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7063247 上传时间:2022-03-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优质教案教 案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学校:XXXX年级:XXXX教师:XXXX日期:2021年XX月XX日优质教案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学习地理可以培养人文精神,地理多为常识性的知识,学习地理会开阔视野,因此对世界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次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南方地区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南方地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一个重要地理分区,同时学生们也居住在该区,对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更应做一个充分的了解。了解我们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教材的重

2、点、难点以及分析与处理:重点:运用地图说出该区的位置、范围;在地形图上识别主要的地形类型。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本节课学生们已有学习北方地区的经验,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归纳。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2)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3)了解南方地区的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的分布,并分析其临海分布对经济发展的有利之处。(4)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矿产地。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

3、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2)通过对南方地区的学习,认识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3)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四、教学建议:教案为第1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以优美的诗词和画面引出富庶而又美丽的江南。“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多情浪子柳永这首才情并茂的望海潮,把江南充斥着巨大财富的美景描绘得令人神往不已。这些美丽的文字甚至引发了一

4、场战争统治着北方茫茫旷野的金国海陵王完颜亮读这首词后,周身热血沸腾,夺取江南这一人间天堂激发起来的勃勃野心不可扼制地张扬开来,他立即下令调集强悍的女真骑兵部队杀奔南方,并亲自担任这支浩浩荡荡的南征大军的统帅。江南是否就等同于南方地区呢。【南方地区的范围】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东临黄海和东海,南临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用板画形式表述)主要地形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同时说明江南和南方的异同)【合作探究】提供给学生有关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4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要求将学生分成4组,

5、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探究分别从4组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概括出这4个地区的各自的自然地理特征(具体要求见学案),并选出一个代表具体阐述本组的观点,在此其间,教师巡回指导。(个别同学能力的锻炼与全班参与相结合,避免了重视个体,实现了人人参与,营造出了良好学习氛围,同时也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这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阐述进行评价、总结和提炼,同时也让同学相互之间进行评价。教师总结略。【学以致用】请同学做一个设计师,为这几个地区设计一下适合当地气候和地形的民居,并说出理由。教师也可以出示几张典型的民居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

6、的气候、地形相应知识来判断该民居所处的区域。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造就了各地不同的人文景观。【综合演练】我们感受到的南方地区一直是一个温馨、富饶的地方,然而南方地区也有其粗暴的一面。引入南方雪灾视频图片和材料,请同学思考下雪是自然现象,北方年年都下,即使有暴雪,也没造成严重问题。为什么南方降雪会产生这么多问题呢?为什么湖南省受灾比较严重,而四川盆地相对影响却较小呢?面对灾害的发生,我们可以为此做些什么呢?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2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1)让学生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2)让

7、学生认识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长江三角洲地形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2)通过阅读长江交通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长江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组图片,看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这是我国的哪条河流,我们能从

8、中感受到她的那些气息? 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板书)1、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7-30探究: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特点过程:学生读图-个人思考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回答-师生评价2、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7-31,结合课文小组讨论:长江三角洲城市间交通联系有什么特点?师生归纳总结。3、根据图文活动分析:(1)、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经济有哪些优越的条件?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2)、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具备哪些优势条件?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3)、长江三角洲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具备哪些优势条件?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师生归纳总结4、课堂小结5、作

9、业布置【自主学习】(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简称“_”,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达_,往北到通(州)扬(州)运河,包括_省东南部、_市及杭(州)嘉(兴)湖(州)地区。(2)在图7-30中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及长江三角洲濒临的海洋(3)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是举世闻名的“_”和“丝绸之乡”。(4)人口和城镇_,工商业_,经济基础雄厚。(5)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征?(6)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交通运输发达,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_、_、_、_、_。(7)“沪宁杭”“苏锡常”“杭嘉湖”分别指哪些

10、城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3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北方地区的特点的比较,引导学生探讨南方地区的特点,并更好地掌握南北方地区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难点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点及经济发展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此基础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南方地区。新课讲授提问 同学们,我们就居住在南方地区,在你的印象中,南方地区是怎样的呢?与北方地区对比,

11、南方地区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对南方地区有个在概的整个认知。)展示图片 南方地区地形图。学生活动 读南方地区的地形图,在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海南省、东海、南海、长江、珠江、洞庭湖、太湖、鄱阳湖。(通过学生的读图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图中找到的这些地理事物可以说明南方地区有什么特点。)师生总结 南方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沿岸及入海口处,河湖众多、水网密布。1.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1)位置、范围。(2)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

12、高原、四川盆地。)学生活动 完成书本P.7活动2,观察图5.9中东南丘陵的土壤与北方地区土壤的不同,认识红壤的特征。介绍 红壤不同于北方地区的黄土地和黑土,它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形成的一种颜色较红的土壤,呈酸性,缺乏肥力,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耕作时,要适当增施有机肥。提问 南方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相对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气候有什么优越性?学生回答 气候一月0以上,降水在800毫米之上,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3)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学生活动 结合书本P.8图,说一说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产生什么

13、影响?(4)影响: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展示图片 南方地区面积、人口GDP占全国的比例图,并提问这图反映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什么特点。2.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1)人口众多,经济活跃、发达。学生活动 找出南方主要的城市和我国5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及所在的省份,并总结它们的分布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对发展经济有什么有利之处?(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南方地区的发展。)(2)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最广泛 。教师 为了促进南方地区更进一步地发展,带动内陆更多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南方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合作,那就是泛珠江三

14、角洲区域合作。(3)泛珠三角区域合作(“9+2”)。学生活动 阅读“知识之窗”,了解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范围,了解不同省区各自的优势,并且完成书本P.10活动3。总结 略板书设计一、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1.位置、范围2.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3.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4.影响: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二、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1.人口众多,经济活跃、发达2.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最广泛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4学习目标:1.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

15、行政区,培养读图、析图能力。2.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我的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我的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我这样学: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课前预习,找出重点难点。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A.云贵高原 B.巴西高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2.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主要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3.黄土高原跨越了我国的_等省级行政区。4.你能说

16、出水土流失的含义吗?5.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雨带移动规律看,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_月份,而且多_雨。6.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_。7.黄土高原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_频繁发生。8.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_,改善_。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而后者更为突出。自然原因是_。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极易受流水侵蚀;人为原因是历史上长期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使得高原表面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地面缺少植被保护,水土流失日益加剧。为了治理水土流失,为农牧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地人们正在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以工

17、程措施治标,以生物措施治本。工程措施主要是在河流干支流修建水库蓄水,在沟道上筑坝淤地,在缓坡上修水平梯田,蓄水保土。生物措施是种草种树,使土不下坡。为了提高水土保持的效益,还必须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应以牧业为主,农牧业相结合,同时要重视发展经济林木,提高经济效益。1通过阅读,你能简要说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吗?答:_ 。2结合对课文的预习,谈谈应该怎样解决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答:_ 。、定学习目标,梳理知识结构。2分钟基本学习目标见前面,个人学习目标_。知识结构、合作探究突破难点:20-25分钟1.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活动2题,

18、分组讨论,寻找答案。2.读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3.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4.你能说出在同等降水量的条件下,地面植被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吗?5.与同学交换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原因。6.看书完成活动2黄土高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成果汇报810分钟1.“风成说”证据是:“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

19、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漠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2.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总结。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降雨。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

20、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人为因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4.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3.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4.黄土高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一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

21、程,种草、灌木和山杏。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二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5.个人成果:_V、自我检测:10-15分钟1.填空1黄土高原东起_、西至_、南连_、北抵_。跨越_、_、_等省区。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是由_作用形成的。2.选择题1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D.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许多山间小盆地2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A.黄土坡 B.黄土塬 C.黄土峁 D.黄土梁3.简答题简述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优质文档1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