程D 大幅度改变性状5.根霉若产生可遗传变异,其来源是( )A. 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6.一种植物只开红花,但在红花中偶尔出现了一朵白花,将白花所结种子种下,后代仍为白

25、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变异D基因互换7.用秋水仙素诱发基因突变和诱导多倍体,起作用的时期分别是( )A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前期B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后期C有丝分裂的前期和后期D有丝分裂的前期和后期8.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生活条件的改变9.下列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 )A羊群中出现短腿安康羊B强烈日照使皮肤变黑C生长素处理番茄得无籽番茄D经血液传播爱滋病10水稻的糯性、无籽西瓜、黄圆豌豆绿皱豌豆 绿圆豌豆,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A 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B 染色体变异、基因

26、突变、基因重组C 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基因重组D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11(多选)发酵工程用于获得优良菌种的方法是( )A 杂交育种B 诱变育种C 基因工程D 细胞工程12(多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在遗传上的共同点是( )A都能产生新基因B都能产生新的基因型C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D都会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13(多选)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A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B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C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D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出克隆牛(二) 非选择题1

27、4请分析下列两个实验: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精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籽果实;用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给其雌蕊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子房发育成无籽西瓜。试问:(1)番茄的无籽性状是否能遗传?为什么? 。若取此番茄植株的枝条扦插,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是否有种子?为什么? 。(2)三倍体西瓜无性繁殖后,无籽性状是否能遗传? 。若取此枝条扦插,长成的植株子房壁细胞有 个染色体组。15良种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培育良种有多种途径。其一是具有不同优点的亲本杂交,从其后代中选择理想的变异类型,变异来源于 ,选育过程中性状的遗传遵循 、 规律。其

28、二是通过射线处理,改变已有品种的个别重要性状,变异来源于 ,实质上是细胞中的DNA分子上的碱基发生改变。其三是改变染色体数目,例如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经过培育和选择能得到 植株。16现有三个番茄品种,A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B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分别控制叶形、花色和果形三对相对形状、状。请回答:(1)如何运用杂交育种方法利用以上三个品种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用文字简要获得过程即可)(2)如果从播种到获得种子需要一年,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最少需要多少年?(3)如果要缩短获得aab

29、bdd植株时间,可采用什么方法?(写出方法的名称即可)参考答案1、B 2、C 3、B 4、C 5、C 6、A 7、A 8、A 9、A 10、D 11、BCD 12、BC 13、BCD14、(1)无籽性状不能遗传。因为无籽性状的出现是用生长素处理未受精的蓓蕾,没有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以不能遗传,果实中有种子。因为生长素只是处理花蕾,番茄植株的其他部位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2)无籽性状能遗传。无籽是因为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配对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三 15、基因重组 分离规律 自由组合 基因突变 多倍体16、(1)A与B杂交得到杂交一代,杂交一代与C杂交,得到杂交二代

30、,杂交二代自交可以得到基因型为aabbcc的种子,该种子播种后可得到aabbdd的植株。(2)4年。(3)单倍体育种技术。课时25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一、书本基础知识整理1 遗传病概念2 遗传病类型3 遗传病危害4 优生的概念5 优生学6 优生的措施二、思维拓展1、单基因遗传病与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1) 单基因病起因于突变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能其中一条含有突变基因,也可能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突变基因。单基因病通常呈现特征性的家系传递格局。单基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低,一般为1/10000001/10000。(2) 多基因病起源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多基

31、因病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无单基因病那样明显的家系传递格局。多基因病与单基因病比较,在同胞中的发病率比较低,约为1%10%,但在群体中的发病率却比较高。2、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与遗传病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要弄清遗传病的概念,首先要弄清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的关系。(1) 先天性疾病与遗传病先天性疾病一般是指婴儿出生时就已经表现出来的疾病。先天性疾病当然可以由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例如,我们熟悉的先天性愚型、多指(趾)、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遗传病,都是婴儿一出生就能表现出来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先天性疾病就是遗传病。现在已知的大多数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疾病。

32、但是,也有不少在婴儿出生时就可以确诊的先天性疾病并不是遗传病,这些病并不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例如,胎儿在子宫内受天花病毒感染,出生时就会留有瘢痕;母亲在妊娠早期受风诊病毒感染,致使婴儿出生时患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白内障等。所以说,婴儿出生时所患疾病并不等于是遗传病(2) 家族性疾病与遗传病家族性疾病是一个家族中多个成员都表现出来的同一种病,即某一种疾病有家族史。在遗传病中显性遗传病往往表现出家族倾向,如多指(趾)、多发性结肠息肉、抗维生素D佝偻病。但是,遗传性疾病也不一定都有家族史。例如,隐性遗传病,由于患者的父母都是杂合子,所以表现都正常。在患这类遗传病的家族中,由于发病的机会较

33、少(只有在纯合状态下才发病),所以家族中的病例常常是散发的,难以表现出家族性倾向,如果不是近亲结婚,往往在几代中只见到一个患者。另外,家族性疾病也不一定都是遗传病。这是因为同一家系的多个成员中,由于环境因素相同,也可为同一家系的多个成员中,由于环境因素相同,也可能都患有相同的疾病。例如,由于饮食中缺少维生素A,一家中多个成员都可能患夜盲症。综上所述,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中的许多疾病与遗传病有一定关系,但是,这些疾病不都等于遗传病。因此,笼统地将这两类疾病归于遗传病范畴是错误的。3、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直系血亲是指相互之间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人,包括生育自己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如父母与子女

34、、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女(外孙女)等。旁系血亲是指相互之间具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人,包括直系血亲之外,在血统上与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如叔(伯)姑、姨舅、侄甥等。三代是指从自己这一代算起,向上推数三代和向下推数三代。从自己数到父母算是第二代,数到祖父母(外祖父母)是第三代,这是上三代。从自己推算到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是下三代。所谓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就是指祖父母(外祖父母)以下同源而出的旁系血亲。下面以一个血亲关系表来说明。4、“症”和“综合征”的区别在医学上,“症”与“综合症”是意义不同的两个词。“症”是指“症状”,“综合症”是指“多种症状的体征”。例如:人类遗传病中的“性腺发育不良”,患者

35、的主要症状是性腺发育不正常,如性腺条索状、无卵巢滤泡、原发性闭经、不孕和盾状胸等,因此,在临床上又常被称为“性腺发言不良症”。实际上,性腺发育不良患者(核型为44+X)除了表现出性腺发育不正常外,还伴有蹼颈、肘外翻、先天性淋巴水肿、智能稍迟钝和先天性心肌病等其他多种症状的体征,可见,“性腺发育不良”是名副其实的“综合症”。此病的另一个名称叫“Turner综合症”,因为它是由一位叫Turner的美国医生在1938年首先发现的。一般来说,染色体病都是较严重的遗传性疾病,都表现出多种症状的体征,因此通常都被称为“综合症”。课时25 跟踪训练(一)选择题1.(2000年上海)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直系

36、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在下列血亲关系中属于旁系血亲的是( ) 亲兄弟、亲姐妹 祖父、祖母 表兄弟、表姐妹 外祖父、外祖母A. B. C. D.2.下列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的是( ) A.亲属中生过先天畸形孩子的待婚青年 B.得过肝炎的夫妇 C.父母中有残疾的待婚青年 D.得过乙型脑炎的夫妇3某男子的父亲患血友病,而他本人血凝时间正常,他与一个没有血友病家族史的正常女子结婚,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 A.12 B.1/4 C.0 D.1/164.下列疾病分别属于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依次是( ) 21体

37、综合征 原发性高血压 糖尿病 苯丙酮尿症 软骨发育不全 并指 抗维生素D佝偻病 性腺发育不良 先天聋哑 A.、 B.、 C.、 D.、5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是一种遗传病,此病是由线粒体DNA基因突变引起的。某女士的母亲患有此病,如果该女士结婚生育,下列预测正确的是( ) A.如果生男孩,孩子不会携带致病基因 B.如果生女孩,孩子不会携带致病基因 C.不管生男或生女,孩子都会携带致病基因 D.必须经过基因检测,才能确定6.某男子是 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其细胞中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是( ) A.神经细胞 B.精原细胞 C.淋巴细胞 D.精细胞7单基因遗传病是指( ) A.一条染色体上一个基因控

38、制的遗传病 B.很多个染色体上单独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D.以上几项都可以8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 B.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C.非近亲婚配一定可防止遗传病的发生 D.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无生育能力9(多选)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是( ) A.由多对基因控制 B.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 C.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发病率极低10(多选)血友病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下列关于血友病的看法正确的是( ) A.血友病为伴性遗传病 B.血友病基因可能与红绿色盲基因连锁 C.血友病是单基因遗传病 D.血友病是多基因

39、遗传病11(多选)(2001广东卷)显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分为两类,一类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类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分别与正常人婚配,总体上看这两类遗传病在子代的发病率情况是( ) A.男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不同 B.男性患者的女儿发病率不同 C.女性患者的女儿发病率不同 D.女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不同(二)非选择题12.如下图所示是一个遗传病的系谱(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A为显性,a为隐性)。请据图回答: (1) 该遗传病致病基因在 染色体上,是 性遗传病。(2) 3、4、5、6的基因型是 。(3) 7、9的基因型是 。(4) 8、10的可能的基因型是 ,他(她)是杂合体的概率是 。(5

40、) 如果10与8结婚,属于 结婚,出生病孩的概率为 。(6) 如果10与患该病的男性结婚,生出病孩的概率为 。13在人群中,男子的食指比无名指短的人相当多,在许多家庭进行食指长短比较的遗传调查中,得到以下资料。根据下表,回答问题:婚配方式家庭数目子女母父食指短食指、无名指等长食指短食指、无名指等长食指短食指短20019602030食指、无名指等长食指短2815816360170食指短食指、无名指等长83690073食指、无名指等长食指、无名指等长501337051(1)这个性状的遗传牵涉 对基因。(2)控制食指比无名指短的基因在 染色体上的可能性较大,是 性基因。(3) 男子中食指比无名指短的

41、人数比例,较女子中出现这一性状的人数比例高的多的原因是 。(4)从第2组的结果看,无论子或女均是食指、无名指等长的较多,按以上确定的遗传方式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5)若有第3组家庭所生的一个女性与一个食指、无名指等长男性婚配其子女的表现型如何? 14观察并分析下图,你认为“生出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主要原因是高龄产妇卵功能减退造成的”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15下列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7为纯合体,请据图回答:(1) 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的 性遗传病。乙病是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的 性遗传病。(2)5的基

42、因型可能是 ,8的基因型是 。(3)10是纯合体的概率是 。(4)假设10与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5)该系谱图中,属于4的旁系血亲有 。参考答案:1、B 2、A 3、C 4、C 5、C 6、D 7、C 8、B 9、ABC 10、ABC 11、AB12、(1)常 隐 (2)都是Aa (3)都是aa (4)AA或Aa 2/3 (5)近亲 19 (6)1313、 (1)1 (2)X 隐 (3)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其上含有食指短基因即可表现这一性状,而女性含有两个X染色体,必须同时含2个该基因才表现这一性状 (4)第2组中的母亲表现型为显性,其基因型可能是纯合子、杂合子两种,估计杂合子占

43、的比例较小 (5)女孩均为食指、无名指等长,男孩有两种表现型:食指短的与食指、无名指等长的可能性各为1214、有一定道理,但有片面性。造成21三体综合征的关键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分离,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也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可能是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也有可能是出现了异常的精子。出现三体的概率与出现单体的概率相等。15、(1)常 显 常 隐 (2)aaBB或aaBb AaBb (3)2/3 (4)1/12 (5)5,6,10课时26 生物的进化(一)一、书本基础知识梳理1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意义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种群的概念和特点基因库及基因频率的概念基因频率

44、的计算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突变率突变的有害与有利与环境的关系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物种的概念隔离的概念物种的形成二、思维拓展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自然选择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物种与种群概念的区分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基本环节。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有大有小,最大的种群可以是一个物种,一般来说,种群应小于物种是同一物种的一部分。

45、3如何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生物的进化适应性和新物种的形成。原因内因遗传保留有利变异,变异为选择提供原始材料外因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如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相互作用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淘汰不利变异,积累和加强有利变异,推动着生存斗争,表现为生物的进化结果适应性环境对生物的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有利的变异在生物类群中得到积累和加强,形成了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物种形成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形成了具有不同适应性的生物类群,当变异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生殖隔离时,便形成了新物种;同一物种的不同类型及新物种的出现均表现为生物的多样性进化生物新类型的形成导致生

46、物进化。物种的形成是生物进货的质的飞跃课时26 跟踪训练一、 选择题1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一种群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不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D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不如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丰富2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D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有地理隔离,但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3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

47、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是(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化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变异是定向的A B C D4一条雌鲫鱼一年内能繁殖约 3 000余条幼鱼,但能够生存下来并发育成熟的却很少,按照达尔文进化观点,这个实例说明了()A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能产生大量后代B自然界存在着激烈的生存斗争C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的规律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5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共同选择基础是( )A生物的生存斗争B人和自

48、然界的选择力量C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D生物均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6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其翅的长度与个体数的关系如图甲(横坐标为个体数量,纵坐标为翅的长度)。该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此时可能性最大的是( ) 7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为工业区。下列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个变种尺蛾的数量比。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森林时期建成工业区后50年灰尺蛾黑尺蛾灰尺蛾黑尺蛾99%1%1%99%A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为黑尺蛾B灰尺蛾远离,黑尺蛾迁入C自然选择作用D定向变异作用8同种生物的两个群体最早生活在有天然屏障间隔的A、B两地域。许多年后,A地的

49、那个群体进化很快,而B地的群体基本上无进化。原因最可能是( )AA地生物进行有性生殖,B地生物进行无性生殖BA地气候适宜,食物充足,B地环境条件恶劣CA地阳光中的紫外线比B地多,基因突变率高DA地环境条件变化剧烈,B地环境条件变化小9(多选)(2001年广东卷)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A使用抗菌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B抗菌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C抗菌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10(多选)(2001年广东卷)达尔文自

50、然选择学说能解释的是( )A生物进化的原因B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D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11(多选)(2004年江苏卷)种群是指生活中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的进化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以达到生殖隔离12(多选)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多数物种的形成都要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C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隔离二非选择题13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

51、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看图后,回答问题:(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条件是 和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回乙岛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内部条件是 不同,外部条件是 。(3)迁回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由B物种形成D物种的条件是 和 。14用水蚤进行水温变化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所示:请回答:(1)实验表明,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是 。(2)有些水蚤能在200C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0C环境中生活,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 ,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 (3)实验中在200C或280C环境中都有生存的个体,它们都是 的个体。因而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 作用,这种作用是 。(4)200C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80C环境中,将导致水蚤死亡。同理,280C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0C环境中也将引起死亡。说明当环境条件改变时,如果生物缺少 ,就要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